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中考基础百题(九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

合集下载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

⑤降年:上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阔: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若主纳忠谏________②寻亦诛死________③无为后所嗤________④以匹夫比之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宝应县中考基础百题(成语及答案).doc

宝应县中考基础百题(成语及答案).doc

中考“基础百题”之成语运用1.下列作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的智慈与大白然的智慈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细。

• • • •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 • •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饥不可m,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理切倾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A (B. “天伦之乐”指家人团聚的乐趣:C. “锐不可当”感情色彩用错。

D. “抑扬顿挫”与前文“情节”不相搭配。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 • • •B.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

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 可名状,让人惊叹。

• • •C・I•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 • •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额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吸为尊IL【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县底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条言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 • •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发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 •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 • •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 •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理的后果。

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 •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

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9、雄伟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对。

(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0——14题:(岳阳市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1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案:10.D 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2.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6.【乙】文“,”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

【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2)(用现代汉语回答)。

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9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一)【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何为者也或异二者之为C. 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 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不惠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取胜,晏子主要是靠取胜。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②咨诹善道________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________④锋棱顿减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 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 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 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而两段文言文,冋答问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澈■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薪。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薪以东,攻锌、鄒、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谢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②比至陈•( )③时时而间进()■④天下Z疾犬也■( )2.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下Z 此亦天亡秦Z时• •B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梁乃出• •C.其真无马邪佩其印授D.从民欲也吾欲发兵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Z,以激怒其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口己的话概括卬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血文章,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鸳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费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 d n ):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___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勒__ 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猿则TT叫无绝月景尤为清绝• • • •C.夹岸髙山,皆生寒树皆在朝日始出D.梅花为寒所勒歌吹为风•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餌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 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 杨氏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茯异z () (2)有良m 美池桑竹乙属() •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4)迫暮,与老人同岀()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人穴B 、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 • • •C 、杨氏谢而从Z 水落而石出者D 、不可取食丁•人也 牛丁•忧患 • • • •3、 翻译下血文言句子。

见渔人,乃人惊,问所从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理解。

(1) 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__________ 为线索,甲文段按 ___________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 乙文段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來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 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川简洁的语言概折出共同点吗? 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四)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4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 )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蚤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 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 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4)张:乐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望其旗靡 ( ) ■ ) (4)既克,公问其故( ) ■ 上弦。

(5)修:设置. (6)饬:谨慎、恭敬。

(1)彼竭我盈( ■(3)期年而有扈氏服2、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再而衰战而不胜 B.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斯是陋室• • • • C.彼蝎我盈,故克之六卿请复之 D •惧有伏焉 • • •3、 翻译下列句子。

(1)―•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结合选文和《曹刿论战》,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 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 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 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夙夜忧叹() ⑵庶竭弩钝( ): • • •⑶属以后事() ⑷若嗣子可辅( )• • 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伤先帝之明 继之以死B.还于门都 召亮于成都 • • • •C.如其不才匠师果如其言 D.君可自取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 此臣Z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Z 职分也。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

③ 汝与丞相从事,事Z 如父4、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 且焉置土石■内容。

5、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対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答案:1①向来②等到③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B3.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讣他们责辱他,(借此)來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4.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5.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