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施工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在施工管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将通过完成一项实际项目的施工管理任务,深入了解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流程和各项要素。
2. 任务要求2.1 项目选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施工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可以是真实的或者虚拟的,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能够充分展示学生在施工管理方面的能力。
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电力工程等。
2.2 任务分解学生需要对所选项目进行详细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项目概述:简要介绍项目背景、目标和规模;- 施工计划:制定项目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工序和关键节点等;- 资源管理:安排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质量管理:制定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成本管理:编制项目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方案;- 风险管理:评估项目中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沟通协调:建立项目组织结构,制定沟通协调机制。
2.3 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完整的施工管理报告。
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项目背景和目标;- 任务分解的详细内容;- 施工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学生个人的反思和总结。
3.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将根据以下方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 任务分解的完整性和合理性:10分- 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详尽度:20分- 项目管理技能的展示:30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0分4. 提交要求学生需按时提交一个书面报告,并做口头展示。
报告应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口头展示时间为10分钟。
5. 时间安排- 任务发布日期:[发布日期]- 报告提交日期:[提交日期]- 口头展示日期:[展示日期]以上为《施工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概述和要求,请学生们按要求执行,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课程教师。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施工组织课程是建造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造施工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建造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施工组织的方法和技术;3. 能够进行建造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4. 具备解决施工组织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施工组织的定义和作用1.2 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1.3 施工组织的分类和特点2. 施工组织的方法和技术2.1 施工工艺和工序的选择2.2 施工作业的组织与协调2.3 施工资源的调配和管理2.4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控制2.5 施工安全管理3. 建造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3.1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3.2 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3 施工组织设计的实例分析4. 施工组织问题的解决4.1 施工组织中常见问题的识别和分析4.2 施工组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4.3 施工组织问题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摹拟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施工组织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施工组织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真正的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并进行口头和书面汇报。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2. 参考书目:- 《建造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与实例分析》- 《建造工程施工组织技术》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周,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1-2周: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4周:施工组织的方法和技术5-8周:建造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9-11周:施工组织问题的解决12-14周:实践项目15-16周:复习和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建造工程学院的教师承担,教师具备丰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施工组织在工程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施工组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课程设计将围绕施工组织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任务要求1. 选定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包括项目类型、规模、地点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详细描述。
2. 分析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包括项目背景、目标、施工条件等,并提出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3. 在施工组织方案中,明确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组织等内容,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论证。
4. 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进度、施工风险、资源利用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 根据施工组织方案,绘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图,并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说明。
6.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任务背景、目的、分析过程、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施工组织图等内容,要求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三、任务分工1. 选定工程项目负责人:负责选定具体的工程项目,并进行详细描述。
2. 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人员:负责分析工程项目特点和要求,并设计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3. 可行性分析人员:负责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施工组织图绘制人员:负责根据施工组织方案绘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图。
5.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人员:负责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任务背景、目的、分析过程、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施工组织图等内容。
四、任务进度安排1. 第一周:选定工程项目负责人完成工程项目的选定和描述。
2. 第二周: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人员完成工程项目特点和要求的分析,并设计施工组织方案。
3. 第三周:可行性分析人员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4. 第四周:施工组织图绘制人员根据施工组织方案绘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图。
5. 第五周:课程设计报告撰写人员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说明本课程设计是基于桥梁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需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和施工组织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桥梁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了解桥梁施工组织的各个环节,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
二、课程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题目:桥梁工程施工组织2.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桥梁工程施工组织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掌握桥梁施工组织中的各个环节,并了解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工具;(3)掌握合理制定施工组织方案的方法和技巧;(4)加强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3.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桥梁工程施工组织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桥梁施工组织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前期、施工中期、施工后期等;(3)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4)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的管理;(5)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4.设计要求:(1)实践中应用的案例要具有实际性和充分性;(2)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3)课程设计中要有充足的综合训练,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计流程1.了解桥梁工程施工组织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掌握桥梁施工组织中的各个环节,并了解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工具;3.掌握合理制定施工组织方案的方法和技巧;4.加强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施工管理能力;5.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标准1.理论考核:考试占总评分的50%,分值分配合理、公正;2.实验实践:实验操作占总评分的30%,包括实验报告和操作技能两部分;3.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占总评分的20%,要求内容详实,格式规范,表述清晰;4.教师评价:期末教师评价占总评分的10%,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评定。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施工组织是建造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项目的整体规划、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施工过程的组织与协调等方面。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施工组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以提高其在建造工程管理中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施工组织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4. 具备解决施工组织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施工组织的概念和原理- 施工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和要素2. 施工组织的方法和技巧- 施工组织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施工组织中的资源调配和进度控制3. 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 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步骤和要点- 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估和改进4. 施工组织问题的解决- 施工组织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施工组织中的协调与冲突处理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施工组织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施工组织情况,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包括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等。
2.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施工组织方案的课程设计,包括方案编制和评估。
3. 期末考试:进行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预度、小组讨论表现等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施工组织与管理》2. 参考书:《建造施工组织与管理》、《建造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等3.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建造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匡助。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完整版)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书(全文完整版)范本(风格一):1. 介绍1.1 课程设计概述1.2 课程设计目的1.3 课程设计概述2. 目标与要求2.1 课程设计目标2.2 课程设计要求3. 方案与计划3.1 课程设计方案3.1.1 施工组织设计3.1.2 施工方案设计3.2 课程设计计划3.2.1 时间安排3.2.2 资源安排4.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4.1 研究方法选择 4.2 数据采集方法4.3 数据处理与分析5. 成果与展示5.1 课程设计成果5.2 展示形式6. 资源与支持6.1 所需资源6.2 可获得支持7. 风险与管理7.1 风险分析7.2 风险管理措施8. 评价与反馈8.1 评价标准8.2 反馈环节9. 时间安排10. 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1:施工组织设计解释: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作业的组织方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2. 法律名词2:施工方案设计解释:施工方案设计是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进行具体设计和规划的过程。
3. 法律名词3:数据处理与分析解释: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转化和分析的过程,以得到有效的结果。
范本(风格二):1. 引言1.1 课程设计背景1.2 课程设计目的1.3 课程设计概述2. 目标与要求2.1 课程设计目标2.2 课程设计要求3. 方案与计划3.1 课程设计方案3.1.1 施工组织设计 3.1.2 施工方案设计 3.2 课程设计计划3.2.1 时间安排3.2.2 资源安排4. 数据采集与分析4.1 数据采集方法4.2 数据处理与分析5. 成果与展示5.1 课程设计成果5.2 展示形式6. 资源与支持6.1 所需资源6.2 可获得支持7. 风险与管理7.1 风险分析7.2 风险管理措施8. 评价与反馈8.1 评价标准8.2 反馈环节9. 时间安排10. 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1:施工组织设计解释: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作业的组织方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施工组织在工程项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因此,对施工组织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进行设计,让学生掌握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任务目标1. 理解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要求1. 选择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工程资料和背景资料;2. 对选定的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程难点等;3. 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人员配置、施工机械配置等;4. 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任务背景、目标、要求、分析过程、设计方案、模拟优化结果等内容;6.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并按要求提交报告。
四、任务步骤1. 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和工程项目;2. 收集相关的工程资料和背景资料;3. 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程难点等;4. 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人员配置、施工机械配置等;5. 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6.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任务背景、目标、要求、分析过程、设计方案、模拟优化结果等内容;7.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排版和编辑;8. 按要求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五、评分标准1. 工程项目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 施工组织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 模拟优化结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4. 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逻辑性;5. 课程设计报告的表达清晰度和语言规范性。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施工组织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使其具备独立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匡助学生掌握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为将来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施工组织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 具备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施工组织概论- 施工组织的定义和作用- 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 施工组织与工程进度的关系2. 施工组织的方法与技巧- 施工组织的基本方法- 施工组织的技术经济分析- 施工组织的资源配置与调度3.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 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与流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4. 工程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概念- 工程施工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工程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预实践,掌握施工组织的实际操作技巧。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施工组织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施工组织与管理》2. 参考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与实践》- 《工程施工管理导论》- 《工程施工管理案例分析》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土木工程学院的专业教师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践经验,能够提供学生需要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说明书某单层钢筋混凝土装配式车间姓名:韩满满学号:0811111157院系:铜陵学院土木建筑系08土本一班指导老师:刘百国(老师)设计时间:2010年12月14日一:工程概况某单层钢筋混凝土装配式车间,该车间共三跨(即12米、18米、24米),厂房轴线尺寸和剖面图如图2、3所示。
二:施工条件1.场地条件:东边有空地,可为施工使用,厂内门路于城市地区门路相通。
2.预制条件:屋架,柱现场预制,剩下构件工厂预制按进度供给。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1.选择起重机类型、型号。
2.主要结构构件的吊装工艺。
3.确定厂房吊装方案,起重机的开行路线。
4.两个阶段施工平面图设计:(1)柱、屋架预制阶段布置图;(2)吊装阶段构件平面布置图。
5.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必须有起重机类型、型号,构件的吊装工艺,厂房吊装方案确定的理由,分析计算过程,两个阶段施工平面布置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简图。
(2)两个阶段施工平面图各一张。
四:课程设计步骤和方法1:选择构件预制及安装及施工方法,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
2:起重机的选择验算。
3:绘制施工最简单的面图:4:设计计算书五:设计计算书方法1:厂房布局安装方案的选择由工程大概情况可知构件数量较多且相差较大,若采用综合吊装法则起重机种类更换频繁,吊索更换也很平凡,造成耗费功夫消耗时间现象。
而分件吊装法每次吊装不异的构件,索具不需经常更换,操作方法简单且基本不异,中间有距离时间,能为后续工作供给工作面和时间。
基于以上分析,将施工方案定位分件吊装。
柱子及抗风柱的吊装采用旋转法,屋架的堆放采用斜向堆放。
2:布局安装方法的确定:柱和屋架采用现场预制。
采用同时预制,先吊装柱,然后吊装吊车梁,最后是屋盖系统,包括屋架、连系梁和屋面板,一次安装完毕。
3:起重机型号的选择确定及吊装方案:由主要构件一览表,构件重量均小于15吨,安装高度均小于19米,因此暂时将起重机型号定为W1-100起重机型号的确定和工作参数的计算:a、吊装柱子的起重机选择:边柱最重为6.9吨,长度为11.8米,要求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分别为:要求起重量:Q=Q1+Q2=6.9+0.2=7.1t要求起重高度:H=h1+h2+h3+h4=0+0.3+8.94+0.2=9.44m现初选用W1-100型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臂长11m,当Q=7.1t时相应的起重半径R=8.0m,起重高度H=11m 9.44m,满足吊装柱子的要求。
由此选用W1-100型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臂长13m,其中半径不大于9.44m处吊柱子。
b、吊装屋架时起重机的选择:屋架采用两点绑扎安装,安装所要求的起重量和起重高度不统一,屋架分为低跨屋架和高跨屋架,在此以高跨屋架的计算为准。
要求起重量:Q=Q1+Q2=7.15+0.2=7.35t要求起重高度:H=h1+h2+h3+h4=11.8+0.3+3.2+4=19.3m现初选用W1-100型链轨式起重机,起重机臂长为23m,查表得当起重量Q=7.8t时,起重半径R=6.7m,其中高度H=19m 19.4m,故不满足吊装屋架的要求,需要加一个3m的鸟嘴架。
由此可按柱的选择方案选用W1-100型链轨式起重机外加3m鸟嘴架,起重机臂长为26m 在起重半径4.3m范围内。
c、吊装屋面板时起重机的选择:对于屋面板一样以安装高跨屋面板的计算成果为准:要求起重量:Q=Q1+Q2=1.02+0.2=1.22t要求起重高度:H=h1+h2+h3+h4+d=15.0+0.3+0.5+1+6.0=22.8m起重机吊装跨中屋面板时,起重钩需伸过已安装的屋架3m,且起重臂轴线与已安装屋架上弦中线最小程度距离g=1m,故起重机所需的最小起臂长度及相应的仰角为:α=arctg=arctg≈55.9°代入公式Lmin=h/sinα+(f+g)/cosα可求出最前臂长:Lmin=15.0-2.1/sin55.9°+3+1/cos55.9°=22.06m根据以上数据和实际工程环境可选用W1-100链轨式起重机,臂长30m,仰角α=55.9°,吊装屋面板时的起重半径为:R=F+Lcosα=1.6+30cos55.9°=18.4m当臂长L=30m,起重仰角α=55.9°,起重机实际起重高度为:H=Lsin56°+E-d=30sin55.9°+2.1-3=25.2m>22.8m小计:综合安装各构件的工作参数要求,选用W1-100型履带式起重机,30m长起重臂。
并查起重机性能曲线,安装厂房各构件时起重机的起重参数如次表所示:确定原料跨及出坯跨构件吊装时起重机的工作参数。
4、柱的最简单的面布置及开行路线:柱的预制位置即为安装前的就位位置,柱采用斜向布置,采用一点绑扎旋转法起吊。
起重机在跨外首先沿A轴距基础7米处开行,每停一点,安装一根柱子:然后转入B\C轴线安装柱子,最后转入D轴线沿跨外距基础中心开行安装柱子,同时依次完成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具体情况见图纸。
最后履带式起重机在厂房两端安装8根抗风柱。
5、吊车梁的最简单的面布置及开行路线:吊车梁沿柱边纵向放置,要尽量接近安装位置。
安装吊车梁时起重机采用跨中开行,每停机点可安装两根吊车梁;同时,可进行屋架扶直和就位。
起重机可从B\C跨1轴线起头安装吊车梁,及扶直屋架;然后转入B\C跨从9轴线向1轴线方向进行,完成第二次安装吊车梁和扶直屋架功课。
6、屋架和大型屋面板的最简单的面布置和开行路线:屋架在跨内采用叠浇预制,两端留有足够的穿筋、抽筋的场地,屋架采用沿柱边斜向堆放,按设计要求在安装位置就位,并用汽车式起重机将大型屋面板沿柱边纵向堆放。
用履带式起重机在AB跨跨中开行,从1、2轴线起头分跨间安装屋架、屋面板及屋盖支撑等。
当CD 跨屋架、屋面板等构件安装完成后,完成九、8轴线至1轴线屋架、屋面板及屋盖支的安装功课。
六:施工总最简单的面布置1、构件布置是吊装工程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现场条件,在满足施工,保证安全现场文明的条件下,对本工程进行总最简单的面布置。
单层厂房构件布置是吊装工程中重要的工作。
构件布置的要求:(一)构件布置时应该注意的一下问题:(二)每跨构件尽量布置在本跨内,如确有困难是,才考虑布置在跨外而易于吊装的地方。
(三)构架布置方式应该满足吊装工艺的要求,尽可能布置在起重机的起重半径内,尽量减少起重机负重行驶的距离及起重臂的升沉次数;(四)应首先考虑重型构件的布置;(五)构件布置的方式应易于支模及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预应力构件尚应试虑有足够的抽管、穿筋和张拉的操作场地;(六)所有构件应布置在坚实的地基上;(七)构件的最简单的面布置分预应力最简单的面布置阶段和吊装阶段构件就位布置,但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需同时加以考虑,做到相互协调,有利吊装。
2、柱的预制布置:需要在现场预制的构件主要是柱和屋架,吊车梁有时也在现场制作。
其他构件在构件厂或场外制作,运到工地就位吊装。
柱的预制布置有斜向布置和纵向布置两种。
3、屋架的预制布置:屋架一般在跨内平卧叠浇预制,每叠3~4榀,布置方式有三种:斜向布置、正反斜向布置及正反纵向布置。
根据本设计工程大概情况采用的是正反斜向布置。
4、吊车梁的预制布置:当吊车梁安排在现场预置时,靠得住近柱基顺序纵向轴线会略作倾斜布置,也可插在柱的空当中预制。
如具有运输条件,也可在座外预制。
5、屋架的扶直就位1屋架的斜向就位2屋架的成组就位位置七、吊车梁、连系梁、屋面板的就位1施工中的材料等布置:1、施工围墙在施工现场四周按要求位置修建临时围墙,墙高2m,并在座地入口处安装带锁的门。
2、砼供应本工程搅拌机周围布置砂石堆场及洋灰库。
3、加工房本工程每个场地均设置钢筋房及木工房。
4、材料临时堆场所有周转材料及其它原材料等均堆放在座内空地上,按规划最简单的面有序堆放。
八:布局构件吊装工艺a吊装前准备吊装前需作好以下准备工作:构件运输、就位和堆放;构件强度、型号、数量和外观等质量检查;构件的弹线、编号以及基础准备、吊具准备等。
b柱的吊装1、柱吊装前答对基础杯底抄平,其具体方法为:先测出杯底的实际标高,量出柱底至牛腿顶面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牛腿顶面的设计标高与杯底实际标高之差,可得柱底至牛腿顶面的应有长度,将其与柱量得的实际长度相比,获得杯底标高应有的调解值Δh,可在杯口内标出,并用C20细石混凝土将杯底抹平至标志处。
2、柱应在柱身的三个面弹出安装中心线,矩形剖面柱按几何中心线;工字形剖面柱除在矩形部分弹出中心线外,为易于观测和避免视差,还应在工字形剖面的翼缘部位弹出一条与中心线平行的线,柱顶和牛腿面也应弹出屋架及吊车梁的安装中心线。
3、装配跨柱子重量为6.5t~11.6t,柱长度为10.2m~12.4m,采用两点绑扎4、装配跨厂房柱子起吊采用滑行法,柱预制布置时绑扎点靠近基础,绑扎点与杯口中心均位于起重机的回转半径的圆弧上;大小件加工段跨厂房柱子起吊采用旋转法,柱预制布置时柱基中心、柱脚中线和柱绑扎点均位于起重机的同一起重半径的圆弧上。
5、柱子在接近杯底时,应进行对位,即从柱四周向杯口放入8个楔块,并用橇棍拔动柱脚,使柱的吊装中心线对准杯口上的吊装准线,并使柱基本保持垂直。
柱对位后,应先把楔块略为打紧,再放松吊钩,检查柱沉至杯底后的对中情况,若符合要求,即可将楔块打紧作柱的临时固定,然后起重钩即可脱钩。
6、柱子校正采用两台经纬仪从柱的相邻两面观察柱的安装中心线是不是垂直。
垂直偏差的允许值:柱高H≤5m时为5mm;柱高H>5mm时为10mm;当柱高≥10m时为1/1000柱高,且不大于20mm。
当垂直度偏差较钟头,可用敲打楔块纠正,当垂直度偏差较大时,可用千斤进行校正。
7、柱子校正后,立即进行最后固定,即在柱脚与杯口的空隙中浇筑C30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熬头次浇至楔块底面,待混凝土强度到达25%时拔去楔块,再将混凝土浇满杯口,待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达70%后,方能吊装上部构件。
c吊车梁吊装1、吊车梁吊装时应两点绑扎,对称起吊,吊钩答对准重心使起吊后保持程度。
2、吊车梁最简单的面位置的校正应采用通线法,即根据柱的定位轴线用经纬仪和钢尺先校正厂房两真个四根吊车梁位置,再依据校正好的端部吊车梁沿其轴线拉上钢丝通线,逐根拔正。
3、吊车梁校正后应立即焊接固定,并在吊车梁与柱的空隙处浇筑细石混凝土。
d屋架吊装1、吊装顺序绑扎→扶直与就位→吊升→临时固定→校正和最后固定。
2、屋架绑扎点应选在上弦节点处,左右对称于屋架的重心。
本工程屋架绑扎应采用四点绑扎,并事先对吊装应力进行验算。
屋架绑扎的吊索与程度夹角不宜小于45°。
具体详见屋架吊装示意图(图NO.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