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伴性遗传》教案(公开课)

2.3 《伴性遗传》教案(公开课)
2.3 《伴性遗传》教案(公开课)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一学时)

郭丽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知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理解伴性遗传现象(人的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规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的伴性遗传方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把课本两个遗传图解合并,让学生完成遗传图解,并通

1、回顾伴性遗传(主要红绿色盲)遗传方式、遗传规律。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优质课自用《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小故事,学习科学家——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 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国家为何要禁止近亲结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

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 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语文教学实录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 课》语文教学实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本解读】 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文本看似浅显,但其实内蕴的那股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意如果无法得到彰显,那么,整堂课的教学必然走向失败。本课的教学不仅有了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且教师的激情显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一个爱国的殿堂。 【教学实录】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著名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名使馆人员去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看了邮单后故意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那职员冷笑道:“地球上已找不到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同行的使者却低声劝道:“吉先生,你为何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

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我却觉得当中国人很光荣。”回到寓所,吉鸿昌越想越气,当即找到一块半尺来长的硬纸板,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用英文写了5个大字:“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外出,还是出席宴会,他都把它佩戴在胸前。)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做个豪迈的中国人”吧?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竟到了连自己的国籍都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的境地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能忘记“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更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种种的种种,让无数的百姓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在我们的台湾,那里也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劫难。 (出示关于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读题。) 情感的积淀是上好一节成功公开课的坚实基础,

《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名

《短歌行》教学设计 公开课第一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 义》的主题曲。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曹操。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 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释义: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 三、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 朗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提示——抓关键字,理解感情。 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忧。 (出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 2、合作探究: 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

依据是诗歌中句 解读 (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 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 找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 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是 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5、 6、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 万。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 (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 7、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五、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 六、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不只在乱世,即使在现在,我们也有可能会因 为理想遇挫而苦恼和忧虑。但曹操早就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告诉我们,忧虑很正常,却不可陷溺其中,反而应该借此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以自己的作为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特而灿烂的痕迹。 七、欣赏:鲍国安老师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对这一段的精彩演绎。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喻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内涵; 2、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 曾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当中的曹操为白脸奸臣,长眉细目三角眼,表现其奸诈残暴性格。似乎被关上了乱臣贼子的坏名声,但我们看一个人应该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曹操到底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从易中天的品评当中,我们就明白曹操有这么几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带头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鉴赏他的《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先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读音,再学生朗读,老师正音,并作出评价。 2,“诗言志,歌咏怀”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诗人又是通过何种手法来言志抒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同学们再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诗文当中

伴性遗传详细教(学)案

《伴性遗传》详细教案

学习 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多细胞生物而 言,它们的发育起点是什么? 受精卵。那同是受精卵,为什 么会产生雄性个体和雌性个 体呢?性别决定 (二)授课部分 1、伴性遗传的概念(让学生 看PPT) 2.性别决定 大家都知道人的染色体一共 有多少条呢?对 46条,其中 常染色体44条,另外两条是 性染色体,这种决定类型是 XY型。鸡是ZO型、蝗虫是 XO型、蜜蜂雌蜂是二倍体雄 蜂是单倍体 3、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 翻开书本33页,认真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叫一个学生 起来回答人的决定类型 叫学生回答自己看到的 数字 设下悬念,引起学 生好奇心。通过两 个疑问导入,引起 学生的疑问,激发 学生的兴趣,既向 学生提出今天要 学习的容,又利用 高中学生的好奇 心理引起他们对 新课的关注。 由于之前是学习 过的容,这样可以 检测学生的掌握 情况 体现学生为主体 的新概念教学

教学过程6.总结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 传)的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 遗传,隔代遗传 7.其他常见的伴性遗传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 X显性遗传)利用红绿色盲的 一样方法,总结它的遗传特 点。 (2)果蝇的红眼白眼(伴X 显性遗传);血友病(伴X隐 性遗传) 学生在书本上划下红绿 色盲遗传的特点并记住 学生观察、讨论并且总 结。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连续遗传 看书本第36页 并将知识点划出来 为后面总 结伴性遗传的特 点做铺垫。 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了解更多的常 见伴性遗传病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 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顺口溜: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 看女性。女病父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 看男性。子病母正,非伴性 学生呼应,跟着老师 一起练习顺口溜 用顺口溜来加深 新知识的印象。培 养学生分析归纳 的能力,落实本节 课的能力目标。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兴华小学张双爱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评论 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有比较高的感悟能力,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对台湾的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重点难点: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曾有一位船员,他在这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堂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高雄真挚崇高火热闽南语诸葛亮光复 /2、出示主要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以后,()在(),见到()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的民族精神。 三、精读课文,在台湾光复的背景下理解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是哪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三次分别在哪里出现?请拿起笔在书中用线画出来。 3、学生汇报 (1)ppt出示: (2)齐读

(3)这三句话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是台湾老师认真、吃力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我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研读第一次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 (1)①台湾教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 “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呢?找同学来表演一笔一画 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 ②从一笔一画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写的吃力?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理解光复。(出示台湾光复资料)ppt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3)被日本统治的50年,日本人为什么不准许台湾人讲国语? (4)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5)50年啦!才重回祖国怀抱的激动!都凝注在笔端(反复朗读) 怎么读好这句话?(不对,他们初学国语,国语不太熟练,怎会读得如此流畅?读得好,就是这样,吃力地,生疏地,但非常认真的!) 师引读: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女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 50年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中国话了。 男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再读。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研读第二次 (1)请同学们说说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高中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的文体常识及创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名士。这些名士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刘伶,饮酒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陶渊明,超脱生死,顺应自然;再比如何晏,求仙问药,增加生命的长度。然而,更有曹操这样的建功立业,增加生命质量的人。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800年前,来走近曹操,走近他的《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诵读感知 1、预习,个别读 2、正音 3、听范读,体会情感 听完整首诗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他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 4、齐读 (五)、品读鉴赏 1情感:、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品味 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伊通一中艾威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1、人类红绿色盲症的主要婚配方式 2、伴性遗传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遗传图谱的解题方法及思路。 设法解决: (1)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伴性遗传”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福清龙西中学高中生物教师陈向炎 一、概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既复习基因分离规律也总结出伴性遗传特点。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并且本节内容如血友病形成原因等可为后面内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 教材处理 (1 的判断。 (2 1 ①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 ②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2、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5、教学难点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一、提问,导入新课。思考: 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 2、男性和女性染色体有何不同? 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 人体细胞内有46条(23对)染色体 22对相同的常染色体和1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X和XY)。 过渡 情境创设 请同学们思考:1 分析: 1、 2、 ① ② XBXB ③ ④ ⑤ ⑥ XbXb 三掌握规律,学会运用 总结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规律 对同学们分析的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进行点评和讲解。 提问: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情况,请总结一下色盲这种伴X隐性遗传病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如致病基因传递有何特点? 与性别联系体现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母亲的致病基因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4.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难忘的一课

《教材理解》 所谓“难忘”,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本文叙写的是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为什么令他终身难忘?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一课有着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定的地点(台湾高雄市郊外)、特定的内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定的感受(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思)。因此,“难忘”是解开本文的关键。 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一是以方位转换来展开故事:先写“我”在高雄郊外见到一所乡村小学,接着写“我”来到教室窗外,随后写“我”走进教室,再就是参观小礼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市郊小学→教室外→教室内→小礼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序次井然。 二是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篇,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成为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 上面两条线其实不能视为“并行”,方位转换是便于展开故事,同一句话前后三次出现才是文章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抗战胜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垮台了,所以能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地选用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师生们诚挚的爱国之情。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们一起诵读。“我”是一个普通船员,长期漂泊异国他乡,胸中郁结着怀念祖国的情思。现在,在教室外听到师生诵读这句话,走进教室仍在学习这句话,仿佛一股热流涌进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师生诵读起来,传达了“我”和师生们的共同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第三次则是“我”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的画像后,紧紧握住那位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因为台湾“光复”了,中国的伟人画像得以张挂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过去是难得一见的,此时此地,此境此情,自然无法抑制,终于迸发出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重点优化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点评: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上文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其用心也在于此。] 一、感知难忘事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点评: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情。环节2的教学,渗透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许劭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形象。 鲁迅: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言为心声,通过读他的诗来了解真正的曹操。 一.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全诗歌2.全班齐读全诗,注意多次出现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忧,出现三处,一生找出,全班勾画。 二.具体品读 学习第一节 1.一生读第一节,问:写了哪几种“忧”,用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又是怎么解“忧”的?

人生苦短朝露(人生)唯有杜康 借酒解愁诗人还有哪些,你能够背诵出他借酒浇愁的诗歌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这些诗人将酒和情感将酒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的酒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集整理,看看酒还可以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以此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曹操为酒文化也是做了贡献的。 2.师示范读这8句,学生读。指导读:(两句一指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凝重苍凉、苍劲悲凉) 3.一生读、全班读。 4.第二种“忧”:求才不得子、君(人才)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用典、比喻,渴求人才而不得的“忧”。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一首热情款待群臣宾客的诗篇。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开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鲁迅称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爷”,这里8句诗歌,6句一字不改直接大胆的拿用《诗经》的原句,确实大胆,如此大胆的还有他的高大上的粉丝——毛泽东,经常原封不动地使用古典诗词,这叫做直接引用。 ——曹操深情表白,只要你来我曹操队营,我将请人或者亲自为你鼓瑟吹笙热情迎接你。5.示范读这8句,2句一指导读(惆怅轻柔、深沉悠长、深情舒缓、轻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余干县新时代学校符九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地图 祖国的板块上,有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台湾省找到位置了吗? 引入交流:想了解台湾吗??老师介绍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久远历史、当前局势、 导入课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23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1)齐读课题: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2)读出主见: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3)互助研读: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2、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 规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解决方法:逻辑推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难点: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由学生先对系谱图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自己总结判断的方法,教师加以总结,并即时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案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巩固和提升,并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在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通过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到系谱图的分析,最后自我总结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上,由学生自学到教师的教学,再加以练习巩固。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2、本节课开始的学生提问还有待加强,课后要强调学生多看书,多质疑,这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另外,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整,问题要有启发性,有思考性,更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难忘的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上课教师:刘爱华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从文中找到重点句子品析,理解这一课让作者难忘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具:小黑板、学习辅助卡。 2、预习:(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熟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熟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上“?”,并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回想在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让自己难忘的一篇课文是什么,为什么? 一、导入揭题 1、教师简介时代背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惨遭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其中,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被侵占统治了整整五十年,侵略者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归还中

国。本文写的就是台湾刚刚光复时的事情。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过渡语中和学习反思时明确。)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一):速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填空:主要讲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画像)的深切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认读本课生字:闽、诸 (2)指名完成填空,齐读。 (3)完成当堂训练1。 (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语:质疑:同学们,这一课在作者眼里是难忘的一课,是因为最难忘一句话,这句话是哪句话呢?(指名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共出现三次。) 1、出示学习要求(二):(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品析第一次出现: 答案预设:①指名读句子。(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质疑:a.这位老师写字时的词语给你印象最深?(一笔一画) b师生练写这几个字,然后谈写的感受。 C师:为什么台湾老师要一笔一划地写,写得那么认真,写得那么吃力?(因为日本人实行奴化教育,台湾“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

《短歌行》优秀教案,说课稿上课讲义

《短歌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诗歌及高考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问题探究,学习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 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学习了现 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 未能形成系统的鉴赏诗歌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 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增强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 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知课文内容及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 主旨。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 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记忆诗歌。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及时总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思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结合本文特点,我设计具体学法如下: 1.诵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