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国感光行业收购案
胶卷三巨头的过去与未来

胶卷三巨头的过去与未来佚名【摘要】在数码产品的猛烈冲击下,传统胶卷终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9月4日,随着乐凯宣布停产彩色胶卷,曾经的世界胶卷三巨头基本都告别了这个行业,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然而,柯达、富士、乐凯的成长、衰落与未来却依旧值得我们回味与猜想。
一直扮演着业界大哥的柯达,1880年诞生于美国。
其首款彩色胶卷柯达克罗姆于1935年推出后,横扫全球市场,并成为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记录者。
1998年,柯达投资12亿美元,通过"98协议"开始大范围整合中国感光影像行业。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2(000)018【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彩色胶卷;影像行业;1998年;数码产品;全球市场;历史事件;柯达;乐凯【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7在数码产品的猛烈冲击下,传统胶卷终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9月4日,随着乐凯宣布停产彩色胶卷,曾经的世界胶卷三巨头基本都告别了这个行业,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然而,柯达、富士、乐凯的成长、衰落与未来却依旧值得我们回味与猜想。
一直扮演着业界大哥的柯达,1880年诞生于美国。
其首款彩色胶卷柯达克罗姆于1935年推出后,横扫全球市场,并成为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记录者。
1998年,柯达投资12亿美元,通过“98协议”开始大范围整合中国感光影像行业。
2003年,柯达准备了一场艰难转身,力图成为一家全新的数码公司。
虽然早在1975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然而其数码变革却进行得极为缓慢,直到2002年,柯达的数码产品营收仅占总收入的25%,同时期的竞争对手富士已达60%。
之后经过近5年的艰难抉择,2009年6月柯达结束彩色胶卷生产。
1981年,柯达(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办事处。
1998年,柯达出资3.75亿美元收购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三家中国感光领域的公司。
2003年,柯达又与乐凯协议,获得了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
柯达

(二)数码化之——产品转型 数码化之 产品转型
1.数码相机 .
2004年2月,柯达推出了6款新数码相机,比上一年增加一倍。 柯达开始重视产品外形和产品细分: ◆柯达对其整个消费类数码相机产品线都在进行了重命名和升级:新发 布的C系列逐渐取代原有的CX系列,强调简单易用价格低廉; ◆继2004年发布两款DX系列长焦机型后,2005年柯达再次推出两款Z系 列的简化版长焦机型,以弥补中端市场的产品线; ◆一改柯达数码相机笨重外形的时尚机型LS系列同年也蜕变成拥有大屏、 轻薄、丰富功能等多种时尚元素的V系列机型。而且,柯达更重视对目 标市场的研究了。 柯达就开始请日本人为其做数码相机的设计,轻薄、纤巧、大屏、彩色 等等亚洲市场重视的“面子工程”被柯达一步到位。 比如V550和V530是专门为亚洲人设计的,所谓“Made for China”。 ◆一方面它们机身圆滑、小巧,只有一副扑克牌大小,符合东方人对时 尚便携的需求; ◆另一方面整合多项高端功能,满足中国消费者"追求最好"的消费心理。
(二)数码化之——产品转型 数码化之 产品转型
2.打印机 打印机
市场特点: 市场特点:
柯达积极进入的是一个已经被对手们占据了大半江山的高度竞争的领域, 主导市场的主要是惠普、爱普生、佳能等公司,因为它们控制着核心技 术,这对后来者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
◆柯达计划在近几年时间投放市场一系列民用喷墨打印机,和惠普、佳
二、柯达帝国的衰落
柯达在中国的辉煌: 柯达在中国的辉煌:
在中国,柯达则凭借高超的公关策略和营销手段,后发制人,从 富士手里夺取了王者的宝座。 背景: 背景: 1998年以前,中国感光市场是富士的天下,而柯达与柯尼卡、爱 克发等外资品牌一样,不得不长期屈居富士的阴影之下。 措施: 措施: 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达成一揽子协议,柯达宣布在华投资10 亿美元以生产、制造及销售感光产品和冲印化学药品,完成了对 几乎整个中国感光行业的合作。同时还有一个“排他性”的约定: 中国在3年内不得与其他同类外资公司签订合作生产协议。 效果: 效果: 98协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柯达很快超越富士,占有了中国传 统影像业60%的市场。1996年时,中国还只是柯达全球产品及服 务的第17大市场,但2000年已经成为其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 市场。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伊士曼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时间:报告目录1.引言2.公司背景介绍3.公司发展历史4.公司海外业务5.柯达危机分析6.案例评价和启示7.结束语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10年前,靠一盒盒胶卷,柯达全球营业额一度高达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7万人,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时光流转,10年后的今天,这家百年老店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股票或许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黯然退市,昔日的王者风范如同风吹雨打去,号召力不再,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
变革潮流汹涌时,柯达没有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迎合市场,最终的没落令人感概之时,却也只能被评成“咎由自取”技术的发展犹如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跟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终究被一一抛弃。
只是当我们抬起头凝视百年老字号柯达黯然离去的背影时,就像凝望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本文从公司背景,发展历史,公司业务和破产保护等方面剖析,并得到本案例分析的启示。
2.公司背景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黄色巨人”柯达“伊斯曼干版公司”。
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例如布朗尼和Instamatic,该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胶片供应商之一,包括业余和专业市场。
柯达:10亿美元聚焦中国

柯达:10亿美元聚焦中国
朱辉;周轴
【期刊名称】《中国经贸》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正> 1998年对于柯达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1998年3月23日,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签定两项和中国感光业全面合作的协议。
根据协议,柯达在中国分别成立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和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柯达持有前者8成股权及后者7成股权,而其余股权则由中国投资者持有。
两家中国著名感光材料公司汕头市公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朱辉;周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柯达中国使命与责任——访柯达图文影像集团数码印刷事业部中国区销售经理李辉民 [J],
2.全新柯达全力服务中国印刷——柯达图文影像集团携新品出击2007年中国展[J], 柯达公司
3.柯达破产时,为什么富士的市值却高达120多亿美元? [J], 王成
4.柯达2006年计划收入160亿美元,2010年计划收入200亿美元 [J], 无
5.柯达与您共创中国报业未来柯达图文影像集团中国区2006报业年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品】第五章企业并购业业务

幻灯片1第五章企业重组与并购业务企业重组与并购是投资银行创新业务形式,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
目前,并购已经成为投资银行的一大收入来源,据有关资料统计,投资银行并购收益率达到50%。
企业重组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而几乎所有企业重组都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参与.在资本市场中,投资银行创造出了诸多令人眼花缭乱而又惊叹不已的并购重组故事。
通过并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优化重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幻灯片2第六章企业并购业务本章概要:本章介绍投资银行并购业务,主要内容包括:并购的基本知识、并购操作程序、并购风险及其防范以及企业反并购的安排.本章重点:并购的基本知识及并购的分类和并购的操作安排以及反并购设计,我国现实并购的主要方式。
本章难点:企业并购操作程序和方法,如何发挥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了解企业重组与并购的基本知识,学会案例分析幻灯片3第六章企业并购业务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并购概述第二节企业并购操作安排第三节企业并购风险及反并购安排附:相关并购案例分析幻灯片4关于重组与并购的认识重组的一般概念(仅限企业重组)重组(Reconstruction)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①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②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③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重组包括股份分拆、合并、资本缩减(部分偿还)以及名称改变。
幻灯片5关于重组欧债危机促成5位“炮灰"领导人继任者压力重重爱尔兰前总理考恩辞职日期:2011年1月葡萄牙前总理苏格拉底辞职日期:2011年3月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辞职日期:2011年11月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辞职日期:2011年11月西班牙看守首相萨帕特罗辞职日期:2011年11月幻灯片6关于重组与并购的认识企业资产重组的含义:重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产重组仅仅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划分和重组;广义的资产重组还包括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与重组、业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趋势下的中国企业应对战略——以可口可乐并购北京汇源案为例

2a 07 达能收购娃哈哈非合 4 资企业
.
消费品
4 亿元 0
5% 1
双方谈 谈 打打 , 未有 20 08年 9 2日达 能在 中 月 结果 如 同一 出并购连续剧 国第七次败诉
数据来 源: 和讯新 闻网 h p 1 e s e n c / ̄ / k kl g / t : nw . x . m 2 k o e s y l  ̄ h u o 1 e u eh
以可 口可 乐 并 购 北 京 汇 源 案 为 例
张铗 根
( 江南大学 商学院 , 江苏 无锡 242 ) 112
[ 摘
要] 国在加入 wI 我 1 o以后 为跨 国公 司的并购提供 了更 多的条件与机会 , 国公 司的并 购也 就成 为 跨
了人们 关注的焦点。跨 国公司在华并购既给我 国带 了发展 机遇 , 同时也给我 国企业带来 了威胁。跨 国并购在 全球化 的背景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因此 , 国如何 面对这种挑 战是值得研 究的问题 。 我
4 . % 股 份 ) 达 能 ( 2 .8 股 份 ) 华 平 投 资 ( 15 3 、 占 29% 、 占
、
导 论
( 跨 国公 司并 购的背景 一) 面对经济全球 化 、 息革命 和 知识 经济 的挑战 以及 信
国际市场的新格局 , 国公 司为 了在 全球执行 经 营战略 , 跨 把并 购活动迅 速从 国内扩展 到 国外 , 而加 强其在 国际 从 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 战略地位 。跨 国并 购 已经 明显超过 跨 国创建 , 而引发了全球性 的企业并购浪潮 。 从
20 年 2月获得证监 07
20 06
.
1 购双汇 2
消费品
2 亿元 0
6-案例:柯达迟暮启示录

案例正文: 柯达迟暮启示录世界著名摄影产品和相关服务供应商伊士曼柯达公司2012年1月19日凌晨宣布,根据破产法第11章在纽约南区法院申请破产重组,从而使长达几个月的各种破产传闻尘埃落定。
从昔日“胶片行业的霸主”、美国股市“蓝筹中的蓝筹”,到如今被迫宣布破产,那个曾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陪伴无数人成长的“黄色巨人”,最终无法抵御数码时代的冲击,走向了它辉煌时代的终结。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80%的时间中柯达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1、背景介绍1.1昨日辉煌柯达公司创办于1884年,一百多年来,柯达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是先进的光学影像技术和拍照的快乐,几乎成了胶卷和照片的代名词。
在传统影像行业里,柯达占有全球60%的市场,是无可置疑的霸主。
即使富士这样的强劲对手使用各种手段屡屡发起攻击,也被柯达一一击退。
柯达公司的历史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
1885年,柯达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民用胶卷。
1888年,制造了全球第一部民用相机。
同年,柯达打出了第一个广告,画面上一只手举着一架柯达相机,旁边是创始人伊士曼写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诺:“你压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
”柯达上市后,一举获得成功。
1964年,柯达经过10年的研究,推出了一种“立即自动”相机,这种相机机型更加简单轻便,易于携带;操作简便,无需测距对光,就能获得清晰的照片:底片装卸便利安全。
这种“傻瓜式”的相机上市之初就销掉了750万架,一举创下了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
在影像行业里,可以说大部分的创新都与柯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辉煌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也成就了柯达庞大的影像帝国。
而在中国,柯达则凭借高超的公关策略和营销手段,后发制人,从富士手里夺取了王者的宝座。
1998年以前,中国感光市场是富士的天下,而柯达与柯尼卡、爱克发等外资品牌一样,不得不长期屈居富士的阴影之下。
挽留柯达

情 有独钟的著名导 演冯小 刚感叹不已,一 “
个 时代 翻篇 了,挥之 不去 的是胶 片留在心 里 的味道 。 ” 不过 ,这并不会对 柯达的命运产生丝 毫 影响。申请破产保护当天 ,柯达股票开 盘 便 大 跌 3 %,仅 交易 了短 短 9分 钟 便 5 被 纽交所停止交易。柯达最终的股价仅为 每股 3 6美分,总市值也 定格 在了 9 1 万 78
柯达 看 到了机 会,提 出了一个 “ 全面 收购
中国 胶 卷 企 业 ” 计 划 ,并最 终 与 中国 政 府 多 个 部 委 联 合 签订 了 “ 行 业 合 资 计 划 ” 全 , 也 就 是 著 名的 “ 8协议 ” 9 。 柯 达 正 忙 于 拓 展 广 阔 的 中国 市 场 ,哪
容易。
7 3
IOMP N ND S Y i A Y I U TR 公司 产业
、-一
亏损 的业务,彭安东表示 ,破产保 护后柯 达 将继 续出卖 10 10项 影像技 术专 利以筹 集 资金。有机 构估 算这 项专利组合或可为 柯达换取 3 0亿美元。 与此同时,柯达近期以来已起诉苹果、 谷 歌、三 星电子等多家公司专利侵权 。业
相机 的技术 ,但却不积极 推广这些技术 , 从而达 到延缓数码相机 发展速度 、延长胶
为了这项计划 ,他甚至断腕 出售了曾为其 带来 15收入的医疗集 团。 /
重 组计 划 气 势 恢 弘,振 奋人心,但 却有些生不逢时。2 0 0 8年金融危机爆发,
需 求 减 弱,市 场 萎 缩,柯 达 继 续 亏 损。
踏人 2 0 0 0新千禧 年,数 码相机开始
普及 ,传统胶卷需 求停滞,柯达的销售业
卷 的生命周期的 目的,从而使 自己继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