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概念总说
诗歌鉴赏说课稿

诗歌鉴赏说课稿引言概述: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表达思想等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鉴赏方法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技巧。
一、诗歌的定义1.1 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压韵、节奏和意象等手法,表达情感、思想和艺术美的文学形式。
1.2 诗歌的起源:诗歌起源于古代的歌谣和祭文,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1.3 诗歌的分类:根据诗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多种类型。
二、诗歌的特点2.1 压韵和节奏:诗歌通过压韵和节奏的运用,使其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2 意象和比喻:诗歌通过意象和比喻的运用,以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产生共鸣。
2.3 精炼和凝炼:诗歌以其简洁而精炼的语言风格,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义,给人以想象空间和思量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的重要性3.1 丰富审美体验: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3.2 增进人文素质:通过鉴赏诗歌,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提升人文素质。
3.3 培养情感和思维:诗歌鉴赏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人们更加敏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诗歌鉴赏的方法4.1 了解背景知识:在鉴赏诗歌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4.2 分析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压韵等方面的特点,探索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4.3 解读诗歌意义:通过解读诗歌的意象、比喻和隐喻等手法,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结论: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文学活动,通过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以及鉴赏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提升人文素质,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
诗歌的意义与意味——谈诗歌鉴赏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象征与隐喻

诗歌的意义与意味——谈诗歌鉴赏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象征与隐喻-中学语文论文诗歌的意义与意味——谈诗歌鉴赏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象征与隐喻李小宁就意象本身而言,它在诗中总是置于前景,它所能指的角度是辐射状的,所指的意义总是难以确定的。
诗歌意象是“使一种语言变成间接的语言”(罗兰·巴尔特语)最好的媒介,而意象经营所形成的诗歌意境总是一个等待读者进入的开放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置于前景的意象其外观特征就是象征,抑或隐喻。
象征有“象”,必有“征”,是之谓象征。
象征是一个合成词,“象”与“征”最早是分开说的。
汉语中的“象”最初指事物的形象或外在形式,“征”是事物所呈现的征兆。
《汉书·艺文志》说的“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是指占卜家通过观察事物的征兆,或利用卦象的组合而察知自然人事的变化、运行规律。
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是魏晋时期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章》中的“触类可为其象,含义可为其征”。
在王弼看来,《周易》之“象”既是事物特征的抽象代表,又是对“圣人之意”的具体展现,其符号的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意义。
王弼的“象征”非常接近西方的象征(Symbol)概念,其理论与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兴寄”(“托物兴词”)、“滋味”(“味外之旨”)等概念有着相当密切的理论联系。
象征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滥觞于《诗经》中的“比”“兴”。
比兴之于楚辞,基本上发展为象征;所谓“香草美人”式的比兴,就是象征。
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曾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屈原《橘颂》就是通篇运用象征手法的古代名作。
诗人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与习性的特征,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地讴歌。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既沟通物我,又融会古今,由此创造出“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清·林云铭《楚辞灯》)的奇特境界。
诗歌鉴赏总纲doc

诗歌鉴赏总纲◆一、意象1.菊花:贞洁高贵品2.梅花:孤傲纯净3.莲:借其表达爱情4.草木: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5.松:贞洁高洁6.梧桐:凄凉悲伤;芭蕉:孤独忧愁,离愁别绪7.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8.明月:离愁别绪,思乡之情9.蝉:品行高洁;乌鸦:衰败荒凉10.杜鹃猿啼:凄凉哀伤11.鹧鸪:离愁别绪12.鸿雁:游子思乡怀亲羁旅伤感;书信13.鸟:男女恋情婚嫁14.日落,夕阳,秋,流水:生命短暂,时光流逝15.星可传恨,水喻愁多,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牡丹富贵,竹多劲健,桃花美人,杨花离散16.鸿鹄,骏马,大鹏:志向远大17.鸾鸟凤凰:人才俊杰18.琴瑟:夫妻恩爱感情和谐19.柳:送别留恋20.芳草:离恨21.南浦:水边送别之所;长亭:陆地送别之所22.望云思友,见月怀人23.羌笛:凄切之音24.秋水:眼睛,盼望迫切25.秦晋:联姻;春秋:历史;梨园:戏曲26.斑马:惜别27.哀鸿:哀伤苦痛,留离失所◆二、诗歌鉴赏术语1.平价主旨: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记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画龙点睛2.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意境深远3.思想感情: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4.情感载体: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息,古迹-怀旧,梅花-傲骨5.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以景衬情6.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洗练,简洁7.用典作用: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8.诗歌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婉约,沉郁,直率,清新,风趣9.表达技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以小见大,对比,虚实结合,以动写静,联想想象◆三、诗歌个人风格1.李白:豪迈飘逸2.杜甫:沉郁顿挫3.白居易:通俗易懂4.陶渊明:朴素自然5.王昌龄:雄建高昂6.杜牧:清健俊爽7.李商隐:朦胧隐晦8.王维:诗画一体9.高适:悲壮苍凉10.陆游:悲壮爱国11.李清照:含蓄婉约,缠绵悱恻答题指津【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内涵);2、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3、请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诗歌鉴赏技巧总结大全

诗歌鉴赏技巧总结大全在诗歌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共鸣。
然而,对于一些读者来说,理解和欣赏诗歌却并非易事。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之美。
一、深入理解主题诗歌的主题是诗人对于一种情感、一种思想或一个主题的表达。
想要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阅读诗歌标题能够给我们一定的线索。
标题通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诗歌的主题。
其次,仔细研读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描写,探求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
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通过对这些词语的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最后,与诗歌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也是理解主题的关键。
通过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义和主题。
二、欣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其独特的音乐之美。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首先,注意诗歌的节奏感。
回味每一个音节,感受它们之间的变化和跳跃,体验诗歌流动的韵律之美。
其次,注意诗歌的韵律。
观察诗歌的韵脚和押韵方式,感受诗歌中的音韵之美。
同时,也要注意诗句的长短和排列方式,这些都给诗歌赋予了独特的节奏感。
最后,对比不同的诗歌作品,比较它们的节奏和韵律之间的异同。
通过对比,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音乐之美。
三、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意象和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达工具,也是欣赏诗歌的重要方面。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我们能够更有深度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首先,注意诗歌中的视觉意象。
诗歌中常常使用生动的视觉描写,通过色彩、形状等形象化的描述来营造诗歌的氛围和情感。
其次,关注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修辞手法。
隐喻和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的比较和联系转换成更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最后,解读诗歌中的音乐意象和节奏修辞。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包括对声音、节奏和韵律的描写,通过对这些修辞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诗歌的意义与意味——谈诗歌鉴赏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象征与隐喻

物 的征 兆 , 或 利 用 卦象 的组 合 而 察 知 自然 人 事 的 变 化 、 运 行 规律 。 对 后 世 影 响 比较 大 的 是 魏 晋 时 期 王 弼 《 周 易 略例 . 明象章》 中 的“ 触 类可 为 其 象 , 含义可为其征” 。 在 王弼看来 , 《 周易 》 之“ 象” 既是事物特征的抽象代表 , 又
是对“ 圣人之意 ” 的具体展现 . 其 符 号 的意 义 远 远 大 于
“ 一 代人 ” 心灵上的阴影: “ 眼睛 ” 是渴 求光 明 的 眼睛 . 象
征“ 一代人 ” 在 苦 苦 求索 中 的 期 盼 : 而 诗中的“ 我” 则 直 接象征 “ 一代 人” 。 由此可见 , 诗歌象征 的审美特性 . 实 际 上 就 是 意 象 所 蕴 含 的 内在 的美 学 特 性
露1 1 , 教 学 大 参 考 . 文 本 解 读
之妙 ” ( 清. 林 云铭 《 楚辞灯 》 ) 的奇特境界 。 从 此以后 , 南 国之 橘 便 蕴 含 了 志士 仁 人 “ 独 立不 迁 ” 的 爱 国 主 义 的 文
诗歌的意义与意味
— —
化 内涵 。 而 永 远 成 为 人 们 所歌 咏 和 效 法 的对 象 。 这 一 独 特 的贡 献 . 无疑 仅 属 于 屈 原 。 所 以 宋 代 词 人 刘 辰 翁 又 称 屈原 为 千 古 “ 咏物之祖” . 此 誉 中 肯
汉语 中 的“ 象” 最初 指 事物 的形 象或 外 在形 式 .
“ 征” 是 事 物 所 呈现 的征 兆 。 《 汉书 ・ 艺文志》 说 的“ 杂 占
“ 黑夜” “ 我” “ 黑色 的 眼睛 ” 等 感 性 形 象构 成 的 意 象组 合 .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手法。
它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1、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开门见山、逐层拓展、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2、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描写手法,主要是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工笔、细节等。
3、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象征、起兴(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突出作品的主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4、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抑扬、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说,准确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第二步:分说,结合作品具体诗句,分析其运用的这种方法;第三步:小结,该方法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鉴赏实例解析

诗歌鉴赏实例解析这篇文章旨在通过实例解析,介绍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详细分析几首经典诗歌,读者能够提高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首先是对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的介绍,然后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解析,最后总结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提出一些建议。
一、诗歌鉴赏基本概念和背景介绍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与散文和戏剧不同,它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鉴赏是一种对诗歌进行细致解读和理解的过程,旨在揭示其中的表达、情感和意义。
诗歌鉴赏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它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传统和方法。
二、诗歌鉴赏实例解析1. 实例一:李白的《静夜思》《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白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的形象来增强读者对寒冷季节和思乡之情的感受。
2. 实例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
通过诗中饱满而激情的语言,海子将壮丽的海岸线与渴望自由的内心相结合,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局限的反思。
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以简短却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示了作者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强烈欲望。
三、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建议诗歌鉴赏对于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诗歌鉴赏,读者可以提升自己的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加深对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1. 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
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中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主题。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和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2. 关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诗歌常常使用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语言表达,同时还有独特的行数和押韵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手法) •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 记叙 • 描写(动静结合或相衬、虚实相生、 描写 动静结合或相衬、虚实相生、色彩渲染 动静结合或相衬 或衬托、多感觉描写、多视角描写、白描、 或衬托、多感觉描写、多视角描写、白描、细节 描写、以景衬情等) 描写、以景衬情等 • 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 议论 • 2.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或即 景感怀、象征、反衬、渲染、用典、赋比兴、 景感怀、象征、反衬、渲染、用典、赋比兴、欲 扬先抑、欲抑先扬、照应、 扬先抑、欲抑先扬、照应、铺垫等 • 3.修辞: 修辞: 修辞 •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 对比、 问、对比、设问等
• 七、个人风格: 个人风格: •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 现实主义 两种 各人的风格。例如: 各人的风格。例如: •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杜甫的沉郁顿挫、 • 李白的豪迈飘逸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 杜牧的清健俊爽 王维的诗画一体悠远空灵 • 王昌龄的雄建高昂 高适的悲壮苍凉 •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 (孟)郊寒 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郊寒(贾 岛瘦 岛瘦、 韩孟诗派” 孟 郊寒 •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 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四、诗歌语言特色和风格: 诗歌语言特色和风格: 特色:质朴清新、绚丽飘逸; 特色:质朴清新、绚丽飘逸; 含蓄隽永(蕴藉)、直白奔放; )、直白奔放 含蓄隽永(蕴藉)、直白奔放; 雄浑豪放、婉约沉郁; 雄浑豪放、婉约沉郁; 生动形象、明快简洁、 生动形象、明快简洁、音乐节奏感强 如叠字) (如叠字)等。 风格:旷达、飘逸、洒脱、豪迈、雄浑、奔放; 风格:旷达、飘逸、洒脱、豪迈、雄浑、奔放; 清新、明丽、俊朗、淡雅、恬淡、隽永、奇幻、 清新、明丽、俊朗、淡雅、恬淡、隽永、奇幻、 瑰丽;婉约、含蓄、、 诙谐、讽刺、戏谑等。 诙谐、讽刺、戏谑等。
诗歌鉴赏之概念总说
一。诗歌体裁: 诗歌体裁: 1.古体诗 古体诗 2.近体诗(唐以后) 近体诗( 近体诗 唐以后) (1)绝句:四句。 )绝句:四句。 (2)律诗: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律诗:八句,四联( 中间两辆要对仗。 中间两辆要对仗。 3.词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3.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1)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字数分:小令、中调、 (2)风格分:婉约词、豪放词 )风格分:婉约词、 下片( (3)结构:词牌、标题、上片(阕)、下片(阕) )结构:词牌、标题、上片( )、下片 或单片) (或单片) 4.曲:小令、套曲 曲 小令、 结构:宫调名、曲牌( )、曲子 结构:宫调名、曲牌(名)、曲子
五、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乐观豁达的形象 豪放洒脱乐观豁达的形象 2.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形象 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 3.感叹身世 怀才不遇、悲愤壮志难酬、 3.感叹身世(怀才不遇、悲愤壮志难酬、感伤 感叹身世( 年老力衰事业无成) 年老力衰事业无成)的形象 4.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归隐田园、 归隐田园 5.儿女情长(思乡亲忆念友)的形象 儿女情长( 儿女情长 思乡亲忆念友) 6. 爱惜人才的形象
• 二、诗歌题材: 诗歌题材: 1.边塞军旅 边塞军旅 2.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 3.送别诗 送别诗 4.怀古咏史 怀古咏史 5.思远怀人 思远怀人 6.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 7.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8.爱情婚姻 爱情婚姻 9.评画诗 评画诗
三、诗歌情感: 诗歌情感: 1. 惜别之情 2.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 3.怀古之情 怀古之情 4.讽喻之情 讽喻之情 5.报国之情 报国之情 6.黍离之情 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黍离之情(表达物是人非 黍离之情 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咏景之情 咏景之情 8.恋友之情 恋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 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 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