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美食征文(眉山广播电视报4月27日用稿)

合集下载

舌尖上的滋味东坡肉作文

舌尖上的滋味东坡肉作文

舌尖上的滋味东坡肉作文
哎呀,说起这东坡肉,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你知道吗,这
道菜简直就是美食界的翘楚,让人一吃难忘。

那肥而不腻、入口即
化的口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想象一下,一大块红亮亮的东坡肉端上桌,那诱人的色泽,仿
佛能穿透人的心灵。

用筷子轻轻一戳,那肉就软得跟棉花似的,还
冒着热气呢。

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哇塞,那味道简直了!甜而不腻,咸香适中,再配上那浓郁的酱汁,简直是味蕾的狂欢!
你知道吗,这东坡肉可是有大来头的。

相传是北宋大文豪苏东
坡先生发明的,他老人家不仅诗词写得一流,连吃也吃得讲究。


东坡肉就是他老人家在黄州任职时发明的,用五花肉为主料,加入
冰糖、料酒、生姜等调料,慢火炖煮而成。

东坡肉作文

东坡肉作文

东坡肉作文东坡肉作文(精华9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东坡肉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坡肉作文1东坡肉属浙江菜系,之所以叫东坡肉,是因为这道菜当初是由北宋词人苏东坡第一次在杭州亲手制作的。

东坡肉因由白糖、酱油等调味品制作,色泽红润,又叫红烧肉。

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我最喜欢的菜——红烧肉。

红烧肉的选材很重要,必须是五花肉,肥瘦各占一半。

制作红烧肉,首先要将冷水入锅,放入五花肉煮出血水,将肉捞出,并用凉水清洗,这样是为了保证肉质能够得到充分的卫生保证。

之后将肉切成大小适宜的方块,切好后在铁锅或者砂锅中放入葱姜,八角,肉皮,这些辅料都要求倒着放,放好调料后倒入黄酒,大概与五花肉齐平,再加入生抽、老抽,冰糖、盐,他们各自的'作用分别是入味、上色、中和苦味,盐的作用自然不用多说。

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用筷子能轻松插透即可。

最后,大火收汁出锅。

若想要肉更酥软些,可以放入碗内后入蒸锅再蒸半小时。

和粽子、清明粿、月饼等食物一样,东坡肉与古代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粽子与屈原跳江有关,清明粿与晋朝忠臣救重耳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有关,东坡肉蕴含着古代文化,蕴含着浙江人民的智慧,是浙江人民在新时代勇立潮头的侧面映射。

东坡肉流传于全国各地,甚至许多外国友人也被东坡肉的美味深深折服。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菜,看似普通,其实普通中蕴含着不平凡!东坡肉作文2大家都知道宋朝的文学家苏东坡吧?他的东坡肉剥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据说,苏东坡从北京来到黄州,见这里的猪肉质量特别好,价格又便宜,但因富人不买便宜的东西,二穷人又不会做。

苏东坡灵机一动,研制出这道肉食——东坡肉。

东坡肉,用猪肉顿制而成,方方正正,鲜红鲜红,又亮又滑,还往上冒着热气;再问问,香气弥漫着整个菜馆,使人不禁垂涎三尺;尝尝看,一般肥肉,一般瘦肉,肥而不腻,感觉嫩嫩的,绵绵的,软软的,好像一碰就要碎似的。

介绍东坡肉作文

介绍东坡肉作文

介绍东坡肉作文吃货朋友们!今天我可得给你们唠唠一道超级有名的美食——东坡肉。

这东坡肉啊,那可真是美食界的大明星。

话说这东坡肉和大文豪苏轼苏东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苏轼这人可不得了,诗词写得那叫一个绝,而且还特别会享受生活,尤其是在吃这方面。

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啊,虽然日子过得有点紧巴,但他可没亏待自己的嘴。

当地猪肉便宜,苏轼就开始捣鼓猪肉的吃法,慢慢就有了东坡肉的雏形。

你再看这东坡肉的样子,那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一块一块的方肉,整整齐齐地摆在盘子里,就像一个个小方阵。

肉的颜色红得发亮,就像是被夕阳染上了最艳丽的色彩。

那肉皮啊,油光光的,透着一种诱人的光泽,仿佛在对你说:“来咬我呀!”肉的肥瘦比例堪称完美,瘦肉是那种深沉的暗红色,紧紧地挨着肥肉。

这肥肉呢,可不是那种油腻腻的白,而是一种温润的乳黄色,在灯光下还隐隐地泛着光。

看着它,就像看到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你都有点不忍心下嘴了。

可一旦你咬下去,那口感简直绝了。

肉皮很有嚼劲,咬起来“嘎吱嘎吱”的,就像在吃一种特别的小零食,但又比小零食多了肉的醇厚。

肥肉呢,在嘴里一抿就化了,一点都不腻人,就像一阵温柔的春风,轻轻地在舌尖上拂过,只留下满口的香气。

瘦肉也不柴,反而很有韧性,丝丝缕缕的肉纤维在牙齿的咀嚼下释放出浓郁的肉香。

每一口都像是一场舌尖上的狂欢,肉香、酱香、各种香料的香味在嘴里混合在一起,那味道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各种音符和谐地奏响。

这东坡肉的做法啊,也挺讲究的。

首先得选上好的五花肉,这五花肉得肥瘦相间,层次分明。

然后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这就像给每一块肉安排一个合适的“座位”。

接下来要焯水,这就像是给肉洗个澡,去掉血水和脏东西。

再放到锅里煎一煎,这时候肉的每一面都变得金黄,就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铠甲。

然后加上酱油、冰糖、葱姜蒜、八角、桂皮等调料,再倒入适量的水,小火慢炖。

这小火慢炖就像是一场耐心的考验,得等那肉慢慢吸收调料的香味,变得软烂入味。

在炖煮的过程中,锅里的汤汁“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就像在欢快地唱歌,香味也从锅里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弥漫了整个厨房。

介绍东坡肉作文

介绍东坡肉作文

介绍东坡肉作文篇一哎呀呀,咱今儿个来说说东坡肉。

你们知道不,这东坡肉那可是相当有名啊!我第一次听说这玩意儿的时候,就觉得这名字挺有意思,咋还跟苏东坡有关系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道菜还真是苏东坡发明的呢!我就想啊,这苏东坡可真牛,不仅会写诗,还能弄出这么好吃的菜来。

有一回我去餐馆,看到菜单上有东坡肉,我就想,哎呀,那得尝尝啊!等那菜一端上来,哇,那色泽,红得发亮,看着就诱人。

我夹起一块,放进嘴里,那口感,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我觉得我那一刻简直幸福得要飞起来了。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块肉嘛,有啥了不起的。

嘿,你还别小瞧,这其中的滋味,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不过呢,我有时候也在想,苏东坡当年是咋想到做这道菜的呢?难道是他自己馋肉了,就瞎琢磨出来的?哈哈,这也不是没可能啊。

反正不管咋说,这东坡肉是真的好吃,我强烈推荐大家都去尝尝,说不定你也会爱上它呢!篇二咱接着唠唠东坡肉哈。

我觉得吧,这东坡肉简直就是美食界的明星啊!你看啊,它名气那么大,好多人都知道。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就说到了东坡肉,我那朋友眼睛都放光了,说他超爱吃。

我就特别好奇,这东坡肉到底有啥魔力呢?是因为苏东坡的名气?还是因为它本身的味道确实好?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你想啊,苏东坡多有名啊,他的名字和这道菜联系在一起,那肯定能吸引好多人。

然后呢,这道菜本身也确实好吃啊,那软软糯糯的,吃起来可香了。

但是吧,我又想,会不会有人不喜欢吃呢?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嘛。

也许有人觉得太油腻了,或者觉得味道太特别了接受不了。

哎呀,我这一会儿觉得大家肯定都爱吃,一会儿又觉得有人可能不喜欢,我自己都快把自己搞晕了。

不过呢,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自己是挺喜欢吃东坡肉的,嘿嘿。

篇三要说这东坡肉啊,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呐!爱的是它那无与伦比的美味,恨的是它让我长了好多肉啊!哈哈。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饭局,桌上就有东坡肉。

当时我就想,哎呀,吃一块应该没事吧。

结果呢,一块接一块,根本停不下来。

苏轼的快乐美食作文

苏轼的快乐美食作文

苏轼的快乐美食作文
说起苏轼,这哥们儿可真是个吃货啊!你知道吗,那著名的东
坡肉就是他捣鼓出来的。

想象一下那五花肉炖得烂烂的,入口即化,肥肉都不带腻的,吃一口就仿佛飘在云端了。

还有啊,那东坡豆腐也是一绝!豆腐本来就嫩滑,但苏轼硬是
能把普通的豆腐做得跟什么似的,口感细腻得跟丝绸似的,味道更
是鲜美得让人想多来几碗!
说到海鲜,苏轼也是个行家。

他特别喜欢河豚,你知道河豚吗?那肉质鲜嫩,简直是美味中的极品!他有一首诗里就提到了,说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看,他对河豚的喜爱都写
到诗里去了!。

品尝东坡肉作文

品尝东坡肉作文

品尝东坡肉作文
哎呀,提起品尝东坡肉的经历,我现在还馋得流口水呢!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去一家餐馆吃饭。

我翻着菜单,一眼就看到了“东坡肉”这三个字。

我心想,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厉害,就缠着爸妈一定要点这道菜。

等了好久,终于,东坡肉上桌啦!我瞪大眼睛一看,哇,那一块块肉方方正正的,油亮亮的,红得特别诱人,上面还撒着一些葱花,闻着那香味,我的口水都止不住啦。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

哎呀,那口感,软软糯糯的,一咬就化了。

肉皮特别有弹性,嚼起来Q 弹Q 弹的。

肥肉一点也不腻,入口即化,满嘴都是香的。

瘦肉也不柴,特别入味。

我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吃啦,太好吃啦!”爸爸妈妈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都笑了。

我吃得太急,不小心噎着了,赶紧喝了一大口汤。

这汤也特别鲜美,浓郁的肉香和各种调料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简直是人间美味。

我一块接一块地吃着,根本停不下来。

最后,肚子都吃得滚圆滚
圆的,还舍不得放下筷子。

那次品尝东坡肉的经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坡墨鱼唐长寿(乐山)到乐山,品尝东坡墨鱼是一种文化享受;或者说,品味东坡墨鱼是探讨乐山的历史文化。

比如说郭沫若,在离开家乡数十年后的1962年,还在《乐山的风物与变迁》中写道:“大佛下为大佛沱,是两江合流后的深渊,中产墨鱼和江团鱼,甚名贵。

”就对东坡墨鱼不能忘怀。

那么,东坡墨鱼是何神异,值得我们神聊?其实,东坡墨鱼最初并不叫东坡墨鱼,只称墨鱼或墨头鱼,要与名人挂钩也只郭璞而已。

一千年前的北宋人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记》中就是这样说的:“墨头鱼,长者及尺,出嘉州。

岁三月则至,唯郭璞台前有之。

里人欲怪其说,则言郭璞著书台下,鱼吞其墨,故首黑。

”郭璞台即乌尤山之尔雅台,就是说因郭璞先生之故而成了墨头鱼。

其后,苏辙《初发嘉州》诗也有句道:“云有古书生,此地苦笺注。

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

洗砚去残墨,遍水如墨雾。

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所说的“古书生”便是郭璞其人。

如此这般,可称之为嘉州墨鱼的“郭璞说”了。

在郭沫若的家乡沙湾,有一则民间传说:有石匠师徒二人比赛造佛像,以一夜为期。

师傅在沙湾千佛岩凿了一千尊,徒弟到凌云山只凿了一尊,但回来看了师傅的说:“千尊佛,万尊佛,赶不上我大佛一只脚。

”师傅不人,跟着到了凌云山一看,果然如此,气得把墨斗甩进了岷江中,河水被染黑,鱼吃了浑身变黑。

这一传说让郭璞先生靠了边,建立了嘉州墨鱼的“石匠说”。

到清末,这位请鱼吃墨的人开始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詹荣在《嘉州竹枝词》诗中道:“东坡遗址未全荒,洗砚池留水一塘。

三月初三春浪暖,人人争买墨鱼尝。

”开始联系上了据说在凌云山上读过书的东坡先生,不慌不忙地开创了“东坡说”。

到民国时,徐心余在《蜀游笔记》中记道:“洗墨亭,相传苏长公昔年曾洗砚于此,后人筑亭以记其事所异者,亭之上下游二三里中,生有墨鱼一种,皮黑面肥,说者谓吸食洗砚水所致,美品也。

”继续着“东坡说”的创建事业。

1925年艾游乐,写《漂泊日记》记道:“(凌云)寺后有一池,产鱼,作黑色,为苏氏洗砚的墨水所致。

”最终说出了“苏氏洗砚的墨水所致”,从而把墨鱼与苏东坡彻底挂上了钩,算是确立了“东坡说”。

郭沫若最后站了出来,他1940年为张肩重题书,说凌云山:“有洗砚池,东坡先生洗砚处也,崖下水成深渊。

有鱼纯黑,名曰墨鱼。

俗谓即过饮东坡先生之墨水所致。

传说固无据,然亦殊,有雅意。

”完全认同了有雅意的“东坡说”。

再过两年,在《学生时代》一书中又说:“在那深处产一种鱼,名叫墨鱼,全身黑色,这是因为水太深,罕见太阳光接近所致,但俗传是吃了东坡先生的墨水。

这些都觉得富有诗意,而墨鱼确是可口。

”嘉州墨鱼的三“说”中,郭沫若只选择并完成了“东坡说”而没采用“郭璞说”、“石匠说”。

个中因缘,就在家乡历史文化对他的熏陶,就在郭沫若从少年时代开始形成的东坡情结。

广义地说,乐山是苏东坡故乡。

郭沫若1943年作《东坡游赤壁图》诗已然呤道:“吾乡功长公,俊逸才无敌。

嘉州与眉州,虽有读书迹。

”坦然视之为同乡。

1907年,年仅15岁的郭沫若到苏稽,作《苏溪弄筏口占》诗就说:“此地有苏迹,可曾载酒来。

”同年又作《夜泊嘉州》诗云:“借此偏舟宜载酒,明朝当作凌云游。

”可以说,留踪于嘉州山水的东坡先生对他是里里外外熏陶了个够。

如此着迷苏东坡,其中暗藏玄机,在《我的学生时代》中透露了出来:“嘉定是适宜于读书的地方,环境很好,山水十分清丽。

星期日在平坦如路的府河上划船,向青衣北岸的凌云山和乌尤山去游览,远望磅薄连绵的峨眉山,近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那澄清的空气中令人有追步苏东坡之感。

”原来如此!“追步苏东坡”早已成了郭沫若的志向。

因此,对有志于“追步苏东坡”的郭沫若来说,嘉州墨鱼不叫“东坡墨鱼”还能叫什么呢?当人们说乐山“前有东坡,后有沫若”时,可能都没意识到“东坡墨鱼”上体现出来的郭沫若的东坡情结和苏东坡、郭沫若古今两大文化名人的心通一线。

三十年前,我第一次离家外出谋生。

临行前,大哥叫小妹在湖泊所鱼市为我买回了一条活鱼。

那头顶的一团浓黑,让我第一次认识了东坡墨鱼。

但多年来。

它留给我的并不是那可口的美味,而是那在水中缓缓游动的墨影和墨影中浓浓的乡情、亲情。

也许,郭沫若心中的东坡情结就是这样一种乡情和亲情凝结的吧。

也为了这种乡情和亲情,我才想写下此文,呼唤着家乡的东坡墨鱼。

汉阳棒棒鸡孙山后(眉山)前不久,出差到云南省昆明市,友人邀我到一家名为“味源酒店”的川菜馆进餐,酒店老板小刘是青神人,他得意地告诉我,该店最拿手的菜就是来自家乡的特产“汉阳棒棒鸡”,常常是供不应求。

确实,久负盛名的“汉阳棒棒鸡”,在众多的东坡故里美食中可谓一绝。

此菜原始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原料取用青神县汉阳镇独有的良种汉阳鸡。

多年来,川西南民间就有“嘉腐雅鱼汉阳鸡”之美誉。

小刘说,相传明清年间,成都到乐山交通全系水路,岷江两岸船来帆往,稍显繁荣,四川盆地边缘,地肥水美,油菜黄、花生香,因而敞放沃野的汉阳鸡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有刘氏先人在此煮鸡卖酒,为方便过往纤夫,钱少也吃鸡肉,边吃鸡肉边拉船,独出心载,将整鸡零敲碎打,分成一坨一块,分而售之。

“汉阳棒棒鸡”由来已久,近来,眉山市区、县份,乡镇也陆续上市,成为了我们东坡故里大众化的美味佳肴之一。

汉阳鸡的鲜嫩味美来自于青神县汉阳镇独有的地理环境条件,汉阳镇的三个平坝系岷江长年冲刷裹挟的泥土在“小三峡”口遇阻堆积而成,土质松软,宜于种植油菜、花生等作物,因而汉阳坝的花生也是饶有名气的。

汉阳坝的花生颗粒大,产量高,每当花生收获时,总有部份散落的花生留在土中,有的花生时间长了便长出虫子来,遍地敞放的汉阳鸡啄食土中的花生和地上的昆虫,落得个油光鲜亮,肌肉发达,品质优良,成为供人食用的上等肉类。

其实,在中国烹饪史上就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馔“白脯”,见于贾思勰《齐民要术》。

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紧实。

棒棒鸡制作用棒打,则是为了把鸡的肌肉捶松,使调料容易入味,食用时咀嚼省力。

棒棒鸡美味的烹制的确别有技巧。

首先妙在煮鸡。

煮前要用麻绳缠上腿翅,肉厚处用竹杆打眼,使汤水充分渗透,以文火徐徐煮沸;二是以特制的木棒将煮熟的鸡肉拍松,撕成精丝入盘,利于调料入味;三是以众多调料调成的味汁,浇于鸡丝上,使鸡丝分外鲜美香嫩,有浓郁的香甜、麻辣味。

鲜嫩味美的“汉阳棒棒鸡”代表着东坡故里众多的美味佳肴从寻常人家走向了城镇,走向了都市,走向了五洲四海。

吃出一个春天———从春茶到野菜曾海战热热闹闹的新年一过,春天的脚步就近了。

于是怀起一种期待,期待春天;心情便雀跃起来!春暖花开,春天是一个多情而美丽的季节。

但春天总不是大模大样地来。

它姗姗来迟,你能听到它走近的脚步,却看不清它来临的步调。

立春过后,还有一段寒冷侵袭过来。

睛未定,雨不歇,乍暖还寒,最难将息。

但春回大地,万物像得到命令似的,齐齐地复苏着。

柳树、桑树的芽苞此刻正是嫩如金色软如丝。

那些花儿,那些草儿也有跃跃欲试念头,正盼望着拂面春风吹又生。

总算,春天在残余的寒冷里日渐缤纷起来了。

人们的心情也缤纷起来,寻思着要踏青探春,感受地最细微最神妙的盎然春意。

二月四日是立春。

立春那天,是要(于字下面写个火音谈)春,照传统的做法,家家户户要在天井、道坦、中堂或大厅前设火盆,架的干柴叫春柴,是樟树枝等芳香性树枝。

点燃时还放百子炮,孩子们要从火堆上跨跃过。

据说跃过的孩子可消灾除难,六根清静,快长快大。

人们还用红豆、红枣、龙眼、桂花等加红糖煨一锅春茶。

全家一人分一碗,味道清甜雅淡。

吃后还回味无穷。

我问母亲:“这煮茶要有什么讲究?”“有什么就煮什么。

放在高压锅叫几叫,就好了。

”母亲暇思考就回答。

也许这就是传统。

这春茶据说就是能明目、益智、健身。

后来。

我看到一些春季养生资料。

讲到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温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而豆枣之类正是辛温发散之物,想不到一碗春茶既合养生之道,又让你通体舒畅,这清淡的春茶真是妙绝。

喝完春茶,在春天你还可以“野”心勃发一下。

大吃大喝的过年,你肯定吃腻鸡鸭鱼肉。

不防就踏进春地旷野,去寻猎这绿色野味。

去吃吃野茶,应该是春天的时尚吧。

古人就有“肉不如蔬,蔬不如野蔬”的说法。

野菜最贴进自然,不施肥不喷药,吃了放心。

据说营养价值还很高,而且还能吃出鲜甘、清淡、芳香、松脆等诸色味觉美感。

明朝一位叫王磬的散曲作家,有一部特别的著作《野菜谱》,其中收集的野菜多达五十二种,而且多半春天时食用。

但遗憾的是对野菜我孤陋寡闻,所知甚少。

读过周作人和汪曾祺他们的同题散文《故乡的野菜》,里面讲到的荠菜、曲草、草紫、枸杞头、蒌蒿、马齿苋、莼菜等,可说是一无所知,似懂非懂了。

这些野菜也许见过吃过,但却不认识,但却都叫不出名字。

我只清晰地认得一种叫蕨菜的野菜。

去年春天,我和几个同事在大罗山罗隐洞一带野餐。

就见到坡上路旁的蕨菜,杆杆挺立,茎翠紫色。

取未开花时采摘,采摘时不可爱惜,须尽去其枝叶,单取直根。

洗净后入热水烫过再下油锅,加豆腐乳汁等佐料烹炒,入口嫩滑鲜美,苦中带甘。

不过这蕨菜,看来野菜之名有待转正了。

现在袋装的蕨菜开始成批地涌入城市了。

很多年前到黄山旅游,就买过几大袋晒干的蕨菜。

晒干的蕨菜去了青涩味,其味更加馥郁。

我母亲将其浸泡后,再用“三层肉”烹饪。

清香怡人,富含高纤维和铁,有抑癌、除湿等功效,不愧为人间美味。

我是足足就享吃了一个春天的。

春天里大大小小的山野,应该都是一座天然的大菜园。

记得读大学时,我和同学在杨府山这小山上,就采摘过一些野菜。

也就一两盘野菜,买些啤酒,几个人就觥筹交错,开怀畅饮。

春暖花开,悠然见南山。

这春天来了,阳光也温暖,心情也温暖。

准备一份淡雅的情趣,到大罗山去,到野外去,到菜场去。

去寻野菜,认认野菜,也弄些野菜,烹一锅的春色敞怀享用!贺眉山东坡美食节…………………………………………………………李韵芬(眉山)千载岷峨食品好,琳琅满目味香鲜东坡肘子三苏酒,锦绣诗城世代传…………………………………………………………黄多强(眉山)游仙女山,饮彭祖酒,顿觉神清气爽,超然物象处;谒学士第,品东坡鱼,方知美味佳肴,出自文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