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后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合集下载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作者:廖勇夏剑波陈正凯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1期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

对这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其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随访发现,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0%。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明显更高(P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死亡;预测价值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其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

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引起了临床研究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

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有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求一种有效预测的指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特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对其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男女比例为39:21,年龄为38~64岁,平均年龄为(49.52±9.43)岁。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先心病患者、心肌肥厚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

1.2方法对这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其室性期收缩前的前2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RR-1、RR-2)、室性期收缩后的前2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RR1、RR2)进行监测,并对其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进行计算。

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分析

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分析

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意义。

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周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内率变异性指标。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年龄大,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差,特别是伴有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差。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变异性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诱发心脏电生理紊乱,预后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预后心率变异性是指窦性心律逐次心动周期之间的差异性变化,是评价自主神经即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状态及其变化的简便可靠的方法,可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的调控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本文通过9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指数与70例正常人心率变异指数对比分析,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预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2013年在本院住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29~76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51例,下壁心肌梗死39例;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18例。

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70名,年龄30~72岁,无器质性疾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正常。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采用美高儀公司生产Holter记录两组研究对象24 h动态心电图,有效记录时间≥22 h,通过计算机自动选择标记的窦性心律的R-R间期,排除干扰及异位搏动,相邻R-R间期超过20%也被去除。

系统分析处理所得资料,编辑后获得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

1. 3 诊断标准1. 3. 1 时域分析指标SDNN: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正常值(141±39)ms,一般正常值≥100 ms,50 ms的心搏数占全程心搏数的百分比。

心电图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和预后价值

心电图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和预后价值

中国社 区医 师 - 医学专业 2 1 0 0年 第 1 8期 ( 2 第1 卷总 第 23 ) 5 4期 1 9
资 料 与 方 法
冠状动 脉造 影 17例 , 1 1例 , 6 男 1 女 5例, 6 年龄 3 3~8 , 3岁 平均 6 .3岁 。均 11 根据 临床症状 、 症 、 体 常规 心 电图检 查后 疑似或确诊冠 心病 , 中心 电图确诊为急 其
⑤冠状 动脉 完全 闭塞 1 2例 ( .8 ) 左 7 1% , 主干 0支 , 左前降支 、 回旋支 、 左 右冠状动 脉分别 为 5 3 4支 , 1例 病人 同时有 2 、、 有 支血管发生 中度 异常 , 2例病人 同时有 有 3支血管发生 中度 异 常, 5例病人 同时 有
前壁心肌梗 死 的心 电图 改变与 左前 降支
阻 塞 的 相关 性 及 预 后 提示 前壁梗死 的心 电图改 变与 左前
参考文献
l B a k , h n M , c lee l n e H Co e S h u t rGV, ta . e — e 1 Elc to a d o r p i a d o o ay re i g a h e r c r i g a h e n c r n r a trn r p i c r ea in du n a u e orlt s o i r g c t my c r il n a c o a d a i fr .
性 心肌梗 死 2 5例 , 旧性 心 肌 梗 死 1 陈 1 例, 合并糖尿病 4 2例 , 高血压 6 4例 , 高血 脂5 7例 , 吸烟 6 3例。 17例全部选择桡 动 脉穿刺 , 行多 6 进
角度 、 多体位选择冠状 动脉 造影 。以冠状
异常 : 状 动 脉 管 腔 固 定 狭 窄 5 % ~ 冠 0 7% 2 0 0例 ( 19 % ) 左 主干 2例 , 前 1. 7 , 左 降支 、 回旋 支 、 冠状 动 脉 分别 为 1 、 左 右 3

心率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心率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1 0
1 堕 篁疸 鍪查 Q 生 箜 垫 卷第 1 期 J r lf a i 舶 ur u oa ia s au y 09V1 8N . o n r0 ca &Pl nyD es , Ia 0 ,o 2,01 u aoc d v 1 m r 8 e Jlr2 .
d i1 .9 9j i n 10 -0 2 2 0 . 10 4 o :0 3 6 /. s .0 75 6 .0 9 0 .0 s

临床论著 ・
心率 水 平 对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者 长 期
预 后 的影 响
王春梅 吴 学 思 韩 智 红 张 倩
[ 要 ] 目的 : 察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M ) 者 出 院 时 心 率 水 平 与 预后 的 关 系 。方 法 : 续 入 选 20 摘 观 A I患 连 03
1 e et c jc o rc o (L F)w sd cesd w e elvlo er rt icesd P <0 0 ) 1 .Lf vnr l ee tnfat n VE t ie i i a erae hn t ee f at ae n rae .( h h .5 .11 e
Xei A hhn Z A GQa Dp r etfCrioy,Cpt Mei l n e i i t ei nhn us,H NZ i g, H N i o n ea m n o ad l t og ail d a U irta l e i gAze a c v sy f i dB j a n
w r d i di o r p A ( er r e 5 -0 p , ( 18 p , ( 19 p a d D (>9 p . eut e i d t go hat a 57 b m) B 7 -0 b m) C 8 —0 b m) n e ve n u t 0 b m) R sl:

心率震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

心率震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
2 0 , 9 ( 7 2 1 1 2 1 9 0 4 2 2 1 ): 4 4 .
蒋 宗滨 , 王
勇, 彭
宇 , . 儿 癌 痛 宁 养 治 疗 的 临 床 等 小
研 究 E] 临 床麻 醉学 杂 志 ,0 9 2 () 606 2 J. 2 0 ,58 :7 —7 .
王 建 光 , 雪 梅 , 庆 泉 . 儿 术 后 镇 痛 进 展 [] 实 用 儿 李 连 小 J. 科 临 床杂 志 ,0 5 2 ( ) 4 84 0 2 0 ,0 5 :7: 8 : 严 兴 福 . 儿 癌 症 镇 痛 的 治 疗 现 状 I ] 海 南 医 学 院 学 小 - . J
wi a c r a h l s f l e ” e e a e t o e wh t c n e t t e co e o i : Th r r h s o h f
ma ei n o igIm o eo e E ] Jma k ,adIm h p n f h m”J . a , t n t
ia c t g 2 0 , 5 2 ) 4 4 2 4 4 6 c lOn oo y, 0 7 2 ( 8 : 7 — 7 .
H u wiz CA , n a , o f . rn o h h l r t Du c n J W 1e J Ca i g f r t e c i d

56 ・ 2
广 西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 1 u }8 4 0 1A g 2 ( )
主 要 不 良反 应 为 便 秘 和 头 昏 、 睡 , 见 呼 吸 抑 制 等 严 重 不 嗜 未
良反 应 , 们 认 为 曲马 多 可 以安 全 的 用 于 中 度 癌 痛 患 儿 的镇 我 痛 治疗 , 癌 症 第 2阶 段 治 疗 常 用 药 。本 组 4 是 4例 患 儿 , 使 在 用 镇 痛 药 物 后 , 痛 评 分 迅 速 降低 , 命 体 征 很 快 恢 复 正 常 , 疼 生 说 明 我们 选 用 的药 物对 患儿 的疼 痛 治疗 有 效 。 K mbr i el i研 究 表 明恶 性 肿 瘤 患 儿 的 疼 痛 主 要 来 源 y等 s ] 于 化 放疗 所 致 的 口腔 黏 膜 炎 以及 由 治 疗 所 带 来 的 其 他 并 发 症 。 我们 发 现 肝母 细胞 瘤 和 肾母 细 胞 瘤 患 儿 , 院 治 疗 时 间 住 均 较 长 , 后 接 受 规 范 化 放 疗 , 用 镇 痛 药 物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术 使 9. 和 8 . 。在 1 17 57 5例 单 纯 保 守 治 疗 的 患 儿 中 , 1 有 2例 疼 痛 评 分 > 4 , 用 曲 马 多 进 行 镇 痛 ,2例 接 受 术 后 化 放 分 使 5 疗 的 患儿 , 2 有 6例 使用 曲 马 多 , 术 后 患 儿 仅 2例 使 用 曲 马 而 多 。在 进 行化 放疗 后 的 患 儿 , 不 可 避 免 的 发 生 治 疗 相 关 并 将 发 症 , 疼 痛 程 度 明 显 高 于 手 术 后 , 接 受 化 放 疗 患 儿 其 疼 其 故

心电图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和预后价值

心电图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和预后价值

心电图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和预后价值【关键词】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价值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左前降支阻塞的相关性及预后提示前壁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与左前降支阻塞相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价值百分比分别为90%、95%和96%[1]。

左前降支经灌注室间隔、左心室前壁2/3及整个心尖部,满足50%心肌供血,故左前降支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影响存活率的主要动脉。

以第一对角支为标志将左前降支分为近端及远端,近端闭塞致心肌梗死面积大,预后差[2~3]。

左前降支近端闭塞的心电图定位[4],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具备下列改变之一:①Ⅰavl导联ST段抬高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②avl导联ST段抬高伴V2~V5导联ST段抬高预测第一对角支近端闭塞,阳性预测值89%,阴性预测值100%;③高侧壁心肌梗死,80%患者闭塞部位在近端;④V2导联ST段抬高伴V3~V5导联ST段下移支持闭塞在第一对角支。

左前降支远端闭塞的心电图定位[4],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具备下列改变之一:①伴下壁心肌梗死,②Ⅰavl导联ST段抬高,而下壁导联ST段呈等电线或抬高;③前间壁急性心肌梗死(V1~V3导联ST段抬高)时,92%患者为前心尖部梗死而室间隔正常,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中端和远端(约85%)。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决定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左室功能与梗死面积左室功能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Meller指出,左前降支阻塞性病变引起前壁穿透性心肌梗死时,心肌坏死常较广泛,因而前壁心肌梗死较下壁心肌梗死更多发生心脏功能衰竭。

节段性矛盾运动对左室功能造成影响最大,前壁坏死发生矛盾运动较下壁多,这也是前壁心肌梗死左室功能衰竭发生率高的原因。

多部位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大,特别在累及前壁时,尽管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但完全闭塞比例高,预后差。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时溶栓疗法的选择最主要决定于心肌梗死大小。

前壁心肌梗死中死亡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存活组显著增高,即心肌梗死面积越大,临床预后越差。

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一 2 . 1 7± 4 . 3 5 ) %, T S为 ( 4 . 8 9 4 - 3 . 6 3 ) m s / R R; 死 亡组 患者 T O显著高于存活组 , T s显著低于存活组 ( P<0 . 0 5 ) 。结 论 急性 脑梗 死患者的 H R T明显减弱 , 尤其是脑梗死死 亡患者 H R T减弱更 显著 , 自主神经 功能受 到严 重损 害 , 其对
不 同预后患者 的 T O、 T s 。结 果 对照组患 者 H R T指标 中 T O为 ( 一6 . 1 4± 3 . 5 8 ) %, T s为 ( 1 3 . 6 2± 5 . 4 6 ) m s / R R; 脑梗 死组患者 T O为 (一 3 . 2 6±5 . 4 7 ) %, T s为( 5 . 9 1± 4 . 3 7 ) ms / R R; 脑梗死组 患者 T O显著 高于对照组 , T S显著低 于对 照 组 ( P< 0 . 0 5 ) 。存 活组 患者 H R T指标 中 T O为 (一 5 . 0 8±4 . 9 3 ) %, T S为 ( 6 . 8 1±2 . 2 4 ) ms / R R; 死亡 组患 者 T 0为
◆ oo ● 0o◆ 0o ◆0 0◆ oo◆ oo● 00● o o◆ 00● 00 ◆ o0◆ 0o ◆ 00◆ 0o ◆ 00◆ 00 ◆0 0● 00 ● o0● 00●
oo ◆o0 ◆ 00◆ 0 0● 00 ●o
。。 ● 。
谭静 , 高磊 , 毛 向莹. 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J 新 乡 医学 院 学 报期
新 乡 医 学 院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Xi n x i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

冠状动脉出现急性血流中断阻塞,会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性组织坏死,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

及时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2]。

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等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中有较高的价值,但是目前仍存在阳性预测值低、假阳性率高等情况。

心率震荡独立预测的价值可能比临床中常用的预测指标高。

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广东省广宁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 82(65.58±5.7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1.09±0.26)h。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以后依据具体病情于观察期内均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计算出心率震荡值;对本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纳入本研究。

②排除标准:有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甲组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心房扑动或者房颤的患者;近期内服用过可能对T波形态或者QT间期产生影响药物的患者。

1.3方法采集院前与急诊胸痛患者的心电图样本,获取确定为阳性并且同要求心电图相符的样本,登记并整理入选病例,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其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针对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开展24h心电监测,使用三通道记录仪,对V1、V3、V5进行自动扫描模拟,各模板由人工编辑软件自动生成,剔除伪差和干扰,设定计算心率震荡的限定条件。

RR间期设定为300~2000ms;与前一个窦性心搏间期设定为200ms,前5个窦性心搏平均间期之差低于20%;实行早搏最小提前率为20%,早搏后代偿间期超过正常间期为20%及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previous danger stratifications and survival analysis
was made between event group and non-event group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after atrial premature in acute myocardial Results 1 Seventy—six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during
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heart rate and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VEF),SDNN,ventricular turbulence slope(TSv),mean
turbulence
slope《TSA).And
subjects
and non-event group wi谯56 datas of these
subjects
following—up.Detailed clinical
subjects
were
collected,including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heart rate
variability
04RV),mean
heart rate,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history and heart rate turbulence including turbulence
onset(哟)and turbulence slope《TS)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Method
Seven毋一six patients wl也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1-3 weeks were enrolled
and were followed up.The primary endpoints was occurring heart incidents(including
and TS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and
all
atrial premature。TO
ventricular premature
and an
atrial premature was analysised。High-risk factors in
prognosis were
prognosis valve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LVEF, with heart incident with relative risk end point events of
TSv and TSA were related
3.66(P<0。05),3.88(P<0。01)and 3.23(P<0.05),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value of TSA and TSv in
rate
ev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non-event
group.The phenomenon of heart TS was
infarction(AMI)。
follow—up period

of(1 74.1±
1 35.1)days,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vent group、Ⅳitb 20
subjects
and non—evenup
(扮O.05);多变鼍COX回归分析结果LVEF、TSv和TSA与再发心脏事件相关:RR分别为
3.66(P<0.05)、3.88(P<0.01)、3.23(P<0.05)。
结论与葛暑事件组相比,再发心脏事件组TSA、TSv均减小,HRT现象明显减弱,提
示HRT尤其是TS可佟为反映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TSA与年龄、SDNN、 TSV、平均心率存在一定相关性,而TOA与各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再发事件组较非 事件组HRT现象明显减弱,利用牛存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举冈素还是多因素分析 结采,TSA怒一个独立的、显著的预测急性心飘梗死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关键词心率震荡,房性早搏,急性心肌梗死,亮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

The
phenomenon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in ev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 and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rognosis value in postinfarction patients through Cox
ejection
fraction,heart rate variability
Il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文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任何引 舞l缝人的成果,均己做密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来包含法律意义上己属于缝人的 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入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仟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话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鼹不当取褥学健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 道歉。 4、本人负责冈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既往曾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再次发生心脏事件(心肌再梗死、 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较高。据统计,心脏性猝死尸解发现, 愈合的心肌梗死再发乍率在40%"--70%之间Il J。因此,如何鉴别出AMI的高危患者是心血 管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临床研究一直在寻求有效的指标作为AMI预后评估的预测因子。 窦性心率震荡(heart
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入完全了鼹出西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焉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傺窝或向匿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医科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健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商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山西医科人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of following-up。2 The value of TSA
non-event
and
TSv in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The phenomenon of heart

turbulence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3
rate and
ejection fraction(LVEF),SDNN,ventricular
not
turbulence slope(TSv),mean heart
atrial turbulence slope(TSA).And TOA waS
correlation州th other prognosis index.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TSA is
rate
turbulence,HRT)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它是指一
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早搏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心率减速的现象【21。窦性心率震 荡现象存在者说明白丰神经的调节功能尚属正常,消失者则提示体内交感神经存在过度兴 奋、作用占优势的情况,严重者需要及早给予干预性治疗,以防止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给 人体带来危害作用。目前,围外几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及闻内相关试验相继证实, HRT对AMI后患者死亡率具有较高独立预测价值,但这些研究多足围绕窀性早搏后的 HRT的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两项指标 展开的Ij吲,但有一部分AMI患者没有室性早搏,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我们观察到房性早 搏后也存在心率震荡现象,但目前对房性早搏后心率震荡现象研究较少,房性早搏后心率 震荡现象是否同样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预后?本课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稳定期的 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评价房性早搏后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目前有关 房性早搏后HRT的研究较少,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文通过探索房性早搏后HRT指标 TO、TS在AMI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检验房性早搏后HRT指标对AMI后易再发心脏事 件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以期对AMI后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及预测,及早采取有效下 预性措施,减少心脏事件发牛,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牛存质量。
l|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rate turbulence,atrial
t Key word I heart
ventricular
prematur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eft

turbulence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suggesting that
index in predicfiving the acute myocardi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