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唐山市三模】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唐山三模高清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唐山三模高清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参考答案1.A(“H7片段全部源自中国浙江鸭群中的禽流感病毒”不准确,根源在于东亚地区野鸟中的禽流感病毒。

)2.D(“源于N9的变异”错,原文是“可能”,后果尚不知道。

)3.B(“这是之前没有过的”错,原文是“但最近的现实和研究均揭示,……或直接由禽到人”。

)4.D(按:审查、查办)5.C(①表现他善于治理地方,③表现他宽容,⑥是说皇帝)6.D(“特许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安西王。

)7.(1)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

(“凶”:年成不好;“发”:打开;“闻”:使之闻;“不之罪”:宾语前置;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

(“械”:戴着刑具;“鞫”:审问;“情”:情况;“伏辜”:服罪;各1分,语句通畅1分。

)8.挂。

(1分)“挂”字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突出乡愁的沉重;(2分)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更显离愁。

(2分)9.①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伤感。

②好友归来的惊喜。

(每点3分)10.(1)靡室劳矣夙兴夜寐(2)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3)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

(A.“为送上讲究的礼物而煞费苦心的”还有家长,“无情批判”概括失实。

C.“变质”概括不妥。

D.“恶意追问”概括失实,“意料之中”没有依据。

)(2)①细心自尊。

②热情知礼。

③勤谨朴实。

(每点2分)(3)①与别人家境形成对比,突出赵小穗的贫寒家境。

②表现赵小穗父亲对女儿的深挚的爱。

③推动“讲究”这个情节的转变。

(每点2分)(4)①“讲究”助长了同学间的攀比之风,②“讲究”损害贫穷者的自尊,③“讲究”导致同学间的友情变味。

④“讲究”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每点2分)12.(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

(B.“自然传粉”应为“人工传粉”。

D.“造成地表水质恶化的唯一原因”不准确。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A卷参考答案:1.C(“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2.B(“‘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3.A(“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4.C(急:使……焦急,逼迫)5.A(①表明郑辰查访民不轨,④表明郑辰秉公执法,⑤表明郑辰友爱兄弟。

)6.C(“周璟妻子死后,续娶本是人之常情”错。

周璟是在妻丧期间续娶,这是违背礼制的,属犯罪。

)7.(1)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

(蜚语,流言;谤讪,诽谤;变,变故;验,调查。

各1分,通畅1分)(2)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

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

(振通赈,赈济;河,黄河;伺便,趁便;塞,堤防。

各1分,通畅1分)8.特点:雨大,及时。

(2分)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2分)通过稻花应秀色,桐叶最佳音表现及时。

(2分)9.表达了对及时雨的欢欣(喜悦)(2分)与对农民的关怀。

(3分)10.(1)言笑晏晏不思其反(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11.(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A.目的是表达杀年猪的日子很快到。

C.“急切而又无可奈何”错,应为“尴尬而又羞愧”。

E.“复杂”不妥,应改成“真实”。

)(2)特点:热闹、壮观。

(2分)作用:①渲染欢乐祥和的气氛。

②为后文写母亲对自己养的猪不满意做铺垫。

(每点2分)(3)①勤劳朴实。

多年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

②心灵手巧。

做一手好菜,做腊肉可口。

③要强能干。

养出重量倒数第一的猪,笑容不自然,一夜没合眼。

④疼爱孩子。

为孩子养出瘦肉猪。

(答出三个即可,每点2分)(4)①为小说设置线索,贯穿始终,串联人物与事件。

②作为亲历者,增加小说真实性。

③作为儿子,为表现母爱提供空间。

④作为家庭一员,可以使故事亲切温馨。

唐山市2014-2015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

唐山市2014-2015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

唐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儒家廉德思想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

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

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

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

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

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

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

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

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

《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

”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唐山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A卷1.B2.C(“确保纸币的自由兑换”的措施是储备28%的准备金) 3.B( 4.A 5.C(“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 6.D(依据原文,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13.A(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比较,多用于否定式。

适用于①句。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

适用于②句。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适用于③句) 14.B(15.C B卷1.C2.A(“确保纸币的自由兑换”的措施是储备28%的准备金) 3.D(“成为货币”错。

只是“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质”) 4.B 5.D( 6.A(依据原文,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 13.C(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比较,多用于否定式。

适用于①句。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

适用于②句。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适用于③句) 14.D(7.(10分) (1)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

(5分) (2)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

(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

(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

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

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

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

在职六年,查出生羌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

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A卷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A卷

试卷类型:A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母亲吗?王晓冰寻亲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追寻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一种“恋母情结”,当然,与此相应的还有寻亲中的“恋父情结”。

在东西方文化中,人们都有各自共同的原始母亲,一位是女娲,一位是夏娃。

然而,要把文化或文学中的共同母亲认定为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母亲,则是一种从文化走向科学的行为,需要多学科的研究才能认定。

在中国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

女娲又称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

女娲首先是抟土造人,用黄土仿照自己,造就了中华民族。

同时,她又是拯救中国人的女神。

由于上古时代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了一场特大灾难,天崩地陷,猛禽恶兽尽出,残害百姓。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还杀死恶兽猛禽,让先民安康幸福。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等人从2011年8月13日~10月9日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而科学的证据是,考古人员把代表“皇帝遗骨”的成人头骨送到北京大学进行C14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6200年。

综合这些证据,一些专家认为,这块头骨就是中国人的先母女娲。

然而,这一认定引起了争论,相当多的人认为证据不充分,论证不扎实。

C14同位素测年只能测出一种生物或器物生活或流行的年代,但不能进行身份认定。

河北省唐山市度高三语文摸底考试(扫描版)

河北省唐山市度高三语文摸底考试(扫描版)

河北省唐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语文 A卷参考答案一、1.D(分析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好诗的标准。

)2.C(“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错,文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3.A(把必要条件误解为充分条件。

)二、4.C(邀劫,拦路抢劫。

)5.B6.D(“纷纷纳贡称臣”错。

)7.(1)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

(破灭,被打败灭亡;郡县,作为郡县;益,更加;震詟,恐惧;来者,来朝拜的。

每点1分。

)(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

(将命,奉命;海表,海外;莫,没有谁;盛称,极力称赞;夸外番,向外国夸耀。

每点各1分。

)8.答:①路途的艰难遥远;(2分)②环境的凄凉惨淡;(2分)③兄弟年老,相会无期。

(1分)9.答: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长亭饯别,直至日暮;别语缠绵,语无伦次。

(2分)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

(2分)别后的孤寂,更加衬托了现实中送别的伤感。

(2分)10.(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11.(1)A 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A项“觉得他的驯马技艺比以前退步了”错; C“预感到了白马即将面临的悲惨结局”错;D项“都想帮他实现这个心愿”没有依据。

)(2)①在内容上,突出了“他”对白马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②在结构上,为下面他徒手驯马的情节做铺垫。

③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3)①为他心爱的马的死去感到伤心。

②为其他驯马师的野蛮行为感到愤怒。

③为自己不能避免马的死亡的命运感到愧疚。

④为白马的宁死不屈感到震撼。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要点:①马的悲剧实际上是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②白马美丽、强壮、迅捷,却又桀骜不驯,象征着人才的才能和个性。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A卷参考答案:
8.被捕归来,壮志未成,(1分)无颜见家乡父老,(2分)不如战死沙场(2分)。

9.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2分)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2分
)(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也可) 10.(1)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知识和能力普及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玉琮玉琮玉琮

:。

2014年唐山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唐山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邯郸市环球雅思高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快乐由什么决定?础德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时,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

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反应?经过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最主要的生理原因是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在起作用。

当人感觉快乐的时候,大脑便会分泌出“内啡呔”,并指示神经系统传达“快乐的讯息”到全身。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其实很大部分是大脑中内啡呔浓度的外在表现。

很多青年人喜欢向那些成功者请教成功的秘诀,他们得到的答案往往如出一辙:去做你最喜欢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

这的确有道理。

因为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脑中会释放内啡呔,这种东西让我们快乐。

如果一项工作让你的内啡肽高度分泌,当你进入这样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愉悦,沉浸在自我欢乐的海洋中。

工作中固然也有挫折和艰辛,但是你身体在工作中产生的这种快乐足以打败这种艰辛,而这种境界最容易让你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与灵感,也就容易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你能够成功。

而同样的工作给其他人(假如他们对它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谋生而选择做这件事,他们身体里就不分泌内啡呔)带来的只是艰辛,他们当然体验不到快乐与忘我的境界,所以也不容易成功。

因此,选择一份你喜欢的事业,等于你能够享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挣到钱,并比别人更容易成功,而这些都是由于你身体里分泌的激素物质在起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爱情物质,它能产生一种欢欣的感觉。

当你头脑中充满着这些爱情物质的时候,也正是你意乱情迷的时候。

一旦爱情物质消失,人也就从这样的迷醉状态中恢复过来,或者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失去了爱的感觉。

一般来说,这种物质的浓度高峰持续时间不会超过30个月。

因此许多人悲观地认为爱情注定不能永恒。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夫妻可以白头偕老呢?这是因为很庆幸,我们在多巴胺分泌下降时,又开始分泌一种新的激素——内啡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A卷参考答案:
1.C(“中国珠算的应用功能被取消”以偏概全,整个句子的因果关系也牵强。


2.C(“珠算都能不受影响地继续发挥作用”说法绝对。


3. A(“反而能随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结论武断,文中说的条件是“需要被使用”。


4.D(还:使……回去)
5.A(①表明他给百姓带来利益,③是人们对他治国主张的称赞,⑤是表明他为百姓着想。

)6.C(“稳定了社会秩序”还有“申明法令”的原因。


7.(1)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

(以:因为,给:供给,清慎:清廉谨慎,见:被,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三是人材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材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舆论都称赞他。

(治:治国,审:慎重,尽:完全,称:称赞,各1分,语句通畅1分。

)8.通过园林半闭、带雪之雨、带寒之风、初归大雁、寒梅初放来表现。

(每点1分)
9.诗人面对季节轮替,春天初归(2分),产生了人生短暂(2分)、时光易逝的感慨(2分)【或答“自勉同时也规劝人们珍惜时光(2分),及时发奋(2分)”】。

10.(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A.是因为刘三坚信他会不请自来。

B.“说明了新闻记者崇拜金钱的灰暗心里”,这个说法与后文记者提出要采访张二狗矛盾。

D.“是为了拉拢对方”绝对,也有出自本心的对农民工的关心。


(2)①想拉近与民工的关系。

②想借机大力宣传自己。

③想得到更大回报。

(每点2分)(3)①正直敢言。

记者想宣传刘三,他敢于责问记者。

②临财不苟。

刘三多给工钱,他只拿
该得的部分。

③一心为家。

他把工钱全部寄回家里。

④铭记恩情。

刘三拿钱为救治妻子,他记在心里。

⑤自尊自重。

刘三没请他,他不去吃请。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①从人物塑造角度看,写张二狗是为表现刘三的自私、精明以及对人尊严的漠视。

②从
情节角度看,是为设置对立面,造成冲突,使情节跌宕,吸引读者。

③从艺术角度看,可以使两个人物形成鲜明对照,人物形象鲜明。

④从思想内容看,可以揭示民工也有人格尊严。

(每点2分)
12.(1)C E(E 3分,C 2分,D 1分。

A“成为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是结果,不是目的;“做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文中没有。

B“强国主张完全不同”错,强国主张相同,只是具体措施的主次、先后不一样。

D“不善经营”不确切。


(2)①提出免厘加税,并实际运用于对外谈判中。

②参与平定大院君政变,使日本控制朝鲜的阴谋破产。

③将招商局的船售给美国,在中法开战后免于为法国所夺。

(每点2分)
(3)①精通西方各国语言。

②有深厚古文辞功底。

③能将中国古文与西方语言对比研究。

④有埋首研究和创新的精神。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①富国为先,通商致富。

②修路开矿,扶持民间工商业。

③兴学储才,创设海军。

④设立议院,下情上达。

(每点2分)
13.B(待价而沽: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A 褒贬失当。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贬义词。

C对象不当。

化为泡影:形容希望落空。

此处应为“化为乌有”。

D 荦荦大端:比喻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应为“落落大方”)
14.C(A成分残缺,结尾加“的问题”。

B主客倒置,去掉“对”。

D句式杂糅,“之所以蓬勃发展”……或“蓬勃发展的原因是”……)
15.B(②承接首句,⑤①递进相连,③承接①,④⑥相连承接③。


16.(1)环绕北京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分),尤以河北地区最为严重(2分)。

(2)该区域各地应协调行动,加大治污力度。

(2分)
17.①不妥当之处:参与赐稿修改意见:改为“投稿”
②不妥当之处:体裁、字数不限修改意见:删去“、字数”
③不妥当之处:本刊编辑部收修改意见:改为“《青春岁月》编辑部收”
(指出1分,修改1分,每处2分)
18.立意提示:
1、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任何事不踏踏实实的努力,就不会成功。

2、勤奋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B卷参考答案:
1.D(“中国珠算的应用功能被取消”以偏概全,整个句子的因果关系也牵强。


2.B(“珠算都能不受影响地继续发挥作用”说法绝对。


3. C(“反而能随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结论武断,文中说的条件是“需要被使用”。


4.C(还:使……回去)
5.B(①表明他给百姓带来利益,③是人们对他治国主张的称赞,⑤是表明他为百姓着想。

)6.D(“稳定了社会秩序”还有“申明法令”的原因。


13.A(待价而沽: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B 褒贬失当。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贬义词。

C对象不当。

化为泡影:形容希望落空。

此处应为“化为乌有”。

D 荦荦大端:比喻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应为“落落大方”)
14.D(A成分残缺,结尾加“的问题”。

B主客倒置,去掉“对”。

C句式杂糅,“之所以蓬勃发展”……或“蓬勃发展的原因是”……)
15.C(②承接首句,⑤①递进相连,③承接①,④⑥相连承接③。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

祐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掉发换取书籍让他读,长大后就博通经史。

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官属,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

穆王被分封在陕、洛后,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

他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求教治世之道。

他又奏请免去征西军数百家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余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从了他。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

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

至元二年,调任南京路治中。

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最为急切。

陈祐率领民工几万人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
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

”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

陈祐说:“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

”立即告诉民工让他们离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

至元三年,授任陈祐卫辉路总管。

卫辉位于四方要冲之地,号称难以治理。

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

等到他离任,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

他曾上书世祖,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材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材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舆论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招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

”都出来应征,任务按期完成。

至元十三年,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多惊慌失措。

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好人对待;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坏人对待。

”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

许、蔡之间有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很紧,他逃入宋朝境内。

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当众将他击杀,百姓顺服。

十四年,调浙东道宣慰使。

当时江南刚刚平定,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陈祐将他们全部强行释放归家。

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兵刀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

”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

朝廷派他去查核台州的民田。

等到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

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

江浙父老要求葬他于会稽,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纪念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