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卷(本试卷共三大题33小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根据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钨3410℃金1064℃钢1514℃铜1083℃铝660℃水银-39℃氢-259℃A、电灯泡用钨制灯丝,不易熔断B、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C、在-258℃氢气是固态D、水银温度计在-40℃时失效2、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25℃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B.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C.冰的温度高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D.冰的温度低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熔化的铁凝固成铁块B、酒精的挥发C、人的呼吸D、电灯发光发热4、下列各项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铁可熔化成铁水B、煅烧石灰石可以制取生石灰C、酒精可以点火燃烧D、久置的酒易变酸5、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C、酒精的蒸发速度D、酒精的沸点6、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7、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烟雾缭绕B、花香怡人C.雪花飘飘D.尘土飞扬8、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体积的白开水,小明用的是热开水,小芳用的是冷开水,随后,他们很快在自己各自的杯子里溶解食糖,两位同学都将食糖溶解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则结果是()A、小明的糖水更甜B、小芳的糖水更甜C、小明溶解的糖要少一些D、两杯水一样甜9、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下雪不冷,化雪冷”—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C、“花气习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0、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11、下列操作中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A、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B、搅拌汽水C、加热汽水D、冷冻汽水12、如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A.水B.酒精C.煤油D.水或酒精13、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白雾”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14、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4.1-4.2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4.1-4.2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4.1&4.2)一、填空题1、叫做晶体,叫非晶体。

2、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热量。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4、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

同一晶体的和是相同的。

5、金属铝的熔点是660℃,600℃时铝处于态。

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7、在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熔化时温度,状态为;熔化后温度。

8、蒸发是在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在液体进行的,沸腾是在进行的。

9、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

10、蒸发时,液体的温度,周围环境的温度。

所以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玻璃B.明矾C.塑料D.橡胶2、如右图,此图是()熔化的过程,该物质的熔点是()A.晶体;80℃B.晶体;50℃C.非晶体;80℃D.非晶体;50℃3、把冰水共存物拿到温度在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共存物的温度是()A.降低B.升高C.保持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关于铁和玻璃受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B.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C.在熔化的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不断地升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5、保温瓶中有1000克水,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克的-2℃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话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水结成冰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6、水结成冰的条件是()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7、某同学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水,然后观察哪滴水先干。

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他是在研究水的蒸发快慢()A.跟水的温度高低的关系B.跟水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C.跟水面上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D.同时跟水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8、下列做法是为了使蒸发减慢的是()A、在场院上晾晒刚收获的玉米B、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湿衣服C、把蔬菜装在塑料袋里放入冰箱D、用热风干手器吹干洗过的手9、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口,常常向水面吹气,这是因为()A、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致冷作用B、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C、吹出的气比开水温度低,混合后使开水变凉D、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10、将20℃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仔细观察它的读数变化,下列变化情况可能的是()A、温度计的示数上升B、温度计示数下降C、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示数不变三、探究题1、小明学了“熔化和凝固”这一课后,在家用物质甲和物质乙进行熔化实验。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最终两个物体的相等()答案: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放出;小降;吸收;上升;温度2.热量指,用符号表示,国际单位为,符号为,比它大的单位还有。

答案: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Q;焦耳;J;千焦(kJ)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煤油的比热是2.1×103J/(kg·℃),它表示。

答案:J/(kg·℃);1kg的煤油,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2.1×103J4.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气,在电暖气内部应充入比热较的液体,是为了使它通电后温度升高得更。

答案:小;快5.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答案:C6.新疆那拉提草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

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大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小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小答案:B7.水的比热比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件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采用沸水多水量、短时间对蔬菜进行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损耗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答案:D8.由于水的比热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答案:B9.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测试题

XX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测试题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分×20=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熔点B、沸点C、质量D、溶解性2、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C.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高压锅爆炸B、植物的光合作用C、牛奶变酸D、钢铁生锈4.舞XX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烟雾缭绕B、花香怡人C、雪花飘飘D、尘土飞扬6、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XXXX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7、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汲取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操纵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纳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8、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聚了厚厚的冰柱(如图5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

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严寒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9、下列操作中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B、搅拌汽水C、加热汽水D、冷冻汽水10、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下面叙述的现象都正确的是()、混合物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B、混合物的体积不变,温度不变C、混合物的质量减小,温度升高D、混合物的质量不变,温度不变11、下列关于课本用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D、易撕碎12、下列被ZY电视XX曝光的质量问题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B、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换成“假酱油”1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融化时要汲取热量C 、“花气习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4、米饭在嘴里慢慢地细嚼会感觉有甜味产生,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跟口中的消化液作用生成了麦芽糖。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蒸发、沸腾和液化的说法正确的说法(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B、气体液化时要吸收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变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2.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3.将手从水中提出离开水,觉得手凉些,是因为: ---------------------------- []A、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低造成的B、水蒸发吸热造成的C、水温和手温相同,拿出后凉的感觉是由于心理作用造成的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4.夏天为了降低密闭房间内的温度,下列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是:------------[]A、室内安装电风扇进行降温 B、在室内放置大冰块C、将放在室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打开D、将放在室内正在工作的空调关闭5.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6.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气压,水的沸点不变B、0℃的水变成0℃的冰要放出热量C、松香由固态转化成液态时的温度不变D、冰在升华时放热8、在气温0℃的冬天,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会干,这种现象属于( )A、汽化B、升华C、蒸发D、凝华9.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AB C D10.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白雾”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时间时间时间时间35.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

C、夏天,人们吃冰棒,喝冷饮D、用电风扇吹风降温1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非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但无一定的熔点C、各种不同晶体,它们的熔点相同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14.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

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A、12℃B、32℃C、40℃D、100℃15.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的水一定沸腾B、120℃的水一定沸腾C、1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D、90℃的水也可能沸腾16.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B、水蒸发为水蒸气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17.对冰水混合物加热时:------------------------------------------------------------------------[]A、冰、水的温度上升B、冰的温度上升,水温不变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C、以上说法都不对18.我们平时用的高压锅的作用是:-------------------------[]A、坚固耐用B、增大气压,降低沸点C、缩短水沸腾时间 D、增大气压,提高液体的沸点19、.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B、夏天的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构成一、单选题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黄豆和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空隙B 红墨水滴入水中扩散分子在不停运动C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分子之间有引力D 水很难被压缩分子之间有斥力A. AB. BC. CD. D2.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B. 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倒立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C. 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 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3.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 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4.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纷飞5.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B. 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6.国家明确要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禁止吸烟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之间有间隙C.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B. 在固体中,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而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移动C. 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组成物体的分子就停止热运动D. 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排列规律一样8.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①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②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的尘土飞扬;③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在游动A. ②③B. ①③C. ②④D. 以上都是9.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萝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的,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度低,盐分子就停止了运动B. 盐的分子太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二、填空题10.用所学知识填空。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有答案(经典)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有答案(经典)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一、选择题(2分>22=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硫代硫酸钠C.玻璃D.冰2、对于公式p =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I 1A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I 事C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8e史巨三D ,以上说法都不对甲乙丙3、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 C,那么不准确的是()A.甲B.乙C. 丙D.都不正确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C,乙物体温度升高20c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A . 1/2 倍B . 4 倍C . 1倍D . 1/4 倍5.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B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C .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D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C的水一定沸腾B.1 个标准大气压下,100c的水一定沸腾C.120 C的水一定沸腾D.90 C的水也可能沸腾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却能彻底止沸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B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C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D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9、下面所列的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的是(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1/2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2倍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2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A.湿衣服逐渐被晾干C.铁块被熔成铁水10.只有量筒,要取出A .在量筒中量出体积C .在量筒中量出体积B.樟脑丸放在箱子里逐渐变小冬天早上“落霜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为7厘米,的汽油B .30厘米3的汽油D0. 7x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厘米3的汽油.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11.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 B 、水蒸发为水蒸气、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 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A 、只有①②B 、只有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均正确 13 . 0c 的水变成O o C 的冰,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不变,体积增大B .密度变小,体积增大C .质量不变,体积不变D.密度不变,体积变小14 .已知铁的密度比铜的密度小,现用铁和铜各做一个实心球,则下列陈述中不可能的是 ()A .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B .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D .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小.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大2:5,甲的质量与乙的质量之比为 1:2,那么甲的体1 . 25 倍16.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蒸发、沸腾和液化的说法正确的说法(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B、气体液化时要吸收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变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2.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3.将手从水中提出离开水,觉得手凉些,是因为: ---------------------------- []A、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低造成的B、水蒸发吸热造成的C、水温和手温相同,拿出后凉的感觉是由于心理作用造成的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4.夏天为了降低密闭房间内的温度,下列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是:------------[]A、室内安装电风扇进行降温 B、在室内放置大冰块C、将放在室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打开D、将放在室内正在工作的空调关闭5.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6.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气压,水的沸点不变B、0℃的水变成0℃的冰要放出热量C、松香由固态转化成液态时的温度不变D、冰在升华时放热8、在气温0℃的冬天,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会干,这种现象属于( )A、汽化B、升华C、蒸发D、凝华9.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AB C D10.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白雾”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时间时间时间时间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11、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C、酒精的蒸发速度D、酒精的沸点12.下列做法中,主要利用蒸发降温的-------------------------- []A、给发高烧的病人打退烧针B、用空调降温C、夏天,人们吃冰棒,喝冷饮D、用电风扇吹风降温1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非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但无一定的熔点C、各种不同晶体,它们的熔点相同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14.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

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A、12℃B、32℃C、40℃D、100℃15.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的水一定沸腾 B、120℃的水一定沸腾C、1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D、90℃的水也可能沸腾16.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B、水蒸发为水蒸气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17.对冰水混合物加热时:------------------------------------------------------------------------[]A、冰、水的温度上升B、冰的温度上升,水温不变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C、以上说法都不对18.我们平时用的高压锅的作用是:-------------------------[]A、坚固耐用B、增大气压,降低沸点C、缩短水沸腾时间D、增大气压,提高液体的沸点19、.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B、夏天的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在一定温度下都能发生B、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C、手摸冰感到比把手放在水中凉,这一定是因为水温比冰温高D、扩散现象主要说明分子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21、在闻到气味、湿衣服晾干、白糖溶于水,能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分子在运动B、分子间有空隙C、分子有大小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2、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觉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23、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样的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大的比热D、较小的密度24、将冰水混合物加热,所发生的变化将是()A、升高混合物的温度B、只升高水的温度C、有一部分冰被熔化D、升高冰块表面的温度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C、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个分子D、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26、冬天,自来水由于结冰,会把水管胀裂,说明冰中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在水中要,这说明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

27、细胞是由水、蛋白质等物质构成的,而水、蛋白质等物质都是由构成的;对于“细胞”和“水分子”,用光学显微镜,你能观察到的是。

28、将油装入密封金属容器中加高压后,结果油往往会从金属容器壁中渗出来。

这个事例主要可以说明。

29.在厨房的墙壁上或油烟机上,经常可看到油滴,这些油滴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30.有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A液体沸点为-20℃,B液体沸点为-30℃,当温度从-50℃升高时,哪种液体先“跑”出来?31.在取暖室的散热器里,通入的是100℃的水蒸气,出来的水也是100℃,(1)此物态变化叫,向外界(填“释放”或“吸收“)热量;(2)猜测一下:当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需要(填“放热”或“吸热“)。

32.小明有一次打开了很久没用过的铅笔盒,看到有一块橡皮和一支绿色的铅笔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开后,发现里面也有一部分变成了绿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变成绿色是现象;为什么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看到这种现象?33.填写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1)露的形成,(2)冰变成水,(3)霜的形成,(4)铁水变铁块,(5)雾的形成,(6)碘变成碘蒸气,(7)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现象;其中是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填序号)34.将水和酒精混合后在一起得到的混合液的体积__________(大于/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

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填“快”或“慢”),酒精蒸发(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36.分子是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且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

37.在夏天傍晚,很多人喜欢在户外地上先洒一些水,过一些时间再去乘凉会感到凉爽一些,这是因为;38.完成填空:(填“上升”、“下降”或“不变”)(1)用扇子扇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2)把这支温度计伸入盛满酒精的瓶中,温度计示数(3)再取出温度计,示数将(1)以上三个实验说明了三、简答:(8分)39.根据下表回答:锅底有了孔,用焊锡补后可以烧开水,但不能用于油炸食物,为什么?(4分)还是外表面,为什么?(4分)四、探究与实验(8分)41.设计实验:比较温度的高低对水的蒸发快慢的影响。

(1)提出问题:(2分)(2)进行假设:(2分)(3)实验设计:(3分)(4)结论:(1分)七年级上第四章(1-4节)检测题答案一.1.C2.D3.B4.B5.D6.C7.B8.B9.B 10.D 11.D 12.D 13.D 14.A 15.D16.A 17.C 18.D 19.B 20.D 21.A 22.C 23.B 24.C 25.C二.26.大, 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27.分子, 细胞28.固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9.汽化液化30.B液体31.液化, 释放, 吸收32.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3.(1)液化(2)熔化(3)凝华(4)凝固(5)液化(6)升华(7)液化(1)(3)(4)(5)(7)34.小于,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5.(1)快,快(2)吸收,降低36.一种微粒,空隙, 做无规则运动37.水蒸发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38.(1)不变(2)不变(3)先降低再升高(4)液体蒸发吸热三.39.锡的熔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可以烧开水;锡的熔点比油的沸点低,所以不能用于油炸食物40.内表面;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凝华形成冰花四.41.(1)温度的高低对水的蒸发快慢有影响吗?(2)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3)取两片相同的玻璃片,分别滴两滴水,取一片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片上的水先蒸发完(4)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