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林莺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摘要:在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遗产。

在考察家训历史演化轨迹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挖掘出蕴涵在家训读物中的教化意蕴,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将会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家训教化特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一、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民济持续稳定增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家庭负担系数相应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当代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他们所享受的教育年限和水平较之先辈有了显著的增长。

但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如同双刃剑,在满足了人们物质欲望的同时,带来了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点:1、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使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膨胀在我国整个社会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曾经历过物质匮乏与饥饿的父母们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

许多父母补偿心理严重,总希望通过孩子将自己年少时没有享受到的东西补偿回来。

因此,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不少父母不惜自己节衣缩食,给孩子设计“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玩的讲高档、用的讲排场”的“理想生活方式”,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使孩子的精神世界极度贫乏。

许多孩子养成了骄横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

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小皇帝”现象更加严重,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重知轻德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职能,教会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能。

但是,近年来家庭教育的职能发生了“异化”,其主要表现就是“家庭教育学校化”。

学校要做什么,家长就做什么;学校没有要求的,家长就不做。

家庭教育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分数指挥棒转,学校也把本应承担的智育职能部分地推给了家庭。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价值摘要】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是古老的,它在历史上继承和发展,并最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对中国传统家训的良好应用和创新研究有利于现代社会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塑造现代社会理想人格,创造廉正气氛,继承先祖智慧,从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信心,使中国的青少年们可以在中国传统家训中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汲取到更丰富的做人道德。

【关键词】家风家训,现代教育,价值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101-01传统的优秀家规、家训教育培训文化中的教育概念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立根”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思想特性和行动风格,所以,在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教育体系发展中,优秀的传统家庭文化和重视现代社会中的传统家风、家训建设在加强中华民族的融合能力和文化信心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在下文中具体的阐述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价值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一、传统家训及其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通过大量的参考文献研究及社会常识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过去的五千年历史中,中国传统的家规通常是伴随着一个家庭的诞生而产生的,在巩固和发展家庭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即完善的传统家规家训往往会包括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是老人和无数祖父母、前辈的个人感情和经历的总和,通过文字整合的形式将每个人的经验整合起来并传给后代,老年人根据个人经验,直接为年轻一代提供的做人标准和文化教育,不可否认的是,家训往往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时代性,因为这些长辈编撰家规的根本目的是以保证自家可以培养出具有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光耀门楣”的子孙后代。

通过时代的发展,很多的家规家训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时代流程,所以我们要在保持自身文化核心不变的同时,要继续利用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优秀外来文化,继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地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使“家训”吹到每一个人心中。

略论《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略论《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略论《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现实意义作者:毛瑞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02期摘要:《中国古代家训》一书汇编了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放翁家训、庞氏家训、聪训斋语等共九篇家训,本文从读书立德、节俭持家、刻苦学习、慎于择友、厚重有恒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家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家训;德育教育;慎独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60-02我国古代的家训是封建士大夫教诲其后代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育读本,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个特别门类。

《中国古代家训》一书汇编了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放翁家训、庞氏家训、聪训斋语等共九篇家训。

其中《曾国藩家书》和《聪训斋语》这两个家训乃是集儒家教育理念之精华,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和学习,对我们现代的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其他家人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聪训斋语》作者张英,字敦复,号乐圃,清安徽桐城人,一六三七年出生,一七0八年去世。

康熙六年考上进士,授编修官,历升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居官勤俭谨慎,对民生疾苦、四方水旱知无不言,深获皇上倚重。

著有《恒产琐言》、《聪训斋语》,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告诫子弟。

张英的《聪训斋语》也是曾国藩在家书中屡次提及的家训经典著作。

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启示林莺

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启示林莺
——曾国藩
• 推荐书目: • 《颜氏家训》 • 《朱子家训》 • 《曾国藩家书》 •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书》 • 曾仕强谈家庭教育
• • 谢谢大家!
• 注重早教和青少年教育:
•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教女初来,教儿婴孩。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 须早教,勿失机也。
提倡“礼为教本”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 遗之千金,不如教子一技
唐太宗《帝范》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
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
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
念耕夫。
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启蒙时期的必修课。唐太宗在《戒皇属》中, 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皇属克制自己,每穿一衣、每吃一饭,都要不 忘蚕妇农夫的辛勤。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 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并亲自作《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李治。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 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 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曾国藩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 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 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 荆棘少矣。
仅近现代,钱氏家族“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 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钱氏 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北宋·包公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 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 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古代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古代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五 则使命之 臣 , 其识变 从宜 , 取 不辱 君命 ; 六则兴 造之 臣。 取其 程功节 费, 开略有术 。’ ' 在儒家文化 中, 究竟什么才是治国之能臣的标准 还处于 模糊理想状态 时, 家训的作者则往往能根据 时世 的需要 , 明确 为能 臣贴
利 用‘ 尊祖 ’ 的情绪, 培植 ‘ 敬宗 ’ 的习惯。倘继祖之宗, 被诸庶所敬 , 则是 无 形之 中, 收了统 治的效用 ; 这于建立社会秩序 , 何等 重要 !” 家训通过 借用父子 、 弟等血缘关系 以确立权力 的继承和发展 , 兄 实现 了政 治与家
学》 , 中 颜之推就 表明 了对儒 家经典 的态度 : 明 《 经》 “ 六 之指 , 百家之 涉 书, 纵不能增益地行 , 敦厉风俗, 犹为一艺, 得以 自资。” 在那个 社会动荡 的年 代, 颜之推 毫不避讳的把儒 家经典称 为一艺 , 并引用谚语“ 积财千
万, 不如 薄伎 在身 ” 来进一步阐 明当时的读书观。这一点恰恰体现 了家 训教育的灵活性特征。在 《 氏家训 ・ 颜 涉务》 , 中 关于人才培养 的问题 , 他 提 出了六 种标准 : 国之用材 , 较不过六 事: “ 大 一则朝廷 之 臣, 取其鉴达
二、 家训 的血缘性特征 使得以家庭为单元的教育具有 以身作则 、 上
行下效的示范性 宗法家族存在的前提就是以家族成员的血缘 为基础 。 以这么说 , 可
家族成 员凭着血 缘关系, 潜意识形成 一种 家族认 知心理 , 由于这种认 又 知心理获得家族认 同感。这~血缘性特征, 自古至今并没有发生本质 的
家 训对家庭教育有至关重要 的意义 :家训从诞生 的那 一天起就是 为了适应和加强本家族 以宗族 为范围的族权 统治,使家族 更好的适应 社会和 时代的发展。史学家周谷城认为 :宗法制于天 然的血统关系 中, “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是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对当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而且在培养子女的品德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训的内涵和意义、传统家训的特点以及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长辈传递给后代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公德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家训的意义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培养下一代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家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价值导向:传统家训注重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它强调道德操守、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培养子女做人的根本道德观念。

2. 行为规范:传统家训以细致入微的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矩,注重礼仪和仪容仪表的规范。

3. 教育方式:传统家训强调言传身教,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在模仿和感受中学习和成长。

4. 循序渐进:传统家训循序渐进,从幼年开始,逐步引导子女进入传统家训的教育过程。

从起初的单纯教育到渐进的训诫和规范教育,使其逐渐形成习惯和自觉。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的经验和智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明确家教的目标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伦理观念、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的子女。

同时,要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其次,加强家庭教育的沟通和互动。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子女,更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共同成长。

家长应该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注重培养子女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培训,激发子女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地启示

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地启示

中国古代家训智慧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林莺1988年,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时,曾得出结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我个人理解,这个孔子,他其实是个泛指,并不单单是孔子这个人,或者是孔子的思想,而是我们中国古代绵延几千年的传统和文明,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其中,就包含有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中国古代家训智慧。

那么,先来简单了解下,什么是家训?家训的训,指的是教导,训诫,家训,就是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家族的长辈教育子弟或家族成员,父母教育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家训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言行举止、修身、处世、交友、家庭生活、乃至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是西周初年周公的《戒子伯禽》。

周公殷殷告诫代其治理封地鲁国的儿子伯禽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的意思是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他说这个的意思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告诫儿子,到了鲁国后,一定不能因为自己是国君,就慢待了士人和民众,要像自己一样爱才、惜才、尊重人才。

同样,还有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故事,这个父亲也很有名,大家一般将他当老师,当圣人,但他同时也是个父亲,这位父亲就是我们常说的“万世师表”——孔圣人。

孔子对学生很和蔼,对儿子很严肃。

他儿子也很有名,孔鲤,字伯鱼,因为出生时,鲁君送了一条大鲤鱼来作为贺礼,所以叫孔鲤,字伯鱼。

孔子对这个儿子很严格,《论语》里记载,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试论宋代家训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试论宋代家训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试论宋代家训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汉文化中的家训,是家庭式的教育理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教育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特色的一个时期,它的家训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深入的一部分,它所表达的做人道理和孝敬经典,所强调的尊重父母的道德原则,再看来,似乎宋代家训的启示也可以为我们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启发。

首先,宋人家训中强调孝道是父母对子女的重要要求。

它的家训让孩子们知道父母是生命的悉心护航者,他们在子女们身上投注了大量的感情,他们要求孩子会孝敬长辈,遵守家庭规矩,帮助祖父母维持家庭和谐。

这种家训留给我们终身受益的重要思想就是:孝敬父母,他们是教育我们、给予我们依靠和爱的重要人物,我们应该莫大的感恩、尊重他们。

其次,宋人的家训也对子女的品性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家训中强调要求子女仁慈仁义、温和软良,守礼节,求真善学,更重要的是,要乐理不怒、乐善不疾,不断提醒子女要熟读诗书,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性,这种要求对我们现代家庭教育依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也是我们要求子女做好及做孩子的重要素养。

最后,宋人的家训也鼓励人们追求大义正气。

他们强调要不畏强暴,保护弱者,帮助他人,不追求个人利益,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以克服艰难,勇于担当,追求自己的理想来打动自己。

这也是我们现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要使孩子懂得理想的价值,不断思考、追求、努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懂得进取,勇于担当的概念。

宋代的家训提出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内在的教育概念,它不仅体现出严格要求子女遵守礼节,孝敬父母的教育观念,而且在唤醒我们的理想的启发中,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家庭实践也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重早教和青少年教育: •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教女初来,教儿婴孩。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 须早教,勿失机也。
提倡“礼为教本”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 遗之千金,不如教子一技
唐太宗《帝范》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
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
北宋·包公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 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 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 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 严厉警戒后人:凡是包氏后代子孙有贪污受贿者,活着不得进家门,死后
西周·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西周初年周公的《戒子伯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有文字记载
的家训。周公殷殷告诫代其治理封地鲁国的儿子伯禽说:以我如此的身份
和地位,尚不敢掉以轻心,惟恐失去贤才。洗一次头的时间,往往被打断 三次,吃一顿饭,也往往要停下来,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
《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 的家训。 ◎以儒学为核心,对儒学、文学、佛学、历 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 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中国教育史上的早教概念、胎教概念都是 《颜氏家训》最早提出来的。
• 颜氏家族后世才人不断: 颜师古——注解《汉书》 颜真卿——书法为世楷模
五代十国·钱氏家训
吴 越 王 钱 鏐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温总理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时,曾引述此语)
杭州钱王祠
钱氏后人祭祖
江南钱氏,堪称千年望族,以先祖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鏐《家训》传 家,历代人才辈出。如宋末画家钱选,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诗人 钱谦益,清代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 家钱松,近现代钱崇澍、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 强、钱永健、钱其琛、钱正英、钱复、钱基博、钱文钟等均系钱门。 仅近现代,钱氏家族“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 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钱氏 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曾国藩
• 推荐书目: • 《颜氏家训》 • 《朱子家训》 • 《曾国藩家书》 •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书》 • 曾仕强谈家庭教育
• •
谢谢大家!
清·曾国藩家书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 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 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曾国藩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 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 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 荆棘少矣。
不得葬入祖坟。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氏子孙。
如此言简意重的包公家训让人肃然起敬,发人深省。事实证明,包拯 的子孙确实没有违背如此严厉的训诫,历代未听闻有贪污犯法之人。
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 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 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 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 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 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讲座人: 镇海区教育局 “知礼行孝”传统文化讲师团成员 镇 海 区 妇 联 “好父母” 讲师团成员 宁 波 大 学 人文与 传 媒 学 院 古 代 文 学 硕士 镇 海 区文 明 办 创建科科长
林 莺
何为家训:
• 家训 训:教导,训诫。
•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 •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
念耕夫。
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启蒙时期的必修课。唐太宗在《戒皇属》中, 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皇属克制自己,每穿一衣、每吃一饭,都要不 忘蚕妇农夫的辛勤。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 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并亲自作《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李治。 帝王之富贵,享天下之极。然自唐太宗以至康熙帝,莫不以克勤克俭、 谦恭礼让教谕子孙。
故后世曹操有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春秋·孔子庭训
孔子庭训: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父亲的教诲, 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来源于此。
颜氏家训
• 颜之推编。七卷,共二十篇。
颜之推其人
(531年~591),字介。原籍琅邪临沂,先世随东 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 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 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后留居北齐,官至 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 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家庭 教育的范畴就是颜之推明确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