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复习.ppt

合集下载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课件:第4章复习课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课件:第4章复习课
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__不会__因为温度降低而停止运动。
(2)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__快__。
【典例 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解析】 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 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糖加入水中,水 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尘虽微 小,但也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用 分子动理论解释;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 子之间有空隙。 【答案】 C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将这些水凝固成冰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冰的质量 m/克 冰的体积 V/厘米 3 冰的密度ρ/(克/厘米 3)
1
36
40
0.9
2
45
500.93Fra bibliotek5460
0.9
【分析与结论】 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 质,但对物质的鉴别,我们还可以应用其他科学知识,作 进一步的鉴定。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②已知烧杯的质量以及倒入水后 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水的质量。 【评估】从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操作以及量 杯的最小刻度分析。 【分析与结论】根据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数据可得出 结论。 【答案】 特性 鉴别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m2-m1 【评估】①量杯的最小刻度太大 ②烧杯中有液体残留 【分析与结论】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V;④计算出水的密度 ρ。
【 评 估 】 请 找 出 实 验 中 的 两 个 不 足 之 处 : ①____________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共44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共44张ppt)
和___升__华___。 2.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有:__凝__固___、__液__化__
和___凝__华___。
本章总结提升
五 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保持物质___化__学__性__质______的一种微粒。 3.分子的特性有: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空__隙_____。 [注意] 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原子和离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的性质是否 需要通过_化__学__变__化_才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 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铁磁性等不需要通过_化__学__变__化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 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解析] “刷冰”能产生热,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这个过程 属于熔化。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本章总结提升
►类型二 沸腾与沸点
沸腾的过程以及沸点的知识是考试中出现较为频繁的考点。 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液体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例2 小明同学知道,在探究科学奥秘时,第一步一般应该 是( D )
本章总结提升
[注意]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变化前后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而物理变化是变化前后分子本身没有改 变,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
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 熔化与熔点 熔化过程和熔点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和非晶体的区 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本章总结提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 复习与巩固 (共26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 复习与巩固 (共26张ppt)


测量工具:⑦___托__盘__天__平__等___
物 质 的的物 质密度概 公单 应念 式位 用: : :鉴 求 求解⑧ ⑨⑩物 物别释__单体 体物水___ρ_位_的 的_质结=g__/c体__质 体冰mVm__积__量 积后3 __的__体___某和积__种⑪膨__物_胀____质__k__的g__/m__质__3__量____


物态
⑯__升__华___ ⑰__吸__热___ ⑱__凝__华__ ⑲__放__热___
特 性物 质 的的 特 性物 质物变理化性:质与化学性质⑳变性__化质汽__种化_物 化_类_理 学物 化性 性○2理 学质 质1 _变 变: :_吸_化 化如 如_热_: :○ ○_2245_无 有__颜可__新 新○__2色燃__2物 物___、性__液_质 质___状、__化_产 产___态会___物 物___、生____气锈__○2__3味等_____放等______热_______
• ①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②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③绳子 不容易被拉断;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块压紧后“黏”在一起;⑤气 体被压缩到体积越小时越费劲;⑥在巨大压力下,油能从钢管的侧 壁渗出(钢管无裂缝)。
• 专项二 质量和密度
A
• 3.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
)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密度均不变
专项突破
• 专项一 物质的构成
•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
C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 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③④Fra bibliotek②⑤①⑥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请举例区别溶解能力 与溶解速度。
溶解能力: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只能
溶解30克蔗糖。
溶解速度: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溶解
30克蔗糖花了3分钟。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争加蔗糖,蔗糖是否 能全部溶解?
2.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吸__收__热
晶体
量,温度_保_持__不__变_.
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_放__出__热 量,温度_保_持__不__变_.
固体
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吸__收__热 量,温度_持_续__上__升_.
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_放__出__热 量,温度_持_续__下__降_.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_.
学生实验 记录在相同时间内哪一杯水中食盐溶解较多 及记录
结论
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跟是否搅拌、水温高低、食 盐颗粒大小有关。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水的温度 越高、颗粒越小,食盐溶解越快。
假如要求你增强某物质的溶 解能力,你有哪些办法?
对那些随着温度增高,溶解能力增强的物质可用增加温度。 对那些随着温度增高,溶解能力减弱的物质可用降低温度。 对于气体物质,一般可采用加压和降温的方法。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构成和特性
物态变化
物质的构成
溶解性
酸碱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气态





三 态 变
固态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态

温度/℃
温度/℃
晶体熔化的图象 温度/℃

第四章复习(浙江省宁波市)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四章复习(浙江省宁波市)PPT课件(初中科学)
砂粒间隙大,通气性能和透水性能强, 但保水性能差;黏粒间隙小,通气性能 和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粉砂粒介于 两者之间。
类别 砂粒
所占体积 大
粉砂粒 居中
黏粒 小
土壤间隙 空气和水的含量


适中
适中少

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间隙就越大,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土壤的分类 土壤中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
热胀冷缩--骤热骤降使岩石爆裂 植物和动物的作用
2、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 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 源。
总 结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 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 成了石砾和砂粒,最后形成了含 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 质的土壤。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土壤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土壤结构
土壤生活
位置
枯枝落叶层 小动物活动的主要 场所之一
上土层 植物根系大量散布, 也有土壤动物散布
土壤的最表层 土壤的上、中层
下土层
少量根系及微生物 土壤的最低层下面 是岩石
土壤生物
动物
包 植物

微生物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
(1)空气 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2)水 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3)有机物 提供养料 (4)无机盐 固定植物根系,
那我国土壤的基本情况又是怎样呢?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77万平方米,占国土面积 的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 面积的50%左右。耕地面积为137万平方米 其中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米。
2.土壤的过度开发也是土壤资源受到 破坏的最大威胁之一。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C、棉布球着火,但开始棉布并未烧破。 因为卫生球受热升华,放出的奈气可燃。
D、棉布球着火,开始棉布烧破,其中包着的奈也同时 燃烧。因为棉布和奈的着火点都低于火柴火焰的温度。
1、向手心“呵气”,感到 ,这是因为

向手心“吹气”,感到
,这是因为

2、北方冬天,气温达-20℃左右,在大白菜
菜窖里放几盆水,这是
解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水上方冒“白气”; 先汽化后液化
一杯冷气习习的冰水上方冒“白气”。 液化
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 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
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____甲_____房间壶嘴 的上方__小___水__珠____较多,判断出 ___乙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甲乙
错 审题要把握关键词 B、棉布球未着火,开始棉布会烧不破。
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熔化过程的状态:
,温度在熔点时的状态是 ,
剂具有
的性质。
例 改:水的沸点为100℃,水沸腾时,不断吸
向手心“吹气”,感到
,这是因为
分 答题时切勿“丢三落四”“因果颠 固图象的是( )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解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水上方冒“白气”;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固 固
固固固固
你得出的结论:

2、滑冰时,冰刀滑过时冰熔化成水,滑过后 水又很快结冰,请你作出合理的假设: 。
思考: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它不需要吸热。
相同 在此过程中,雪人要 热量,
继续吸热
霜能沸 水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1(物态变化)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1(物态变化)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凝华
融化 凝固
晶体
固态
非晶体
熔点
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温度条件
蒸发
任何温度
沸腾
一定温度(沸点)

产生部位 液体表面

剧烈程度 点
缓慢
液体温度 的变化
温度降低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
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吸热的汽化现象
关于蒸发和沸腾的问题
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 为[C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扇来的风是凉的 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 蒸发时要吸热 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成,不易融化。 B、纯金掉到钢水中不会融化 C、在-265 ℃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
物 固态 金 铜 钢 钨 固态 酒精
质 水银

名 称
熔 -39 1064 1083 1515 3410 -259 -117 点/ ℃
蒸发
沸腾
气态
汽化 液化
升华 液态
我们的知识说一说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学习了第四 章“物质的特性”。回想一下,我们增长了哪些知识?
气态
汽化 液化
升华 液态
凝华
融化 凝固
固态
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
1、从冰柜里拿出一支棒冰,一会儿,
发现棒冰纸上结了一层白霜(凝固)
水蒸气
固 凝华
2、剥开纸,棒冰周围冒“白气”(汽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
一架已平衡的天平,左边放盛酒精的烧杯 右侧放盛水的烧杯,结果天平平衡,过一
段时间天平会向 右侧倾斜。

初一上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初一上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PH值和酸碱性
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思考
用PH试纸测试物质酸碱性 的强弱。 碱性 越强; PH越高,_____
酸性 越强; PH越低,_____
中 性。 当PH=7时,物质呈_____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比较项目 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钢铁生锈、食 物腐败、橡胶 老化、酒精燃 烧、木炭燃烧 等
气体液化的方法:
2、压缩体积
1、你看到的是水 蒸气吗?
2、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0C 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思考
灯泡用久了 其玻璃壁会 变黑,你知 道这些现象 的原因吗?
生活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说:
卫生球变小 卫生球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雾凇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小冰晶
雾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云的形成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液
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云。
雨的形成 上面的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 露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结(液化)
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雪的形成当高空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在物体的 霜的形成 表面上而形成小冰晶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成小冰晶,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熔化成 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变大成雨。
蒸发
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沸腾
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 表面和内部 2、只在一定温度 3、剧烈汽化 液体表面气压大小会 影响沸点的高低
不同点 影响 因素 相同点
3、比较绶慢
1、液体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大小 3、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现代技术可以拍到分子图片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A、分子是有质量和体积的 •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C、分子只有在加热时才能运动 • D、分子间有空隙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
化,主要是由于 (B )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 B、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 C、分子的质量发生的变化 • D、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云的形成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液
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云。
雨的形成 上面的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
雪的形成 当高空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露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结(液化)
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在物体的
霜的形成 表面上而形成小冰晶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由 水分子 构成 氧气由 氧分子 构成
酒精由 酒精分子 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的微粒
(原子和离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的微粒)
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 子。
1、分子之间到底是紧密排列 还是之间存在空隙呢?
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小, 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大。
成小冰晶,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熔化成 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变大成雨。
烧开水时水壶壶嘴上方的“白气”
水先汽化,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凝结)成小水珠
冰棍上的白粉 空气中的水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
冷却凝华成小冰晶。
药店里的药味 固体药品升华成气态在空气中扩散
物 质
气态





凝固(放热)

固态
液态

熔化(吸热)

1.分子体积小,质量也小 2.分子之间有空隙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4.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 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 (B )
A、混合后生成了新分子 B、物质的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C、混合后物质间的距离变小了 D、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一定变小
2、有些花的香气虽然离我们
3、液体的蒸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如果妈妈让你帮她晾衣服,想一想怎样 才能使衣服干得快?
4、夏天,电风扇扇过来的风会让我 们觉得很凉快,这是为什么呢?
5、氧气平常在我们周围看不见也摸 不着,它是一种气体,你能想办法把它 变成液氧吗?
6、妈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为什么 会一点点变小到没有呢?
我的能力试一试
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
现象说明:
(B )
A、分子很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D、分子间有间隔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运动论解
释的是:
(A )
•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 B、在室内,同样面积的热水比冷
水蒸发得快
• C、把表面平滑干净的两块铅压紧 后不容易把它们分开
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 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讨论:
一种物质扩散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剧烈。
比较分子,颗粒、小粉末、细菌、细胞 之间的大小关系?
分子最小,其次是细菌、再是细胞、 再是小粉末、最后是颗粒
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14、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 现象:
(1)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答:由于水__分_子__在__风_吹__日__晒_下__扩_散__到_空气中去了 (2)糖块在水中溶解,同时水有了甜味。 答:由于_糖__分_子__扩__散__到__水_分__子__空__隙__中__去_了_ (3)气态物质易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难 压缩。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 12、由于_分__子__的_运__动___,不同物 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叫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 发生扩散现象。_气__体_____间的扩 散最快。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 热运动越__剧_烈______;扩散现象也 越___明_显______。
• 13、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 质上是处于_液_体__表_面___的分子由于
1、在一个寒冷的下雨天,你在朋 友家里喝咖啡。当你的朋友正在煮水时, 你注意到炉子边上的窗玻璃上盖着一层 水滴。你的朋友以为窗户渗漏了,运用 你的知识,对窗户上水滴形成过程作出 合理的假设。
物质的比热
1.知道热量的概念 2.热量的符号、单位及其符号 3.物质升温时吸热多少的影响因素 4.理解比热的概念 5.水的比热较大
B. 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 多,比热容越大
C. 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 J/(kg·℃),它表示1 kg砂 石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 J
D. 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含的热 量多
3.在研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
实验中,提供的材料有:(1)0.1 kg的铜块(2)0.1 kg的铝块(3)0.2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C、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7、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种 空隙是固定不变的。
•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 C、糖水是由糖水分子构成的 • D、分子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微粒,
10、下列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
事实是:
( C)
• A、盛夏将自行车放在阳光下,车胎 爆炸
• B、通常把氧气加压到150个大气压,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 C、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 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 1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如水是由大量 __水__分_子_____构成的;(2)一切 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 ___无_规__则_运__动_____。(3)分子间 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kg的铜块(4)0.3 kg的铝块。应选用的材料是( A )
A.(1)与(2)
B.(1)与(3)
C.(2)与(4)
D.(3)与(4)
4、利用比热知识说明为什么水银温度计比 酒精温度计要灵敏?
因为水银的比热比酒精小,所以吸收同样的 热量,温度变化大。
两者区别 :变化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两者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
•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4、2005年3月发生的上海氯气泄露 事件说明: (C )
• A、分子有毒 • B、分子间有间隔 •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D、分子很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B、酒精是酒精分子构成的 • C、一滴水就是一个分子 • D、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B. 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分别升高100℃和50℃,铝 吸收的热量比铜多
C. 同样多的两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 热量也相同
D. 质量相等的酒精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酒精 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多
2.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 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想一想: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 现象,你能解释吗?
晒盐
晒谷
窗玻璃上 的水雾
➢液化要放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小水 滴形成“水雾”。
1、降低温度 ➢气体液化的方法:
2、压缩体积
1、你看到的 是水蒸气吗?
2、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被1000C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0C的水烫伤要 严重得多,为什么?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质 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量用符号Q表示
热量的单位:焦耳 用符号J表示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 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 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 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1 2 3 4
液体
熔化进程
是否吸热 温度是否上升

(晶体)
松香
(非晶体)
吸热 吸热
不变 上升
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4、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 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5、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1)温度达到熔点; 6、晶体熔化的条件:
(2)吸热。
液态晶体凝固时向外 放热,但温度不变, 出现固液共存态
答:由于 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 ________隔__很__小__。_____________
熔化与凝固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D
80
B
C
40 A
40
时间1
时间2 时间
开始熔化 完全熔化
时间
萘熔化图
松香熔化图
两种物质的熔化规律
物质
液态非晶体凝固时向 外放热,但温度降低, 没有出现固液共存态
三、凝固(熔化的逆过程)
1、晶体或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 度叫晶体的凝固点。 3、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4、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1.如图4-5-4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 的是( )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热量多的,比热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