诗歌鉴赏中形象试题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②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④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子形象 少女形象 将士形象 思妇形象
山抓,人身物老神沧态:洲“。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注:这首沧词洲前,两水句边回忆,当古年时在隐抗金者前所线居的之战斗地生。活陆,游匹晚马 答 中年 征是人案万说居物:里一于曾诗,觉经中绍其醒金描兴飒来戈写爽,镜铁了英关湖马一姿河边,个、要的卓塞驰被越不三骋闲不知疆置山凡在场不。之何,用气处现的可,在抗见意虽金;谓被英“脱弃雄关离置形河了不象梦前用。线断何;,诗处”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 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 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 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 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 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 的天真、活泼和勇敢的一面。
可编辑ppt
10
习题演练
玉阶怨
谢朓
夕殿下珠帘, 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 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 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可编辑ppt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与景物题型及答题步骤

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3、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刻画了怎样的儿童形象?【赏析】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幼稚顽皮,天真可爱、机警聪明的垂钓小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蓬乱的头发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后两句诗侧重写神态。
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遮住其身。
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表现他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解题方略:人物形象鉴赏题,所选诗歌多为抒情诗,诗中人物多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问题:1.掌握答题要领和格式。
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品创作的背景,从而推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说来,盛唐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3.平时复习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朋友(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者的形象;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题答题技巧

描写意境氛围特点术语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明净绚丽 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缥缈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
26
27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 分析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 ②五更钟:亡国丧音 ③蝶化彩衣: 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 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32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 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鄱阳县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 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总结
11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 相和歌辞·楚调曲; 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 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 象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
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
人几乎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 思君此何极道出了心
答:一个身游宦海 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 难舍书琴且满 心苦楚难言的封建官吏的形象
高考语文诗歌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指导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杀敌为国、建功立业、 热爱山川、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超凡脱俗、愤世嫉俗、消沉颓废、深居宫中、 孤独寂寞(宫女)、活泼可爱、勤劳勇敢(少女)、潇洒、闲适、追求自由生活、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整理归纳
•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说特点:人物特点、性格+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格式:全诗刻画了一个…… 的……形象。 第二步:析例句: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融入表达技巧 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常用描写手法:白描、
课堂演练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 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 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 义或情感)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解题技巧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特别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诗歌形象题答题模板

诗歌形象题答题模板一、诗歌形象题答题模板诗歌形象题是诗歌鉴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呢,下面就来唠唠这个答题模板。
1. 确定形象类型人物形象。
如果诗歌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那就要抓住这些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比如说李白的将进酒里“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里提到陈王曹植,通过他宴饮作乐的行为,塑造出一个洒脱、豪放的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只是为了写景,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的空山、明月、清泉等景物,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这些景物形象反映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
事物形象。
有些诗歌会描写特定的事物,像于谦的石灰吟中的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经过重重磨难,却要留清白的形象,其实是诗人自己人格的写照。
2. 分析形象特征从描写手法入手。
如果是直接描写,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直接写出了卖炭翁的外貌特征,满脸灰尘,头发花白,手指乌黑,那形象就很直观地呈现出来了。
要是间接描写呢,就像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天寒白屋贫”,用寒冷的天气和简陋的屋子来烘托出屋里人的贫寒。
从关键词语分析。
在诗歌里找那些能够体现形象特征的词语,比如“孤”“独”“愁”等。
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和“独”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渔翁孤独的形象特征。
3. 概括形象意义对于人物形象,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等,还要看这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或者诗人的思想感情。
就像杜甫诗中的很多小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也表达了杜甫对他们的同情。
景物形象的意义呢,要从意境、情感等方面去考虑。
比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夕阳,这个景物形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意境,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事物形象的意义往往和诗人的人格或者理想有关。
像梅花在很多诗里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因为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诗人就用梅花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古代诗歌鉴赏中形象试题答题方法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考纲目标对此考项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中准确把握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是基础,更是关键。
现在总结一下我在带领学生高考备考复习中古代诗歌鉴赏中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一、必要的知识储备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画面,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考查形式与规范答题
[提问方式]
1、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为什么塑造这样一个形象?
3、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
4、诗中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鉴赏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常用的方法
要先概括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从诗歌的具体词语方面对这个中心进行分析论证。
2、鉴赏人物形象的思路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分析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答题步骤
(1)概括诗中塑造的是怎样的形象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概括诗歌所塑造形象的意义
[典型例题一]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规范答题]
第一步:概括人物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隐士形象。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
第三步:形象的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1、了解景物的类型
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季节、时令、地域等)和生活场景(战争、农事、狩猎、离别等)
2、鉴赏景物形象的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特征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3、答题步骤
(1)概括景物的整体特点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景物特征
(3)挖掘概括作者思想情感
[典型例题二]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规范答题]
第一步:概括景物的整体特点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色。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第三步:挖掘作者思想情感
这种壮美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三)鉴赏事物类形象(物象)
1、了解物象的含义
所谓“物象”是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鉴赏物象的思路
提炼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其内在品质,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答题步骤
(1)概括诗歌所写的物象,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的特征,
(3)概括物象的意义
[典型例题三]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就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具体说明。
[规范答题]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特点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
第二步:具体分析特点
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第三步:物象的意义(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风”的由衷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成为如风一样的“有情人”的愿望。
三、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分析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 新社:春社,社是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神的日子。
斗草:古代妇女以草竞高低的一种游戏。
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塑造的木芙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注】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参考答案]
1、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在众鸟高飞的时候孤云独去,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表现了诗人虽然高傲孤独,却乐得清闲。
2、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活泼欢快的乡村美景图。
暮春时节,燕子飞来,梨花渐落,碧苔点缀水面,黄鹂叶下婉啼,白昼渐长,柳絮飞舞。
表现了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与喜悦的感情。
3、诗中写的木芙蓉是一个孤苦、心酸、处境凄凉的乐观者形象。
诗的开头写道:冒着秋日的微寒,孤单的木芙蓉努力盛开着,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从“未作愁红怨绿看”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