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填空、作图、简答题2

合集下载

电子专业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目

电子专业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目

电⼦专业第⼆学期期末考试题⽬电⼦技术第⼆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教材:⾼教《电⼦技术基础》⼀、填空题30分(30空)⼆、选择题20分(10题)三、判断题20分(10题)四、作图、简答题18分(3题)五、作图计算分析题12分(1题)⼀、填空题:4-1、⾃激振荡器必须满⾜⼀定条件,分别是条件和条件,才能维持等幅振荡。

4-2、LC振荡器常⽤的有、和电容反馈式三种。

4-3、LC并联回路具有能⼒,当信号频率回路谐振频率时,电路发⽣并联谐振。

4-4、调谐放⼤器有放⼤器和放⼤器两种。

4-5、所谓振荡器的振幅平衡条件,指的是输出端反馈到输⼊端的电压幅值,必须或输⼊电压的幅值。

4-6、正弦波振荡电器⽆需外加信号,就能⾃动地直流电转换成具有⼀定、⼀定和⼀定幅度的交流电。

4-7、LC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达赫兹;RC 正弦波振荡器⼀般⽤来产⽣振荡频率为的振荡信号。

4-8、三极管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应有放⼤电路、、三部分组成。

(以上4-1⾄4-8为第四章填空题)5-1、⽤于放⼤或的放⼤器,称为直流放⼤器。

5-2、差动放⼤器的两种输⼊⽅式为和。

5-3、OTL电路采⽤供电,OCL电路采⽤供电。

5-4、OTL电路中点电压为,OCL电路中点电压为。

5-5、在多级放⼤电路中,产⽣的零漂最严重;越多,输出电压的零漂越严重。

5-6、通常把、的输⼊信号叫做共模信号。

5-7、通常把、的输⼊信号叫做差模信号。

5-8、集成运放电路主要有、中间级、和偏置电路组成。

5-9、集成运放⽤两个输⼊端分别是和。

5-10、集成运放的中间级由组成,偏置电路为各级放⼤电路提供合适⽽稳定的。

5-11、未引⼊反馈的集成运放的放⼤倍数,称,记作。

5-12、在电路开环状态下,与之⽐,称为共摸抑制⽐。

5-13、理想集成运放应具备AVO=∞、、ro=0和四个条件。

5-14、理想集成运放的两输⼊端电位差趋于,输⼊电流趋于。

5-15、⽐例运算放⼤器分为⽐例运算放⼤器和⽐例运算放⼤器。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二)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二)

运动和力单元卷(二)一、选择题(共38分,1—10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11~12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O 分)1.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你看到的周围的景物: 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前50s 内通过500m 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0s 内的速度是:A.2.5 m/sB.5m/sC.10m/sD.25m/s3.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图9-1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 表示重力,F 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一个重物,比较重物在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钢丝的拉力,正确的是:A.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静止时拉力最大C.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小D.拉力一样大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的图像如图9-2所示,则两者的速度关系是: A .V 甲>V 乙B. V 甲=V 乙.C .V 甲≤V 乙D . V 甲<V 乙 6.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A .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B .它受到的力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C .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D .它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图9-2图9-17.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

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 .10.30秒 B .10.59秒 C .10.88秒 D .10.18秒 8.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 的是: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9.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30min 。

在第一个10min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0Km ,在第二个10min 内汽车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0Km ,在第三个10min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也是10Km ,那么汽车在这30min 内的运动是: A.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机动车的驾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A .突然启动B .车速太快C .紧急刹车D .车速太慢11.(多选题)图9-3中,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的是:12.(多选题)关于二力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拉力和小球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沿水平方向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 分)13.姑苏城内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吸引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2020届中考数学总复习(23)尺规作图-精练精析(2)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中考数学总复习(23)尺规作图-精练精析(2)及答案解析

图形的性质——尺规作图2一.选择题(共9小题)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的依据是()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2.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 B.延长射线ABC.过点A作AB∥CD∥EF D.作∠AOB的平分线OC3.下列语句()正确.A.射线比直线短一半B.延长AB到CC.两点间的线叫做线段D.经过三点A,B,C不一定能画出直线来4.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 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④AB=2AC.A.1 B.2 C.3 D.45.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形全等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2x,y+1),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为()A.y=x B.y=﹣2x﹣1 C.y=2x﹣1 D.y=1﹣2x7.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点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和点D,作直线CD,在CD上取两点P、M,连接PA、PB、MA、MB,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PA=MA B.MA=PE C.PE=BE D.PA=PB8.如图,已知∠AOB,按照以下步骤画图:(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2)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相交于点C.(3)作射线OC.则判断△OMC≌△ONC的依据是()A.SAS B.SSS C.ASA D.AAS9.如图,七年级(下)教材第4页给出了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一种方法,能说明AB∥DE的条件是()A.∠CAB=∠FDE B.∠ACB=∠DFE C.∠ABC=∠DEF D.∠BCD=∠EFG二.填空题(共6小题)10.∠AOB如图所示,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OB的平分线(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_________11.如图,点A是直线l外一点,在l上取点B、C.按下列步骤作图:分别以A、C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则四点A、B、C、D可组成的图形是_________ .12.如图,是格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三角形,请在图中画出与全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1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过点P画直线AB的平行线.14.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____ 个.15.如图,网格中有△ABC和点D,请你找出另外两点E、F,在图中画出△DEF,使△ABC≌△DEF,且顶点A、B、C分别与D、E、F对应.三.解答题(共6小题)16.如图,△ABC中,AB=AC,∠A=36°,称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为黄金等腰三角形.请完成以下操作:(画图不要求使用圆规,以下问题所指的等腰三角形个数均不包括△ABC)(1)在图1中画1条线段,使图中有2个等腰三角形,并直接写出这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分别是_________ 度和_________ 度;(2)在图2中画2条线段,使图中有4个等腰三角形;(3)继续按以上操作发现:在△ABC中画n条线段,则图中有_________ 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有_________ 个黄金等腰三角形.17.如图,Rt△ABC的直角边BC=8,AC=6(1)用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l,垂足为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2)连结D、C两点,求CD的长度.18.如图①,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这时DE为折痕,△CBE 为等腰三角形;再继续将纸片沿△CBE的对称轴EF折叠,这时得到了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其中一个是原直角三角形的内接矩形,另一个是拼合成的无缝隙、无重叠的矩形),我们称这样两个矩形为“叠加矩形”.(1)如图②,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能折叠成“叠加矩形”吗?如果能,请在图②中画出折痕;(2)如图③,在正方形网格中,以给定的BC为一边,画出一个斜三角形ABC,使其顶点A 在格点上,且△ABC折成的“叠加矩形”为正方形;(3)若一个三角形所折成的“叠加矩形”为正方形,那么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19.如图,在△ABC中,AB=AC,AD⊥BC,AE∥BC.(1)作∠ADC的平分线DF,与AE交于点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AD=2,求DF的长.20.如图,已知矩形OABC的A点在x轴上,C点在y轴上,OC=6,OA=10.(1)在BC边上求作一点E,使OE=OA;(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2)求出点E的坐标.21.如图,在△ABC中,BC=AC,且CD∥AB,设△ABC的外心为O.(1)用尺规作出△ABC的外接圆O.(不写作法,保留痕迹)(2)在(1)中,连接OC,并证明OC是AB的中垂线;(3)直线CD与⊙O有何位置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图形的性质——尺规作图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的依据是()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分析:通过分析作图的步骤,发现△OCD与△O′C′D′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于是利用边边边,判定△OCD≌△O′C′D′,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出∠A′O′B′=∠AOB.解答:解:作图的步骤: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②作射线O′B′,以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C′;③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④过点D′作射线O′A′.所以∠A′O′B′就是与∠AOB相等的角.在△O′C′D′与△OCD中,,∴△O′C′D′≌△OCD(SSS),∴∠A′O′B′=∠AOB,显然运用的判定方法是边边边.故选A.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不但考查了学生对作图方法的掌握,也是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的考查.2.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 B.延长射线ABC.过点A作AB∥CD∥EF D.作∠AOB的平分线OC考点: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分析:根据基本作图的方法,逐项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应为:延长线段AB到C,BC=AB,故本选项错误;B、射线本身是无限延伸的,不能延长,故本选项错误;C、过点A作只能作CD或EF的平行线,CD不一定平行于EF,故本选项错误;D、作∠AOB的平分线OC,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形中延长线、平行线、角平分线的画法,是基本题型,特别是A选项,应该是作出的等于原来的,顺序不能颠倒.3.下列语句()正确.A.射线比直线短一半B.延长AB到CC.两点间的线叫做线段D.经过三点A,B,C不一定能画出直线来考点: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有关知识,对每个选项注意判断得出正确选项.解答:解:A、直线和射线都没有长短,所以射线比直线短一半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延长AB到C,正确的说法是延长线段AB到C,故本选项错误;C、两点间的线叫做线段,不符合线段的定义,故本选项错误;D、若三点A,B,C在一条直线上,则经过三点A,B,C能画出直线来;若三点A,B,C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经过三点A,B,C不能画出直线来.所以说经过三点A,B,C不一定能画出直线来,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 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④AB=2AC.A. 1 B.2 C.3 D.4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做法可得①正确,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ADC=60°,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逆定理可得③正确.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④正确.解答:解:①AD是∠BAC的平分线,说法正确;②∵∠C=90°,∠B=30°,∴∠CAB=60°,∵AD平分∠CAB,∴∠DAB=30°,∴∠ADC=30°+30°=60°,因此∠ADC=60°正确;③∵∠DAB=30°,∠B=30°,∴AD=BD,∴点D在AB的中垂线上,故③说法正确,④∵∠C=90°,∠B=30°,∴AB=2AC,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做法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C度数是解题关键.5.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形全等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 AS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C′=OC,O′D′=OD,C′D′=CD,所以运用的是三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作为依据.解答: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C′=OC,O′D′=OD,C′D′=CD,在△OCD与△O′C′D′中,∴△OCD≌△O′C′D′(SSS),∴∠A′O′B′=∠AO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相关知识,其理论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定理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从作法中找已知,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判定方法.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2x,y+1),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为()A.y=x B.y=﹣2x﹣1 C.y=2x﹣1 D.y=1﹣2x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第二象限点的坐标特点,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P点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P的坐标为(2x,y+1),∴2x=﹣(y+1),∴y=﹣2x﹣1.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7.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点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和点D,作直线CD,在CD上取两点P、M,连接PA、PB、MA、MB,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PA=MA B.MA=PE C.PE=BE D.P A=PB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作图的过程可知P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问题的选项.解答:解:由题意可知:P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PA=P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及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线段.8.如图,已知∠AOB,按照以下步骤画图:(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2)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相交于点C.(3)作射线OC.则判断△OMC≌△ONC的依据是()A.SAS B.SSS C.ASA D.A AS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解答.解答:解: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可知,OM=ON,CM=CN,又∵OC是公共边,∴△OMC≌△ONC的根据是“SS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悉角平分线的作法,找出相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七年级(下)教材第4页给出了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一种方法,能说明AB∥DE的条件是()A.∠CAB=∠FDE B.∠ACB=∠DFE C.∠ABC=∠DEF D.∠BCD=∠EFG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CAB=∠FDE可以说明AB∥DE.解答:解: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实际就是画∠CAB=∠FDE,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画平行线的方法,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填空题(共6小题)10.∠AOB如图所示,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OB的平分线(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参见解答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只要在OB上取C,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画圆,交OA于点D,连接CD,再分别以大于CD为半径,C,D,为圆心画圆,两圆相交于P,D,连接OP,则OP即为∠AOB 的平分线.解答:解:作法如下:(1)在OB上取C,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画圆,交OA于点D,连接CD;(2)再分别以大于CD为半径,C,D,为圆心画圆,两圆相交于P,D,连接OP,则OP即为∠AOB的平分线.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圆的性质作等角的方法,需同学们熟练掌握.11.如图,点A是直线l外一点,在l上取点B、C.按下列步骤作图:分别以A、C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则四点A、B、C、D可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可得两弧有两个交点,连接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四点A、B、C、D可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找到D点位置.12.如图,是格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三角形,请在图中画出与全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考点:作图—复杂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点B所以在的纵坐标找一点,作BC 的平行线,且长度相等,然后再作AB的平行线且长度相等,最后连接,构成三角形.解答: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网格画图的能力.1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过点P画直线AB的平行线.考点:作图—基本作图.专题:网格型.分析:由题意可知应根据小正方形的格数及勾股定理作图,只要在直线找点A,B,D,P使其连接起来构成平行四边形即可.解答:解:作图如下:(1)连接PA,假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则AP==,AB==;(2)找点D,使得AP=BD,AP∥BD,连接DP,即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利用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相等作图.14.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4 个.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能画4个,分别是:以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以E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分别于D,E连接后,可得到两个三角形.以D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以E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分别于D,E连接后,可得到两个三角形.因此最多能画出4个解答:解:如图,可以作出这样的三角形4个.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基本作图来做三角形的能力.15.如图,网格中有△ABC和点D,请你找出另外两点E、F,在图中画出△DEF,使△ABC≌△DEF,且顶点A、B、C分别与D、E、F对应.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若是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互为全等三角形,根据此可画出图.解答:解:从图上可看出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所以△DEF即为所求.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边对应相等,以及在表格中如何画出全等的三角形.三.解答题(共6小题)16.如图,△ABC中,AB=AC,∠A=36°,称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为黄金等腰三角形.请完成以下操作:(画图不要求使用圆规,以下问题所指的等腰三角形个数均不包括△ABC)(1)在图1中画1条线段,使图中有2个等腰三角形,并直接写出这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分别是108 度和36 度;(2)在图2中画2条线段,使图中有4个等腰三角形;(3)继续按以上操作发现:在△ABC中画n条线段,则图中有2n 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有n 个黄金等腰三角形.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黄金分割.专题:作图题;探究型.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A的度数,进而得出这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2)利用(1)种思路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3)利用当1条直线可得到2个等腰三角形;当2条直线可得到4个等腰三角形;当3条直线可得到6个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出规律求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1所示:∵AB=AC,∠A=36°,∴当AE=BE,则∠A=∠ABE=36°,则∠AEB=108°,则∠EBC=36°,∴这2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分别是108度和36度;故答案为:108,36;(2)如图2所示:(3)如图3所示:当1条直线可得到2个等腰三角形;当2条直线可得到4个等腰三角形;当3条直线可得到6个等腰三角形;…∴在△ABC中画n条线段,则图中有2n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有n个黄金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2n,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作图与设计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分割图形的规律是解题关键.17.如图,Rt△ABC的直角边BC=8,AC=6(1)用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l,垂足为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2)连结D、C两点,求CD的长度.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答案即可;(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进而得出CD即可.解答:解;(1)如图.直线DE即为所求作的图形.(2)连接C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C=90°,∴AD=B D=CD,∵AC=6,BC=8,∴AB=10,∴C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CD=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Rt△ABC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是解题关键.18.如图①,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这时DE为折痕,△CBE 为等腰三角形;再继续将纸片沿△CBE的对称轴EF折叠,这时得到了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其中一个是原直角三角形的内接矩形,另一个是拼合成的无缝隙、无重叠的矩形),我们称这样两个矩形为“叠加矩形”.(1)如图②,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能折叠成“叠加矩形”吗?如果能,请在图②中画出折痕;(2)如图③,在正方形网格中,以给定的BC为一边,画出一个斜三角形ABC,使其顶点A 在格点上,且△ABC折成的“叠加矩形”为正方形;(3)若一个三角形所折成的“叠加矩形”为正方形,那么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专题:新定义;开放型.分析:(1)应先在三角形的格点中找一个矩形,折叠即可;(2)根据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底边及底边上高的一半可得所求三角形的底边与高相等;(3)由(2)可得相应结论.解答:解:(1);(2);(3)由(2)可得,若一个三角形所折成的“叠加矩形”为正方形,那么三角形的一边长与该边上的高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相应矩形的边长等于所给三角形的底边与底边上的高的一半的关系.19.如图,在△ABC中,AB=AC,AD⊥BC,AE∥BC.(1)作∠ADC的平分线DF,与AE交于点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AD=2,求DF的长.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得出DF即可;(2)首先得出∠DAF=90°,即可得出∠ADF=45°,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DF就是所求作;(2)∵AD⊥BC,AE∥BC,∴∠DAF=90°,又∵DF平分∠ADC,∴∠ADF=45°,∴AD=A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做法是解题关键.20.如图,已知矩形OABC的A点在x轴上,C点在y轴上,OC=6,OA=10.(1)在BC边上求作一点E,使OE=OA;(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2)求出点E的坐标.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分析:(1)利用EO=AO,以O为圆心AO为半径画弧得出E即可;(2)首先过点E作EF⊥OA,垂足为F,得出B点坐标,进而求出FO的长,即可得出E点坐标.解答:解:(1)如图所示:E点即为所求;(2)过点E作EF⊥OA,垂足为F.∵矩形OABC中OC=6,OA=10,∴B点坐标为(10,6).∴E F=6.又∵OE=OA,∴OF==8.∴点E的坐标为(8,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勾股定理和矩形的性质,得出B点坐标是解题关键.21.(如图,在△ABC中,BC=AC,且CD∥AB,设△ABC的外心为O.(1)用尺规作出△ABC的外接圆O.(不写作法,保留痕迹)(2)在(1)中,连接OC,并证明OC是AB的中垂线;(3)直线CD与⊙O有何位置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考点:作图—复杂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1)首先作出三角形两边的中垂线进而得出圆心求出△ABC的外接圆O;(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即可;(3)利用切线的判定方法求出∠OCG=9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2)方法一:连接BO、CO、OA,∵OB=OA,AC=BC,∴OC是AB的中垂线;方法二:在⊙O中,∵AC=BC,∴=,∴∠BOC=∠AOC,∵OB=OA,1 ∴OC是AB的中垂线;(3)直线CD与⊙O相切,证明:∵CD∥AB,CO是AB的垂线,∴∠OCG=90°,∴直线CD与⊙O相切.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外接圆的作法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标准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标准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结构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3. 参考书目绪论一. 简答题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二名词解释1. 绿波交通第一、二章一. 填空题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

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1. 交通量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3. 服务水平4. 服务流量5. 动力因素6. 停车视距三. 简答题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

新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

新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

新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新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随着新高考试行的不断推进,地理科目的考试也逐渐成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目,地理考试内容极具参考价值。

然而,由于地理科目需要考查学生广泛的知识面,加上一些中高难度的题目,给考生带来了时间上的压力。

因此,确定合理的考试时间分配对于考生的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题型难度、时间分配、备考方略三个方面分析考生在地理科目中的答题技巧。

一、题型难度地理科目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图题和论述题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也有着不同的难度。

一般地说,选择题难度较低,填空题和简答题难度逐渐加大,作图题难度相对较高,而论述题又是所有题型中难度最高的。

因此,在时间分配时,考生需要先针对不同题型的难度进行合理地划分,特别是最难的论述题,在划分时间时要尽量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以确保在考试时不至于没有时间完成。

二、时间分配考试时间的长度也是决定考试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地理科目来说,一般考试时间在120分钟左右。

在这两个小时内,考生既要充分利用时间,又要保证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

解题有技巧,针对各个难度的题型,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应对技巧。

比如,对于选择题,可以先从题目中排除不可能的答案,再从剩余的选项中选择。

而在面对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要重视“关键词”,在答题时要将这些关键词突出,逐个回答问题。

论述题中,考生可以采用列举事实和论证观点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答题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调整时间分配策略也极其重要。

如果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出现了问题,需要立即调整,以保证整个考试能够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三、备考方略准备充分,充分利用考试时间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策略。

在进行地理科目的备考时,除了掌握考点外,还要加强练习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此外,还要适时安排个人的作息时间,建立合理的生活规律。

比如,在备考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熬夜,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

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收网(二)物理试卷(图片版)

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收网(二)物理试卷(图片版)

南宁市三美学校202 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收网(二)物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D 5.C 6.B 7.B 8.D 9.C 10.C 11.D 12.C 13.D 14.B 15.C 16.B 二、填空题17.相互的;竖直向下 18.60°;0° 19.大;大气压 20.化学;2.5;不变 21.5;大于;5:3 22.2×10-3;2×103;0.6 三、作图与简答题23.;24.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西瓜表面放热液化为小水滴。

由SFP =,压力相等时,用塑料袋提西瓜时受力面积小,所以压强大,手会比较痛。

四、实验与探究25.(1)确定像的位置;(2)较暗;(3)相同;(4)不点燃;完全重合;(5)不变 26.(1)水平;游码;左;(3)161.8;40;(4)52;(5)2.65 27.(1)C ;(2)左;(3)8.3;(4)S 、S 1,断开S 2;I 额;最右端;21022I I R I I -额五、计算应用题28.(1)m 车=2t=2×103kg汽车的重力为:G 车=mg=2×103kg×10N/kg=2×104N(2)汽车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F=f=0.2G 车=0.2×2×104N=4×103NS=1.2km=1.2×103m牵引力做功为:W=Fs=4×103N×1.2×103m=4.8×106J(3)发动机的热机效率为:η=W Q 放=4.8×106J 1×107J×100%=48%29.(1)灯泡正常发亮.t=10min=600s 由P= W t得灯泡消耗的电能为:W=Pt=0.8w×600s=480J (2)由P=UI=U 2R 得灯泡电阻为:R L =U 2P=(4V )20.8w=20Ω闭合S ,灯泡L 与滑动变阻器R 串联,滑片P 移动到最左端时,I 1=0.2A 电源电压为:U=U L =I 1R L =0.2A×20Ω=4V 当滑片P 移动到最右端时,I 2=0.08AΩ===5008.042AV I U R 总 R 的最大阻值为:R 最大=R 总-R L =50Ω-20Ω=30Ω(3)由图丙可知,I R =0.4A ,P R =1.6W 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V AW I P U R R R 44.06.1===R 0与R 串联,由U 电源=U 0+U R 得 U 电源=0.4R0+4V ①当I'R =0.2A ,P'R =1.2w 时,V AW I P U R R R62.02.1==''=' U 电源=0.2R0+6V ②联立①②解得R 0=10Ω;U=8V30.(1)由G=mg 得m B =GB g=20N 10N/kg=2kg ,V B =400cm 3=4×10-4m 3ρB =m B V B=2kg 4×10−4m 3=5×103kg/m 3(2)由图知h=0时,电子秤示数m 1=800g=0.8kgF 压=m 1g=0.8kg×10N/kg=8N由二力平衡,F 支=F 压=8N ,F 拉=G B -F 支=20N-8N=12N B 物体身上绳子的拉力F 拉=12N由于A 对容器的压力为0,则G A =F 拉=12N (3)h 为10cm 以后,m ′=1600g=1.6kg <m B圆柱体A 完全浸没在水中。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2)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1.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结果分别为304.4mm、304.7mm、304.5m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A.304.53mmB.304.4mmC.304.5mmD.304.7mm2.天津市近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

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B. 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C. 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小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D. 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4.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D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7.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性质与它相同的是()A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近视眼镜8.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甲、乙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小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小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D.甲的密度为0.5×103kg/m3二、多选题9.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10.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不可能的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吉他能发出优美的乐音是由于琴弦在振动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C.接听电话时能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13.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过程中,为了使横梁平衡,可采用的正确方法是()A.可以增减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B.可以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C.可以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D.可调换物体与砝码的位置,使天平重新平衡三、填空题14.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的高度约为80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 。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版,有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版,有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号 1 2 3 4 5 6 78 9 10 答案BDAACDAADC二、填空题与作图(每空1分, 每图2分,共16分) 11. 音调 空气 声源处 12. 熔化 吸收 晶体13.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云 14.上一个10年中的风景 介质的种类 15. 如图所示 变小 16. 如图所示三、阅读与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1)工作原理 打印材料 (2)熔化和凝固 (3)101:100 18. ,V m Vmρρ==可得由(1分)当打包装置的体积一定时(1分) 因为钛合金、铝合金材料的密度小(1分),质量也越小,所以 减轻了打包装置的质量(1分)。

四、实验与探究题(19、20题每空1分,21~23题,每空2分,24题4分,共36分 ) 19.(1)较薄的透明玻璃板 10(2)承接不到像 (3)不变 20.(1)71 (2)不变 a 、b(3)水汽化的方式(水汽化的剧烈程度、或水汽化产生水蒸气的多少) 21.(1)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2)将“F ”光源靠近凸透镜(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 22. (1)右 (2)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3)40 烧杯和剩余酒精 (5)纯酒精23. (1)质量 杯中所剩水量(布块所含水量) (2)棉 24.(1)刻度尺(2)①让凸透镜A 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并来回移动,使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是焦距f A ;②分别用凸透镜B 、C 重复上述步骤①,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第15题图第16题图五、分析与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5. A. 解:(1)2号线地铁全程的平均速度 km/h 25.32h 60144km6.23=⨯==t s v----------------------- 2 分 (2)地铁列车由晋阳街站到大南门站所用时间h 307min 1453:207:31==−=t ------------------------ 1 分 可得,由tsv =晋阳街和大南门之间地铁线路的距离 km 7.7h 307km/h 33111=⨯==t v s ------------------------ 2 分B. 解:可得,由tsv =汽车行驶24min 通过的路程km 32h 60124km/h 80111=⨯⨯==t v s --- ---------------- 1 分剩余区间的路程km 12km 32km 4412=−=−=s s s -------------- 1 分 汽车通过剩余区间的时间h 1.0km/h120km 12222===v s t -------------- 1 分 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km/h 88h1.0h 60124km 44=+⨯==t s v -------- 1 分 ∵88km/h<100km/h ∴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时未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