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七上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合集下载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最终两个物体的相等()答案: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放出;小降;吸收;上升;温度2.热量指,用符号表示,国际单位为,符号为,比它大的单位还有。

答案: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Q;焦耳;J;千焦(kJ)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煤油的比热是2.1×103J/(kg·℃),它表示。

答案:J/(kg·℃);1kg的煤油,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2.1×103J4.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气,在电暖气内部应充入比热较的液体,是为了使它通电后温度升高得更。

答案:小;快5.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答案:C6.新疆那拉提草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

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大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小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小答案:B7.水的比热比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件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采用沸水多水量、短时间对蔬菜进行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损耗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答案:D8.由于水的比热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答案:B9.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

七年级科学(上)单元测试题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全章综合

七年级科学(上)单元测试题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全章综合

七年级科学(上)单元测试题(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全章综合)_________中学班姓名学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A.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B.在第9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0℃D.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3.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0℃的冰块放在0℃的房间中,冰块会熔化C.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敞开的锅中烧水当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濛濛B.桂花飘香C.雪花飞舞D.树叶飘落5.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0℃,-196℃和-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6.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和进入空调房感觉到凉爽分别是因为()A.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空调房没有热气B.扇来的风是凉的,空调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空调房里本身温度低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空调房内没有热气7.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8.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9.小明在倒开水时,不小心被100℃的水烫伤,妈妈说:“幸亏没被100℃的水蒸气烫伤,那样就更严重了!”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比水的温度高B.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比水的体积大10.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C.青菜腐烂D.水蒸发1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12.台州的9月,可以闻到阵阵桂花的清香,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3.学习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教学质量监测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教学质量监测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教学质量监测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 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 动植物体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 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2. 植物有而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成形的细胞核3.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般有比较大的液泡B.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C. 植物细胞不一定都有叶绿体D. 一定有细胞壁,没有细胞膜4. 乌饭麻糍是宁海美食,它是用植物乌饭树叶捣烂后挤压出汁液,加糯米粉拌匀揉和蒸煮而成的。

这种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液泡5. 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只少量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主要与控制物质进入细胞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6. 洪濑鸡爪是闻名全国的特色小吃。

鸡爪多“筋”,经切片显微观察,发现“筋”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由此可见“筋”属于( )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肌肉组织D. 神经组织7. 下列各组中,都属于器官的是( )①苹果的表皮②桃花③心脏④神经元⑤根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8. 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为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或器官,这体现了细胞的( )A. 分裂能力B. 分化能力C. 繁殖能力D. 生长能力9. 关于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四部分基本结构C. 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在水中直线前进D. 草履虫对刺激产生趋向或避开的反应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10. 【2021·金华模拟】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个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6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6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6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1.汽化是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气;吸收2.汽化过程有和两种方式。

前一种方式在温度下进行,后一种方式在温度下进行。

答案:蒸发;沸腾;任何;一定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答案: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快慢4.纸的燃点(纸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大约是18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500℃。

用一次性纸杯装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纸杯燃烧(以上两空填“会”或“不会”)。

这是因为。

答案:会;不会;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5.妈妈在炖骨头汤时,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汤的沸腾以节省燃料,汤在用小火维持沸腾时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时汤(填“需要”或“不需要”)继续吸热。

答案:不变;需要6.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在喝热开水时,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而成的。

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来,会看到碗壁“出汗”,这也是较冷的碗壁使周围的水蒸气而成的。

答案:开水汽化;液化;液化7.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

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填“上”或“下”)运动的。

答案:液化;下8.在体育竞赛中,经常有运动员受伤,医护人员常用蒸发较快的复方氯乙烷喷雾作麻醉剂,喷在运动员受伤部位,使得皮肤快速冷却(如图所示),使受伤的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从而可以继续比赛。

这是由于复方氯乙烷喷雾()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液化放热D.汽化吸热答案:D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答案:C10.某天,杭州交通之声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广大听众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都可以除雾C.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答案:B11.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有答案(经典)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有答案(经典)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一、选择题(2分>22=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硫代硫酸钠C.玻璃D.冰2、对于公式p =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I 1A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I 事C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8e史巨三D ,以上说法都不对甲乙丙3、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 C,那么不准确的是()A.甲B.乙C. 丙D.都不正确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C,乙物体温度升高20c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A . 1/2 倍B . 4 倍C . 1倍D . 1/4 倍5.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B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C .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D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C的水一定沸腾B.1 个标准大气压下,100c的水一定沸腾C.120 C的水一定沸腾D.90 C的水也可能沸腾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却能彻底止沸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B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C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D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9、下面所列的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的是(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1/2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2倍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2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A.湿衣服逐渐被晾干C.铁块被熔成铁水10.只有量筒,要取出A .在量筒中量出体积C .在量筒中量出体积B.樟脑丸放在箱子里逐渐变小冬天早上“落霜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为7厘米,的汽油B .30厘米3的汽油D0. 7x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厘米3的汽油.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11.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 B 、水蒸发为水蒸气、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 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A 、只有①②B 、只有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均正确 13 . 0c 的水变成O o C 的冰,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不变,体积增大B .密度变小,体积增大C .质量不变,体积不变D.密度不变,体积变小14 .已知铁的密度比铜的密度小,现用铁和铜各做一个实心球,则下列陈述中不可能的是 ()A .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B .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D .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小.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大2:5,甲的质量与乙的质量之比为 1:2,那么甲的体1 . 25 倍16.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卷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卷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碾米 B .淘米 C .洗菜 D .酿酒 2、右表是几种物质的熔点,科学家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时,应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 ) A 、水银温度计 B 、煤油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都可以3、右图所示图像可能是: ( ) A 、玻璃的熔化图像 B 、松香的凝固图像 C 、铝的熔化图像 D 、铁的凝固图像4、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 A 、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 、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 、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 、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6、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

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 A 、12℃ B 、32℃ C 、40℃ D 、100℃7、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体积的白开水,小明用的是热开水,小芳用的是冷开水,随后,他们很快在自己各自的杯子里溶解食糖,两位同学都将食糖溶解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则结果是 ( ) A 、小明的糖水更甜 B 、小芳的糖水更甜 C 、小明溶解的糖要少一些 D 、 两杯水一样甜8、某天小李家墙上挂着的气温计示数为25℃,小明想,如果在气温计的玻璃泡上擦上酒精会怎样?于是他做了这个实验,他观察到的气温计示数将 ( ) A .不断下降 B .保持不变 C .先上升,后降到25℃ D.先下降,后上升到25℃ 9.下列现象中,可用水的蒸发来解释的是 ( ) A.秋天,清晨小草上出现露水 B.切开的萝卜过几天后干瘪了 C.冬天,教室窗玻璃上有水珠形成 D.夏天,空调制冷时室外有滴水现象 10、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 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8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8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8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1.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根据变化前后有无,将物质的变化分为和。

答案: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伐薪”是,“烧炭”是;(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

“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这都属于。

答案:(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化学性质;(3)物理性质3.蔗糖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属于蔗糖的性质;把蔗糖放在锅中加热它会熔化成液体,此时发生了变化;继续加热,蔗糖逐渐变成黑色的碳,并可闻到一股焦煳味,此时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蔗糖具有受热易碳化的化学性质。

答案:物理;物理;化学4.“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酒精可以用作;(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事实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3)由于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

答案:(1)燃料;(2)比较稳定;(3)不同5.截至2020年4月9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3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在94%以上。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液氢可以做燃料D.液氢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3)属于实验现象的是;(4)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答案:(1)B;(2)A;(3)D;(4)C6.根据下列所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不负嘱托。

”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了。

卫星升空是利用火箭火箭使用肼(N2H4)做燃料。

肼又称联氨,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对眼睛、肝脏有损害。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综练习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综练习题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登山爱好者拍到的雾淞美景。

下列事例与雾淞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B.夏天狗吐出舌头C.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D.衣柜中变小的樟脑丸2.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熔化、液化C.熔化、凝固D.汽化、凝固3.电冰箱是常用家用电器。

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以下是小明对所看到的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将水放入冷冻室后不久,水便结成冰-----凝固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汽化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凝华D.从电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有水滴-----液化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5.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晶体材料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一段6.T1时间记录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熔点比乙的沸点高℃不变B.乙在熔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T3C.固态时的甲比固态时的乙比热容大℃不变D.甲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T47.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8.小宁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偏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2分×26=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感受身边的科学--质量为1.5×104mg 的物体,可能是………………………………( ) A .你的电脑 B .你的课桌 C .你的钢笔 D .你的质量 2.一架天平,无论如何调节平衡螺母都不平衡,若在右盘中放一纽扣,再调平衡螺母,横梁平衡了,这时称一物体的质量为35.6g ,则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 .大于35.6g B .小于35.6g C .等于35.6g D .无法判断 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 .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 .闻到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会合一块——分子间存在引力 4.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C.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5.在铁水浇铸成零件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时间(横坐标)与温度(纵坐标)的曲线图应是下图中的( )6.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 B .玉不琢不成器 C .纸里包不住火 D .火上浇油 7.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实心金属正方体甲、乙,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2倍,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 ) A.2倍 B.1/2倍 C.8倍 D.1/16倍 8.小明对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探究,并绘成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 A .a 物质密度是b 物质密度的2倍 B .c 物质的密度最大 C .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 3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9.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A..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 .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D .冰、水和水气都存在10.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A 、防止细菌感染B 、较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C 、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D 、较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1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 .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 .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C .冬天,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递热的物质D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1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 .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 .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3.为配置适当浓度的盐水,需要用天平称取5克食盐,天平调平衡后,现在将食盐放在左盘,右盘放5克砝码,发现指针稍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A .取出部分食盐 B .往左盘加适量食盐 C.将游码向右调节 D.将右盘中的砝码取出 14.如右图所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熔化最快的是甲 B 、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C 、无法熔化的是乙 D 、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15.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1C 、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D 、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16.在插有小树枝的密封烧瓶中,放着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华而形成的B 、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C 、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 、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17.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o C 的水比0o C 的冰效果好18.一实心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20g 水,若把此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的酒精质量是……………………………………………………………………( )A.大于20gB.小于20gC.等于20gD.无法确定19.夏天为了降低密闭房间内的温度,下列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 、室内安装电风扇进行降温B 、在室内放置大冰块C 、将放在室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打开D 、将放在室内正在工作的空调关闭 20.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 ) A .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 .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 .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 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21.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2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23.把一块-10℃的冰投入到0℃的水里过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24.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均放热的一组是…………………………………………( )A 、熔化 液化B 、凝固 液化C 、熔化 沸腾D 、凝固 沸腾25.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 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 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 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A 、水B 、酒精C 、煤油D 、水或酒精 26.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从而容易对火箭造成破坏。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易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

这是因为…………………………( ) A 、熔化和汽化都放热B 、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 、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 、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二、填空简答题(2分×18=36分)1.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很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2.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2)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 ____、 有关系.3.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制定了两个计划: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⑴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适量的水和煤油。

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仪器。

⑵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

(3)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a 物质是 ; 吸热能力强。

4.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

实验中的操作步骤有:a .把盐水倒进量筒,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图6甲);b .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已记入下表);c .把盐水倒进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乙所示);d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请根据以上操作填好下表的空格:(2)由实验测出的盐水密度与实际盐水的密度会有误差。

如本次实验按上述的a 、b 、c 、d 顺序操作,则测出的盐水密度会__________实际盐水的密度(选填“小于”、“等于”、“大于”);要减少实验误差,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应是 。

三、计算题(2分×6=12分)1.石油公司对成品油的垄断和控制,曾经造成全国大面积油荒。

运油的油罐车一次能最多装满12t 密度为0.8×103 kg /m 3的93#汽油。

93#汽油的价格为7.5元/升。

求:1)运油车的油罐容积是多少m 3?2)有些加油站外竖立“每车限装300元”的标志牌,则每车一次所装的汽油质量为多少kg ?2.元月2日,小明和妈妈到煤气公司充煤气,发现煤气的价格是88元/瓶,他妈妈说:“石油价格都下降了,怎么煤气价格还涨了呢?”营业员说:“其实煤气价格也降了,现在是冬季,夏季价格是85元/瓶呢!”小明想营业员说的话有道理吗?于是他查找了一些资料,得知冬季的煤气密度为0.88×103kg/m 3, 夏季的煤气密度为0.8×103kg/m 3,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 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