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能量代谢和细胞分裂。

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具有半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过程。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密切相关。

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细菌的生存和抵御外界环境的压力至关重要。

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位于核质中,没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染色体。

细菌的DNA呈环状,位于细菌细胞的核区。

细菌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但具有高度的复制和变异能力。

细菌的遗传物质对于细菌的生长、代谢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指细菌从单个细胞到形成成熟的细菌群体的过程。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对数期、平稳期和死亡期。

在不同的阶段,细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都有所不同。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和芽孢形成。

二分裂是指细菌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的过程。

芽孢形成是指细菌在面对恶劣环境时,通过形成芽孢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芽孢是一种具有极强耐受性的细胞形态,可以在极端的条件下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

细菌的繁殖方式对于细菌的生长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对于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体造成疾病的能力。

细菌的致病性是由细菌的生长、代谢和分泌产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细菌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细菌的致病性主要是通过细菌的产生毒素和细菌的组织侵袭来实现的。

细菌的毒素可以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内毒素是指细菌在死亡或分裂时释放出来的,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外毒素是指细菌通过分泌到宿主生物体中的毒素,对于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具有毒性作用。

细菌的组织侵袭是指细菌通过产生外酶、内酶和毒素等方式,破坏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从而引发疾病。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1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的特征:生活史生活活动和生态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三部分: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 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兼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才能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世代与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称~,如疟原虫,弓形冲及吸虫类。

3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4直接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等。

5间接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

6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又称为感染期,如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核包中,被人误食后可致宿主感染。

7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阶段,个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称~,如刚地弓形虫等。

8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有两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9终宿主:指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与人体,也可寄生与某些脊椎动物,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如吗等即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11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至成虫,但可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12带虫免疫: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未被清除,仍保持低密度水平,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药物清除体内残余寄生虫后,宿主的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

如疟原虫引起的疟疾。

13伴随免疫: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时体内原有的成虫不发生影响,可以存活下去,但对再感染时入侵的童虫有一定抵抗力,这种活动性感染与免疫力并存的免疫力状态,称~,如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寄生虫。

以下是医学寄生虫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2. 宿主:寄生虫生活的生物体。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可以分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3.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 中间宿主: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5. 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寄生在人体,还可寄生在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体内,并作为传染源经过肯定途径传播给人。

这类除了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6. 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7. 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一种生物体传播到另一种生物体的方式。

8.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所有阶段和条件。

9. 免疫逃避:寄生虫为了生存和繁殖而采取的避免或减弱宿主的免疫应答的机制。

10.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受益的关系。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医学寄生虫学相关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第一章医学寄生虫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医学寄生虫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医学寄生虫学概论 PPT课件
目 录
• 寄生虫与宿主关系 • 寄生虫生活史及传播途径 • 医学寄生虫学重要性与意义 • 常见医学寄生虫种类及其危害 • 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寄生虫与宿主关 系
寄生虫定义及分类
定义
寄生虫是指长期或暂时寄生在宿主 体内或体表,以宿主血液、组织液 或细胞为食,并给宿主带来不同程 度危害的生物。
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转 换宿主才能继续发育,这些转换
的宿主被称为转续宿主。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
01
02
03
04
营养关系
寄生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 组织液或细胞来获取营养,维
持自身生存和繁殖。
免疫关系
寄生虫可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 同时寄生虫也会通过各种机制
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机械性损伤
国际合作与交流
寄生虫病是全球性卫生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与 交流。通过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寄生虫病的 挑战。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01
加强寄生虫病知识普及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知度,增强自我防护意
识。
02
鼓励公众参与防治工作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如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支持疫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重要性
医学与生物学
寄生虫学研究与医学和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如微 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揭示寄生 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医学与社会科学
寄生虫病的防治不仅涉及医学领域,还需要社会科学领域 的支持,如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等。跨学科 合作有助于制定全面有效的防治策略。

人体寄生虫学教案

人体寄生虫学教案

人体寄生虫学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感染途径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对人体寄生虫病的认识。

4.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5.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寄生虫学基础知识寄生虫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感染与传播途径2. 第二章:原虫学原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原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原虫的防治方法3. 第三章:嚅虫学嚅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嚅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嚅虫的防治方法4. 第四章:扁虫学扁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扁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扁虫的防治方法5. 第五章:线虫学线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线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线虫的防治方法三、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4学分)2. 教学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3.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4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4课时第五章:4课时四、教学评价1. 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占总评的60%2. 实验报告:实验课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占总评的20%3. 课堂讨论:参与课堂讨论,占总评的20%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体寄生虫学教材2. 实验材料:寄生虫标本、显微镜等3. 辅助资料:课件、教学视频、文献资料等4. 网络资源:寄生虫学相关网站、数据库等六、第六章: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原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液学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等)2. 常用抗原虫药物:氯喹、伯氨喹、甲氟喹等3. 特殊感染的原虫病治疗:弓形虫病、利什曼病等七、第七章: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嚅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等)2. 常用抗嚅虫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美托硝唑等3. 特殊感染的嚅虫病治疗:肝吸虫病、姜片虫病等八、第八章:扁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扁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等)2. 常用抗扁虫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美托硝唑等3. 特殊感染的扁虫病治疗:裂头蚴病、曼氏迭宫绦虫病等九、第九章: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线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血液学检查等)2. 常用抗线虫药物:阿苯达唑、美托硝唑、伊维菌素等3. 特殊感染的线虫病治疗:钩虫病、丝虫病等十、第十章:人体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1.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2. 公共卫生措施:粪便无害化处理、水资源管理、防蚊措施等3. 寄生虫病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4. 寄生虫病防治策略: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4学分)2. 教学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3. 教学进度安排:第六章:4课时第七章:4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教学评价:1. 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占总评的60%2. 实验报告:实验课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占总评的20%3. 课堂讨论:参与课堂讨论,占总评的20%教学资源:1. 教材:人体寄生虫学教材2. 实验材料:寄生虫标本、显微镜等3. 辅助资料:课件、教学视频、文献资料等4. 网络资源:寄生虫学相关网站、数据库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概述难点解析:教学目标的制定需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需求。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解:1•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2•生活史(life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正常宿主即为该种寄生虫的转续宿主。

7•带虫免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类型称为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在血吸虫感染中,虽然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可抵御尾蚴的攻击,但不能排除体内已存在的成虫,成虫仍可以不断产卵,造成肝损害,这种免疫类型称为伴随免疫。

9•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

10.夜现周期性: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11.生物源性寄生虫:即生活是过程中需中间宿主参与的寄生虫。

12.土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13.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在寄生虫的原虫中该阶段通常与致病作用有关。

14.包囊: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某些原生动物可以包囊化,身体外面分泌胶质形成包囊,代谢率降低。

15.疟疾的再燃: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内存在少量残余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繁殖,经数周至数月,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医学寄生虫学-寄生虫修订do

医学寄生虫学-寄生虫修订do

学习部2013版必修课总结医学寄生虫学本册主编:11级临床四班武名政本册副编:11级基础班郑茜宁11级临床二班杨明子学习部2013版必修课总结编委会(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向熙王宇韦静涛尹露尹伊楠孙泽文李建坤刘星雨陈妮姗肖蓉心杨明子张旭林楚童武名政幸华杰郑茜宁周明新宗源洪鹏姚兰秋徐铌崔铭黄政翔梁静汝目录一、学科总介绍 (3)二、学习感想 (3)三、备考方法 (7)四、备考资料 (8)一、学科总介绍”——鱼艳荣老师【学习建议】掌握基本概念。

从寄生虫学的三大部分(原虫、蠕虫、昆虫)入手,掌握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免疫、临床症状和诊断、防治等,其中生活史是最重要的,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也要求掌握,每种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应当掌握。

平时就应当反复复习记忆,切忌“临时抱佛脚”。

【复习备考】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等,范围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另外还要学会进行归纳总结。

考试的题型、内容可以参考学习指导以及历年的考试资料。

【实习课】实习课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

提倡独立思考,学会与理论课所学相结合,理解记忆标本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仅仅起引导作用,不提倡不加思考地直接提问。

实习可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为将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学习教材】1. 高兴政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 詹希美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学习网站】1. /diseases/parasites/default.asp 人体寄生虫网站2. www.dpdcdcgov/dpdx/HTML/Para_Health html 寄生虫与健康3. bornova .tr/~mkorkmaz/linkmk3.html 寄生虫学资源4. www.med :85/book/parasit-sta.html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线5. /index.asp 人体寄生虫学网站二、学习感想11级临床2班杨明子寄生虫这个名字通常都会给人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那种白白的软软的蠕动着的虫子……不过这只是寄生虫学习内容的一部分。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注:★标注为老师上课重点提及的,◎标注为上一条名解的分类,加深字体为名解关键词,未标注供大家复习所用。

片利共生(共栖commensal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钟形虫与蚊幼虫或水蚤。

互利共生(mutual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

例如牛、马等食草动物与纤毛虫。

★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获得生长发育的条件;但同时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蛔虫感染或蛔虫病。

寄生虫(parasite)【有一年名解考到过】属于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例如蛔虫是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获得营养,属于得益方。

宿主(host)属于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

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对人体造成损害,人即为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感染阶段、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途径和定居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所需的宿主种类、传播媒介以及内外环境条件等。

根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直接型生活史(如阴道毛滴虫只需一个宿主)和间接型生活史(如日本血吸虫需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

★感染期(infective stage)指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有感染性的阶段。

例如蛔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卵。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这类寄生虫生活史中各个发育期或某个阶段发育期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不能生存。

例如疟原虫各个发育期均必须在人体和按蚊体内。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指正常情况下营自由生活,偶然进入人体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例如粪类圆线虫一般在土壤内营自由生活,但也可侵入人体,寄生于肠道内。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实验九 线虫
【目的】
①掌握蛔虫卵、蛲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②熟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丝虫成虫的外形特征和雌雄区别。
③掌握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并能鉴别两种微丝蚴。
④了解旋毛虫囊包的形态特征。
【标本】
投影标本、玻片标本和液浸标本等。
【注意事项】
先用低倍镜(注意光线不要太强) 在标本中寻找虫卵,找到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其形
状、大小、颜色、卵壳厚薄、内含物及其它特征。

【实验内容】
一、似蚓蛔线虫及蠕形住肠线虫
1、蛔虫卵玻片标本
①受精蛔虫卵:虫卵椭圆形,平均大小为65×45μm ,卵壳厚而透明,壳外附一层凹
凸不平的被胆汁染成棕黄色的蛋白质膜。卵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在卵的两端卵细胞
与卵壳间有一新月形空隙。

②未受精蛔虫卵:虫卵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90×40μm ,棕黄色,蛋白质膜和卵壳
均较受精卵薄。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无空隙。

2、示教标本
①蛔虫雌、雄成虫大体标本:肉眼观察虫体的外形、大小、颜色。蛔虫成虫为圆柱状,
两端稍细,体表光滑,似蚯蚓,活时为淡红色,死后固定液中保存的标本呈乳白色。雌虫
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

②蛔虫头端唇瓣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唇瓣呈“品”字排列,三片唇的中央为口腔。
③蛔虫性肠梗阻病理标本。肉眼观察肠道由于蛔虫寄生所引起的并发症。
3、蛲虫卵玻片标本
蛲虫卵较透明,大小约55~25um ,形似柿核,即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
内含一条卷折的幼虫。

4、蛲虫成虫大体标本
肉眼观察,注意其颜色、大小、自然体态。成虫呈乳白色,个体很小如白线头,俗称
小白线虫。雌雄虫大小差别大,雌虫长约10mm ,尾端尖直如针状。雄虫极细小,仅为雌
虫长度的1/ 3,尾端向腹面弯曲。

5、蛲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及液浸标本
低倍镜下观察染色标本,体前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咽管末端膨大呈球状,称咽管球。
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及毛首鞭形线虫
1、钩虫卵玻片标本
低倍镜下,钩虫卵约60×40μm ,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如同细线。高倍镜下
卵壳

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卵内通常具有2~8个细胞,如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
胞可连续分裂成桑椹期,甚至到幼虫阶段。

2、两种钩虫头部染色玻片标本
低倍镜观察,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缘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腹侧缘为1对板齿。
3、鞭虫卵玻片标本
鞭虫卵大小约为52×22μm ,似腰鼓形,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栓,内
含1个卵细胞。

4、钩虫成虫大体标本
(1)十二指肠钩虫长约10mm, 活时淡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前端与尾端均向背侧弯曲,
外形略似“C”型。

(2)美洲钩虫较十二指肠钩虫稍小,体前端向背侧弯曲,尾部向腹侧弯曲,约呈“S”
型。

5、钩虫丝状蚴染色玻片标本
虫体细长,尾端尖细,外表光滑并有一层鞘膜。
6、鞭虫雌雄成虫大体标本
肉眼观察,虫体乳白色,前3/5细如毛发,后端粗占体长的2/5,外型似马鞭,体长
为3~5cm 。雌虫较长,末端钝圆垂直;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面呈发条状卷曲。

7、鞭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
以低倍镜观察其食道、生殖器官等结构。
8、鞭虫寄生于盲肠壁上的病理标本
鞭虫以其前端钻入肠粘膜寄生,后端粗大部分悬挂于肠壁上。
9、钩虫叮咬在肠壁上的病理标本
10、蛔虫、钩虫、蛲虫录像
三、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及旋毛形线虫
比较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体态 弯曲柔和、自然,无小弯 弯曲僵直、大弯中有小弯
体核 圆形、大小均匀、清晰可数 卵圆形、排列紧密、互相重叠、不易分

头隙 长≤宽 长>宽,约为2:1
尾核 无 有(两个前后排列)
1、未染色微丝蚴标本(低倍观察)
2、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染色玻片标本(高倍观察)
3、丝虫的传播媒介: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致倦库蚊(传播班氏丝虫)
4、丝虫成虫大体标本
肉眼观察虫体呈乳白色,丝线状。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
5、旋毛虫囊包染色玻片标本
囊包呈梭形,与肌纤维平行,内含1~2条卷曲的幼虫。
【作业与思考题】
1. 绘图: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蛲虫卵、钩虫卵、鞭虫卵及两种微丝蚴形态,

明结构名称(绘于附录二)。
2. 比较六种人体寄生线虫(填写于附录一)。
3. 蛲虫病与蛔虫病的病原诊断方法有何不同? 为什么?
4. 体长l 厘米左右的线虫有哪些?
5. 蛔虫与钩虫的生活史洋后何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