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5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五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

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

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

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 )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10.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11~12题。

高二地理选修3、5、6高考题选编(学生自学含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3、5、6高考题选编(学生自学含答案)

选修3 《旅游地理》高考题选编1.(09年海南地理第24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9)。

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

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答案】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

2.(10分)(选修3 旅游地理)右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6分)【答案】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交通方便,通达性好(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4分)【答案】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

3.(海南卷)(10分)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答案要点:西安及其附近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丰富,西安基础设施完善,是外省游客的集散地;(4分)华山地形险峻,山顶游客容量小;(3分)华山与西安之间交通便利。

(3分)4、衡山蜿蜒分布于湘江西岸。

“祝融峰之高,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被称为“衡山四绝”。

古人乘船观赏衡山有“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之说。

图10示意衡山中心景区。

阅读图文资料,简述衡山的优势旅游资源。

答案要点:历史名山,是五岳中的南岳;(2分)文化底蕴深厚(多古迹,寺庙);(2分)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多流泉飞瀑,多云雾),植被繁茂(观赏植物种类多);(4分)山地景观多样,风光壮丽。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14.重庆高考)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解析:1.B 2.C 第1题,由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夏季降水多,滑坡频率大,故该地区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多。

第2题,水库建成后,水流速度比较稳定,但由于水库水位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涨落变化,库岸滑坡几率增大。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地区发生地震,导致岩层破碎,土层疏松;地震后出现了多次降雨,加上该地区地势起伏大,为滑坡和泥石流次生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

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试题名称: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A. 外层大气层B. 对流层C. 平流层D. 电离层2. 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温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3.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C. 冰川和雪水D. 海洋水4.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金砖五国”?A. 中国B. 巴西C. 印度D. 加拿大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6. 以下哪个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A. 气候变化B. 过度放牧C. 地震D. 火山爆发7. 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8.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A. 沙特阿拉伯B. 俄罗斯C. 美国D. 伊朗9.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火山口B. 峡谷C. 冰川湖D. 沙漠10.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一线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杭州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

12.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13.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________数量。

1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15.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17.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9. 论述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20. 某城市计划建设新的工业园区,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请分析该工业园区的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案:一、选择题1-5 B C A C C6-10 B C C A D二、填空题11. GIS12. 马里亚纳海沟13. 人口14. 生物圈15. 苏必利尔湖三、简答题16.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②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③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④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 干旱B. 洪涝C. 地震D. 风暴潮3.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4.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是( )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③北纬20°~50°之间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④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7. 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 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 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 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 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8.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 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9. 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 水灾B. 旱灾C. 地震D. 寒潮10. 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A. 春季和夏季B. 夏季和秋季C. 春季和秋季D. 秋季和冬季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测试卷(附答案)

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测试卷(附答案)

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北京时间2016年4月16日,南美国家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17日,厄瓜多尔副总统格拉斯表示,该国发生的7.8级地震截至目前已导致至少77人遇难。

预计死伤人数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厄瓜多尔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A.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南美洲板块C.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2.在地震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厕所、屋角等地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废墟下,不要大声呼救,尽量保存体力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图是“北京沙尘传输示意图”。

关于沙源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沙源地气候湿润 B.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来源于蒙古国C.干旱、缺水是沙源地的共同特征 D.第一条路径带来降水4.下图示意某地区一地质事件发生前(Ⅰ)后(Ⅱ)的地形状况,该地质事件是A.火山喷发 B.断裂抬升C.崩塌滑坡 D.褶皱隆起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回答下列各题。

5.该地最易发生洪涝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葡萄酿酒B.甘蔗制糖C.棉花纺织D.大豆加工7.西北灾害带的灾种主要有( )A.洪涝、旱灾、病虫害、地震 B.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C.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D.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8.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③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安全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下图为“汶川5.12”大地震等烈度线分布图,图中城市在抗震救灾中都发挥了各自的服务功能。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20(选修5)(含2013高考真题)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20(选修5)(含2013高考真题)

考点20 选修5(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

【解析】1选B,2选B,3选C。

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两地均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位于小兴安岭,乙地位于三江平原。

第1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受到小兴安岭的阻挡,暖湿气流被抬升,易形成降水。

第2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第3题,(2013·四川文综•T1~2•8分)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5.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1)了解我国各省(区)的相对位置和简称。

(2)了解我国干旱严重地区发生的时间,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原因和表现。

【解析】4选B,5选C。

第4题,从图中可知,干旱严重的地方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其简称分别是滇(云)、黔(贵)、蜀(川)。

第5题,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

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

6.(2013·福建文综•T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高二地理(选修5)(样卷)

高二地理(选修5)(样卷)

高二地理(选修5)(样卷)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③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台风C.泥石流 D.洪水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5﹒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8.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A.水灾B.旱灾C.地震D.寒潮9﹒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10.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1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13.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14.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气候 15.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A.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 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7分) 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7 。(
崩塌、滑波或泥石流。 崩塌、滑波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 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 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东南走向分布)。 (或沿东北 西南走向和西北 东南走向分布
高考文综】 【2009高考文综】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 高考文综 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 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11为 5.12” 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图11为“5.12 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高考文综】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 2010高考文综】 15甲 高考文综 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8分) 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2010高考文综】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 2010高考文综】 15甲 高考文综 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7分) 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 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 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 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 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 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
(2)分析唐家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分析唐家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8 。( 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 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 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 );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 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 较大。 较大。
2011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 【2011高考文综】冰雹是在 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 一种固体降水现象, 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 大小一般为5 50mm。 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 日指月降雹的天数, 20示 日指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 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 均月雹日的变化。 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下列问题。
高考文综】 【2009高考文综】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 高考文综 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 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11为 5.12” 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图11为“5.12 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