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

合集下载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寄生虫。

以下是医学寄生虫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2. 宿主:寄生虫生活的生物体。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可以分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3.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 中间宿主: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5. 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寄生在人体,还可寄生在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体内,并作为传染源经过肯定途径传播给人。

这类除了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6. 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7. 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一种生物体传播到另一种生物体的方式。

8.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所有阶段和条件。

9. 免疫逃避:寄生虫为了生存和繁殖而采取的避免或减弱宿主的免疫应答的机制。

10.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受益的关系。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医学寄生虫学相关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人体寄生虫学专题讲座

人体寄生虫学专题讲座

2、寄生虫感染旳后果
造成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下降,致畸、致残、致死、诱发癌变。




眼 肺

对主要器官旳损害
Schistosome
皮肤肌肉受损
影响生长、发育 /致畸
According to WHO statistics
malaria(疟疾)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病) lymphatic filariasis(淋巴丝虫病) onchocerciasis(盘尾丝虫病) leprosy(麻风病) sleeping sickness/trypanosomiasis(昏睡病/锥虫病) chagas disease(查格斯病) leishmaniasis(利什曼病/黑热病)
SchistosSochmisetosome
cercariae
Lung fluke
卫氏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绦虫 Tapeworm
线虫 Nematode
钩虫
钩虫 hookworm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
mosquito
fly
sandfly(白蛉)
寄生虫旳演化与适应性变化
• 形态构造变化
1. 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消化器官、运动器官 2. 某些器官更发达:固着吸附器官、生殖器官 3. 腔道寄生线虫呈线条形旳适应性变化 4. 线虫表皮层角化—抗消化
• 繁殖能力增强:蛔虫、绦虫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
• 生理与代谢方式变化
能量起源从有氧代谢演变为无氧糖酵解
Father of modern tropical medicine
Alphonse Laveran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医学寄生虫学起源于人类对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防治。自古以来,人们就观察到某些疾病与寄生虫感染有关,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医学寄生虫学的历史与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寄生虫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需求增加,医学寄生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与其他学科如病理学、免疫学等相互渗透,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
寄生虫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
寄生虫基因组学研究面临着数据解析的难度和技术上的挑战,需要借助更加精准的计算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寄生虫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解析。
寄生虫疫苗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寄生虫疫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疟疾、弓形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的疫苗。这些疫苗多采用重组蛋白或多肽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寄生虫抗原的免疫应答。
总结词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地区,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水源污染密切相关。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改善卫生条件,如修建厕所、处理粪便、避免接触污染水源等。治疗血吸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应加强卫生教育和国际合作,共同推进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详细描述
疟疾由雌性按蚊传播,预防疟疾的关键是减少蚊虫滋生,如清理积水、使用蚊帐、喷洒杀虫剂等。此外,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也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措施。针对非洲热带地区的实际情况,国际合作和地方卫生政策的制定也至关重要。
总结词
案例二:非洲热带地区疟疾的防治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和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的关键是控制水源污染和加强卫生教育。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阿米巴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寄生虫学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总论》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疟疾(malaria)共生(symbiosis)共栖(commensalism)互利共生(mutualism)机会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生活史(life cycle)宿主(host)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终末宿主(definitive host)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带虫免疫(premunition)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一、基本概念:1.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2.寄生物(parasite):能寄生于另一生物并从其获得营养、使之受害的生物称为寄生物。

动物性寄生物又叫寄生虫。

寄生虫都是无脊椎动物。

3.宿主(host):寄生关系中受损害的生物4.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5.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内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损害,甚至造成死亡。

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6.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

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

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

7.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

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分支领域,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

寄生虫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它依靠其他细胞或器官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营养,而不给予寄主所需的营养。

人类身上寄生的寄生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寄生虫,另一类是外寄生虫。

内寄生虫可分为微小虫、线虫、扁形虫、吸虫、棘球虫等,其中微小虫是一类大小只有几个微米的寄生虫,可以寄生在人类的红细胞上,通过吃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来获取营养。

线虫是一种条形的寄生虫,它可以寄生在肠道、腹腔、肝脏等人体内器官上,引起相应的疾病。

扁形虫是一类长条形的寄生虫,通常寄生在人类的胆道上,引起肝脏疾病。

吸虫在人类内部的寄生疾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寄生在人类的肠道、胆道以及消化道上。

棘球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肝脏和肺部,在人体内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外寄生虫又称为寄生虫虱,通常寄生在人体表面,包括头虱、体虱、阴虱等,会引起皮肤疾病,传播各种病毒和细菌。

寄生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时候与环境步伐的不平衡和不协调有关,如人类饮食、卫生条件、医疗设施等。

长时间的不协调很容易导致人类健康的威胁。

医学寄生虫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寄生虫与宿主、传播途径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制定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研究疾病的传播途径,寻找恰当的防控措施和策略;2.研究去除寄生虫的机制,包括免疫系统和药物治疗;3.研究宿主和寄生虫之间的生态关系以及影响因素;4.研究寄生虫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性。

这些研究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预防和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卫生保健,防止卫生环境不良的因素,保证饮食卫生;提高健康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合理使用药物,及时遏制寄生虫的传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在预防和治疗中,医学寄生虫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加强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人类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各种因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为人类的健康积累更多的财富。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医学寄生虫学是一个研究人类和动物寄生虫以及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医学寄生虫学的名词解释:1. 寄生虫:指依赖于其他生物体(宿主)生活的生物,从宿主体内获取营养和生长的生物。

2. 宿主:指供给寄生虫生活所需的营养和条件的生物体,可以是人类或动物。

3. 寄生虫传播途径:寄生虫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包括食物、水源、蚊子等媒介。

4. 微小寄生虫:指体积较小的寄生虫,如原虫、纤毛虫等。

5. 多细胞寄生虫:指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寄生虫,包括线虫、吸虫、绦虫等。

6.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真核(核内有真正的染色体)以及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的生物。

7. 原虫:单细胞寄生虫,可以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疾病,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

8. 纤毛虫:具有纤毛的原生动物,它们通过纤毛的运动来移动和获取食物。

9. 线虫:圆柱形的多细胞寄生虫,具有头、口、肌肉和生殖系统,包括类圆线虫等。

10. 吸虫:扁平的多细胞寄生虫,通过吸盘等器官附着在宿主体内引起疾病,如肝吸虫、血吸虫等。

11. 绦虫:具有分节的扁形寄生虫,通过头部附着在宿主的肠壁上,从而获取营养,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

12. 疟原虫:一种寄生在人类红细胞内的原虫,通过蚊子传播,引起疟疾。

13. 血吸虫:一种寄生虫,通过水源中的蚴样幼虫侵入人体,寄生于人体的血管系统中,引起血吸虫病。

14.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包括研究寄生虫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响应和寄生虫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等。

15. 寄生虫控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预防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包括卫生教育、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这些名词解释提供了医学寄生虫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寄生虫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汇总8篇)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汇总8篇)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1篇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华东、华南及长江流域,细粒棘球蚴病(包虫病)、绦虫病、黑热病等则主要流行于幅员辽阔的西北各省,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也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发生。

食源性寄生虫病为经口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物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接侵入人体,为经皮肤感染;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

此类虫媒病为经媒介昆虫传播;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_、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服、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其他传播方式。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2篇1、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

2、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自然疫源性。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3篇1.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查虫卵--重感染病人和急性感染者(检出率低)尼龙袋集卵法:适于大规模普查。

毛蚴孵化法和定量透明法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慢性尤其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粪便查找虫卵有困难)2 .免疫学检查:皮试、酶标、环卵沉淀等流行与防治1.流行因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2.传染源:病人及保虫宿主(病牛治疗病牛可采用精制敌百虫)3.传播途径: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5.防治:1)消灭传染源:吡喹酮为首选治疗药物;2)切断传播途经:消灭钉螺(药物为氯硝柳胺);加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3)保护易感者: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个体防护医学寄生虫学总结第4篇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寄生虫病学的名词解释

寄生虫病学的名词解释

寄生虫病学的名词解释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研究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的学科。

寄生虫是一种寄生在宿主体内获取营养和生长的生物。

宿主可以是人类、动物或植物。

寄生虫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会对宿主的健康产生各种影响,从轻微的不适到严重的生命威胁。

寄生虫病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寄生虫的分类和形态结构: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寄生虫可以分为原生动物、线虫、扁虫和多节动物等多个类群。

了解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形态结构,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

2. 寄生虫的感染和传播: 寄生虫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宿主并传播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接触传播、媒介昆虫等方式进入宿主体内。

了解寄生虫感染和传播的途径,可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

3. 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寄生虫感染对宿主的影响。

寄生虫可以通过摄取宿主的组织或体液来获取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

此外,寄生虫也可以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4.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因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而异,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来确定寄生虫病的确诊。

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病,可以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5.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寄生虫病学不仅研究寄生虫病的治疗,还关注其预防和控制。

通过消除寄生虫传播的途径,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卫生教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在现代寄生虫病学的发展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为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寄生虫病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感染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李秀勤院系:护理学院学号:09611075 学科:医学寄生虫学班级:09护本(2)班教师:汤冬生老师成绩:-------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治疗蛔虫的中草药摘要: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中医学在治疗典型的寄生虫病时,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从所周知中药以其多靶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和作用于多种有效途径,以破坏寄生虫的各种生活环境进行杀驱,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强调的是以阴阳为总刚,所以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时,常可以调和营卫、脾胃等,在治疗寄生虫病的同时还可以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相对于西医来讲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更安全,副作用更小。

治疗寄生虫的药物,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所记载。

同时在各家名著上还记载了医生在治疗寄生虫病时所必需遵守的原则,比如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人体质强弱病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和配伍适当的药物。

此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服,以便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

由于某些抗寄生虫药有相当的毒性,故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及老弱患者均宜慎用。

本文的六味中药,主要是从他们的功能主治,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完成这篇文章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我查阅了众多极富科学价值的文献资料,对此文章做了几经修改和校正,旨在提高本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另在最后附上学习体会,真挚的记录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和感想,希望能够以此为学习总结,交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蛔虫治疗中草药正文:使君子主治功能:杀虫消积。

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种仁含使君子氨酸,约0.5%,以钾盐形式存在,即使君子酸钾;脂肪油23.9%,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肉豆蔻酸4.5%及花生酸、甾醇等2)药理作用10%使君子水浸膏可使蚯蚓麻痹或死亡;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头部的作用,麻痹前可见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氨酸钾;其所含吡啶类及油对人、动物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其粉有驱蛲虫作用。

3)不良反应使君子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

使君子氨酸的神经毒作用研究表明,可造成实验动物癫痫大发作,其引起的脑损伤与动物年龄、给药剂量有关。

本品内服可致胃肠刺激及膈肌痉挛,毒副作用表现为,呃逆、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重者可出现抽搐、惊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中毒原因主要是内服生品、误食过量新鲜果实,或用量过大。

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甘草煎水服。

临床应用:①小儿疳积:配茯苓、白术等。

②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配肉豆蔻、木香、神曲、麦芽、胡黄南瓜子主治功能:杀虫;下乳;利水消肿。

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

现代药理研究:含有南瓜子氨酸,为驱虫的有效成分。

另含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又含胡萝卜素。

脂肪油中主要成分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

药理作用:1)化学成分含有南瓜子氨酸,为驱虫的有效成分。

另含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又含胡萝卜素。

脂肪油中主要成分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和后段节片均有麻痹作用,并与槟榔有协同作用;对血吸虫幼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成虫虫体萎缩、生殖器退化、子宫内虫卵减少,但不能杀灭。

临床应用:研粉主用,以新鲜者良。

用于绦虫证。

本品有杀虫之功,且甘平不伤正气,主要用于驱杀绦虫。

用治绦虫病,每与槟榔同用,可增强疗效。

如验方驱绦方,即用本品研粉,冷开水调服60~120克,两小时后,服槟榔60~120克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克,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

此外,南瓜于亦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服用。

乌梅主治功能: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果实含枸缘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以前两种有机酸的含量较多。

还含5-羟甲基-2-糠醛,为无色油状物。

所含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4-松油烯醇,苯甲醇和十六烷酸。

乌梅仁含苦杏仁甙,另有报道乌梅中还含苦味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休克有对抗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临床应用:1)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论》乌梅丸)2)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

(《日用本草》)槟榔功能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

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

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

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

2)药理作用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迟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结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蛔虫、蛲虫、肝吸虫、钩虫、血吸虫均有麻痹和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3)不良反应据临床观察,槟榔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20-30%)、腹痛、头昏与心慌,冷服可减少呕吐。

极少数会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发呕血。

过量服用槟榔碱可引起流涎、呕吐。

昏睡与惊厥,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高锰酸钾洗胃,并注射阿托品以解毒临床应用:①治疗绦虫病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90%以上②治疗姜片虫病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

③治疗鞭虫病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克,加水500毫升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成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眼下,以防呕吐。

④治疗蛲虫病报告的少数病例(3例)均获治愈,而多数病例(71例儿童),治愈率仅占38%,且反应较多。

⑤治疗钩虫病报告的疗效很不一致。

有效率一般在55%或以上,最高的达91%,低的为32%。

⑥治疗蛔虫病有效率为40~68%。

⑦治疗青光眼用槟榔片制成1:1滴眼液,每5分钟滴1次,共6次;百部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

蜜百部润肺止咳。

用于阴虚劳嗽。

现代研究:)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百部碱、百部定碱、原百部碱、次百部碱、直立百部碱、对叶百部碱、蔓生百部碱等,还含糖、脂类、蛋白质、琥珀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生物碱能减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

对支气管痉挛有松弛作用,强度与氨茶碱相似。

体外实验对人性结核杆菌、肺炎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行感冒病毒,一切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尚有一定镇静、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①治疗百日咳用百部250克制成糖浆800毫升,小儿每次3~5毫升,4小时1次;或每次用百部糖浆10~15毫升,每日3次,连服1周。

亦可将百部晒干研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1岁以下每次3~10丸,2~4岁20~30丸,5~8岁40~50丸。

②治疗肺结核百部晒干研粉,以童雌鸡(未产卵的)加水煨汁,调和为丸(每斤百部粉约需净鸡1斤煨成鸡汁12两)。

每次3钱,早晚各服1次,20~30天为一疗程,视病情需要可以继续再服。

此方用于慢性发作的肺结核效果较好,对长期应用西药抗痨药物效果不显的病例,有时疗效尤为显著。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以百部为主(每剂6~8钱),配伍甘草、紫菀、白果、黄芩、麻黄等,组成几个不同方剂,治疗老年性慢性气管炎100例。

④治疗蛲虫病小儿每次用百部1两,加水浓煎成30毫升(成人用量加倍),于夜间11时左右作保留灌肠,10~12天为一疗程。

通过133例观察,治愈者占62%。

如辅以使君子粉和大黄浸泡液内服,则疗效可显著提高。

或用20%百部煎液每次30毫升灌肠,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多数病例在一疗程内即获治愈。

另报告52例,系用百部5两,配合苦楝皮2两、乌梅3钱,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次用20~30毫升于临睡前作保留灌肠,结果有51例治愈。

为了使用方便,以后改为百部5钱,苦楝皮1两,鹤虱5钱,研粉混合装入胶囊,于临睡前取1粒插入肛门内,连用7~10天。

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百部2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冲洗阴道,而后用雄黄粉均匀地喷入阴道皱襞。

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观察60例,多数为一个疗程,少数经过2~3个疗程治愈。

平均用药3~5日,阴道分泌物显著减少,外阴部瘙痒等自觉症状消失。

少数病例复发(多于月经后或流产后),再次治疗仍可获愈。

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⑥治疗癣症用百部20克,浸入50%酒精100毫升中48小时,过滤后再加酒精至100毫升,患处洗净后即以棉签蘸药液涂擦。

轻症约3~4天即可见效。

此外,用百部制成试剂作百部白雾反应试验,诊断血吸虫病,据1091例血吸虫病患者观察,阳性率占96.72%。

深的土层内。

肥沃的、排水良好的腐殖壤上最好。

贯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散瘀,止血,祛风湿。

风热感冒;时行瘟疫;恶疮痈肿;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痢疾;便血;崩漏;外伤出血;风湿痹痛。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绵马素、三叉蕨酚,黄三叉蕨酸、绵马次酸、挥发油、绵马鞣质等2)药理作用贯众的根茎及叶柄基部的煎剂稀释到16%浓度时,体外对猪蛔虫头段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松弛作用。

50%-70%的煎剂对整体猪蛔虫作用2-6小时后,猪蛔虫的活动呈不同程度的抑制。

3)不良反应本品所含的多种苯三酚衍生物有一定毒性。

绵马酸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时可损害视神经,引起失明,大脑白质也可受损。

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腹泻,呼吸困难,黄视或短暂失明,重者昏迷,黄疸,肾功能损伤;惊厥,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可造成永久性失明。

临床应用:贯众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广泛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贯众又用于其他多种疾病,如:用贯众、玉米须、白茅根各30g,水煎服治疗乳糜尿35例,总有效率为91.4%(中医杂志1995,5:276);用贯众30g、穿山甲12g、珍珠末6g、冰片3g等共研细末,外用撒于患处,治疗婴幼儿脐炎121例,全部有效(新中医1997,1:21);用贯众为主配伍萆薢、党参、鸡血藤水煎服,治疗慢性铅中毒11例,全部有效(中药临床新用2001:4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