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外阴癌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切口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切口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医院感染的一种主要形式,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预后。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特订本措施:1.手术前措施(1)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日。

住院前做好相关疾病必要的治疗,再住院等待手术。

择期手术前,如果存在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应尽可能待此感染治愈后再行择期手术。

(2)手术前一天晚上,建议病人应用肥皂洗澡或淋浴。

如果需要去处毛发,应于手术当日采用剪毛或用脱毛剂去除毛发,不应采用剃毛方法。

(3)严格手术区的皮肤消毒,消毒区域应足够大以备延长切口或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4)除了手术区和需要麻醉用药和麻醉维持的区域外,病人所有部位均应覆盖无菌手术巾。

(5)手术室环境要求①手术室地面、墙面、仪器表面有血或其他体液污染物时,在下次手术前用认可的医院消毒剂清洁受影响的区域。

②在污染的或污秽切口手术后不要实施特殊的清洁切口手术,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

③用认可的医院消毒剂在每天最后的手术后或晚上对地板、物表进行消毒。

(6)手术室人员准备①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按照规定更换鞋、衣、裤、帽、外科口罩;②直接参与手术的所有人员必须穿无菌手术衣,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③有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外科人员,应尽量避免手术,待疾病治愈后恢复工作;2.术中措施①手术时应该保持手术无菌区的无菌状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②在放置血管内装置(如中心静脉导管)、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导管,或在配制和给予静脉药物时必须坚持无菌原则;③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皮下组织各层。

对清洁污染、污染和污秽伤口,最好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④术中按照手术原则操作,尽量避免损伤组织或形成血肿;注意缝合切口时要避免遗留死腔;⑤如果外科医生认为外科部位严重污染(Ⅲ级和Ⅳ级)时,可延期缝合皮肤或敞开切口待二期缝合。

手术切口感染护理综述

手术切口感染护理综述

手术切口感染护理综述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明显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影响了病人的预后,还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我们通过从手术室管理的角度分析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1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1.1患者方面因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患有基础疾病的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可造成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过度肥胖的患者因体壁脂肪组织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均易造成切口感染;患者术前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耐药菌株在患者体内定植就越多,也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危险性。

1.2手术方面1.2.1备皮方式及时间按照传统的术前准备,是在手术前一天剃毛,因为剃刀容易划伤皮肤,破坏了皮肤的屏障作用,增加了较深皮肤层细菌的定植,且在备皮后不做常规清洗,术后易发生感染。

1.2.2手术室环境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1]。

另外有有报道若手术室温度<21℃时,患者往往出现低温,择期大肠手术期间发生低温的患者伤口感染率增加3倍,住院时间延长20%左右[2]。

1.2.3手术时间过长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每增加1h,切口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45倍[3]。

手术切口的细菌30%是由于手术室中的细菌直接落入引起的,时间越长落入切口的几率和数量就越多,术后感染率也就越高。

1.2.4手术器械和物品消毒灭菌不达标手术器械和物品消毒不规范,未按要求使用压力蒸汽灭菌,仍采用化学浸泡方法,浸泡的时间、浓度不够,使手术器械未达到灭菌的目的;使用虽经灭菌处理但已超过有效期的器械和物品,或使用虽未超过有效期但已被污染的器械,如无菌包布潮湿的器械包,均可将细菌带入手术部位而造成术后切口感染。

外阴癌根治术的护理

外阴癌根治术的护理

外阴癌根治术的护理作者:胡水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外阴癌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方法:对15例外阴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术前积极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细致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液的情况,保持负压吸引通畅,保持创面敷料干燥,防止切口感染等护理措施,本组15例中仅有2例出现皮片坏死,其余11例都Ⅰ期愈合。

结论:全面仔细观察及护理可以提高外阴癌术后Ⅰ期伤口愈合率,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关键词】外阴癌;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29-01外阴癌常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3%~5%。

外阴癌源于外阴部皮肤、粘膜及所属器官和前庭大腺等的恶性肿瘤。

外阴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且外阴所处的解剖位置,其前与尿道,后与肛门直肠比较邻近,多暴露于易污染部位,故良好的术后护理对治疗成功极为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院2010年~2011年共手术治疗外阴各类恶性肿瘤15例。

患者年龄在45岁~74岁之间,平均 61岁。

其中7例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8例行单纯外阴广泛切除术。

术后无 1例外阴部切口感染;2例皮片坏死,延迟愈合;13例Ⅰ期愈合。

2、护理2.1 心理护理外阴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很复杂,由于她们对疾病认识不足以及手术范围较大对愈后抱有怀疑态度,所以她们始终处于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中。

根据患者这种心理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主动热情接待及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和床位责任护士。

护士以关心体贴的态度及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谈,以女性的角色给患者一种亲近的感觉,从而减轻或消除她们紧张恐惧的心理。

耐心细致向患者介绍外阴癌根治术的手术过程及需配合的要点,同时让已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藻酸盐敷料联合益我妙喷剂护理外阴癌术后切口的效果观察

藻酸盐敷料联合益我妙喷剂护理外阴癌术后切口的效果观察
郑 霞, 曹 慧娇 , 赖 月容 , 李 丽华
( 中山 大学 附属 肿 瘤 医 院 华南 肿 瘤 学 重 点 实 验室 , 广 东 广州 5 1 0 0 6 0 )
【 摘 要】目的 观察藻酸盐敷料联合益我妙喷剂在外阴癌术后切口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 将 5 6 例手术治疗外阴癌患者随
机 分 为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2 8例 。 对 照组 采 用 常 规 方 法 护 理 术 后切 口; 观 察 组 在 常 规 护 理方 法 基础 上 喷 益 我 妙 加 外 敷 藻酸 盐 敷 料 。
2 0 1 3年 1 0月




Oc t o b e r , 2 01 3 V0 1 . 2 0 No . 1 0 B
4 6
第2 O卷 第 1 0 B期
J o u na r l o f N u r s i n g ( C h i n a )
※外科 护理
藻酸盐敷料联合益我妙喷剂护理外阴癌术后切 口的效果2 0 1 0年 7月一2 0 1 2年 1 2月 接 受 手 术 治 疗 的外 阴癌 患者 5 6例 , 年龄 3 6 ~ 8 7岁 。外 阴广 泛切
2 . 2 观 察指标
( 1 ) 疼痛评估 : 在治疗前 、 治疗 后 1 d 、
除加双 侧腹 股沟 淋 巴清扫术 2 2例 , 外 阴扩 大切 除双 侧 腹股 沟淋 巴清 扫术 l 8例 , 外 阴扩大 切除加 前 哨淋
2 .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进 行 数 据处 理 ,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卡 方 检 验 ,计 量 资 料 采 用 两 独 立 样 本 检 验 , P <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

外阴癌手术护理常规

外阴癌手术护理常规

外阴癌手术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了解患者有无不明原因的外因瘙痒史,外阴赘生物史等,并仔细评估患者各系统的健康状况。

2.评估患者外阴部是否有瘙痒、烧灼感。

疼痛等症状。

3.了解辅助检查结果如阴道镜检查、活组织细胞学检查等。

4.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是否有自卑低下、自我形象紊乱、恐惧等方面的护理问题。

(二)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术前三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

2.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治疗内科疾病。

3.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安慰患者,减轻焦虑、恐惧感,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和治疗。

术后护理
1.术后取外展屈膝体位,抬高下肢。

2.积极止痛,保持引流管的畅通,注意伤口渗血及引流液的量和形状。

观察伤口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的征象。

3.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2次,大便后及时擦洗消毒。

会阴部、腹股沟部可用红外线照射,每天2次。

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切口出血。

5.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三)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按时复诊;外阴根治术后3月返院复诊;外阴癌在放疗后1、3、6个月个1次,以后每半年1次,2年以后每年1次,随访5年。

1。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外来的病菌侵入手术部位并引起感染的一种情况。

手术部位感染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康复情况,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

因此,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手术室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控制和手术后的护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应该是一个封闭、干净、消毒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菌的侵入。

要保持手术室的卫生情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清洁消毒:手术室应该经常进行清洁消毒,每一个角落都不应该被忽略。

要特别注意手术台、仪器、工作台等易受污染的地方。

2.空气净化: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可以通过加装过滤器或者利用紫外线杀菌等方法来保证空气的质量。

3.选用合适的材料:手术室的装修材料选择应该符合卫生标准。

例如,墙面、地面等应该选择光滑耐腐蚀的材质。

二、手术过程中的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各种措施都应该采取,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手术清洁:在手术之前,要按照规定要求患者进行清洁。

手术部位必须选用无菌草帽、手术袍、口罩等消毒齐全的手术衣。

2.器械消毒:所有手术器械都必须经过完整的消毒程序。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器械的保持干燥和完整性。

3.医师消毒:医师在进行手术前,必须通过洗手程序消毒自己的手。

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应该保持手部的干燥和无菌状态。

三、手术后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手术部位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控制措施如下:1.伤口消毒:手术结束后,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

要检查创面的缝合是否牢固。

2.环境清洁:手术室必须做好环境的清洁工作。

如把手术废弃物、海绵、棉球等收集好丢弃。

3.患者安装:手术患者必须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观察。

如果出现感染的症状,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

手术室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控制和手术后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感染的患者护理措施

术后感染的患者护理措施

一、概述术后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造成严重影响。

术后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因此,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术后感染的患者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二、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1. 术前准备(1)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术后护理方法。

(2)完善术前检查,确保患者具备手术条件,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3)术前进行皮肤消毒,防止皮肤上的细菌进入手术部位。

2. 术中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2)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3)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术后护理(1)加强术后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情况、引流液性质等。

(2)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3)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三、术后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1. 伤口护理(1)观察切口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3)根据伤口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2. 营养支持(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患者免疫力。

(2)必要时,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3. 病房环境(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

(2)保持病房整洁,减少交叉感染。

4. 体温监测(1)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如有发热,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

(2)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5. 抗生素治疗(1)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2)遵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6.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2)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总结术后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多方面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护理干预对外阴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外阴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3 5 提倡子女关爱 . 子女虽然不再与老人 同住 , 但仍 然是 老年人最 主要 、 最有 希望的依托。子女要继承和发扬尊老 、 老 、 爱 养老的 中华 民族 传统美德 , 加强与 父母 的联 系 , 不仅在 物 质上 , 要在 精神 上 更
[ ] 黄润龙. 4 我国空巢老人 家庭状态 [] 人 口与经济 。 0 , ( ) J. 2 52 6 : 0
进行 总结 。结果 : 口感染率较以往降低 1 % , 切 5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 通过护理 干预 , 加强围手术期 护理 , 可促进外 阴癌根治术患者术后 康复 , 提
维普资讯
护理实践与研 究 2 0 0 7年第 4卷第 7期

7・
服务 或院舍 照顾 , 开展青年 志愿者服务 及开办敬老 院、 年公 老
寓、 老年活动 中心 、 福利机构等并设保健 中心 为老年人提供 一
小组 , 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 康老人为 体弱 老人 服 提倡 健
域 性 的行 为 。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 口老龄化进 程 的加快 , 空 巢家庭 ” “ 发
展迅速。在倡导和谐社会 的今 天 , 空巢 老人 相对 不 良的生活
方式和社会适应状况 , 他们 的生活 质量 问题 , 应引起全 社会广
泛的关注。给予他 们更 多 的关 爱和 健康护 理干 预 , 是政 府和 社会的责任 , 也是 我们 广大 医务 工作 者的责任。
护理 ,0 4 3 5 :0— 2 20 ,()6 6 .
[ ] 俞志新. 3 关于“ 空巢” 现象 的分析 与思 考 [ ] 杭州 科技 ,02 2 J. 20 ,
( )3 . 3 :2
空巢老人实行专案管理 , 展老年人 护理 、 开 临终关怀及社 区健 康护理训练 , 对影 响疾 病进 程的不 良行为进行 护理干预 , 通过 社 区健 康教育活动提高空巢老人 的医学知识及健康水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外阴癌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作者:何玉娥赵晓丽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22期【摘要】目的:评价对比分析外阴癌术前备皮时间、方法及术后切口护理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实验组26例,将术前备皮时间改为术晨执行,备皮方式改为先用消毒剪刀剪毛后用电动剃须刀剃毛,术后切口第4天改为开放式并每天用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对照组28例,将术前备皮时间仍定为手术前1天执行,并用手动剃须刀剃毛,术后切口第4天仍采用传统敷料覆盖。

结果:实验组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外阴癌;切口感染;备皮;切口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reduced clinical infection effect by using preoperative skin method and time, postoperative incision care in vulva cancer. Method: 26 patients were set up experimental group who used preoperative skin preparation time for morning execution and operation skin preparation for sterilized scissors sheared with an electric razor shaving, postoperative fourth days open wounds and improved method of vulva with specific electromagnetic wave radiation TDP.28 cases were set up control group who used preoperative skin preparation time was one day before the execution and operation manual razor shaving, postoperative fourth day still used medical dressing covere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Vulval carcinoma; Infection of incision; Preserved skin; Incision nursing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xi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 Nanchang 330029,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36外阴癌是源于外阴部皮肤、黏膜及所属器管和前庭大腺管等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其中以外阴原发鳞癌为主,占90%以上,继发恶性肿瘤少见。

外阴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1],而手术一般采用外阴根治术,即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采用这种手术的5年生成率约为70%,但皮损大,缝合张力高,切口易感染[2],加之手术切口与外阴、尿道、肛门、直肠相邻,极易污染伤口,以及患者年老抵抗力较差,故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安全度过感染关尤为重要,为也术后有的患者需补充放疗和化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妇瘤科行外阴癌手术的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6例,年龄42~68岁,平均62岁,其中鳞癌24例,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20例行外阴癌根治术加腹股沟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外阴扩大切除术;对照组28例,年龄40~66岁,其中鳞癌27例,黑色素瘤1例,21例行外阴癌根治术加腹股沟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7例行外阴扩大切除术。

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范围、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将术前备皮时间改为手术晨执行,备皮方式改为先用消毒剪刀剪毛后用电动剃须刀剃毛,术后切口第4天改为开放式并每天用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对照组将术前备皮时间仍定为手术前1天执行,并用手动剃须刀剃毛,术后切口第4天仍采用传统敷料覆盖。

实验组除备皮时间、方法及切口护理方法外,所处病室环境、抗生素应用及其他治疗和护理方法与对照组均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2 护理2.1 术前备皮时间和备皮方法的改进根据国家标准及美国权威报道,传统的剃毛操作,即使操作很熟练也会损伤皮肤,造成肉眼看不见的皮肤伤痕,而皮肤的完整性在防止细菌感染中有极其重要作用,皮肤上的细小划痕也将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还可引起细菌移生。

同时还指出,术前备皮的目的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首先应注意备皮方式的选择,关键是必须清洁的洗澡(病情不允许时可在床上擦浴),减少暂驻菌,清除长驻细菌,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如果不涉及手术区毛发可以不去除,如果要去除毛发,去除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越短越好,且以剪毛为最佳。

因此,实验组改进了备皮的时间及方法,即手术患者均于手术前1天洗头,洗澡并更衣,根据患者条件选择清洁剂,清洁局部皮肤,脐孔用松节油擦去污垢,告知患者洗澡和清洁脐孔时切勿搔抓和用力过猛,已免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保暖以防感冒,术晨由夜班护士执行,手术区先用消毒剪剪毛,后用电动剃须刀剃毛,剃毛完毕再0.05%碘伏溶液擦洗备皮区域,另外非手术区一律不剪毛,此种方法较传统的备皮操作起来更费时,无疑加重了夜班护士的工作量,但本院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夜班已实行双班制,这个问题已迎刃而解了,同时,根据季节注意调节好室温以防着凉。

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备皮刀的备皮,个人清洁同实验组。

2.2 术前肠道、阴道及外阴准备术前1周内不进多纤维食物,术前3天进无渣饮食,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术前晚或术晨清洁灌肠;术前3天开始进行阴道冲洗及外阴擦洗,2次/d,术晨再行阴道冲洗及外阴擦洗1次。

2.3 术前预防抗生素应用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已成为解决手术切口部位预防感染的辅助措施之一[3-5],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达到足够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要求术前(手术切皮前)0.5~2 h内使用抗生素或麻醉开始时,因此本院已实行术前用药由原来的病房护士执行改为手术室护士执行,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术前预防用药的时间,从而达到预防用药的最佳效果。

2.4 病室环境保持病区清洁和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应控制探视人数,每天用消毒机空气消毒1 h,房间地面、物品表面用湿式消毒法,每日用含氯拖把拖地,擦拭用物1次[6],床铺每周更换并随脏随换,保持清洁。

2.5 术后切口的护理术毕两组均用绷带加压包扎整个外阴伤口,使皮瓣紧贴于筋膜利于伤口愈合,腹股沟有切口的应用1 kg沙袋压迫12 h以防出血,严密观察外阴伤口情况。

实验组外阴伤口连续包扎3 d,第4天开放外阴伤口,每天用0.5%碘伏溶液消毒切口并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器裸照伤口30 min,2次/d,由于TDP神灯不仅具有一般红外线的功能,而且还具备3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加速全身和局部的血液淋巴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组织能力,减少切口渗液,具有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可使创面保持干燥,有利于创面组织的修复,为切口的愈合创造条件[7],对于切口渗液较少的治疗毕即给患者穿事先备好的宽松适宜的大摆裙,这样有利于保持切口干燥,使切口尽早愈合,对于切口渗液较多的,则采取用自制的长条拱形支架罩上,该支架用钢筋制成并用医用绷带缠绕,可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切口安全及干燥,有利于切口愈合。

对照组外阴伤口连续加压包扎3 d后改用普通医用消毒纱布覆盖,如纱布渗湿应及时更换。

2.6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回病房后取平卧位6~8 h,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心电监护仪及低流量吸氧直至麻醉苏醒。

2.7 引流管护理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后难免会有淋巴液、组织液和一些渗血渗液淤积在皮瓣下,所以手术后腹股沟引流管末端接负压引流瓶,能及时有效地吸出积血积液,应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并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时严防引流管打折、脱落[8]。

2.8 尿管护理术后一般留置导尿7~10 d,留置导尿管期间应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及性质,并妥善固定,防止尿管阻塞、打折和脱出。

一般集尿袋装2/3满时及时放尿,每3天更换尿袋1次,加强会阴部护理,每日用碘伏液擦洗外阴2次,严格无菌操作。

拨出尿管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患者排尿情况,鼓励自行排尿[9]。

2.9 排便护理术后过早排便,使腹压增加,导致切口压力增大及污染切口,影响切口愈合,因此,为防止过早排便,术后常规口服阿片酊3~5 d,暂禁食3 d,3 d后改无渣流质软食,第6天改半流普食,术后1周控制患者不要排便。

1周后患者若要排便,应尽可能使用坐便器辅助,勿取蹲位,同时患者每次便后均用碘伏棉球清洁会阴部。

2.10 预防褥疮护理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特别是拔管前活动受限,局部血循环受阻,极易发生褥疮,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每日用温水擦浴,做好生活护理,协助患者两腿屈曲,用软枕放在膝部下,以减轻伤口张力,防止活动时过度牵拉,根据病情和年龄,必要时用气垫床。

2.11 预防肺部并发症外阴癌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老年人肺功能降低,为预防并发症,术前应指导患者做咳嗽、咳痰等训练,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并有效咳痰,必要时加用超声雾化吸入。

2.12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患者由于手术切除大量组织,易致切口瘢痕或挛缩,引起阴道口狭窄,因此,术后7~10 d后尽可能功能锻炼,如双腿合拢、分开、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每次20~30 min,2次/d,动作轻柔,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患者经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后,双下肢活动均不受影响[9]。

3 结果实验组感染2例,无感染24例,感染率7.69%;对照组感染11例,无感染17例,感染率39.29%,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7,P4 讨论外阴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组织切除范围大、出血多、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而延期愈合,影响了患者需术后补充治疗(放疗、化疗)的进行,通过改变术前备皮时间、方法,即术晨由夜班护士先用消毒剪剪毛,后用电动剃须刀剃毛,剃毛完毕再0.05%碘伏溶液擦洗备皮区域,另外非手术区一律不剪毛,此法备皮避免了传统的备皮引起的皮肤损伤及由眼看不见的皮肤伤痕,保持了手术区域皮肤的完整性,避免细菌入侵及移生,但此法较传统的备皮操作起来更费时,无疑加重了夜班护士的工作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