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归纳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寄生虫医学蠕虫学总结一、似蚓蛔线虫(蛔虫)1.生活史:人误食卵,小肠→肺泡→咽→胃→小肠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小肠,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卵随粪排出。
受精卵2-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卵感染途径:口吞入虫卵→成虫产卵,2-2.5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2.致病:幼虫:蛔幼性肺炎——幼虫在肺泡中,代谢产物、蜕皮物等,可引起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哮喘等症状。
幼虫移行经过肝时,咳导致轻微的炎性病灶。
成虫:夺取营养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合并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3.防治药物:肠虫清、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左旋咪唑、三苯双脒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盲肠,虫多时也可寄生结肠、直肠、回肠下段。
卵在外界约3周,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卵。
卵被误食,小肠内孵出幼虫,侵入黏膜,10天发育,返回肠腔,移行到盲肠, 发育为成虫。
感染→成虫产卵,1-3个月。
成虫寿命3-5年。
2.致病:掠夺营养损伤肠壁轻者:无症状重者:头晕、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重度感染的儿童可直肠脱垂,30%。
3.防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三、蠕形住肠线虫1.生活史:寄生于盲肠,结肠上段,以肠内容物/血液/组织液为食。
肛周产卵,6h发育为感染期卵。
1误食感染期卵→小肠内孵出幼虫→下行并蜕皮2次→回盲部发育(蜕皮1次) 为成虫。
食入虫卵→成虫产卵,约1个月。
成虫寿命2~4周,最长101天。
2.致病:刺激作用:肛门、会阴部奇痒,搔破感染。
烦躁不安,易怒,夜惊,失眠。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发育/健康。
异位侵袭阴道(阳性57.1%),输卵管、卵巢、子宫内膜,引起肉芽肿,误诊为肿瘤、结核。
也可侵入腹腔、肝、脾、肺、前列腺等。
3.防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四、钩虫1.生活史:感染阶段:丝状蚴(filariform)感染途径:皮肤、口(十二指肠钩虫)移行:皮肤循环→肺→咽→小肠寄生部位:小肠丝状蚴→成虫5-7周成虫寿命5-10年2.致病: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发生率高,俗称“粪毒”或“地痒疹”,好发于春夏之交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或足背及其它部位暴露的皮肤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奇痒无比;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和特征医学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线虫、扁虫和吸虫四个门类。
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寄生虫,有原虫病。
线虫是一种长圆形的寄生虫,有蛔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等。
扁虫是一个扁平的寄生虫,有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吸虫是一种扁平的寄生虫,有同足类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
寄生虫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简单,只有一个器官系;不断演化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寄主和媒介的转换等。
二、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医学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食物、水源、空气、土壤等。
食物传播途径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钩虫病、蛔虫病等。
水源传播途径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感染,如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空气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感染,如肺吸虫病、阿米巴肺炎等。
土壤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感染,如钩虫病、蛔虫病、丝虫病等。
三、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医学寄生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分泌毒素和机械损害等途径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例如,蛔虫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宿主营养不良;钩虫通过分泌毒素导致宿主出现贫血;血吸虫通过机械损害导致宿主肝脏和肠道病变等。
四、诊断方法医学寄生虫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
病原学诊断方法是通过寄生虫病原体的直接观察或培养来进行诊断,如痰涂片镜检和血涂片镜检等。
免疫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来进行诊断,如特异性抗体检测和过敏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来进行诊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五、防治措施医学寄生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个体防护、环境卫生和药物治疗。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勤洗手、不饮用未经检验的水源等。
环境卫生措施包括改善饮用水源、安装卫生厕所、做好废水处理等。
药物治疗是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通过给予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吡硫脒、菊花胺等。
以上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对于认识和预防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寄生虫吸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致病期寄生部位排出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华支睾吸虫(肝)第一:淡水螺(纹沼螺、长角涵螺)第二:淡水鱼虾人、猫、狗等;猫狗猪囊蚴生吃淡水鱼等主要为成虫致病肝胆管内粪便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粪检虫卵、集卵法、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肝损害为主,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不生吃鱼生或未煮熟的鱼肉或虾、加强粪便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卫氏并殖吸虫(肺)第一:淡水螺(川卷螺)第二:淡水蟹、蝲蛄人(转续宿主:野鸡野猪)犬、猫、虎囊蚴生吃溪蟹、蝲蛄、喝生水等童虫、成虫均致病,主要是成虫致病成虫:肺童虫:移行粪便、痰粪便、痰液检查虫卵、摘下的皮下包块检查成虫、童虫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成虫定居所致(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等)不生吃溪蟹、蝲蛄、不生饮疫区水、宣传教育日本血吸虫(血)钉螺人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尾蚴尾蚴经皮肤感染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均可致病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粪便粪便直接涂片法、毛蚴孵化法、直肠镜活组织检查、环卵沉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尾蚴(尾蚴性皮炎)、童虫(一过性血管炎)、成虫(静脉内膜炎)、成熟虫卵(干线型肝硬化)人畜同步化治疗灭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避免接触疫水绦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致病期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猪、野猪/人人——绦虫病:囊尾蚴囊虫病:虫卵误吃虫卵、节片:1.自体内感染2.自体外感染3.异体感染囊尾蚴和成虫均致病,以囊尾蚴为主成虫:小肠上段幼虫:皮下、肌肉、脑膜、心粪便猪带绦虫病:粪检检查头节、孕节(子宫分支数)囊尾蚴病: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等囊尾蚴病(囊虫病):脑(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眼、皮下肌肉成虫致病:绦虫病药物:槟榔南瓜籽合剂、吡喹酮手术:特别是眼囊尾蚴病管理厕所猪圈、注意个人卫生、不生吃肉、加强肉类检查肥胖带绦虫(牛肉绦虫)牛人——囊尾蚴吃生或不熟的牛肉牛带绦虫成虫:小肠上段粪便、痰粪检检查孕节(子宫分支数)、肛门拭子法查虫卵一般无明显症状,腹部不适,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肛门瘙痒注意牧场清洁、粪便管理、勿使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卫生宣教、加强肉类检查细粒棘球绦虫羊牛等食草动物、人犬科食肉动物——虫卵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蔬菜、水等棘球蚴寄生人肝肺粪便、痰手术取出棘球蚴、痰、胸腔积液、腹水等检获棘球蚴、原头蚴、卡松尼皮内试验棘球蚴病(包虫病):机械性损害为主毒性过敏反应、继发感染、局部压迫刺激症状手术治疗为主加强卫生宣教、卫生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定期为家犬、牧犬驱虫药物:首选阿苯达唑,亦可用吡喹酮、甲苯达唑线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致病期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似蚓蛔线虫(蛔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感染期虫卵感染途径:经口体内移行:成虫和幼虫小肠粪便直接涂片法粪检虫卵、沉淀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受精蛔虫卵)、痰液检查幼虫幼虫移行:(机械性损伤:蛔虫性肺炎、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成虫致病:(掠夺营养和破坏肠黏膜、变态反应、钻孔致并发症:胆道蛔虫病①、蛔虫性肠梗阻②,最严重:肠穿孔)加强粪便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灭蝇、健康教育药物:噻嘧啶毛首鞭形线虫(鞭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成虫盲肠无游移粪便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卵成虫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刺激致肠道慢性炎症、贫血等加强粪便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灭蝇、健康教育并注意保护水源和环境卫生药物:阿苯达唑蠕形住肠线虫(蛲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儿童多见——感染期虫卵自体感染①肛—手—口直接感染②逆行感染异体感染接触感染、吸入感染(易导致异位寄生)成虫盲肠、结肠、回肠下段肛门产卵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检卵肛门及会阴瘙痒,儿童夜惊、磨牙,蛲虫性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易治难防,讲究公共、个人、家庭卫生,教育儿童、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钩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兽共患——丝状蚴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吞入/胎盘成虫、幼虫小肠粪便粪便直接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卵、钩蚴培养法幼虫引起皮肤黏膜侵袭期(钩蚴性皮炎即“粪毒”)、肺部移行期成虫:慢性贫血、腹泻和异嗜症、婴儿钩虫病、消化道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加强粪便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穿鞋下地药物:三苯双脒、阿苯达唑、噻嘧啶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2024版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保虫宿主
某些寄生虫可在人体内寄生,也 可在动物体内寄生,这些动物被 称为保虫宿主,如猪带绦虫的猪。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
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和繁殖等过程中,可对宿主组 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如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掠夺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时,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 自身生存和繁殖,导致宿主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
之处。
饮食卫生安全要求
食物煮熟煮透
肉类、鱼类等食品要煮熟煮透,避免食入未 煮熟的肉类感染寄生虫。
生熟分开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 染。
不喝生水
生水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卵或幼虫,要喝开水 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
疫苗接种及免疫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自身情况,及 时接种相关疫苗,如麻疹、腮 腺炎等疫苗,预防由这些疾病
• 免疫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应用免疫学技术,如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分析等,研究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 答和免疫逃避机制,为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 代谢组学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寄生虫和宿主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揭示寄生虫对 宿主代谢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寄生虫生活史
包括感染、寄生、繁殖和传播等阶段, 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有所差异。
寄生虫分类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 外寄生虫;根据寄生时间可分为永久 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宿主类型及其特点
中间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发育至感染期, 但无法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华支 睾吸虫的淡水螺。
终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完成整个生活史, 并产生下一代寄生虫,如人类是 血吸虫的终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依据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分别代表的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衣藻等。
2.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寄生虫通过皮肤接触或性接触传播,如头虱、阴虱等;食物传播主要指人类或动物摄入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如蛔虫、钩虫等;媒介传播是指寄生虫依赖另外一种生物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直接生活史和间接生活史。
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与一个宿主相关,如头虱;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在其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参与,如疟原虫。
4.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消化不良等。
严重的感染还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问题。
5.绿色医学寄生虫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改善。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对寄生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疟药物、抗血红线虫药物等;环境卫生改善是指清理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6.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上。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影响机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是对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防治措施以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对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汇总8篇)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1篇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华东、华南及长江流域,细粒棘球蚴病(包虫病)、绦虫病、黑热病等则主要流行于幅员辽阔的西北各省,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也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发生。
食源性寄生虫病为经口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物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接侵入人体,为经皮肤感染;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
此类虫媒病为经媒介昆虫传播;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_、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服、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其他传播方式。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2篇1、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
2、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自然疫源性。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3篇1.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查虫卵--重感染病人和急性感染者(检出率低)尼龙袋集卵法:适于大规模普查。
毛蚴孵化法和定量透明法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慢性尤其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粪便查找虫卵有困难)2 .免疫学检查:皮试、酶标、环卵沉淀等流行与防治1.流行因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2.传染源:病人及保虫宿主(病牛治疗病牛可采用精制敌百虫)3.传播途径: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5.防治:1)消灭传染源:吡喹酮为首选治疗药物;2)切断传播途经:消灭钉螺(药物为氯硝柳胺);加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3)保护易感者: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个体防护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4篇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医学寄生虫归纳总结

医学寄生虫归纳总结医学寄生虫是指寄生在人体内或外引起人类疾病的生物体,它们通过寄生或寄生幼虫侵入人体,并从寄主体内获得生命所需的营养和生长在寄主体内繁殖。
医学寄生虫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种类繁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原生动物寄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虫,常见的有滴虫、毛滴虫和原虫等。
滴虫是室外卫生条件较差地区最为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可以通过自来水、食物和性接触传播给人体。
滴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黄白带、阴道炎症和尿频等。
毛滴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主要通过食物、水和性接触传播。
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和腹痛等。
原虫是最为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可引起阿米巴痢疾、疟疾等疾病,其中阿米巴痢疾是一种由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和发烧等。
线虫寄生虫是一类刺激寄生虫,常见的有钩虫、蛔虫和丝虫等。
钩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主要通过赤脚行走在被钩虫幼虫污染的土壤中而感染。
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贫血、腹泻和腹痛等。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主要通过口腔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和体重下降等。
丝虫是一种蚊子传播的病原体,引起象皮病和淋巴丝虫病等疾病。
其中象皮病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纹路增加、水肿和红斑等。
节肢动物寄生虫是一类多细胞寄生虫,常见的有虱子、跳蚤和蜱虫等。
虱子是一种以头皮为寄主的昆虫,常见症状包括头痒、梳虱处有炎症和潜伏期至6周等。
跳蚤是一种吸血寄生虫,可以通过跳跃传播给人体。
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疹和跳蚤叮咬症等。
蜱虫是一种寄生虫,可以通过蜱虫叮咬人体而感染。
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和全身不适等。
医学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管理、充分煮熟和洗净食物、正确使用药物等方法。
同时,医学专业人士也应该加强对医学寄生虫的认识和研究,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人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接触感染的寄生虫
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传播的寄生虫
寄生于人体肠道的主要寄生虫
寄生于肌肉组织的寄生虫
寄生于人体循环系统内的寄生虫
引起脑部病变的寄生虫
引起肺部损害的主要寄生虫
引起皮炎的寄生虫
引起肠病变的寄生虫
引起腹泻的寄生虫
常见的诊断和病原学检查方法
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因饮食习惯可感染的寄生虫
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及其贫血机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2.免疫溶血;
3.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疟原虫:
1.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的红细胞,
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最严重;
2.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3.免疫溶血;
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钩虫:
1.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2.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速血液的丢失;
3.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
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
0.14-0.26ml,每条美洲钩虫为0.01-0.1ml;
4.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5.宿主全身营养的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