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合集下载

医学寄生虫学 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 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病原生物学:
是研究人类疾病生物性病因或病原体生物学的科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致病因子及其作用、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所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2.人体寄生虫学:
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的目的。

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3.共生:
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生物学现象称为共生。

4.共栖: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
生现象称为共栖。

5.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这种共生现象称为互利共
生。

6.寄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寄生。

7.寄生虫:
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过自由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并给后一生物带来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8.专性寄生虫:
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称为专性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
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称兼性
寄生虫。

10.偶然性寄生虫:
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称偶然性寄生虫。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1.四个宿主四选一: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能寄生于人体,也能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这些动物起到保存寄生虫的作用,故称保虫宿主。

例:感染血吸虫的牛和猪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2)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门脉系统内,故人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3)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为转续宿主。

例:肺吸虫的是人,野猪是其非适宜宿主,肺吸虫进入野猪体内后,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食入含幼虫的野猪时,幼虫即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

例: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体、淡水虾体内,所以淡水螺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2.机会致病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时,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例: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3.疟疾三选一:1)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临床症状。

发作周期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一致,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完成一次裂体增殖,疟疾发作一次。

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

例:恶性疟原虫2)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患者若如无重复感染,仅是体内残余的少量红内期原虫因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而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例: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3)疟疾复发:患者疟疾初发停止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释放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例: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

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

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

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致病作用:幼虫移行至肺部,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称蛔蚴性肺炎。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寄生虫医学蠕虫学总结一、似蚓蛔线虫(蛔虫)1.生活史:人误食卵,小肠→肺泡→咽→胃→小肠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小肠,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卵随粪排出。

受精卵2-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卵感染途径:口吞入虫卵→成虫产卵,2-2.5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2.致病:幼虫:蛔幼性肺炎——幼虫在肺泡中,代谢产物、蜕皮物等,可引起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哮喘等症状。

幼虫移行经过肝时,咳导致轻微的炎性病灶。

成虫:夺取营养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合并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3.防治药物:肠虫清、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左旋咪唑、三苯双脒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盲肠,虫多时也可寄生结肠、直肠、回肠下段。

卵在外界约3周,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卵。

卵被误食,小肠内孵出幼虫,侵入黏膜,10天发育,返回肠腔,移行到盲肠, 发育为成虫。

感染→成虫产卵,1-3个月。

成虫寿命3-5年。

2.致病:掠夺营养损伤肠壁轻者:无症状重者:头晕、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重度感染的儿童可直肠脱垂,30%。

3.防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三、蠕形住肠线虫1.生活史:寄生于盲肠,结肠上段,以肠内容物/血液/组织液为食。

肛周产卵,6h发育为感染期卵。

1误食感染期卵→小肠内孵出幼虫→下行并蜕皮2次→回盲部发育(蜕皮1次) 为成虫。

食入虫卵→成虫产卵,约1个月。

成虫寿命2~4周,最长101天。

2.致病:刺激作用:肛门、会阴部奇痒,搔破感染。

烦躁不安,易怒,夜惊,失眠。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发育/健康。

异位侵袭阴道(阳性57.1%),输卵管、卵巢、子宫内膜,引起肉芽肿,误诊为肿瘤、结核。

也可侵入腹腔、肝、脾、肺、前列腺等。

3.防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四、钩虫1.生活史:感染阶段:丝状蚴(filariform)感染途径:皮肤、口(十二指肠钩虫)移行:皮肤循环→肺→咽→小肠寄生部位:小肠丝状蚴→成虫5-7周成虫寿命5-10年2.致病: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发生率高,俗称“粪毒”或“地痒疹”,好发于春夏之交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或足背及其它部位暴露的皮肤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奇痒无比;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寄生虫:依靠寄主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为生活环境的异种生物。

2.寄生虫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内寄生虫在寄主体内寄生,如蠕虫、原虫等;外寄生虫寄生在寄主体表或寄生在寄主体表附近,如虱子、跳蚤等。

3.直接寄生虫和间接寄生虫:直接寄生虫是寄生在一种寄主身上,不需要在多个物种寄主之间转换;间接寄生虫则需要在多个寄主之间进行转换。

例如钩虫是直接寄生虫,而疟原虫则是间接寄生虫。

二、寄生虫的分类和形态学特征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可分为蠕虫、原虫、线虫、节肢动物等。

2.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体形、大小、颜色、鳞片、复眼、口器等。

三、寄生虫感染途径1.接触感染:直接接触寄生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感染途径。

2.水源性传播:通过饮用受寄生虫卵或幼虫污染的水源感染。

3.食物性传播:通过吃寄生虫卵、幼虫或包含病原体的寄生物感染。

4.蚊媒传播:由蚊子传播寄生虫病原体,如疟原虫和丝虫等。

5.传染媒介动物传播:通过叮咬行为将寄生虫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如跳蚤和虱子等。

四、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寄生虫后,人体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皮肤症状等。

2.人体寄生虫感染的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寄生虫病原体的检测、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五、人体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措施1.个人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接种疫苗,穿戴防护装备等。

3.政府和社会的干预措施:制定和执行疫情监测预警制度,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介入传染病疫情,提供相关医疗资源等。

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关系的学科,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掌握寄生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人体寄生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和特征医学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线虫、扁虫和吸虫四个门类。

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寄生虫,有原虫病。

线虫是一种长圆形的寄生虫,有蛔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等。

扁虫是一个扁平的寄生虫,有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吸虫是一种扁平的寄生虫,有同足类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

寄生虫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简单,只有一个器官系;不断演化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寄主和媒介的转换等。

二、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医学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食物、水源、空气、土壤等。

食物传播途径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钩虫病、蛔虫病等。

水源传播途径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感染,如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空气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感染,如肺吸虫病、阿米巴肺炎等。

土壤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感染,如钩虫病、蛔虫病、丝虫病等。

三、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医学寄生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分泌毒素和机械损害等途径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例如,蛔虫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宿主营养不良;钩虫通过分泌毒素导致宿主出现贫血;血吸虫通过机械损害导致宿主肝脏和肠道病变等。

四、诊断方法医学寄生虫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

病原学诊断方法是通过寄生虫病原体的直接观察或培养来进行诊断,如痰涂片镜检和血涂片镜检等。

免疫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来进行诊断,如特异性抗体检测和过敏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来进行诊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五、防治措施医学寄生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个体防护、环境卫生和药物治疗。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勤洗手、不饮用未经检验的水源等。

环境卫生措施包括改善饮用水源、安装卫生厕所、做好废水处理等。

药物治疗是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通过给予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吡硫脒、菊花胺等。

以上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对于认识和预防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1.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引起,间日疟原虫偶发)、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2.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结膜吸吮线虫(成虫)、蝇(蛆)。

3.能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以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三种幼虫游移至肺)。

4.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华支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和幼虫游移)。

5.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钩虫(丝状蚴)、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兽类血吸虫(尾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

6.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隐孢子虫(裂体增殖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似蚓蛔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钩虫(成虫)、旋毛形线虫(成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引起,间日疟原虫偶发)、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2.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结膜吸吮线虫(成虫)、蝇(蛆)。

3.能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以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三种幼虫游移至肺)。

4.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华支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和幼虫游移)。

5.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钩虫(丝状蚴)、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兽类血吸虫(尾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

6.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隐孢子虫(裂体增殖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似蚓蛔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钩虫(成虫)、旋毛形线虫(成虫)。

7.可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可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隐孢子虫(裂体增殖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日本血吸虫(虫卵)、毛首鞭形线虫(成虫)。

8.以贫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和钩虫。

Ⅰ杜氏利什曼原虫所致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贫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Ⅱ疟原虫所致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Ⅲ钩虫所致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中的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造成粘膜出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使血液不易凝固,加重血液的丢失;③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0.14~0.4ml,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l;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健康状态不佳,营养供应不足,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9.可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可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虫主要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刚地弓形虫、日本血吸虫。

10.列举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及其阶段。

在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隐孢子虫(卵囊)、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和包囊)、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似蚓蛔线虫(成虫)、钩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旋毛形线虫(成虫)。

11.列举寄生在人体肌肉内的寄生虫及其阶段。

寄生在人体肌肉内的寄生虫有刚地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囊包)。

12.列举寄生在人体脑、眼、肺、肝和皮下组织内的寄生虫。

(1)寄生在脑部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卫氏并殖吸虫、曼氏迭宫绦虫、链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

(2)寄生在眼部的寄生虫主要有链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结膜吸吮线虫和蝇蛆。

(3)寄生在肺部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卡氏肺孢子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细粒棘球绦虫。

(4)寄生在肝脏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和疟原虫。

13.粪便检查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粪便检查主要能发现日本血吸虫卵、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

14.用血涂片检查,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病?请写出能查见的寄生虫阶段。

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疟疾和丝虫病。

在血涂片上可查见丝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的微丝蚴)和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的环状体和配子体)。

15.用活组织检查,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病?请写出能查见的寄生虫阶段。

活组织检查可诊断如下寄生虫病:阿米巴痢疾(滋养体)、黑热病(无鞭毛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滋养体)、肺吸虫病(童虫和成虫)、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幼虫移行症(童虫)、日本血吸虫病(虫卵)、囊虫病(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裂头蚴)、旋毛形线虫病(囊包)。

16.用十二指肠引流,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病?请写出能查见的寄生虫阶段。

十二指肠引流主要可诊断贾第虫病(滋养体)和肝吸虫病(虫卵)。

17.用透明胶纸法,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病?请写出能查见的寄生虫阶段。

用透明胶纸法可诊断牛带绦虫病(虫卵)和蛲虫病(虫卵)。

18.用生理盐水涂片法,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病?请写出能查见的寄生虫阶段。

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可诊断阿米巴痢疾(滋养体)、贾第虫病(滋养体)、滴虫性阴道炎(滋养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滋养体)、肝吸虫病(虫卵)、肺吸虫病(虫卵)、肠吸虫病(虫卵)、血吸虫病(虫卵)、微小膜壳绦虫病(虫卵)、蛔虫病(虫卵)、鞭虫病(虫卵)、钩虫病(虫卵)。

19.列举侵入人体后有一定游移过程的寄生虫。

侵入人体后有一定移行过程的寄生虫有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似蚓蛔线虫和钩虫。

20.因输血不慎,可导致黑热病、疟疾和弓形虫病的发生。

丝虫微丝蚴虽可输入受血者体内,但在人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因而不会导致丝虫病。

20.输血不慎可导致哪些寄生虫病的发生?哪种寄生虫虽可被输入人体,但却不会产生寄生虫病?21.由于饮用生水可造成哪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由于饮用生水可造成如下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血吸虫病、肠吸虫病、肺吸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囊虫病、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蛔虫病、鞭虫病。

22.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请写出其感染阶段。

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有日本血吸虫和钩虫,侵入皮肤的阶段分别为尾蚴和丝状蚴。

23.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刚地弓形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隐孢子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旋毛形线虫和广州管圆线虫。

24.因特殊的饮食习惯(生食或半生食)可感染哪些寄生虫?为什么?(1)因食生肉或未煮熟的肉可感染链状带绦虫(因为猪肉内有猪囊尾蚴),肥胖带绦虫(因牛肉内有牛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因蛙肉和蛇肉内有裂头蚴)、卫氏并殖吸虫(因猪肉和野猪肉内有幼虫)、旋毛形线虫(因动物肉内有囊包)、刚地弓形虫(因动物肉中有包囊或假包囊)。

(2)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因淡水鱼、虾体内有囊蚴)。

(3)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溪蟹可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因溪蟹体内有此两种寄生虫的感染阶段囊蚴)。

(4)因食生的或未熟的蛄可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因蛄体内有囊蚴)。

(5)因食生的不洁(未洗干净)的菱角、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可感染布氏姜片吸虫(因为这些水生植物表面可有囊蚴)。

25.哪些寄生虫寄生在肠道,却常规不用粪便检查虫卵的方法诊断?为什么?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蠕形住肠线虫和旋毛形线虫成虫寄生在肠道,却常规不用粪便检查虫卵的方法诊断。

因为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成虫脱落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在粪便很少发现虫卵,主要以查孕节诊断;蠕形住肠线虫雌虫产卵于人体肛门周围,主要用透明胶纸查肛周的虫卵;旋毛形线虫成虫产出的幼虫钻肠壁,进入血循至横纹肌形成囊包,故病原学诊断主要用肌肉活检,检查囊包。

26.哪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或血内细胞中,但病原学诊断一般不用外周血检查?为什么?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或寄生在血内细胞中的寄生虫,一般不取外周血作病原学诊断的有杜氏利什曼原虫、刚地弓形虫和日本血吸虫。

因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可寄生在血内单核细胞内,在外周血检出率低,不做常规检查;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寄生在有核细胞内,但在外周血不易查到。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故外周血查不到虫体和虫卵。

27.寄生在人体循环系统内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寄生在人体循环系统内的寄生虫主要有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疟原虫(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刚地弓形虫(包囊和假包囊)、日本血吸虫(成虫)和丝虫(成虫和微丝蚴)。

28.人粪便处理不当可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人粪便处理不当可引起如下寄生虫病的流行: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蛔虫病、鞭虫病和钩虫病。

29.请写出不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

不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隐孢子虫、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30.请写出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

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旋毛形线虫和广州管圆线虫。

31.作为病原体的医学节肢动物有哪些?作为病原体的医学节肢动物主要有蝇蛆、疥螨、蠕形螨和尘螨。

32.在哪些寄生虫病的诊断中免疫学检查具有重要作用?在诊断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和包虫病等寄生虫病时,免疫学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