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模块三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用 2_1 瞬时加速度问题试题1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专题三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Fr2/GM严格相等。
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F。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力平衡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冉平衡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口抵消,不口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效果/、能抵消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4.牛顿定律在连接体中的应用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一、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必定律:( 1)内容:全部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类状态为止。
( 2)理解:① 它说了然全部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没关)。
②它揭露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 产生加快度 ) 的原由,而不是保持运动的原由。
③ 它是经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可以由实质的实验来考证。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快度 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快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同样。
公式: F合= ma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使劲和反作使劲老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2)理解:①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不是先有作使劲后有反作使劲。
②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性质同样。
即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互相依靠性。
它们是互相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不行叠加性。
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分别作用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成效,不行求它们的协力,两力的作用成效不可以互相抵消。
4. 牛顿运动定律的合用范围:关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 (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的,但关于物体的高速运动 (运动速度靠近光速 )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合用了,要用相对论看法、量子力学理论办理。
易错易混(1)错误地以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相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此外一种错误是以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看法。
(2)不可以正确地运使劲和运动的关系剖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快度等参量的变化。
(3) 不可以把物体运动的加快度与其遇到的合外力的刹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二、超重和失重在均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快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类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快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类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无变化.(2)物体能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仍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快度方向.(3)当物体处于完整失重状态 (a=g) 时,平时全部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整消逝,如单摆停摆、天平无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易错易混(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惹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必定发生变化,常常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以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牛顿三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解析版)--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

牛顿三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牛顿第一定律(1T -4T )目标2牛顿第三定律(5T -8T )目标3牛顿第二定律(9T -12T )目标4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问题(13T -16T )目标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动态过程(17T -20T )【特训典例】一、牛顿第一定律1甲瓶子盛满水,在密封塞上用细绳悬挂一个铁球,乙瓶子盛满水,在密封塞上用等长细绳悬挂与小铁球体积相同的小泡沫塑料球,且将乙瓶子倒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瓶子均固定在小车上。
当小车突然向前运动时,则两球的存在状态为()A. B.C. D.【答案】A【详解】对A 选项所示情况,可设想一个与金属小球等体积的水球。
金属球位置的变化,必然代替这个水球的位置。
而同体积的水球和金属球,金属球的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故相对水球来说滞后。
同理,由于同体积水球的质量大于泡沫塑料球的质量,水球惯性大,相对泡沫塑料球来说水球滞后,泡沫塑料球相对水球在前,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2如图所示,滑冰运动员用力将冰刀后蹬,可以向前滑行;停止用力,会逐渐停下,且滑行的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滑的越远。
有四位同学对此过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运动员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具有惯性的表现C.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D.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说明惯性的大小和速度有关【答案】C【详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故A错误;BC.停止用力,运动员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继续运动是因为惯性,故B错误,C正确;D.摩擦力一定时,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速度越大,停下所需时间越长,但惯性与自身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墨经》中写道:“力,刑之所以奋也。
”“刑”同“形”,即物体:“奋”,意思是“(物体)动也”,即开始运动或者运动加快。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总结-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总结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1. 对牛顿第必然律的理解:(1)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 牛顿第必然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3) 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缘由(4) 牛顿第必然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5)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运用牛顿第必然律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 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绝对性、独立性(2)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形状(3) 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不管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 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2) 指出了物体间的彼此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不断线上,同时出现、消逝、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二: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经常用的方法、技巧1. 理想实验法2. 控制变量法3. 全体与隔离法4. 图解法5. 正交分解法6. 关于临界成绩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发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三: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成绩1. 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需不为零,不管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2) 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需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3) 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反时,速度添加,否则速度减小2. 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成绩:(1) 轻绳:① 拉力的方向必然沿绳指向绳膨胀的方向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③ 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④ 弹力可做瞬时变化(2) 轻杆:① 作用力方向不必然沿杆的方向② 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③ 轻杆不能伸长或紧缩④ 轻杆遭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⑤ 弹力变化所需工夫极短,可忽略不计(3) 轻弹簧:① 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② 弹力的大小恪守的关系③ 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渐变3. 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成绩:(1) 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践重力(2) 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之瞬时性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之瞬时性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指: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分析物体的瞬时问题,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刚性绳(或接触面):1.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考虑形变恢复时间。
一般题目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 弹簧(或橡皮绳):此类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名师点睛】即为该时刻物体所受a为某一瞬时的加速度,FF1. 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瞬时对应。
合合的合力。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2.看变分析。
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其变化。
先看不变量,再化量;加速度与合外力瞬时一一对应。
轻绳(线、弹簧、橡皮绳)即其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根绳(线、弹簧、橡皮绳)的两3.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绳(线、橡皮绳)只能发生拉伸形变,只能产生拉力;而轻弹簧既能发生拉伸形变,又能产生压4. 轻缩形变,所以轻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
无论轻绳(线)所受拉力多大,轻绳(线)的长度不变,即轻绳(线)发生的是微小形变,因此轻5.绳(线)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发生的是明显形变,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两者之间的弹力为零,注意弹簧轻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两物体相互分离的瞬间,6. 涉及弹簧问题时,但注意该时刻它们的速度和加速度仍相等。
7. 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
AB m 的小球之间用一根轻弹簧(即不计其质量)连接,并两个质量均为【典例1】如图所示,用、AB 两球的加、球均保持静止。
牛顿力学高考知识点归纳

牛顿力学高考知识点归纳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对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
下面,我们将对牛顿力学的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称之为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则规定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具有相互作用、相等和反向性的特点。
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通过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和分析许多实际问题。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力时,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
在水平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并且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另外,在斜面上,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分解力的方法来分析物体的运动。
这些应用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所以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将一个力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将几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这需要我们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倾斜面上受到垂直向上的力和平行倾斜面的力时,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力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力,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4.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在地球上,重力可以通过公式F=mg计算出来,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不仅仅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还存在于其他天体之间,比如行星和卫星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高考来说,需要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以及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问题等。
5. 力和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力成正比,质量成反比。
因此,如果两个物体所受的力相等,但质量不同,它们的加速度将不同。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F-mg=ma F= 原理方程
_m__g_+__m_a____
mg-F=ma F= __m_g_-__m__a___
mg-F=mg F=0
高考情境链接
(2022·浙江6月选考·改编)如图所示,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
面,吞食荷花花瓣的过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鱼儿吞食花瓣时鱼儿处于超重状态。
返回
考点三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返回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解决程序图
关键: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 关问题。
考向1 已知受力求运动情况 例4 (2022·浙江6月选考)物流公司通过 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 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 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 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2 ,货物可视为质
√D.图乙中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sin θ
题图甲中撤去挡板瞬间,由于弹簧弹 力不能突变,则A球所受合力为0,加 速度为0,选项A错误;撤去挡板前, 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3mgsin θ,撤 去挡板瞬间,B球与挡板之间弹力消失,B球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 速度为3gsin θ,选项B错误;题图乙中撤去挡板前,轻杆上的弹力为 2mgsin θ,但是撤去挡板瞬间,杆的弹力突变为0,A、B两球作为整体 以共同加速度运动,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速度均为gsin θ,选项C错 误,D正确。
对点练2.(多选)如图为泰山的游客乘坐索道缆车上山的 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索道缆车启动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B.索道缆车到达终点停止运动前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索道缆车正常匀速运动时站在缆车地板上的游客不
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考点2.1 瞬时加速度问题
(多选)质量均为m 的A 、B 两个小球之间连接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 球紧靠墙壁,如图所示,今用恒力F 将B 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撤去,此瞬间( BD )
A.A 球的加速度为F 2m
B.A 球的加速度为0
C.B 球的加速度为F 2m
D.B 球的加速度为F m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B )
A .0 B.233g C. g D.33
g 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m 的小明如图所示,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 ,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此时( B )
A .加速度为零
B.加速度a=g,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
C.加速度a=g,沿未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上
D.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A、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B、C之间用不可伸长的轻杆相连,在手的拉动下,木块间达到稳定后,一起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某一时刻突然放手,则在手释放的瞬间,下列关于三个木块的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g取10 m/s2)( B )
A.a A=0,a B=a C=-5 m/s2
B.a A=-5 m/s2,a B=a C=-12.5 m/s2
C.a A=-5 m/s2,a B=-15 m/s2,a C=-10 m/s2
D.a A=-5 m/s2,a B=a C=-5 m/s2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D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 sin 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0
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0
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加速度的2倍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1 kg、m2=4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达到稳定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弹簧秤的示数是25 N
B.弹簧秤的示数是50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2的加速度大小为7 m/s2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2
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2kg 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
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 =10 m/s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 N
B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
C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方向向右
D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
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D )
A .都等于g 2 B.g 2
和0 C.M A +M B M B ·g 2和0 D .0和M A +M B M B ·g 2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且两弹簧的长度相等,作用力大小均为mg .c 为一轻杆,a 、b 、c 之间的夹角均为120°,现将c 杆突然剪断,则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C )
A .a =0
B .a =g
C .a =2g
D .a =3g
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 、N 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 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
小为12 m/s 2.若不拔去销钉M 而拔去销钉N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取g =10 m/s 2
)( BC )
A .22 m/s 2,竖直向上
B .22 m/s 2,竖直向下
C .2 m/s 2,竖直向上
D .2 m/s 2,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 的三角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用一水平推力F 经过物体的重心向右推物体时,物体恰好以一较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立即使推力反向变成拉力,则推力反向的瞬间( D )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F m ,方向水平向左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F m
,方向水平向右 C .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
D .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 )2+F 2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