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透明矿物镜下鉴定
透明矿物镜下鉴定教程课件

4. 试板上的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和方向是已知的,根据补色法则可确 定出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的名称和方向。
5. 注意: 根据矿片干涉色的高低选择适当的试板.
14
★★★ 正交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表1-1
突
突起等级
负高突起
负低突起
正低突起
正中突起 正高突起 极高突起
起等级分类及简要特征
折射率
糙面及边缘特征
实例
1.48 1.48--1.54 1.54—1.60 1.60—1.66 1.66—1.78
糙面及边缘显著,提升镜筒,贝克 线移向树胶.
表面光滑, 边缘不清楚,提升镜筒, 贝克线移向树胶.
No或Nm的颜色及折 射率值、轴性、光 性符号、二轴晶光 轴角及色散
干涉色 最高
闪图
Ne,No或Ng,Np的颜 色及折射率值,最 高干涉色、最大双 折射率, C∧Ng (单斜辉石及闪石。 Nm∥b)
29
❖ 透明矿物系统鉴定模式(以角闪石为例)
晶形
解理组数
解理等级
,
解理夹角
突起等级
消光类型
,
晶系
轴性
晶体延性符号测定步骤示意图 19
★★★锥光正交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锥光系统的构成 在正交偏光系统的基础上, 加入聚光镜并将其提升到最高 位置, 换用高倍物镜, 推入勃氏镜或去掉目镜, 便构成了锥 光系统。
• 锥光系统下产生的光学现象---干涉图
在锥光镜下观察到的是锥形偏光束中, 各个不同方向的入射 光波, 通过晶体到达上偏光镜后产生的消光和干涉现象的总 和,它们构成一种特殊的图形, 称为干涉图 (干涉象).
35种常见矿物镜下鉴定特征

010解理完全, 001裂理;横切 面有一组对角线
解理
解理不完全
柱状,集合体为放 射状、纤维状、粒
状
完全
正高突起 负或正低
正中
无色 多粒状
{100}完全 {001}不完全
正高
往往可见似角闪
石的斜交菱形解 正低-正中突
理,其夹角为75 起,闪突起显著
°
无色,集合体 成毛发状的夕
线石浅褐色 (色散现象)
斜消光
10°-15° ﹢
2
﹣
74°-80°
一级灰白-一级黄
干涉色鲜艳、绚 丽,因为一般都是
很多矿物在一起
不同时消光
可达三级橙
近平行消光
﹢
2 2
2
﹣
35-50° 0-30°
绢云母和叶腊石滑 石难区分,但其是 斜长石等富铝矿物
的蚀变矿物
和叶腊石、绢云母 很像,但滑石与橄 榄石、蛇纹石等共 生,滑石常是橄榄 石,顽火辉石、透
辉石的消光角35-54
°之间,与角闪石
(0-30°)明显区
2
﹢
60°-80° 别,另外其大部分
为正光性,与角闪
石的负光性明显区
别;另外2v角一般
在60°左右,而角
闪石一般大于70
2
﹢
50-60°
度;另外蚀变产物 多为绿泥石,有时
也蚀变为方解石、
蛇纹石等
2
﹢
0°-32°
霓辉石
柱状、针状、 粒状
{110}完全 辉石式解理 {100}裂理
虽含铁量 2 增加,光 近似90°
性由正-负
最易蚀变成蛇纹 石,而本身呈残晶 或保留假象,此外 也可蚀变成伊丁石 、皂石、滑石、绿 泥石(极少见), 此外还可见蚀变为
薄片中透明矿物鉴定方法介绍

第六章透明矿物薄片的系统鉴定偏光显微镜下对透明矿物薄片进行系统的光学性质测定,通常用于鉴定未知矿物或已知矿物的精确定名。
透明矿物薄片的系统鉴定,必须配合手标本观察,在系统测定光学性质之前,首先要观察矿物手标本的晶形、颜色、光泽、硬度、条痕、解理、断口、次生变化及共生组合等,并需了解矿物的野外产状。
如果经过系统鉴定之后,仍不能准确定出矿物名称,还需配合其他方法,作进一步鉴定。
一、透明矿物薄片系统鉴定的内容(一)单偏光镜下的观察晶形: 观察晶体的完整程度,结晶习性。
根据各方向切面形态,初步判断晶体形状及可能属于那一个晶系。
解理:观察解理的完全程度,根据不同方向的切面上的解理,判断解理的组数。
如为两组解理,需要测定解理夹角。
尽可能确定解理与结晶轴之间的关系。
突起:观察矿物的边缘、糙面及突起的明显程度,结合贝克线移动规律确定其突起等级,估计矿物折射率的大致范围。
颜色、多色性: 观察矿片有无颜色,如有颜色,则观察有无多色性、多色性的变化情况。
并在定向切片上测定多色性公式及吸收公式。
此外,还应观察有无包裹体,其排列与分布情况。
有无次生变化,其变化程度及变化产物。
(二)正交偏光镜下的观察干涉色: 观察矿片的最高干涉色级序,在平行光轴或光轴面切片上详细测定干涉色级序。
有无异常干涉色,其特点如何。
测定双折率: 根据矿片的最高干涉色级序、薄片厚度,确定双折射率值。
消光类型: 根据不同方向切片上的消光情况,确定矿物的消光类型。
测定消光角:对斜消光的矿物,在定向切片上测定消光角。
测定延性符号: 对一向延长的矿物,测定其延长方向的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确定延性符号。
双晶:观察矿物有无双晶,确定双晶类型。
(三)锥光镜下的观察根据有无干涉色图区分均质体与非均质体。
根据干涉图特征确定轴性(区分一轴晶与二轴晶)、切片方向。
测定光性符号、光轴角大小。
二、定向切片的选择及其特征上述光学性质中,如多色性公式、干涉色级序、双折率大小,消光角大小及光轴角大小等,通常都需要在定向切片上测定。
透明矿物

透明矿物镜下鉴定4、石英单偏光镜下光学特征:无色或白色,薄片中无色透明,表面光滑干净。
他形粒状。
解理不完全,。
正低突起。
正交偏光镜下光学特征:柱状轮廓平行消光,正延性。
最高干涉色为一级黄白(一般干涉色为一级灰白)。
锥光镜下光学特征:一轴晶正光性5、正长石单偏光镜下光学特征:肉红或灰白色,薄片中无色。
表面呈尘土状分解物而变混浊(当分解物中含铁时呈浅褐色)。
正长石晶体多为板状。
两组解理完全,解理夹角90°。
负低突起。
正交偏光镜下光学特征:平行消光或斜消光,负延性。
最高干涉色为一级灰或灰白。
最常见的是卡斯巴双晶。
锥光镜下光学特征:一轴晶负光性(正长石常蚀变为高岭土化)。
6、斜长石单偏光镜下光学特征:白色或灰白色,薄片中无色。
斜长石经常变为绢云母和粘土矿物。
表面混浊,呈土灰或褐色。
晶体多为板状。
两组解理完全斜交,解理夹角86°。
负低突起。
正交偏光镜下光学特征:斜消光,负延性。
最高干涉色为一级灰至黄白。
最常见的聚片双晶。
锥光镜下光学特征:一轴晶光性可正可负,(斜长石常蚀变为绢云母化)。
7、方解石单偏光镜下光学特征:薄片中无色,方解石通常为菱面体,薄片中多为粒状。
因折射率很大,No为正中突起,Ne为负低突起,闪突起明显。
三组菱面体完全解理。
正交偏光镜下光学特征:干涉色为高级白。
其双晶带多与菱形解理长对角线平行或近于平行。
锥光镜下光学特征:一轴晶负光性。
8、黑云母单偏光镜下光学特征:黑色、深褐,薄片中褐色。
片状晶形。
横切面六边形,纵切面一组解理极完全。
有较强多色性和吸收性。
多色性Ng= Nm深褐,黄褐、红褐,Np-浅黄或浅黄褐。
吸收性公式:Ng≥Nm﹥Np。
正中-突起。
正交偏光镜下光学特征:干涉色二级顶部至三级顶部。
铁黑云母可达四级。
但由于黑云母本身颜色干扰,有时不易辨别。
为平行消光。
正延性。
锥光镜下光学特征:二轴晶负光性。
(黑云母最易变为绿泥石)。
一百九十七(197)种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一百九十七(197)种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1、石英(无色水晶)【Quartz】鉴定特征:α-石英以其晶形,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为其特征,如由β-石英转变而来,则保持六方双锥的假象颜色:无2、贝塔石【Betafite】鉴定特征:形态、颜色和透射光下无色到浅黄色颜色:浅绿褐色、深褐色3、赤铜矿【Cuprite】鉴定特征:金刚光泽,暗红和褐红条痕;可从晶形、硬度,光泽、条痕和与褐铁矿相别,它比赤铁矿软,比辰砂和淡红银矿硬;条痕色,比较深颜色:红色至近于黑色4、赤铁矿【Hematite】鉴定特征:樱红色条痕是鉴定特征;形态和无磁性(镜铁矿例外)可与磁铁矿相别颜色:显晶质的呈铁黑色到钢灰色,隐晶质的呈暗红色5、磁铁矿【Magnetite】鉴定特征:晶形,黑色条痕和强磁性与赤铁矿,铬铁矿相别;从强磁性,硬度和颜色鉴定;和带磁性锌铁尖晶石区别在于磁铁矿条痕黑,锌铁尖晶石为棕颜色:铁黑6、翠绿宝石【Chrysoberyl】鉴定特征:比重高及遇酸起泡沸作用为鉴定特征颜色:棕黄、绿黄、黄绿、黄褐色7、方锑矿【Senarmontite】鉴定特征:硬度低,而比重比较大颜色:无至灰白8、复稀金矿-黑稀金矿【Polycrase-Euxenite】鉴定特征:风化表面有褐色、黄色或青黄色薄膜,几乎不溶于盐酸、硝酸为鉴定特征颜色:黑、灰黑、褐黑、深褐、褐、褐黄、深红棕、桔黄,带绿色色调9、方钍石【Thorianite】鉴定特征:透射光下为红褐、暗棕或绿色;强放射性颜色:深灰至黑色,风化后为褐黑色或棕黄色10、钙铌钽矿【Hielmite】鉴定特征:颜色、条痕及光泽与他矿物相别。
闭管内加热爆炸并生少许水,不熔,氧化焰烧变褐。
附磷盐球烧,熔成淡蓝绿块状物。
附硼砂球烧,熔成纯透明玻璃状物。
和氢氧化钠木炭上烧,则熔成灿烂之金属小球颜色:纯黑色11、刚玉【Corundum】鉴定特征:晶形,双晶条纹和高硬度作为鉴定特征;不溶于任何酸颜色:不透明和半透明的一般为蓝灰、黄灰色,含铁者呈黑色;透明的为无色,白色还有黄、红、紫、绿、蓝12、铬铁矿【Chromite】鉴定特征:黑,条痕深棕,硬度大和产于超基性岩中;外表像磁铁矿,但磁性很弱,条痕棕,而磁铁矿为黑色颜色:黑13、硅藻土【Tripoli】鉴定特征:蛋白光泽和变彩为其特征,有时类似于玉髓,但硬度较低为鉴定特征颜色:白或灰14、黑锰矿【Hausmannite】鉴定特征:溶于盐酸,析出氯颜色:棕黑15、黑铜矿【Tenorite】鉴定特征:显微镜下具有强非均质性颜色:钢灰色、铁黑色到黑16、黑稀金矿【Euxenite】鉴定特征:微带绿或褐的黑、半金属光泽和放射性。
主要矿物鉴定特征

• 石英:无色、无解理、低正突起、一级灰白干 涉色,表面干净透亮
玉
髓
玉 髓
火山石英
正长石 无色、表面污浊、低负突起、 一级灰至灰白干涉色、卡氏双晶
微斜长石
一级灰至灰白干涉色、 一级灰至灰白干涉色、格子双晶
斜长石
表面污浊、一级灰白干涉色、 表面污浊、一级灰白干涉色、聚片双晶
白云石
主要矿物镜下鉴定特征
• 绿泥石:细粒状、绿色、多色性显著,异常干 涉色 • 锆石:无色、完好柱状晶形、极高正突起、干 涉色3-4级鲜艳,糙面显著 • 电气石:单光下灰褐、蓝绿、蓝、紫等,多色 性显著,高正突起、糙面显著 • 橄榄石:单光下无色,高正突起,糙面显著, 不规则裂理,2-3级干涉色 • 辉石:单光下无色,八边形横断面,两组解理 正交,对称消光,高正突起,2级中部干涉色
火山长石
白云母
叶片状,可见密集解理缝、平行消光单光下无色、 正交光下2级至3级鲜艳干涉色
黑云母
叶片状、单光下黑褐色或暗绿色、多色性显著、 吸收性强,极完全解理。干涉色2级,但常与本身 颜色混淆
角闪石 单光下绿色或褐色,多色性显著,吸收性 强;长柱状,菱形横断面或菱形解理;中高正突起
方解石
பைடு நூலகம்
无色透明、菱形解理、闪突起显著、 无色透明、菱形解理、闪突起显著、高级白 干涉色
偏光显微镜下透明矿物的鉴定

偏光显微镜下透明矿物的鉴定偏光显微镜下透明矿物的鉴定 2010年12月31日岩石磨成厚约0.03mm 的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矿物是透明的(绝大多数硅酸盐、碳酸盐矿物和部分氧化物),有的矿物是不透明的(金属硫化物及部分氧化物)。
鉴定不透明矿物需要反光显微镜,将在本书的下篇介绍,这里只介绍透明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方法。
偏光显微镜下鉴定矿物,分为单偏光、正交偏光、聚敛光下观察三个步骤,其原理在晶体光学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只介绍和岩石薄片观察描述有关的部分,而形成这些光性特征的光学原理就不详细说明。
单偏光镜下观察1 晶形晶形对识别典型的表现有良好晶面的矿物很有用。
如石榴子石在薄片中常为自形的六边形,白榴石常呈八边形,磷灰石横断面常为六边形而纵断面为柱状,榍石常为菱形,白云石常为信封状,电气石横断面呈弧状三角形而纵断面为柱状,锆石常常呈四方柱状或两端为锥形的长柱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薄片切面的随机性,上述矿物的斜切面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的形状,如石榴石和白榴石还可以出现正方形、长方形甚至三角形的晶形,磷灰石也可以表现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晶形。
2 解理和裂理某些解理特征明显的矿物,能根据其解理很快确定,如云母具有一组细密、平直而不间断的解理,角闪石的两组解理以56 度相交,辉石、红柱石、方柱石的两组解理近于正交。
但与解理斜交的切面上所表现的角度要比其最大交角要小。
具两组解理的矿物,在其纵断面上只表现一组解理,如角闪石、辉石在薄片中经常只出现一组解理。
由于切面的限制,具有三6组以上解理的矿物在薄片上常常只显示一组或两组解理,甚至表现出没有解理。
如方解石和白云石有三组解理,但在薄片中一般只能看到两组。
裂理和解理很相似,但它们的成因不同,薄片中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解理往往是沿着矿物晶体中面网间化学键力最弱的方向产生,而裂理面一般是沿双晶结合面或某种细微包裹体的夹层而产生;在形态上,裂理的宽度也明显比解理大,而且大多数情况也没有解理平直。
矿物镜下鉴定

正中
对称/平行
无色
重晶石
正中
平行
无色
角闪石
正中-高
斜
绿、褐色
透闪石
正中
斜(16-21)
无色
透辉石
正高
斜(38-44)
无色
蛋白石
负中-正
全消光
无色
尖晶石
正高极
全消光
玉髓
负低
平行
无色
菱镁矿 负低、闪突起
无色、淡褐
菱铁、锰矿 正低
独居石
正极高 近行(10) 无色、黄色
橄榄石
正极高
无、淡黄
蓝晶石
正高
无色
十字石
矿物
突起
消光
单偏光色
绿泥石
正底
近平行
绿色
阳起石
正中-高
斜
绿色
绿帘石
正高
近平行
浅黄-绿
黝帘石
正高
平行
无色
磷灰石
正中
平/斜
电气石
正中
平行
天青石
正中
平行
无色
榍石
正极高
黄、淡褐
锆石
正极高
平行
无色、淡褐
石膏
负低
平/斜
无色
硬石膏
正低
平行
蒙脱石
负低
近平行 无、淡黄、绿
高岭石
正低
近平行
无、淡黄
矽线石
正高
平行
无色
红柱石
多色性 淡绿-亮黄 浅绿-浅黄
弱
淡绿-淡红 强
弱 有
吸收性 弱
强
晶形
长柱、针 柱状、粒状
长柱、板状、针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萤石(Fluorite):
CaF2,等轴晶系,无色、黄、蓝、紫色或绿色,薄片中无色透明,有时带有紫色、粉红色,且颜色分布不均,呈带状或斑点状。
负中—高突起,糙面明显,随着Y的含量增加,折射率增高,依(111)成穿插双晶,但薄片中不见。
沿八面体的{111}解理完全,因此在薄片中常见二组菱形解理或三组交角在60°左右解理。
鉴别特征:根据晶形、解理易与蛋白石区别。
与白榴石、方钠石区别在于萤石折射率低,表现为显著的负突起,当有颜色时,常表现为在一个晶体中颜色分布不均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白榴石(Leucite):
K[AlSi2O6],四方晶系(假等轴晶系),成分中可含有微量的Na,Ca和H2O,薄片中常为六边形或八边形。
受熔蚀后多呈浑圆形,无解理。
薄片中无色,负低突起,比正长石的突起略高,,常具车轮状结构。
常可转变成霞石和正长石,经蚀变作用可分解成沸石、绢云母、钠长石等。
鉴别特征:白榴石以其晶形,负低突起,常含有规则排列的包裹体及微弱的双折射并具有多组聚片双晶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