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3、欢欢喜喜庆国庆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教案

3、欢欢喜喜庆国庆一、教学目标1、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之情。
2、用自己的方式(唱跳写画)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二、教学重点:知道我国国庆节的来由和各地庆祝节日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四、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开国大典的录像资料。
3、有关中国人民庆祝国庆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课题1、提问:(出示一张生日蛋糕的图片)同学们请看,图片里的是什么呀?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2、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祖国妈妈也有自己的生日,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祖国妈妈生日的内容。
二、新中国的生日1、教师介绍: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国家里,而且他的祖祖辈辈都可能生活在这个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他的祖国。
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就像我们的妈妈养育我们一样,所以,我们就亲切地称祖国为妈妈。
2、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指导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说明:我们的祖国妈妈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她是在1949年10月1日诞生的,从此,10月1日就成为她的生日,我们称之为国庆节。
(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出现)3、今年是什么年啊?(2017年)出示课本第10页右上角的问题:今年的10月1日是第()个国庆节呢?小结: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那一刻开始,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三:新中国来之不易1、师讲述: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靠许多英勇的革命战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祖国。
(出示一小段抗日战争的视频。
)2、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3、师:是啊,没有这些英勇的先辈们的顽强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新中国。
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年的国家庆典,是庆祝我国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节日。
为了加深学生对国庆节的了解,提高爱国意识,本节课以《欢欢喜喜庆国庆》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国庆节的来源和意义。
2.增强爱国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3.能够听懂简单的国庆节歌曲,学习唱歌。
4.能够以口号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通过教师导读课文,了解国庆节的来历、意义和庆祝活动。
2. 歌曲欣赏让学生欣赏国庆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节奏,并学习唱歌。
3. 制作国庆小旗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具有国庆节元素的小旗,增加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对国庆节的感知。
4. 口号创作教师给出关于国庆节的口号模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口号,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爱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材,导读课文实现知识的输入和学生对国庆节的初步认识。
2.欣赏歌曲,采用听觉、视觉和身体感官的多方面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
3.制作国庆小旗,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方式,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国庆节的感知。
4.口号创作,采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了知识、情感、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制作国庆小旗这一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有待提高,有一部分学生完成的小旗质量不够好。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素质教育的提高。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案1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案1一. 教材分析《欢欢喜喜庆国庆》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国庆节的各项活动,如升国旗、看阅兵、放鞭炮等,让学生在了解国庆节的同时,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国庆节的认识有限。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参加过一些庆祝活动,如升国旗、看阅兵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国庆节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庆节的氛围。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庆节的了解和感受。
3.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国庆节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国庆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升国旗、放鞭炮等庆祝活动的道具。
3.准备分组讨论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国庆节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国庆节的了解。
如:“你们知道国庆节是什么时候吗?”“国庆节有哪些庆祝活动?”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如升国旗、看阅兵、放鞭炮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庆节的意义,如祖国的繁荣昌盛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国庆节的了解和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游戏:设计“国庆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国庆节的认识。
如:“国庆节是哪一年成立的?”“我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欢欢喜喜庆国庆-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3.欢欢喜喜庆国庆-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国庆节,以及为什么要庆祝国庆节。
2.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
3.知道国庆节期间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
4.了解国庆节的重要意义,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如何庆祝国庆节。
2.让学生知道国庆节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明白国庆节的含义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海报或图片等教具,用于展示国庆节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1.引入学生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国庆节。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庆节吗?国庆节的日期是什么时候呢?引导学生们回答这些问题,让他们了解国庆节的基本概念。
2.展示相关教具老师拿出海报或图片等教具,展示国旗、国歌、国徽等元素,让学生们认识这些国家象征。
3.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是什么时候呢?我们庆祝国庆节的初衷是什么?通过视频或文章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庆祝国庆的初衷。
4.分享国庆节举办的庆祝活动让学生们分享国庆节期间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例如国庆阅兵、文艺表演、烟花晚会等,让同学们对国庆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和仪式感。
5.思考国庆节的意义国庆节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我们要庆祝国庆节?通过让学生们思考这些问题,引导他们了解国庆节对国家、人民的重要意义,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
6.活动设计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设计一场国庆节庆祝活动。
他们需要考虑活动的规划、内容、形式,以及如何传达国庆节的重要意义。
这个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国庆节,国庆节的由来和庆祝国庆节的初衷,国家象征的含义,以及国庆节期间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
我们思考了国庆节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并以小组形式设计了一场国庆节庆祝活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庆祝国庆节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
2.知道如何欢度国庆节;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意义;
2.让学生知道如何欢度国庆节;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
听讲、互动、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1.通过关于国庆节的一个短故事导入;
2.引导学生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
2. 学习(35分钟)
1.通过幻灯片介绍如何欢度国庆节(包括游行、看升旗仪式等);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欢度国庆节的方式和经历;
3.让学生们连线观看升旗仪式的视频。
3. 总结(10分钟)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国庆节的意义;
2.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爱国情感。
4. 作业布置(5分钟)
1.家长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个资讯海报,介绍本地庆祝国庆的活动;
2.布置调查问卷,了解家庭、学校和城市在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方式。
六、教学评估
1.检查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总结国庆节的意义;
2.评估学生表达的爱国情感的程度;
3.评估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
1.幻灯片;
2.升旗仪式视频。
八、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国庆节的意义,并培养出较好的爱国情感。
在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们了解到了不同地方庆祝国庆的方式和经验,拓展了视野。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国庆节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活动,并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国庆节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活动。
2. 国庆节的礼仪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用《祖国你好》等歌曲为主题进行热身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国庆节的来临。
2. 讲授(25分钟)(1)学生听教师讲述国庆节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活动。
(2)教师为学生介绍国庆节的礼仪知识,如国旗折叠、升旗、唱国歌等,并发放相应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3)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模拟情景的形式展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如阅兵式、升旗仪式、烟花晚会等。
(4)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并进行合唱示范。
3. 实践(2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国庆节庆祝活动的场景,如升旗仪式、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庆节进行描述,如“你为什么喜欢国庆节?”、“你心目中的最美国庆是什么样子?”等。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国庆节活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以及相关的礼仪知识,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实践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拓展了教学的多样性。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略显紧张,对于一些学习较慢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孩子,需要提前进行预习或补习。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 欢欢喜喜庆国庆(教案)

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欢欢喜喜庆国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本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的生日”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国庆节的由来,明白新中国来之不易,感恩与崇敬先烈,珍惜和热爱当下的生活。
第二部分“认识国旗国歌国徽”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并从国家层面理解这些标志的神圣性和崇高性。
教学目标:1: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国庆节是祖国的诞辰日。
2:知道我国的国旗、国歌及国徽是国家的象征。
3: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与庄严,激发热爱祖国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国名及国庆日的由来。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生日快乐》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我的生日。
师: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呢?家人会怎么给你过呢?生:回答师: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有生日,你知道她的生日是那一天吗?生:回答(10月1日)师:是,没错,就是10月1日,那一天里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的华人同胞都会为祖国祝生日,这一天比称为国庆节,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庆祝这个节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板书课题:欢欢喜喜庆国庆让学生集体读课题二:新课(一)国庆节的由来师: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国庆节是怎么来的呢?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视频。
1.出示视频《1949年开国大典》(板书:一:国庆节的由来)师:观看了这段视频,1.说说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2.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了什么?(出示幻灯片)生:毛主席,天安门的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师: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都震动了!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欢欢喜喜庆国庆》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的情感。
本课内容通过讲述国庆节的庆祝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但是对于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庆节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庆节的意义。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国庆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国庆节相关的图片,如升国旗、阅兵式等。
2.视频:准备与国庆节相关的视频,如升国旗、阅兵式等。
3.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国庆节的来历、庆祝活动等。
4.国旗模型:准备国旗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国庆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讲述国庆节的来历和庆祝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庆节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4.巩固(10分钟)利用国旗模型,教授学生升国旗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尊重国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庆节的庆祝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今年的10月1日式第几个国庆节?
揭示课题
二、教学活动(34分钟)
1、你知道关于国庆节的那些故事,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2、教师分享国庆节的故事,让大家懂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3、介绍国家象征:
国旗: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徽:五星天安门谷穗齿轮
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我们应该尊重国旗,国徽,学会唱国
歌
4、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国家象征?
5、这时应该怎么办?
出示11页12页下四幅图讨论你该怎么做
三、教师总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学唱国歌
第二课时
三、一、导入(2分钟)
2、声音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国家》
二、教学活动(34分钟)
1、小调查:调查身边的人,他们的职业,他们是怎么庆祝国庆
节的?
2、国庆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都怎么庆祝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