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复习提纲1doc资料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导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

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1、一般/普通语言学2、个别/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1)历时语言学(2)共时语言学(二)应用语言学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

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语言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语言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语言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本章主要讨论什么是语言,语言的功能是什么,语言的起源和分类,以及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1.1语言的本质——什么是语言?单句小结,语言是一种用于人类交流的任意发声符号系统。

人类特有的,用于交流)语言是系统的(强调:语言的双重性)解释:语言是系统化的。

二元性:每种语言被组织成两个基本系统:一个声音系统和一个手段系统。

语言是象征性的(强调:图标,索引,这是我第一次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是没有办法,PPT这么说,我认为符号的理解应该是人们用符号来交流。

这是因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指南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特殊手段)语言学家感到厌烦,决定对这些混乱的符号进行分类。

所以有:图标索引符号3。

语言是任意的解释:手段和声音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

词和宾语,词的形式和意义。

索绪尔也提出,意义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

但是,换句话说,发明这个词的人可以随意发明它,而你不能随意使用它。

简而言之,你不能把桌子叫做猪。

4 .语言主要是有声的(语言是从一开始说的)有五个理由可以这样说:①儿童在学会阅读和写作之前学会说话(2)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学习语言(3)在人类历史上,有先说后写(4)写作是以语言为基础的(5)人们说得多写得少(5)。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解释:因为,人类语言具有以下特征:(1)置换199 (2)生产力或创造力:人类有能力生产和理解。

③文化传播:学习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因素比动物交流更重要。

4结构复杂性语言的结构复杂无界动物交流系统是封闭的。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做什么。

语言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事实。

语言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功能,一类是元功能,元功能(注:通用功能是专用的,特殊应用;元函数涵盖更广泛的更抽象的函数) 1。

一般功能:指个人对语言的具体使用英寸列出了7种一般功能:①生理/表达/情绪功能心理学\ \表达\ \情绪功能:这种功能没有交际目的。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分支。

本文将对语言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进行复习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语音学语音学研究的是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它关注的是语音的物理特性和语音单位的分类与描述。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音素、音位、音节等。

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而音位是具有区别意义的音素。

音节则是由一个或多个音位构成的,是语言中的基本音节单位。

二、语法学语法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它关注的是句子的构成和句法关系。

语法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词类、短语、句子等。

词类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短语是由一个或多个词构成的,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的单位。

句子是由一个或多个短语构成的,具有完整意义的单位。

三、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它关注的是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语义关系。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词义、句义、语义角色等。

词义是词语的基本含义,而句义是句子的整体含义。

语义角色是句子中不同成分所承担的语义功能。

四、语用学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情境和目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言语行为。

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语用规则、语用失误、语用推理等。

语用规则是语言使用中的约定和规范,它决定了言语行为的合理性和恰当性。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不恰当或误导性的言语行为。

语用推理是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的推理和理解。

五、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语言是一种活动的、变化的社会现象。

语言变异研究的是不同地区、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语言差异。

语言变化研究的是语言随时间的变化和演变。

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的原因包括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个体因素等。

六、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语言习得研究的是儿童和成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过程。

语言教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语言。

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交际主义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及试卷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及试卷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导言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1)《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其作者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2)布龙菲尔德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的《语言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有重要作用。

(3)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流派:描写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

(4)《语言学纲要》是普通语言学的一种。

4、在我国,古代书面语——文言文——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围绕着阅读先秦典籍的需要,人们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讲究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5、语言本身的构成很复杂,对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6、怎样理解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答:(1)区别:①从运用的角度看,言语是自由的,无穷的;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有限的。

②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言语行为、语言符号、言语作品;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

③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语言是社会的,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④从哲学角度看,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

总的来说,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规则,言语是人们利用这一工具和规则而产生的结果,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中。

(2)联系:两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①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式;②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③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运动语言行为和结果;④言语包括语言成分和语余成分;研究语言必须从观察言语着手,必须注意言语中表现的大量普遍的语言事实。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1)语言:语言实质上是一种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有共时和历时两种状态。

英语语言学复习提纲

英语语言学复习提纲

英语语言学复习提纲一、考试题型1.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2. Fill in the blanks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3. Multiple choices 4.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5. Draw a tree diagram or a sketch 6. Briefly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three or four sentences 7. Discuss one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in about 200-300 words二、复习提纲A. 基本概念1.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the divine orgin, the bow-wow theory, the pooh-pooh theory, the yo-he-ho theory, informative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formative function, emotive function, phatic function, recreational function, metalanguage function;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psych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 parole,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2. three branches of phonetics, names of different parts of speech organ, consonant, different names of consonants, vowels, different names of vowels, IPA, RP, GA, the way to define sounds; segment, coarticulation, phoneme, phonemics, minimal pairs, allophone, complementarty distribution, assimilation, phonological rule, names of phonological rules, underlying form, surface form, distinctive features, syllable structure, stress, onset, coda, intonation, tone, base, root, affixes, compounding3. word order, syntagmatic relations, paradigmatic relations, substitution, co-occurrence, immediate constituent (IC), IC analysis, tree diagram, categories, names of categories, endocentric and exocentric constructions, coordination, subordination, grammatical categories ( number, gender, case, agreement, tense, aspect), phrase, clause, sentence, recursiveness, conjoining, embedding4. meaning, types of meaning, connotation, denotation, reference, referential theory, the semantic triangle, sense relations (synonymy, antonymy, hyponymy), componential analysis, predicate logic, propositional logic, sentence meaning, integrated theory, logical semantics, the truth value table,5. cogni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language acquisition, holophrastic stage, two-word stage, construal, categorization, image schemas, metaphor, metonymy, blending theory,6. pragmatics, speaker’s meaning, utterance, context, speech act theory, performatives and constatives, locutionary, illocutionary, perlocutionary act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relevance theory, the Q- and R-principles, the Q-, I- and M- principlesB. 基本原理1. Why study linguistics?2. What is language?3. What are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4. What are the theories for the origin of languge?5. What are the seven functions of language?6. What is linguistics? What are the branches of linguistics?7. What are the distinctions in the study of lingusitcs?8. What are the three branches of phonetics?9. What is phonemics?10. What is phonology?11. How to make IC analysis?12. How to analyze a se ntence or different sentences by using Chomsky’s tree diagrams?13. What are the syntagmatic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s?14. What are grammatical categories?15. What are the types of meaning?16. What are sense relations?17. What is logical semantics? What is predicate logic? What is propositional logic? What is truth value table?18. What is cognition? What is cognitive linguistics?19. What is language acquisition? What is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at is blending theory?20. How do you understand speech act theory?21.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22. What do you understand the relevance theory?。

语言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语言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第一节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一、四组概念(教材P31)1. 母语和外语母语:从一般意义来讲,母语就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通常是指本国或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周)对于母语的界定,现在还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再具体地说母语就是指自己的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

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

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

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相对于本国语言。

2.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是人们出生后首先习得的语言,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别是从学习的先后顺序的角度命名的。

3.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二、第二语言教学(一)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1)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正确表述与合理表述)为目标;(2)第二语言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方法)(3)第二语言教学以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

(4)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对象有其独特性。

〓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基础也不一样,因此要分班〓对于成人而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学习中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5)第二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对比,通过与目的语与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6)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同学们在学英语语音时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

)(7)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注重文化教学。

(您走好,您慢慢走)从大的方面来讲,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外国人对异国的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从小的方面来讲,文化的差异在语言当中有所体现,会影响外国人的表达和理解。

(8)第二语言教学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可能不同。

语言学复习提纲

语言学复习提纲

6.Pragmatics复习提纲1.Pragmatics:(term):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use(the study of speaker meaning).2.Micropragmatics:(term):to study the meaning of such pieces of language in smaller contexts.3.Macropragmatics:(term): these studies look deep into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speakers/writers encode their message in skillful ways and how hearers/readers arrive at the intended meanings in spit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teral meaning and the intended meaning. This approach of study is called….4. Reference(term):in Pragmatics, the act by which a speaker or writer uses language to enable a hearer or reader to identify something.5.Deixis(term):in all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ose reference depends entirely on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of the utterance and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light of these circumstances. This aspect of pragmatics is called…, which means “pointing” via language.6. five types of deixis:●Person deixis(e.g.):me, you, him, and them.●Time deixis(e.g.):now, then, tonight, last week, this year.●Space/spatial/place deixis(e.g.):here, there, yonder.●Discourse deixis(e.g.):in the previous/next paragraph, or have you heard this joke?●Social deixis(e.g.):professor Li, Li Jie7.Anaphora(term):the process where a word or phrase refers back to another word or phrase which was used earlier in a text or conversation.8. Presupposition(term):assumptions by the speaker or writer.9.Presupposition triggers:●Definitive description(e.g.):he saw the man with two heads→there exists a man with twoheads.●Factive verbs(e.g.):he realized that he was in debt.●Change of state verbs(e.g.):he began to beat her husband.●Lteratives(e.g.):the flying saucer came again.●T emporal clauses(e.g.):while he was revolutionizing linguistics.●Cleft sentences(e.g.):it was he that kissed her.●Comparisons and contrasts(e.g.):he is a better linguist than him.10.Speech act(term)actions performed via utterance.11. locutionary act (term) the act of saying,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utterancee.g. there is not enough fresh air in here.12. Illocutionary act (term)the extra meaning of the utterance produced on the basis of its literal meaninge.g. the hearer to open the window13.per locutionary act(term)the effect of the utterance on the hearer, depending on specific circumstances.e.g. the hearer′s opening the window or his refusal to do so14.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Representatives:e.g.:the earth is flat/it was a warm sunny day/Chomsky did not write aboutmusic.●Directives e.g.:gimme a cup of coffee. Make it black/could you lend me a pen,please?/do nottouch that●Commissives e.g.:I will be back/I am going to get it right next time/we will not do that●Expressives e.g.:I am really sorry/congratulations/oh, yes, great,mmm, ssahh●Declarations e.g.:6.3.2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6.3.2.1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合作原则一定要完整地背下来,分析实例时要以各准则为标准分析会话含义*****要会评价合作原则,它的优势与弊端,书中能找到论述,结合礼貌原则进行评论。

语言学纲要笔记,复习资料[1]

语言学纲要笔记,复习资料[1]

导言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P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传统语文学的构成部分P1文字、音韵。

训诂是我国传统语文学的构成部分,统称“小学”。

3、语言的构造P2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4、语言交际的五个阶段P3编码——发送——传递——接收——编码5、语言学的概念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有阶级性的,语言是全民性的。

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

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的区别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其区别表现在:第一,从运用角度来说,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相对稳定,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由此产生的言语作品,是自由结合的,处于运用状态,言语始终是开放的。

第二,从表现形式看,语言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要遵照这个系统的规则来使用它,是社会的,有共同性,也就是说语言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而且还要受某种特定语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言语属于讲话者个人。

第三,语言的各个部分是有限的,抽象的;但言语是无限的,具体的。

联系表现在:第一,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规则在后,因此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言都是以言语的形式存在着的。

第二,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复习提纲一、与填空题可能有关的内容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2. 我国的传统语文学“小学”包括哪些内容:文字、音韵、训诂之学3. 语言符号的内容和形式分别是指什么:①内容:语义;②形式:语音4. 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任意性、线条性5.人类语言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节6.语音学和音系学有什么不同:(1)语音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自身的自然属性或听觉反映,与语言的核心部分是间接联系。

(2)音系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

(3)语音学研究的语言中的声音和发出声音的肌体动作,而不是自然声音或与语言无关的肢体动作,这就必然在研究中关注语音自然属性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

(4)音系学研究的就是有自然属性的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这自然需要先搞清楚语音的自然属性。

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哪些要素:音高、音重(音强)、音长、音质(音色)7. 人的发音器官由哪三大部分组成:①动力(肺和气管)②发音体(喉头和声带)③共鸣腔(咽腔、口腔和鼻腔)8. 能描写汉语普通话每个元音和辅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舌面元音:把嘴张得大些或小些、把舌面的最高点放在舌面的前面或者放在舌面的后面、把嘴唇撮起或者展平辅音:清和浊、送气和不送气、塞爆擦、鼻音和口音、颤音闪音或搭音边音近音和半元音9.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素10.语法结构中最小的单位:语素11.根据在词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可把语素分为哪几种:词根、词缀、词尾12. 从语法结构方面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哪几种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汉语、英语各属于哪两种类型:汉语是孤立语的一种代表;英语是典型的屈折语。

13. 词汇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基本词汇、一般词汇14.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曾经用哪两种方法来记事:实物记事(较普遍的方法:结绳)、画图记事15.文字起源于:劳动16.黑话是什么:特殊的社会方言,排他性。

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特别是秘密社会,自出于各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17.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孤立语(汉语、彝语、壮语、苗语)、黏着语(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日语、朝鲜语)、屈折语(英语、法语)、复综语(特殊类型的黏着语:美洲的印第安人语言)18.世界语的设计者是:荷兰医生柴门霍夫19. 判断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上下位关系是可以有层次的、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要和词义表达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区别开、还要和词义表达的团体和成员的关系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区别开。

(P137)同义关系:同义关系,即为在意义层面上的相同或相似。

在意义上相同或相似的词被称作同义词。

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应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反义关系:语言中有许多意义相反的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应。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应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的“反”。

20. 语义角色:根据谓语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

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

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21.预设: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

22.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23. 判断常见语言的所属语系世界语言可分为12大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南印度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瓦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依桑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法语属于印欧语系;俄语属印欧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西班牙语属于印欧语系;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24. 借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借籽外民族语言的词,如“罗汉”“和尚”“沙发”25. 音节: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它是听觉上感受到的(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26. 词义的概括性的三种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27.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二、与名词解释可能有关的内容语言:语言是个人说(写)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言语可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是指说出来(或写出来的)可使别人感知的话。

内部言语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内心的话。

言语是个人的、动态的;语言是社会的、静态的。

个人的言语不能违反社会公认的语言规则,要利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式。

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音素: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他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

音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吟唱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音位变体:是对一系列音素的概括,是抽象的,心理学者认为它是想象的声音。

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音节: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它是听觉上感受到的(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形态(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词形变化有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

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

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同一义场内的词义相互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体现了词义的结构系统性。

文字:是记录语言书写符号的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

自源文字、他源文字、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社会方言:在同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的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主要差异表现自词汇上。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分支、变体。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借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借籽外民族语言的词,如“罗汉”“和尚”“沙发”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即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有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是洋泾浜的发展形式,在一个社会特定环境下,当孩子们一旦把洋泾浜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时,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尔语。

世界语:荷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没有例外;它的国际性其实只限于印欧语系,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种陌生的不易掌握的工具,它只是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无法代替自然语言,不可能成为世界共同语。

三、与选择题可能有关的内容1.熟悉国际音标中清音、浊音、塞音、擦音等辅音发音方法及其音标符号,要求熟悉汉语拼音方案中每个字母的国际音标写法(参见教师口语资料)2.识别什么是同化、脱落、异化、弱化等现象同化: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异化:和同化作用相反的是异化作用: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脱落: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除了弱化以外,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语音的脱落3. 熟悉音高、音长、音色、音重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每秒钟振动一次就是一赫兹。

声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由发音体的形状决定的。

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快,声音就高。

语音中的声音的高低就是由人的发音体声带的长短厚薄决定的。

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声音就较低沉,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声音就较高。

音高在语音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

2) 音重:也叫音强,指声音的轻重或强弱。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反之,声音就越弱。

振幅大小同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呼出气流越大,声音就越响亮,反之就轻弱。

平时我们说话种的重音,就是由振幅决定的。

普通话的重音和轻声就是由音重的变化构成的。

同样的音节,有没有重音,重音的位置不一样,词句的意义往往有所差别。

3) 音长:指声音延续时间的久暂,它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音长在汉语中没有特别的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英语中能区别意义,英语的元音有长音短音之分就在于这些长短音能区别意义。

4) 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特色。

不同的音色是由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决定的。

4.熟悉词缀的分类:按照与词根语素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为前缀,粘附在后的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为中缀。

按词的功能可以分为派生词缀和曲折词缀;两类的分别是:派生词缀粘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归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