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鉴定
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和鉴定方法

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和鉴定方法矿物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矿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分类鉴定等内容。
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和鉴定方法是研究矿物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着重介绍矿物的常见特征和一些常用的鉴定方法。
一、矿物学特征1. 化学成分: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区分不同矿物的重要特征。
矿物由各种元素组成,其中某些元素具有特定的比例关系和分布方式。
不同元素的含量和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
2. 晶体结构:矿物的晶体结构是指矿物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和规律。
晶体结构决定了矿物的内在性质和外观形态。
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等实验手段来研究。
3. 形态特征:矿物在自然界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晶体形态、断口形态、颗粒形态等。
这些形态特征是矿物学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 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比重、断口、颜色、光泽等。
这些性质是用来描述和区分矿物的常用指标。
5. 光学性质:矿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双轴性等。
根据光学性质可以鉴定矿物的种类。
二、矿物鉴定方法1. 物理鉴定法:物理鉴定法是通过观察和测量矿物的物理性质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物理鉴定方法包括测定硬度、比重、断口、颜色、光泽等。
2. 光学鉴定法:光学鉴定法是利用偏光显微镜对矿物的光学性质进行观察和测定。
通过测量矿物的折射率、双轴性等光学性质,可以鉴定矿物的种类。
3. 化学鉴定法:化学鉴定法是通过对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来确定矿物的种类。
常用的化学鉴定方法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4. 结晶学鉴定法:结晶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和测量矿物的晶体结构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结晶学鉴定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等。
5. 热学鉴定法:热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和测量矿物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热学鉴定方法包括热膨胀、融点测定等。
三、总结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和鉴定方法是研究矿物学的重要内容。
矿物学特征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等方面的特征。
矿石鉴别最简单方法

矿石鉴别最简单方法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约4000种,即使是“火眼金睛”的老地质员,恐怕也难一眼认出矿物的真身。
但是,掌握矿物鉴定的简单技巧,也许你就能认出大部分常见矿物了,你所需要的只是磁铁和放大镜这样的简单工具,再加上一些细致的观察。
1、选择最大的矿物样品首先,以你能找到的最大的矿石作为样品,因为如果你的矿石是破碎后的,它们可能并非都来自同一块岩石。
然后确保你的样品没有污垢和杂物,干净和干燥。
现在你已经准备好开始识别你的矿物了。
2、看光泽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是矿物鉴定的第一步,一般分为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和特殊光泽等。
检查新鲜的表面是否有光泽,你可能需要切下一小部分来暴露一个干净的样品。
▲蜡状光泽的滑石如纤维状石膏有丝绢光泽,云母具有珍珠光泽,石英具有油脂光泽,滑石具有蜡状光泽,高岭土为土状光泽。
3、测硬度硬度是矿物鉴定的重要标志之一,可用已知硬度的物体(如指甲或石英)等进行划痕测试,可大致判定矿石的硬度。
▲摩氏硬度,由软至硬分为十级: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
如滑石的硬度为1,可以用手指捏碎;黄金的硬度为2.5,可以用牙咬。
指甲的硬度为2.5,铜币的硬度为3.5-4,钢刀的硬度为5,玻璃的硬度为5.5-6,可用它们大致判定矿石的硬度。
4、看颜色颜色是由矿物的成分和内部结构决定,主要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在矿物鉴别中也很重要。
颜色你需要一个新鲜的矿物表面和一个强烈的、清晰的光源来检查它。
在不透明和金属矿物中,颜色是一个相当可靠的指标,比如孔雀石的翠绿色,铁铝榴石的深红色,黄铁矿的黄铜黄色。
但是,在半透明或透明的矿物中,颜色不太可靠,因为它通常是化学杂质的结果。
纯石英是透明的或白色的,但石英可以有许多其他的颜色。
▲紫水晶(致色元素Fe)5、看条痕色如果颜色无法分辨的话,可以试试条痕色。
矿物鉴定特征

矿物鉴定1. 金刚石:硬度高,为10,金刚光泽。
石墨:黑色,硬度低,污手,有滑感。
2. 自然硫:黄色、油脂光泽、低硬度、性脆、硫臭,易燃。
3. 方铅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完全解理,立方体小块,相对密度大,与闪锌矿共生。
闪锌矿:褐色,金刚光泽,硬度小,条痕浅黄色,与方铅矿共生。
4. 辉锑矿:铅灰色,柱状单体,柱面有纵纹,解理面有横纹。
5. 黄铜矿:铜黄色,硬度小于小刀。
黄铁矿:浅铜黄色,硬度大于小刀。
6. 雄黄:橘红色,条痕淡橘红色,与雌黄共生。
雌黄:柠檬黄色,条痕鲜黄色,与雄黄共生。
7. 萤石:玻璃光泽,完全解理,显荧光性,硬度小于小刀。
8. 赤铁矿:暗红色条痕。
9. 软锰矿:颜色、条痕均为黑色,粉末状时硬度低,形态煤渣,滴H2O2剧烈气泡。
10. 石英: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无解理。
11. 蛋白石:形态为块状、葡萄状、钟乳状,蛋白色,蛋白光泽,硬度5-5.5,可用玻璃划动。
12. 磁铁矿:条痕黑色,强磁性。
13. 铝土矿:灰色色调,土状光泽(无光泽),新鲜面有土臭味,与黄铁矿共生。
14. 褐铁矿(许多细小的铁的氢氧化物,蛋白石等混合物)矿渣状,条痕黄褐色。
15 玉髓:隐晶质的石英集合体,细腻,硬度大于小刀,岩石中玉髓一般为黑色。
含氧盐类:1. 橄榄石:橄榄绿、颗粒状,硬度大于小刀,存于超基性岩中。
2. 石榴子石(子牙乌):褐色、灰色,颗粒状,断口油脂光泽,高硬度,大于小刀。
3. 红柱石:晶体柱状,横断面正方形,集合体放射状,灰色或肉色。
4. 蓝晶石:蓝色、扁担状,硬度二向性,产于结晶云母片中。
5. 绿帘石:黄绿色,单晶体柱面有纵纹。
6. 绿柱石:晶体六方柱体,常带绿色,硬度高,大于小刀,达到8.7. 辉石:短柱状晶形,绿黑色,褐色。
8. 角闪石:集合体长柱状,针状,深绿色-黑绿色。
9. 滑石:块状、低硬度、滑感,蜡光光泽,酸度试验PH呈碱性。
10. 叶蜡石:酸度试验PH<7,可区分滑石。
矿物鉴定的常用方法

矿物鉴定的常用方法
矿物鉴定是宝石和矿产资源勘探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矿物鉴定方法:
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可用于鉴定多种矿物,包括宝石矿物、砂矿、铅锌矿、铜矿、铁矿等。
该方法可通过提取样品中的矿物组分,然后通过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等方式来检测它们的特征。
2. 物理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可用于鉴定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该方法包括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分
析等。
3. 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可用于鉴定矿物的化学组
成和分子结构,特别是一些稀有和珍贵的矿物。
该方法可通过样品的
红外光谱来分析矿物的吸收光谱,从而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类型。
4. 显微镜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可用于鉴定矿物的形态和结构
特征。
该方法可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结构、形态、矿物颗粒大小等特征来鉴定矿物类型。
5. 放射自显影法:放射自显影法可用于鉴定矿物的颜色和矿物
结构特征。
该方法可通过将矿物样品放入放射自显影液中进行处理,
然后观察其在X射线下的显影情况来鉴定矿物类型。
以上这些方法通常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矿物鉴
定结果。
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矿物是地壳中的天然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肉眼鉴定是一种简单的矿物鉴定方法,主要依靠观察矿石外观特征来判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1. 石英(Quartz)石英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具有典型的六方晶系结构。
它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白色、透明、灰色、紫色等。
硬度为7,比玻璃或钢钉都要硬。
石英的断口贝壳状,质地坚硬。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完美的六边形晶体形状,有时还会有垂直六边形纹理。
2. 方解石(Calcite)方解石也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
方解石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白色、黄色、橙色等。
硬度为3,可以用刀片划痕。
方解石通常呈立方状、多面体状或针状,有时会呈现出条纹状的多彩斑点。
3. 石膏(Gypsum)石膏是一种典型的硫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
石膏的颜色常见的有白色、黄色、棕色等。
硬度为2,可以用指甲刮出白色粉末。
石膏的晶体呈叶片状、鱼鳞状或粉末状,也有类似玫瑰花的石膏。
4. 长石(Feldspar)长石是一类主要由硅酸盐组成的矿物,包括斜长石、正长石和碱长石等。
长石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白色、灰色、红色等。
硬度为6-6.5,较耐磨。
长石的晶体呈矩形、板状或颗粒状,有时也会呈现出条纹状。
5. 黄铁矿(Pyrite)黄铁矿是一种含铁硫化物矿物,通常呈黄金色或黄铜色。
硬度为6-6.5,较耐磨。
黄铁矿的断口呈貌似“鱼鳞”的形状,其表面光泽金属光泽,但会因氧化而变暗。
6. 赤铁矿(Hematite)赤铁矿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氧化物矿物,通常呈黑色或暗红色。
硬度为5.5-6.5,较硬。
赤铁矿的断口呈贝壳状,有时也会呈现出条纹状。
7. 蓝宝石(Sapphire)蓝宝石是一种重要的宝石矿物,属于铝酸盐矿物。
蓝宝石的颜色通常为蓝色,但也可能呈现出其他颜色。
硬度为9,硬度仅次于钻石。
蓝宝石的晶体呈六角柱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这些是一些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通过观察矿石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和性质。
手标本上常见矿物鉴定方法

手标本上常见矿物鉴定方法手标本是指可以在手中把玩的矿物标本,通常是小型的矿物样本。
在矿物学研究中,手标本是最基本的、最方便的、最直观的研究对象。
为了正确地鉴定手标本中的矿物,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矿物鉴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手标本上常见的矿物鉴定方法,以供参考。
1. 目测鉴定法目测鉴定法是最基本、最直观的鉴定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透明度、硬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矿物的种类。
例如,方解石通常呈白色透明的六面体晶体,石英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六角柱状晶体,黄铜矿呈暗灰色或青灰色的立方晶体,等等。
但目测鉴定法只能初步判断矿物种类,并不能确定矿物是否纯度高、品质良好等其他重要信息。
2. 摸感鉴定法摸感鉴定法是通过触摸矿物来判断矿物的硬度和纹理等特征。
像石英这类硬度较高的矿物可以使人感觉摸在手里有点冰凉、较重;而像滑石、滑石粉等软矿物则质地柔软,摸起来相对清凉、轻盈柔滑。
有时,矿物物质中会掺杂着其他杂质或矿物,这时候摸感鉴定法就可以帮助判断出矿物杂质和主体矿物的不同。
3. 磨擦鉴定法磨擦鉴定法是指利用矿物之间的研磨互相刮擦来判断矿物硬度的鉴定方法。
硬度是一个矿物非常重要的鉴定特征之一。
矿物的硬度可以说明磨损的问题、抵抗力、是否易于切割等。
例如,当矿物之间相互研磨时,硬度较高的石英能将硬度较低的云母刮掉,而硬度较低的云母在刮不掉石英的情况下,则会在石英的表面留下白色粉末,从而确定矿物的硬度排列顺序。
4. 光学鉴定法光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矿物在不同光照下的表现来确定矿物种类。
常用的光学鉴定方法有偏光显微镜鉴定法、透射显微镜鉴定法等。
利用偏光显微镜鉴定法可以分别观察到矿物在偏光前、后的表现,对比不同角度下的折射率来确定矿物种类;而利用透射显微镜鉴定法则可以观察到矿物在极细的横截面上的表现,进而确定矿物的物质结构、形貌、组成等重要特征。
光学鉴定法是比较准确且容易识别矿物种类的重要鉴定方法之一。
5. 化学鉴定法化学鉴定法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矿物鉴定方法。
矿物常规鉴定方法

矿物常规鉴定方法矿物常规鉴定方法是地质学、矿物学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对矿物的外部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观察和测试,来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性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矿物常规鉴定方法。
1. 外部特征鉴定法外部特征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断口等外部特征来进行鉴定。
例如,方解石具有六方晶系、透明至半透明的外观、玻璃光泽、脆性断裂等特点,通过这些外部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2. 物理性质鉴定法物理性质鉴定法是通过对矿物的密度、磁性、光学性质等进行测试来进行鉴定。
例如,磁铁矿具有较强的磁性,可以被磁铁吸附,通过这一物理性质可以初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3. 化学性质鉴定法化学性质鉴定法是通过对矿物进行化学试剂的反应测试来进行鉴定。
例如,方解石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方解石含有碳酸盐成分,通过这一化学性质可以确定矿物的种类。
4. X射线衍射鉴定法X射线衍射鉴定法是利用X射线对矿物进行衍射测试来确定其晶体结构。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得到矿物的晶体学参数,从而确定其种类。
5. 热性质鉴定法热性质鉴定法是通过对矿物在高温下的热响应进行观察和测试来进行鉴定。
例如,方解石在火焰下会发生强烈的熔融和放出石灰的现象,通过这一热性质可以进一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6. 光学性质鉴定法光学性质鉴定法是通过对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光学性质进行观察和测试来进行鉴定。
例如,石英具有双折射性质,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石英产生的彩色光环,通过这一光学性质可以进一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矿物常规鉴定方法,通过对矿物的外部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观察和测试,可以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常规鉴定方法通常与其他分析测试手段相结合,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矿物鉴定方法

常见矿物鉴定方法矿物鉴定是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和观察,可以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成分,从而提供了矿物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常见的矿物鉴定方法:1.颜色鉴定法: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学中最常见的鉴定特征之一、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颜色,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但颜色并不是唯一可靠的鉴定特征。
2.硬度鉴定法:硬度是矿物的抗压强度的表征。
著名的莫氏硬度尺度通常用于测量矿物的硬度。
通过比较矿物与莫氏硬度尺度上不同硬度的矿物进行刮擦,根据是否产生刮痕来判断矿物的硬度。
3.光泽鉴定法:光泽是矿物发出的光线对人眼的视觉效果。
根据矿物的光泽特征,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等几类。
4.斑晶鉴定法:矿物中常常伴生有各种斑晶,通过观察斑晶的颜色、形态、成分等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矿物的种类。
5.荧光鉴定法:一些矿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
通过观察矿物在紫外光下的荧光颜色和强度,可以初步判断矿物的种类。
6.晶体形态鉴定法:矿物的晶体形态是矿物学中重要的鉴定特征之一、每种矿物有其特定的晶体结构和晶型,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外形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
7.密度鉴定法:密度是矿物体积单位质量的物理量。
通过测量矿物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可以帮助确定矿物的种类。
8.磁性鉴定法:一些矿物具有磁性,通过观察矿物在磁场中的行为,可以初步判断矿物的种类。
9.反应鉴定法:矿物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会产生特殊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矿物对不同酸溶液的反应、加热时是否产生气体等,可以帮助确定矿物的种类。
10.矿物X射线衍射鉴定法:通过将矿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得到矿物的衍射花样,通过与标准矿物衍射花样进行比对,可以准确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晶体结构。
总之,矿物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通过对矿物的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等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才能准确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光显微镜下透明矿物的鉴定岩石磨成厚约0.03mm 的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矿物是透明的(绝大多数硅酸盐、碳酸盐矿物和部分氧化物),有的矿物是不透明的(金属硫化物及部分氧化物)。
鉴定不透明矿物需要反光显微镜,将在本书的下篇介绍,这里只介绍透明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方法。
偏光显微镜下鉴定矿物,分为单偏光、正交偏光、聚敛光下观察三个步骤,其原理在晶体光学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只介绍和岩石薄片观察描述有关的部分,而形成这些光性特征的光学原理就不详细说明。
单偏光镜下观察1 晶形晶形对识别典型的表现有良好晶面的矿物很有用。
如石榴子石在薄片中常为自形的六边形,白榴石常呈八边形,磷灰石横断面常为六边形而纵断面为柱状,榍石常为菱形,白云石常为信封状,电气石横断面呈弧状三角形而纵断面为柱状,锆石常常呈四方柱状或两端为锥形的长柱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薄片切面的随机性,上述矿物的斜切面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的形状,如石榴石和白榴石还可以出现正方形、长方形甚至三角形的晶形,磷灰石也可以表现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晶形。
2 解理和裂理某些解理特征明显的矿物,能根据其解理很快确定,如云母具有一组细密、平直而不间断的解理,角闪石的两组解理以56 度相交,辉石、红柱石、方柱石的两组解理近于正交。
但与解理斜交的切面上所表现的角度要比其最大交角要小。
具两组解理的矿物,在其纵断面上只表现一组解理,如角闪石、辉石在薄片中经常只出现一组解理。
由于切面的限制,具有三6组以上解理的矿物在薄片上常常只显示一组或两组解理,甚至表现出没有解理。
如方解石和白云石有三组解理,但在薄片中一般只能看到两组。
裂理和解理很相似,但它们的成因不同,薄片中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解理往往是沿着矿物晶体中面网间化学键力最弱的方向产生,而裂理面一般是沿双晶结合面或某种细微包裹体的夹层而产生;在形态上,裂理的宽度也明显比解理大,而且大多数情况也没有解理平直。
如橄榄石解理不发育,但裂理常见,是一个鉴定特征。
3 颗粒形态和交生关系某些矿物虽然没有完整的晶形,但其颗粒形态有某种特征,可以做为识别的一种标记。
如蛇纹石常为纤维状和网脉纤维状,蓝晶石和硅灰石常呈板片状,云母、绿泥石、滑石、粘土矿物也多呈板状或叶片状产出。
矿物的交生关系有利于快速鉴定交生在一起的矿物。
显微文象和蠕虫状交生分别是石英和钾长石以及石英和斜长石交生的信号。
4 颜色和多色性、吸收性薄片中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透射光波选择吸收的结果。
许多在手标本上明显有色的矿物,在薄片中却是无色的或接近无色。
如透辉石、普通辉石、镁橄榄石和贵橄榄石、透闪石。
一些矿物有特征的颜色,如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电气石、绿泥石、红帘石,可以做为鉴定的标志之一;另一些矿物只显示较淡的颜色,如紫苏辉石、红柱石、绿帘石。
应该注意的是,某些矿物的浅色调并不是该矿物的固有颜色,而是切片中的无射矿物当其折射率明显低于加拿大树胶时,所表现的约具粉色的浅淡颜色,而折射率相对较高的矿物可以显示出灰或暗灰黑色。
旋转物台,有的矿物的颜色发生改变,此称为多色性;颜色的深浅发生改变,称为吸收性。
这是由于非均质矿物(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切面)的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对各色光的选择吸收及吸收强度都随方向而异。
其中,一轴晶矿物有二个主要颜色,如黑电气石(绿-蓝),金红石(黄-暗红褐);二轴晶矿物有三个主要颜色,如黑云母(暗褐-暗红褐-浅黄),普通角闪石(暗绿-绿-浅黄绿),蓝闪石(深天蓝-蓝-浅黄绿),紫苏辉石(淡绿-淡黄-淡红),十字石(金黄-淡黄-无色),矿物的多色性如果明显,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5 贝克线、突起和糙面薄片中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的接触处,可以看到有一道暗边,称为矿物的边缘,在边缘附近还可以看到一条较明亮的细线,称为贝克线;各种不同的矿物表面显得高低不同,甚至有的矿物好象凹下去一样,此称为矿物的突起;有的矿物表面显得较为光滑,而有的矿物则表面粗糙如粗糙的皮革(鲨革),此称为矿物的糙面。
贝克线是由于相邻两物质折射率不同,光线在其接触面上发生折射、反射作用而产生的。
提升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下降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小的物质移动。
有时贝克线不很明显,这时缩小光圈或使观察的矿物稍稍偏离焦点,会使贝克线较为清楚的显示7出来,贝克线在具有锲形或透镜状的颗粒边缘表现最为清楚。
使用浸油法测矿物的折射率,根据的就是贝克线的原理。
突起与糙面都是由于矿物与覆盖于其上的加拿大树胶的折射率的不同而引起的。
矿物与加拿大树胶的差值越大,突起就显得越高,糙面也越明显,矿物的边缘也越粗。
所谓正突起与负突起,是指矿物的折射率大于加拿大树胶时为正,小于加拿大树胶时为负。
负突起的矿物看起来象是凹下去,具体的测定需要借助贝克线,找到该矿物的颗粒与加拿大树胶的接触处,如果提升镜筒,贝克线向加拿大树胶移动,则该矿物是负突起。
负突起的矿物一般微带粉色调。
观察突起有时候需要部分关闭台下的光阑使光圈缩小使其更为清晰。
旋转物台,矿物的突起和糙面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称为闪突起,如碳酸盐矿物。
贝克线、突起、糙面、矿物的边缘,都是矿物折射率相对大小的反映。
由于折射率是矿物最主要的光学常数,因此这些光学特征是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之一。
如榍石、锆石、金红石可以以其具有正极高突起与其他矿物区别开来,然后根据另外一二个光性特征就可以很快将其鉴定;萤石以负高突起区别于其他光性特征类似的矿物;帘石类矿物都为高正突起,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正交偏光下的观察1 消光矿物在正交偏光下变黑暗的现象,称为消光。
均质矿物和非均质矿物垂直光轴的切面,无论怎么转动物台,在正交镜下总是消光的,称为全消光。
非均质矿物除垂直光轴外的其他切面,旋转物台一周,会有四次变暗,即有四次消光,这四个位置称为该矿物的消光位。
消光位是矿物的一个鉴定特征。
当矿物处在消光位时,如果其解理缝、双晶缝、晶形或晶面与目镜十字丝之一平行,称为平行消光;如果二者斜交,则称为斜消光,其交角为消光角;如果目镜十字丝为两组解理或两个晶面夹角的平分线,称为对称消光。
一轴晶矿物,大多数切面为平行消光和对称消光;二轴晶矿物中,斜方晶系矿物大部分切面是平行消光和对称消光,少数可见斜消光,而且消光角一般都较小;单斜晶系矿物,各种消光类型都有,但以斜消光常见;三斜晶系矿物,绝大多数则是斜消光。
矿物斜消光时,可以测其消光角,做为一个鉴定参考要素,一般选择干涉色最高的切面,此时切面平行于光轴面。
如辉石最高干涉色的切面,如果是平行消光,则为斜方辉石,如果是斜消光,则为单斜辉石。
单斜辉石和单斜角闪石,如果切面上只能见到一组解理,可以选择最大干涉色切面观察,角闪石消光角一般不超过30o,而辉石消光角一般在30o-45o,可以做为它们的一个鉴别特征。
2 、干涉色非均质矿物除垂直光轴外的其他切面,不在消光位时,则发生干涉作用,显示的颜色,称为干涉色。
来自下偏光镜的平面偏光被非均质矿物分解成两条振动方向相互垂直、速度不同的光线,它们进入上偏光镜后继续发生分解,在平行于上偏光方向上的分量就会发生干涉,从而产生干涉色。
将石英楔插入正交偏光镜间的试板孔内,慢慢推入,干涉色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可以据此将干涉色划分为四到五个级序。
绝大多数矿物的干涉色都可以相应从中找到。
熟悉干涉色的级序,对于鉴定矿物有重要意义。
干涉色级序的高低,取决于矿物切面上的双折射率的大小。
只有在平行光轴面时,矿物的双折射率才最大,此时呈现的干涉色级序最高,对于矿物才有鉴定意义。
某些矿物,在正常的厚度薄片中显示出与同旧绸缎般的白色干涉色,且插入石膏或云母试板无变化,其干涉色称为高级白。
如方解石、白云石、榍石等。
有些矿物(双折射率低,干涉色接近一级灰)在某些切面的干涉色,在石英楔系列中找不到,称为异常干涉色。
如绿泥石、黝帘石、黄长石和符山石的某些变种,呈现一种深蓝色(柏林蓝或超蓝色),或者锈褐色的异常干涉色。
如果薄片中矿物本身的颜色较显著,可以遮蔽具低一级干涉色或高级浅色的干涉色,需要仔细分辨清楚。
精确测定薄片中矿物干涉色的级序,需要找出该矿物最高干涉色的颗粒,用石英楔或贝瑞克消色器来测试。
随着经验的积累,一般的观察者都可以直接区分一、二、三级干涉色。
2 正延性和负延性长条状矿物或解理发育完好的矿物,可以测试其是正延性还是负延性,做为鉴定的一个特征。
当矿物的延长方向与其光率体椭圆切面长半径平行或夹角小于45o时,称为正延性;而当延长方向与光率体椭圆切面短半径平行或夹角小于45o时,称为负延性。
测试的方法,将矿物从消光位转动物台45o,插入试板,观察矿物的干涉色是升高还是降低,确定矿物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再根据矿物的延长方向是平行于长半径还是短半径,或消光角的性质,来判断其延性。
有的矿物延性既可显示为正也可显示为负,其消光角是在45o左右摇摆,或者是其延长方向于Nm 半径平行。
当其他光学性质相似时,延性是鉴别矿物的一个有效特征。
如红柱石与斜方辉石尤其是紫苏辉石很相似,但红柱石是负延性,紫苏辉石是正延性;夕线石以其正延性可以区别于磷灰石和红柱石。
3 双晶有的矿物的双晶在单偏光下就可以观察到,但大部分矿物的双晶在正交偏光下才表现的明显,此时其相邻两个单体由于不同时消光,呈现一明一暗的现象,转动物台,这种此明彼暗的现象非常明显。
双晶对于鉴定某些矿物有重要意义。
如微斜长石(格子双晶)、斜长石(聚片双晶)、正长石(卡式双晶)、堇青石(六连晶)、金红石(肘状双晶)、十字石(十字形双晶),而方解石和白云石可以根据其聚片双晶和菱形解理的相交关系进行区别。
当两种矿物其他光学特征相近时,有无双晶有时候可以快速鉴别它们,而双晶的形态对于鉴定长石类别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锥光镜下的观察矿物晶体的轴性(一轴晶还是二轴晶)、光性符号(正光性负光性)、光轴角(二轴晶2V)、晶体切面方位,是其重要的光学性质,这些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都无法鉴定。
既然使用直射光不行(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的入射光彼此近似平行),人们想到了使入射光倾斜来进行观察,锥光镜就是根据这种设想设计的。
在下偏光镜之上、载物台之上,加上一个聚光镜,使透出下偏光镜的平行偏光变成锥形偏光,换上高倍物镜,推入勃氏镜或去掉目镜,上偏光镜继续保留,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锥光系统。
射入矿片的锥光束,除中央一条光波垂直入射外,其余光波都是倾斜射入,而且越往外倾斜角度越大,不同方向的入射光同时通过矿片,到达上偏光镜后发生的消光和干涉应不相同,在镜下呈现特殊的干涉图,根据这种干涉图可以测出矿物的一些有用的光学性质。
1 一轴晶矿物的干涉图一轴晶矿物的任何切面都会产生某一种干涉图,可以分为垂直光轴、斜交光轴、平行光轴三种类型。
其中以垂直或接近垂直光轴的切面的干涉图易于观察。
垂直光轴的切面,在正交偏光下无论怎么旋转物台都呈黑色或接近黑色,在锥光镜下,其干涉图由一个黑十字与同心圆干涉色色圈组成,黑十字的臂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平行,插入试板,根据四个扇面(象限)中干涉色的升降变化,就能确定Ne(Ne')与No 的相对大小,从而确定矿物的光性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