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现有下列器材: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定值电阻8(2.5Ω、5Ω、10Ω、15Ω、20Ω、25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15Ω 1A)和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3V不变。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小;______(2)实验中,不能被选用的电阻为___Ω;判断的依据是______;(3)保证所选电阻均能正常进行实验,电源电压应该控制在3V至______V之间;(4)实验中依次接入其中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实验次数…234…R/Ω…101520…I/A…0.30.20.15…(5)做完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把定制电阻换成小灯泡,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①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如要获得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数据,滑片P应向______(选填“A”或“B”)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②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得如图丙所示的I﹣U图像。
由图像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同时发现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 2.5 此时电流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 4.8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A 2.5 0.5 小灯泡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解析】【分析】【详解】(1)[1]由题意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B 端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故滑片左侧的电阻丝应当连入电路中,电路连接图如图所示。
考点攻克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有甲、乙两根镍铬合金丝,甲和乙等长,乙粗些,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它们两端电压分别为U甲和U乙,则()A.U甲=U乙B.U甲>U乙C.U甲<U乙D.无法确定2、把一根均匀电阻丝弯折成一个闭合的等边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图中d点为底边ab的中心。
如果cd两点间的电阻为9欧姆,则()A.ad两点间的电阻是4欧姆B.ad两点间的电阻是3欧姆C.ac两点间的电阻是8欧姆D.ac两点间的电阻是9欧姆3、下列四组物体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A.碳棒、人体、大地B.水银、铜丝、铁块C.陶瓷、干木、塑料D.石墨、橡胶、酸碱盐溶液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大的是()A.电压表V示数B.电流表A示数C.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1A示数的比值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5、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杯B.陶瓷盒C.钢直尺D.橡胶棒6、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将电流表A1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下列操作中能使电流表A1和A的示数的比值变大是()①电流表A1接在a点,滑片P向右移动②电流表A1接在a点,滑片P向左移动③电流表A1接在b点,滑片P向右移动④电流表A1接在b点,滑片P向左移动A.①和③B.②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④7、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甲、乙两个元件电流与电压的数据,通过整理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据图像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都成正比B.乙元件是一个定值电阻且阻值大小为10ΩC.若将甲、乙两元件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当通过甲元件的电流为0.2A时,电路中的总电压是2VD.若甲、乙元件并联后,接到2V的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1.2W8、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橡胶棒B.铅笔芯C.玻璃棒D.塑料尺9、灯泡L与定值电阻R的I﹣U图象如图所示。
14.3欧姆定律(探究实验)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4.3欧姆定律(探究实验)姓名日期等第1、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将a b 间的电阻由15Ω换成10Ω时,下一步操作是()A.读出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B.将滑片P向左移动C.将滑片P向右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象。
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3、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图中A、B两点间,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0A.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___(选填“左”或“右”)端,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4、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电路图。
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_不变,此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关系时,此时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
5、在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1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1.5V的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将图1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端(选填“a”或“b”)。
(3)用开关“试触”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这说明电路中存在故障。
若故障是某一个元件发生了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元件可能是(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宇母填在横线上)。
初三 物理_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_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电路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1. 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流动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荷是电子的基本单位,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库仑(C)。
电流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Q / t,其中t是流动的时间。
2. 电压和电势差:电压是电荷单位所具有的能量,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势差是指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电压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W / Q,其中W是电荷在电场中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电流受到阻碍的程度,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用字母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 = ρL / A,其中L是导体的长度,A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4. 欧姆定律的描述: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I × R。
换句话说,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I = U / R。
5.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当电阻不随电压或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时,称为线性电阻。
当电阻随电压或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时,称为非线性电阻,也被称为电子元件。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别通过每个元件,然后重新汇集在一起。
通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可以实现电路的不同功能,如电阻调节和电压分配。
7. 复杂电路和电路计算:复杂电路是由多个电阻、电源和其他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
通过使用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则,可以计算复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总结: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上海航华中学物理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上海航华中学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现有如下器材:学生电源(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25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R(200Ω 1A)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移到____________ (选填“A”或“B”)端.(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不变且读数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3)小颖同学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并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表中数据,可计算出她选用的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____________Ω.U/V 5.55 4.54I/A0.100.200.300.40(4)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同组的超超同学继续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每次接入定值电阻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①实验中,当他用10Ω替代5Ω定值电阻时,如图甲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向_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②实验中,当他接入5Ω和15Ω定值电阻时,两次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③完成五次实验后,记录所得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乙,超超同学检查数据时发现有一组数据是未移动滑片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出的数据,根据乙图中的数据,阻值为______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未移动滑片:这次实验前的那次实验,超超同学选择的是______Ω的定值电阻.【答案】B滑动变阻器短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并且在使用前没有调零 5 A 2:1 25 15【解析】【详解】(1)[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该最大,所以滑片P 应该移到B 端;(2)[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短路,那么无论滑动变阻器如何调节,电流大小都不变,只有电阻R 接入电路,电流较大;(3)[3]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电压数值在减小,电流数值在增大,这情况有可能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并且在使用前没有调零;[4]设这个电流表在使用前,指针的示数为I ,由题意可知5.5V 5V 4.5V 4V -0.1A -0.2A -0.3A -0.4AR I I I I ==== 求得 1.2A I =,定值电阻5ΩR = (4)[5]当他用10Ω替代5Ω定值电阻时,定值电阻R 阻值在减小,为了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应变小,滑片应该向A 端移动;[6]实验中,当他接入5Ω和15Ω定值电阻时,两端的电压都是R U ,那么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R R 6V U U =-设当他接入5Ω的定值电阻时,流过它的电流为1I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1R 16V P U I =-⋅当他接入15Ω定值电阻时,流过它的电流为2I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2R 26V P U I =-⋅那么可知R 125Ω10ΩU I I =⋅=⋅12:10:52:1I I ==1212::2:1P P I I ==[7]从图乙可知,左边四个点对应的电压大小都是3V ,而第五个点对应的电压为3.75V ,这组数据是未移动滑片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出的数据,所以阻值为2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未移动滑片;[8]阻值为2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未移动滑片,那么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0.15A ,那么电路中的总电阻大小为6V 40Ω0.15AU R I ===总 对应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为 '-40Ω-25Ω15ΩR R R ===总这次实验前的那次实验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也为'15ΩR =,由题意可知,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3V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6V 3V 3V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R'R3V0.2A15ΩUIR===此时定值电阻大小为RR3V15Ω0.2AURI===所以这次实验前的那次实验,超超同学选择的是15Ω的定值电阻。
九上物理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第3节 欧姆定律(1)

九年级物理(上)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三节欧姆定律第1课时欧姆定律(一)1._________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表示_________________。
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_________和导体的_________共同决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B.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电流成正比D.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小明同学用右图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在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__(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6 V,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_________;现将它换成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来进行研究,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小明又提出了下列猜想:“电阻可能与电压成正比”。
可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按上面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R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流跟电阻______ 反比(选填“成”或“不成”),这与欧姆定律_________(选填“相符”或“不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闭合开关S后,该同学发现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值,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R/ΩI/A1 2 0.402 4 0.323 6 0.255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改变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阻值,记录下多组实验数据,某同学对其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当U增大为原来的n倍,R就减小为原来的1/nB.R跟U成正比,跟I成反比C.不论U怎样变化,U与I的比值不变D.当U为零时,I为零,R也为零6.已知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 A,则导体的电阻为______;若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为__________。
九上物理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第3节 欧姆定律(2)

九年级物理(上)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三节欧姆定律第2课时欧姆定律(二)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出URI=,下列对此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之比2.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 V,如果通过电灯的电流为0.5 A,那么灯丝的电阻为_______Ω。
现在正值用电高峰,电源电压仅仅为190 V,则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 V,电灯L1、L2的电阻均为15Ω,当开关S闭合后,两灯均正常发光,在某个时刻电路出现故障,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出现异常,造成该现象的电路故障有多种可能,如下表中1、2所列故障。
请分析写出可能出现的第三种由电灯引起的电路故障(其中一盏灯完好),并填写上与2、3相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大约示数。
故障序号电路故障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1 L2灯丝烧断6V 0A2 L 1短路34.在某导体两端加3 V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2 A;在这个导体两端加6 V的电压时,该导体的电阻等于_________ Ω。
5.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时,电阻R 1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值为20 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得到以下的实验数据:次数A1表/A A2表/A V1表/V V2表/V V表/V1 0.4 0.4 4 8 122 0.6 0.6 6 6 123 0.8 0.8 84 1212________两端的电压;电阻R1大小为________;第三次实验时,电阻R2未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为_______。
根据表V1、V2和V示数,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每次实验电流表A1和A2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民办扬波中学物理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扬波中学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章末练习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欣欣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甲“10Ω 2A”、乙“20Ω 1A”),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电路的连接;(_____________)(2)实验中欣欣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3)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 R的阻值,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I-R图像,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欣欣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为了完成实验,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______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_V;(5)当欣欣改用15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则欣欣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__(选填“甲”或“乙”),如果串一个定值电阻就能完成实验,那么这个定值电阻的范围是________;(6)除了更换滑动变阻器的方案以外,欣欣想到原有器材不变,调整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可以完成实验,他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是________。
【答案】定值电阻断路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A 2.5 甲2~12Ω 2.7V∼3V【解析】【分析】【详解】(1)[1]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如图所示;(2)[2]乙图中,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右边为电流表示为0,说明电路断路或总电阻很大,由此可知,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了。
(3)[3]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值的乘积为2.5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这说明: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明对“篮球在空气中是否受受到浮力”进行探究,由此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实验,并最终设计出可直接测量空气密度的简易“空气密度仪”。
(1)如图甲,将一个带阀门的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阀门连接未充气的气球,且处于关闭
状态。加砝码使天平平衡。打开阀门,气球变大(假设篮球体积不变),天平指针向______偏转。指针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量篮球受到浮力大小,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6V, R是力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压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当左盘中篮球未给气球充气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此时压敏电阻R大小为20Ω;当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2倍时(篮球体积不变),电流表示数为0.15A,力敏电阻R所受压力FB与篮球对左侧托盘的压力FA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则定值电阻R0阻值为______Ω,篮球所受浮力为______N。 (3)图乙中篮球与气球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并控制气球体积为篮球的2倍,在电压表
指针所指的刻度盘上标上对应的空气密度值,就制成了一台测量当地空气密度的“空气密度仪”。若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kg/m3的空气密度,指针大概应在______(A/B)处。 【答案】右 气球受到浮力变大 10 0.09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打开阀门,气球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大,蓝球对托盘的压
力变小了,故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2)[3]压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电
压,当左盘中篮球未给气球充气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
011
6V20100.2AURRI
[4]由图丙知此时
F1B=309N 当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的2倍时(篮球体积不变),电流表示数为0.15A,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
202
6V10300.15AURRI
由图丙知此时 F2B=300N 由图丁知 FB=50FA
故
11A309N5050BFF
22A300N5050BFF
托盘A所受压力的变化量 FA=309N50−300N50=0.18N
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的2倍,由阿基米德原理,即篮球所受的浮力为 F浮=12×0.18N=0.09N (3)[5]气球体积为篮球的2倍,即气球的体积不变,现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 kg/m3的空气
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大,篮球对托盘的压力变小,力敏电阻R所受压力FB也变小,可知压敏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电路的电流变小,根据U=IR,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 kg/m3的空气密度,指针应在电压表盘1.29刻度线的左侧, 即A处。
2.某小组同学准备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导线若干,图甲是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 (1)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_____ (2)闭合开关后,他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接着继续探究,把所测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0.7 1 1.1 1.5 1.7
电流I/A 0.18 0.20 0.26 0.30
①图乙中电流的示数为_____A。 ②图丙是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请根据他们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I﹣U图象,并标标记为a。 (________) (3)图丙中b、c、d三条I﹣U图象,是其他组同学选择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按图甲电路测量数据所画。 ①单独分析图丙中每条I﹣U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②该小组同学发现,分析图丙中的I﹣U图象,还能得到:“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请写出分析方法:_____。 ③验证②中的规律,该小组的同学选择了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准备分别接入图甲电路,测量电流进行探究,有同学提议:既然探究时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图甲中可以不用连接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他们按照提议分别将三只电阻由小到大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读出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42A,0.24A,0.13A,发现无法验证②中的规律。于是他们计划仍按图甲进行探究,分析测量数据后,选定准备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为确保完成验证,则这个电压值U的范围为_____。 A.1.5V<U≤3V B.1.3V<U<2.1V C.1.3V<U≤2.6V D.2.1V<U<2.6V 【答案】保护电路; 0.12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见解析 B 【解析】 【详解】 (1)[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必须处于最大阻值处,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
到B端; (2)①[2]图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12A;
②[3]图丙是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他们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I−U图象,并标记为a,如下所示:
(3)①[4]单独分析图丙中每条I−U图象,因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阻一定
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②[5]由上图知,当电压为0.8V时,对应的电流大小约为0.032A、0.066A、0.13A,结合电阻大小分别为20Ω、10Ω、5Ω,考虑到误差因素,电流与对应的电阻之积为一定值,故还能得到: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分析方法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③[6]根据欧姆定律I=UR有U=IR,3次实验中电阻的电压分别为2.1V、2.4V、2.6V,都小于电源电压3V,是因为电源有内阻的原因;设电源本身的电压为E,对外(R与R'串联)提供的电压为U,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ERRr,
由欧姆定律,R与R'获得的电压为: U=I(R+R′)= ERRr×(R+R′), 故有: 1U=RRrERR=RRERR+rERR=1E+rE×1
RR,
由数学知识得,对外提供的电压U的倒数与串联电阻(电源内阻r之外的电阻)的倒数为一次函数的关系,即为: 1U=k1RR+b,
根据该小组的同学选择了5Ω、10Ω的定值电阻,电源内阻r之外的电阻获得的电压分别为2.1V、2.4V,将已知量代入上式:
12.1V=k×15Ω +b,
12.4V=k×110Ω +b,
解方程组得:k=10Ω2.47V,b=122.1V2.47V,故这个一次函数关系式为: 1U=10Ω2.47V×1RR+12
2.1V2.47V,
他们计划仍按图甲进行探究,因要控制当电阻的电压值U为一定值,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的电压也为一定值,由分压原理,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之比为一定值,故当电阻为20Ω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为20Ω,此时的总电阻为40Ω,代入这个关系式: 1U=10Ω2.47V×140Ω +12
2.1V2.47V,
解得:U=2.6V。变阻器与电阻的电阻相等,根据分压原理,故电压表示数为1.3V; 当电阻最小为5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此时电压表有最大值,当变阻器电阻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将5Ω代入这个关系式: 1U=10Ω2.47V×15Ω +12
2.1V2.47V,
故:U=2.1V。 综上,他们计划仍按图甲进行探究,分析测量数据后,选定准备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为确保完成验证,则这个电压值U的范围为:
1.3V.
故选B。
3.现有如下器材:学生电源(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25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R(200Ω 1A)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 (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移到____________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不变且读数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小颖同学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并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表中数据,可计算出她选用的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____________Ω.
U/V 5.5 5 4.5 4 I/A 0.10 0.20 0.30 0.40
(4)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同组的超超同学继续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每次接入定值电阻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①实验中,当他用10Ω替代5Ω定值电阻时,如图甲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向_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②实验中,当他接入5Ω和15Ω定值电阻时,两次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 ③完成五次实验后,记录所得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乙,超超同学检查数据时发现有一
组数据是未移动滑片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出的数据,根据乙图中的数据,阻值为______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未移动滑片:这次实验前的那次实验,超超同学选择的是______Ω的定值电阻. 【答案】B 滑动变阻器短路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并且在使用前没有调零 5 A 2:1 25 15 【解析】 【详解】 (1)[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该最大,所以滑片
P应该移到B端;
(2)[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短路,那么无论滑动变阻器如何调节,电流大
小都不变,只有电阻R接入电路,电流较大; (3)[3]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电压数值在减小,电流数值在增大,这情况有可能是电流表正负
接线柱接反了,并且在使用前没有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