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tzler-Martin AVM级别评估
脑动静脉畸形ppt课件

e .中型(moderate AVM):最大径2~4cm。
f .大型(large AVM):最大径4~6cm。
g .巨大型(giant AVM):最大径>6cm。
6
AVM的分布
根据脑AVM累及的解剖层次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皮质AVM:包括脑沟型和灰质型,全部由皮质动脉供血,仅引流入 皮质静脉。
c .微型(micro AVM): 最大径<1.0cm, 在DSA上刚可见,由正常 大小的动脉供血,引流进入正常大小的静脉。有时仅为一异常 小动脉,无引流静脉;或仅见异常引流静脉,未见动脉。术中见病 变虽小,但具有完整的AVM形态即病理小动、静脉。急性出血 后由于血肿压迫和破坏而不易诊断,在血凝快溶解或清除后有 必要复查DSA。
18
临床表现
头痛
癫痫
由于血管壁结构缺陷以及大量盗取 周围正常血流
颅内出血
神经功能 障碍
19
颅内出血
临床表现
常为就诊原因,是脑AVM最重要的 致残、致死原因之一,有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等症状;
出血部位依次为:脑实质-蛛网膜下 腔-脑室;
出血的危险与脑AVM大小呈反相关, 与引流静脉数的多少密切相关;
单间隔畸形血管团:1个AVM有多支供血动脉,每 支供血动脉都供应整个畸形血管团。DSA时每支动 脉造影均可显示整个AVM,其充盈度相等,引流 静脉也完全相同。
多间隔畸形血管团:1支供血动脉只供应AVM的一 部分,另一支供血动脉供应其另一部分,互相间有 或无部分重叠供血。 DSA时各支动脉造影所显示 的AVM大小、部位和形状不相同,可能部分影像 重叠,其中一个供血动脉系统占优势或完全不重叠。
间质细胞增殖所致; g .动脉瘤---约占1/5-1/4,(1)与AVM血流有关的动脉瘤,可发
21.临床检验质量规范(允许总误差、允许CV和允许偏倚)

• QP:质量计划,选择/评价分析方法、仪器、试剂和程序; • QLP:良好实验室过程,利用实验室资源,建立标准工作
过程;
• QC:质量控制,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提供过程性能定 量测量;
• QA:质量评价,有关实验室质量的具体规定; • QI:质量改进,查找问题根本原因,通过QP将其消除。
中心——质量规范 代表实验室目标和顾客需求。
负偏倚对血清胆固醇检测的影响:
负偏倚
假阴性 真阳性
采取措施的固定限
二、质量规范
1. 特定临床情况下的质量规范 (偏倚)
质量规范(偏倚)的设定:
错
如果临床医生
误
可接受5%人群
划
不正确划分,
分
那么允许偏倚
比
可达到
例
±3%~4%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基本概念: 根据生物学变异(个体内生物学变异CVI和个体间生物学变异 CVG)导出允许不精密度、允许偏倚和允许总误差。
2011)。 ● 误差分量具有相加性。
● 总误差(total error, TE)>任何单个的误差。确定的总误差是分析
质量所应达到的,判断方法最终的可接受性。
● 总误差(total error, TE)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最常用的方式是偏倚和不精密度的线性相加。包括: (1)TE=偏倚+2s(或CV); (2)TE=偏倚+3s(或CV); (3)TE=偏倚+4s(或CV); (4)TE=偏倚+1.65s(或CV)
被业内 认识广 泛接受
可用于 所有实
验室
使用简单 易于理解
二、质量规范
1963
1968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
禁忌证: • 出、凝血功能障碍。 • 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可先适当观察,待
病情稳定后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第三章第二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
术前准备: • 术前12~24小时静脉滴注液体使进行水化,以
减轻大剂量的对比剂对肾脏毒性。 • 术前禁饮食、水6~8小时。 • 择期手术的病人,应行Matas实验(压迫患侧颈
地塞米松处理。过多的NBCA漏入肺部时会造 成较严重的后果,应尽量避免。
第三章第二节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
术后处理 • 卧床,肢体制动 • 鱼精蛋白中和体内剩余的肝素 • 全麻苏醒后常规行神经系统检查 • 术后24小时保持平均动脉血压低于基础压的
10%~15%/24小时 •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 预防感染:静脉或肌注抗生素3天。
第三章第二节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
术前准备
• 同一般脑血管造影准备 • 术前12~24小时静脉滴注或口服脑血管选择性钙离
子通道拮抗剂 • 术前8~12小时静脉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 急性破裂出血者,术前适当降颅压
第三章第二节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
常用器材
• 常规脑血管造影器械 • 导引导管、交换导丝、泥鳅导丝 • 微导管系统:AVM栓塞专用微导管及Onyx胶专用微导
•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分叉处 及其主要分支
• 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 要原因
第三章第二节
颅内动脉瘤
病因:先天性(最常见)、动脉硬化、感染和创 伤等
形态分类:囊状(最常见)、梭形以及夹层动脉 瘤
大小分类: 微小动脉瘤(直径小于3mm) 小动脉瘤(直径3-5mm) 中型动脉瘤(直径5-10mm) 大动脉瘤(直径11-25mm) 巨大动脉瘤(直径大于25mm)
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标准

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标准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 VM)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而导致的。
A VM的严重程度不同,需要进行分级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前,脑动静脉畸形的分级标准主要有两种,分别是Spetzler-Martin分级和Lund-Johansson分级。
1. Spetzler-Martin分级
Spetzler-Martin分级是目前最常用的A VM分级标准,它将A VM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
等级I:A VM直径小于10mm,且无明显症状。
等级II:A VM直径在10-25mm之间,可能有轻微症状,如头痛、视力模糊等。
等级III:A VM直径在25-50mm之间,可能出现中度症状,如癫痫、失语等。
等级IV:A VM直径大于50mm,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如脑出血、昏迷等。
2. Lund-Johansson分级
Lund-Johansson分级是另一种A VM分级标准,它将A VM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等级I:A VM直径小于2mm,且与周围结构无明显联系。
等级II:A VM直径在2-10mm之间,与周围结构有联系,但无明显症状。
等级III:A VM直径大于10mm,且有明显症状,如头痛、癫痫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分级标准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和情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级标准。
29例张力性颅内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9例张力性颅内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发表时间:2013-09-11T10:43:27.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崔伟[导读] 术后神经重症监护至少24小时。
监测血压与留置导管的动脉导管和尿量。
崔伟(吉林省白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37100)【摘要】目的探讨张力性颅内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破裂张力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AVM切除术,病情好转23例,死亡6例。
结论对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多采用手术治疗,病情会迅速改善。
【关键词】张力性颅内血肿临床特点预后【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11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xual tension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06 to October 2012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29 patients with urgent. Results by 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AVM resection.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imely diagnosi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condition will improve quickly.【key words】 the tension Intracranial hematom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rognosis张力性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tension hematoma,ITH)是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血肿体积不但不缩小,反而逐渐扩大,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的情况。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简介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简介发布时间: 2013-06-04 15:07:42所属栏目 :指南与共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陈启敏周海霞易群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 DVT )和肺血栓栓塞(PTE ),因“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医疗保健问题;但同时,这一疾病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预防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是一个个体化的 VTE 风险评估量表,它根据一系列先天性和 /或获得性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据此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类,并推荐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验证研究已表明该量表的有效性,其在中国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该量表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 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防1.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1.1 概念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包括两种类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约占 VTE 的三分之二,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 ,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临床上常无症状。
下肢近端 (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肺血栓栓塞症( PTE )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 ,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10% 的院内死亡为 PTE 所致所有入院患者中有 1% 死于 PTE[1-3] 。
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评分系统: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新方法张妮潇刘彤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宽QRS心动过速(WCT)的心电图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心电图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宽QRS鉴别诊断的新标准和综述文章层出不穷,包括经典的Wellens法、Griffith法、Lau和Ng法等,目前我们发现任何一项标准可以准确区分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主要原因是这些标准都是基于室速类型和QRS波形态的统计学相关性得到的结果。
目前上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Brugada法和Verechei-aVR法,它们的特异性大约为40%-80%,准确度为75%。
换句话说,应用这些方法每4个人中就会出现1例诊断失误。
然而,如果我们把所有宽QRS波心动过速都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也能使诊断准确度达到75-80%左右,因为只有20%-25%的宽QRS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近Jastrzebski等提示了室性心动过速评分系统,可根据特异性室速形态特征的数目来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Jastrzebski等分析整理了587例患者的786份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512份室性心动过速和274份室上性心动过速),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定义为频率100-250次/分且QRS波持续时间≥120ms,排除显著不规律RR间期(不同RR 间期长度相差>40ms)的提示心房颤动或起搏心律的心电图,而保留偶发不规律RR间期(如由于心室夺获心律引起)和两种RR间期交替出现心电图。
所有患者都通过电生理检查结果活植入型心脏装置记录的心内电图明确诊断宽QRS 波心动过速的性质。
通过分析这些心电图发现一些新的心电图指标可用于宽QRS 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即形成了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评分系统(其中连续102份心电图用于制定评分系统,剩余684份图用于检验这个评分系统是否有效)。
表1列出了在这些患者中评价的各项心电图标准,最终7项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标准用于诊断室速的评分系统。
【ISRS指南】Spetzler-MartinI-II级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ISRS指南】Spetzler-MartinI-II级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Neurosurgery》杂志2020年2月 17日在线发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英国、法国、日本的Graffeo CS , Sahgal A , De Salles A ,等12位著名放射外科专家联合撰写的《Spetzler-Martin分级I级和II级脑动静脉畸形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国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会(ISRS)实践指南。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Spetzler-Martin Grade I and II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ISRS) Practice Guideline.》( doi: 10.1093/neuros/nyaa004. )。
尚未发表过关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Spetzler-Martin分级 I-II级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指南。
【目的】在系统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I-II级AVMs的 SRS治疗指南。
【方法】按系统综述和荟萃(meta)分析的报告首选项目(PRISMA)对Medline、Embase和Scopus 中在1986-2018年期间发表的关于SRS治疗I-II级脑动静脉畸形,且有24个月随访的发表的文献进行综合检索。
主要终点为闭塞和出现,次要结果中包括Spetzler-Martin参数、剂量测量变量和“极佳的(excellent)”结果(定义为没有SRS治疗后新的功能障碍的完全闭塞)。
【结果】共筛选出447篇文献摘要,其中有8篇文章被纳入(n=1.2级循证证据;n = 7,4级循证证据),共有1102处AVMs,其中836例(76%)符合2级分级。
884例(80%)达到闭塞,中位37个月;中位随访68个月,66例发生出血(6%),78%未有过出血的患者有完全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