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一、欧洲共同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一代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关汉卿《窦娥冤》(四)小说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2、宋代:话本3、明清时期兴盛其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五)戏曲1、原始—汉唐:傩舞2、唐:梨园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白朴为元曲四大家)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6、清代:京剧,新的高峰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自由民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哲人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年轻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大多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体论。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力主:(1)倡导“有思想分量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大家同学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颓败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本身的研究成果,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关键性表现,研究他使哲学真正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1. 古代国家和文化交往:
- 商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和文化交流。

-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推行。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和各国之间的政治联姻。

-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和文化融合。

2. 希腊罗马古代文化:
-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古罗马的建国和扩张历程。

- 希腊罗马古代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社会变革: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影响。

-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封建主义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播:
-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文化交流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5. 近代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冲击:
-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和殖民活动。

- 近代科技的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一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自然哲学。

泰勒斯(公元前7世纪)。

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体现了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认识社会。

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1、背景。

(1)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3)此前已经开始具有的自主意识和精神的觉醒。

2、代表: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

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演说能力的基础。

3、评价。

积极: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基本内涵;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五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五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五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梳理】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二.董伸舒的新儒学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2. 内容:(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三.主流地位的确立(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2) 措施: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②将儒家经典>>>>>〝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 结果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美术的辉煌1._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莫奈的作品>而得名.2.西班牙画家毕家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第二十四课音乐与影视艺术1._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2._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_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影片._世纪_年代中期,电视出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_儒家思想小结一.儒家思想演变小结:1.形成-先秦.孔子创立儒学,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大宗.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构成了_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辩证法);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独尊-汉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了新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发展.宋明理学.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4.继续与变异-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现代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4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著述>.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1)基本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_政府;(核心)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_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2)历史作用: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_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2.新三民主义(1)〝新〞的表现(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明确提出反帝目标;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2)历史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的论著及思想主张(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论著有:>>>(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著有:>(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论著有:>>>2.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内容:方法一:按重大活动的顺序来掌握,它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二大的内容.南方谈话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方法二: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来掌握.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意与毛泽东思想的意义相比较;理论的意义包括两方面:实践活动及活动效果)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五篇。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一、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2.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的完善等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政策推动:各国政府的自由化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国际间的经济合作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国际分工的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能,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

-科技创新的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应用。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全球经济的总体效益。

-社会问题: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

-文化冲击: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冲突,使各国间的文化差异逐渐减少。

-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也对各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力量的平衡产生影响,增加了国际间的政治博弈和竞争。

二、四百年的近代中国1.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英法联军入侵: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但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运动,旨在挽救清朝的危局,但最终也未能成功。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北洋政府成立后,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历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思潮革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分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

在政治方面,清朝统治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地方势力兴起,社会秩序日益动荡不安。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体制的固化使得中国无法适应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国家财政困难,农民生活困苦。

社会方面,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不满逐渐升温。

二、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虚弱,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了自我觉醒和探索,探索中国乃至亚洲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出路。

三、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这一过程被称为中国的西化运动,包括洋务运动和“自强求富”运动。

中国的西化运动为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消灭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腐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

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如洋务派、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不同的阶级和社会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和诉求。

这些觉醒与斗争的过程,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力量。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1(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1)内容:南宋,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明中期,王阳明: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②知行合一(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同: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异: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2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1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
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
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
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2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
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
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
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
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
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
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
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
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3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
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
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
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
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
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