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人教版,必修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东方从属于西方;
------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①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
②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①以科技为基础;
②各国都有发明创造、美、德居多;
③以重工业、电力、通讯等领域为主。
、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必修二)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欧美各国的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科研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
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_______成功;人类进入 发电机 “_________”。 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迅速推动了_________领域的革新,出现了 交通运输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 物质,并制成多种_________材料。 (4)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_________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 化学合成 高。 炼钢技术
问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体系的关系。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 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
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
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________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②英国已经成为_________,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工厂 (3)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 思想和_________,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生产方式
2.发展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_____________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新型交通工具 ③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_________的狂潮。 (2)表现
(2)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
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3)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国际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 增强,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增强,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人民版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 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
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 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 „„ 由于行会较早瓦 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 劳动力 „„ 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 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 工作。
答案
考点一
C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主干知识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2 3 4 5
高考调研题组
3.(2012· 福建高考)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 有多种,其中包括 (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C.内燃机的应用
考点一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主干知识
考点一
(
)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2 3 4 5
高考调研题组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820 年”,19 世纪初期的欧洲在经济领域 的大事是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 15、 16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 20 世纪初形成。
答案
C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考点二
主干知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学案 人民版必修2

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两次工业革命★考点说明:1.考纲:工业革命2.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与重大发明;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主要成就;垄断组织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重点把握(1)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要有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认识开放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4.阅读内容“打造‘世界工厂’”、“瓜分世界的狂潮”两目★课前基础过关: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政治保障:2、条件:(1)资金的获得(2)劳动力的获得(3)技术的积累(4)必要性是(二)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与发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从(国家)的部门开始;最重要的发明是瓦特改良的的出现,水力纺纱厂的设立标志的诞生,也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制度的确立;交通运输的革新首先出现在(国家),标志是的发明;改变传统出门乘坐马车的发明是发明的。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提高了生产力,将人类推进到时代,诞生了近代大工业,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推动了英国由农业国向转变。
2.思想上: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发展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潮流。
3.社会结构: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产生,并因此诞生了思想。
4.生活方式:改变了英国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进程5.国际关系:成为世界霸主。
以和为媒介,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着当地落后思想和制度。
6.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世界市场的孕育与成熟(初步形成)1.孕育:(1)工业革命后的密切,准备了物质基础;(2)领域的技术革命,提供了联系的纽带;(3)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2.形成标志:世纪中期,的开国、成为英国殖民地及中国“”。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一直被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对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复习一要明确含义;二要理清复习思路,即就事件本身发生的条件﹑过程与成就﹑影响等进行纵向的梳理;三要将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且创设新的情境予以升华复习。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含义工业革命有时又被称为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逐步扩展到欧洲、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劳动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
同时,工业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生产关系革命,它的进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资金、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条件。
(二)基础知识1. 前提条件。
①政治前提:英国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社会秩序稳定,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因素;②劳动力条件:英国的圈地运动迫使大量自耕农成为自由廉价的劳动力,消除了农业生产中的封建制度与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充足的劳动力;③资本条件:英国长期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提供了巨额的货币资本;④技术条件: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技术经验,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⑤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
2. 主要过程与成就。
①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②开始行业:棉纺织业;③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④能源革新:蒸汽动力;⑤新阶段的标志:蒸汽机在棉纺织业的广泛使用;⑥基本完成的标志:大机器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⑦生产组织: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3. 主要影响。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1)进步性。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4讲 两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讲 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 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1.条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发展。
2.表现⎩⎪⎨⎪⎧1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765年,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2 机器动力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3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加强了洲际间的联系;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人们迎来“铁路时代”。
整体把握四个“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3.扩展: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归纳总结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一个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 社会关系 。
史论共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
知识图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3.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4.成就错误!5.影响⎩⎪⎨⎪⎧1 电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开始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整体把握用三个“一”巧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厂制度⎩⎪⎨⎪⎧ 1 原因: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 特点: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进行机器大生产;工人既受严格纪律约束, 又受机器支配。
2.企业规模⎩⎪⎨⎪⎧1 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 理者。
2 大企业时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途径 错误!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易混易错 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直接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商品输出,即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即以寻求投资场所、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
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条件
资金、市场、劳动力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内容
自然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
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结合紧密
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பைடு நூலகம்和内燃机
代替蒸汽动力
影响
产业结构
轻纺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为主
生产关系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兴起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
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多个工业国崛起
殖民活动
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抢占市场、资本
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