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妈咪药师谈儿童合理用药

妈咪药师谈儿童合理用药

发热
布洛芬滴剂得具体用量与用法
年龄 体重(千克)
滴剂用量
6~11个月
5、5~8、0
1滴管 (1、25ml)
12~23个月
8、1~12、0
1、5滴管 (1、875ml)
2~3岁
12、1~15、9
2滴管 (2、5ml)
布洛芬混悬液得具体用量与用法
年龄(岁) 体重(千克) 混悬液用量
1~3岁 10~15 4ml
感冒
感冒就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得感 冒不需要治疗就会自行痊愈。对于症 状比较轻得、大些得宝宝,只要多休息, 多饮水、清淡饮食。7~10天即可恢复 健康,不需要吃药。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
11
感冒
但就是,有些宝宝感冒后会出现比较明显得 不舒服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或者高热、 惊厥;或者咳嗽严重,影响到睡眠和生活。这 种情况下,要根据不同得症状,选择合适得药 物。
用法用量:一日3次
年龄(岁) 1岁以下 1~2岁 2岁以上
剂量(袋) 每日1袋(3g) 每日1~2袋 每日2~3袋
腹泻
商品名 通用名 适应症 菌种组成 辅料组成 保存方式 儿童用量 服用方法
益生菌:整肠生、培菲康、妈咪爱
整肠生
培菲康
地衣芽胞杆菌活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细菌或真菌引起得急、慢性腹泻;其 她原因引起得胃肠道菌群失调
腹泻
宝宝腹泻得原因可分为: 一、非感染性腹泻:肚子着凉、喂养不当、 食物过敏、气候变化等 二、感染性腹泻: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弯曲杆 菌。
腹泻
宝宝腹泻常用药物: 一、预防和治疗脱水得药物 二、肠粘膜保护剂 三、益生菌 四、外用贴剂 五、合理得抗菌药物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PPT课件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PPT课件
高钙血症) ❖ 中药进补。如:人参蜂皇浆导致性早熟。
➢ 新药、贵药、进口药
❖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 性资料有限。
❖ 贵药不一定疗效就好,关键要对症。 ❖ 进口药一般由于原创方面的优势,临床疗效较好。
但价格较高。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 用药量适宜
原则
❖ 专用药剂安全性好
❖ 药袋标示很重要
儿童合理用药指导规范
药品的正确存储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由于其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多,故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疾病恢复。 在选用止咳药时,不主张使用中枢性镇咳药,以防气道阻塞,喘憋加重。 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影响儿童的生长。 防止含挥发油的药品因挥发和风化而失效(如薄荷油、各种香精、酒精、碘制剂)。 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使用。 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肾毒性、耳聋)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依小孩需求选择适合剂型,如液剂糖浆、颗粒咀嚼 避免药物因吸潮而变质。 小孩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败,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 幼儿前期/书-幼儿期:1-3岁 儿童的给药频率与成人不同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10~30℃。 新药一般上市时间不长,临床用药经验少,安全性资料有限。 冷处保存为2~10℃,阴凉处保存应不超过20℃,凉暗处保存为避光且不超过20℃,常温保存为10~30℃。
非儿童专用药
儿童专用药
问题
1.很苦有怪味不易喂食 2.不易掌握吃进的药量 3.磨粉药品易变质 4.药物在磨粉器里相互污染 5.无法从外观再次确认药品 的种类及量

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合理用药课程21儿童合理用药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以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的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内脏功能等差别很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所患疾病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应根据疾病特点、生理特点、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保证治疗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一、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和存在问题我国现有14周岁以下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12.9%,其中新生儿是24.4%。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此之高,除了和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有关之外,也反映出儿童用药存在许多问题:1、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

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报道,截至到2013年1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有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批文仅3000余条,涉及品种400多个。

3000余条批文中,超过六成为中成药,400多个品种超过八成为中成药,从剂型的角度看颗粒剂等口服剂型占主导地位。

有资料表明,国内医药市场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其中写明供儿童使用的只有70多种。

2、专属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药学资料不足(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童临床试验资料。

3、使用说明不规范,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儿童被迫使用成人药。

儿童安全用药ppt课件

儿童安全用药ppt课件
总结词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详细描述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但是,抗生素并不能治疗病毒感染,而且长期 使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增加细菌耐药性。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退烧药的使用
总结词
退烧药是用于缓解发热的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安全用药ppt课件
目录
• 儿童安全用药概述 • 儿童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 儿童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 儿童安全用药的宣传和教育 • 儿童安全用药的未来展望
01
儿童安全用药概述
儿童安全用药的定义
儿童安全用药是指在使用药物时,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 生理特点等,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剂量、使用方法等,确保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不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
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必 须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不要使用过期的药物或未经医生或药师推荐 的药物,以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04
儿童安全用药的宣传和教育
在家庭中宣传儿童安全用药知识
01
02
03
04
家长要了解儿童安全用药知识 ,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医生的建
议合理用药。
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使用 药物,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
03
儿童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按时按量使用药物,不要随意 更改药物使用时间和剂量。
不要自行增减药物种类和剂量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使用药物。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确保药物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或 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剂量和药物使用时间
01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儿科是医学的一个专业领域,主要关注儿童的健康和疾病。

在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类。

中成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具有方便、口服易咽、疗效较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儿童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器官功能存在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有差别。

因此,儿童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当的药物。

其次,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对剂量较敏感。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对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同时,对于含有酒精或其他不宜儿童使用的成分的药物应当慎用或避免使用。

此外,要合理地选择中成药种类。

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食管反流、胃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儿童肠病宝颗粒、太婆素颗粒等中成药常常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是,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立准确的病因和诊断,并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中成药。

最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成药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手段。

对于某些病情较重、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的患儿,中成药往往只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配合,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短暂而重要,对于药物的影响也较为敏感。

因此,监测患儿的病情和用药效果,注意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如果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方面,需要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中成药种类,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儿童(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儿童(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儿童(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专项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药品儿童不能服用:()[单选题]*A、氧氟沙星√B、红霉素C、苯巴比妥D、以上3项2、下列哪些抗菌药不宜儿童使用:()[单选题]*A、四环素类B、庆大霉素C、氟嗡若酮类药D、氯霉素类E、以上都是√3、对于儿童相对安全的眼用抗生素:()[单选题]*A、庆大霉素B、红霉素√C、氯霉素D、以上都是4、下列抗生素可造成儿童牙齿黄染,并影响骨骼发育的是:()[单选题]*A、氯霉素B、四环素√C、红霉素D、青霉素5、儿童用药剂量换算可根据:()[单选题]*A、儿童年龄B、体重C、体表面积D、成人剂量E、以上都是√6、哪些药物可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导致新生J1核黄疸,甚至引起死亡:()[单选题]*A、苯妥英钠B、水杨酸盐C、维生素KD、以上都是√7、新生儿的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某些药物代谢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不足;下面哪种药物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单选题]*A、氯霉素B、磺胺药C、新生霉素√D、硝基吠喃药8、氟噗诺酮类药物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儿童,是因为()[单选题]*A、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生长发育√B、影响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C、引起呼吸抑制D、作用剧烈,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9、婴幼儿口服铁剂()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

()[单选题]*A、0.5gB、1g√C、1.5gD、2g10、新生J1卡那霉素易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是:()[单选题]*A、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B、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重的80%,较成人高C、新生儿酶系统不健全D、新生儿的组织中脂肪含量低√11、婴幼儿给药途径的特点:()[单选题]*A、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不用充分混匀B、注射给药:常用肌内注射C、口服给药:以糖浆剂为宜√D、维生素AD滴剂可以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表现为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加用镇静剂,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越小,剂量越小B、由于新生儿胃排空时间较短,对磺胺药等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吸收不完全C、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低,影响排泄,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D、新生儿的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高,药物游离型比重小,浓度低13、新生儿期是指:()[单选题]*A、出生当天B、出生后一周内C、出生后28天内√D、出生后30天内14、儿童安全合理用药原则()[单选题]*A、明确诊断B、选择合适的药物C、选择合适的剂量D、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E、以上均是√15、目前滥用较为严重的有哪些药物?()[单选题]*A、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激素B、维生素、钙剂、葡萄糖C、中药凉茶及中药滋补药D、以上都是√16、药物的常见给药途径中哪种最常用?()[单选题]*A、静脉注射B、舌下含服C、口服√17、下列哪种药品外观性状的变化不影响药物质量()[单选题]*A、胶囊剂有软化、碎裂或表面发生粘连现象者B、冲剂已受潮、结块或溶化、变硬C、内服药水出现絮状物、沉淀物D、以上都不对√18、防止严重药物过敏产生的注意事项不包括哪条()[单选题]*A、用药种类不宜多,剂量不宜大B、只用中药,不用西药√C、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者,以后不可再用D、用药后若发现皮肤瘙痒,有红斑、发热等副反应,须立即停药就诊19、最易引起儿童耳聋的药物是()[单选题]*A、青霉素B、氯霉素C、红霉素D、链霉素√20、被狗咬出现无出血的轻微抓伤,不能确定致伤动物的健康状态,下列何种处理是正确的()[单选题]A、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后,立即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B、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C、彻底冲洗伤口后,接种狂犬病疫苗D、彻底冲洗后用75%的酒精涂擦即可21、用于发烧时物理退热最佳酒精浓度为()[单选题]*B、75%C、35%√D、15%22、皮肤浅表损伤时用于破损皮肤消毒最佳选择为()[单选题]*A、医用酒精B、碘酒C、碘伏√D、双氧水23、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下列哪种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单选题]*A、沙丁胺醇气雾剂√B、色甘酸钠胶囊C、布地奈德气雾剂D、氨茶碱片剂24、使用抗癫痫药后没有发作也没有不良反应,一般应坚持服药多少年?()[单选题]*A、1年B、3年√C、5年D、7年25、孩子经常说眼睛干涩、傍晚就看不清东西,这可能是缺乏以下哪种物质:()[单选题]*A、维生素DB、维生素A√C、锌二、多选题1儿童由于器官功能和生理功能动态成长过程的特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不能把他们看成"成人的缩版”,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nical pharmacy)起 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 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 临床药学的核心工作包括:管理处方集,参与制 定临床指南和治疗规范,提供药学信息和建议, 提取患者的药物治疗史,监测处方质量,鉴别患 者和治疗的危险因素,预防、监测和报告药品不 良反应,个体给药剂量的调整。咨询和教育患者, 评价药品的使用,促进健康等。药师从以下三个 途径促进合理用药:①通过处方前干预引导促进 合理用药。;② 干预处方过程,促进合理用 药。;③宣传合理用药,纠正错误用药行为。
四、 儿童合理用药建议
6.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方法和药品的理解程 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患儿家长应通过 多种途径接受医药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学习, 改进平时家庭用药中的不正确行为,减少 家庭用药不当事件的发生。有资料表明, 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可以减少患儿家长主动 性要求使用抗生素的现象。
五、儿童合理用药原则: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 难杂证的明显优势:
例2、儿童顽固性腹泻: 1995年8月,男,2岁半,腹泻40多天,久泻不止, 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 面色黄晃白,每日3-6次, 精神萎靡,睡时露睛。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味(党参6 炒白术6 干 姜4 炙甘草 附子3 ) 服上方2剂明显好转,复诊服上方3剂痊愈。
1.儿童的生理特点 ——“稚阴稚阳” 儿童机体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盛, 脾胃薄弱,肾气未充,神气怯弱,筋骨未 坚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在持续、迅速地 发育成长
二、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
2.儿童的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儿童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 易被外邪所伤;且具有病情多变、传变迅 速 ——脏气清灵,易于康复 对药物反应灵敏,病情相对单纯,病情好 转速度一般较成年人快。
四、 儿童合理用药建议
2.在药品的管理与审批中,加强审查的力 度,尤其是对有可能应用于儿童的药品要 详细审查其试验的数据和信息,重点确定 其用于儿童的用药信息以及不良反应和注 意事项等;政府还要通过医院、科研单位 和企业建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网,积 累儿童用药的信息和数据,健全儿童用药 再评价体系。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 难杂证的明显优势:
例6、中枢性尿崩症 李广源,男,9岁,广西玉林人,小便频数, 尿频尿急尿痛一年余,加重2个月,每半小时小 便1次,伴见口渴多饮,喜冷饮,自觉全身燥热, 食欲不振,睡眠可,大便可。舌红苔薄,中有剥 脱苔,脉细数。西医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经 西药以及中药补肾之法治疗无效。 中医辨证:肺胃阴虚 处方:百合固金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三.儿童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后果:
1.2 解热镇痛药滥用: “16岁以下儿童患流感、水痘或其他病毒 感染不得擅自使用阿司匹林”,以防止雷 耶氏综合征的发生。 1.3 中成药滥用: 1.4 其他药品滥用
三.儿童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后果:
2 给药途径 3 剂量 4 给药频度及时机 5 药物有效期
2、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 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 意外的有害反应。(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 WHO认为,上市药品有高达70% 的浪费, 加强管理、合理用药可使耗损降为30% 。 而不合理用药又造成世界上1/3患者的无 辜死亡。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 药师参与的治疗小组可以减少2/3的不良 反应(ADR)和近1/3的费用。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 难杂证的明显优势:
例3、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 男,7岁,发热40℃,予抗生素治疗5天无效,唇 红,口渴,口臭,大便干结,三日未解,纳差, 嗜睡,舌红,苔黄腻,脉数。 中医辨证:风热犯肺 处方:银翘散加味(银花10 连翘10 竹叶4 荆芥10 牛蒡子8 淡豆豉5 薄荷6 桔梗6 芦根10 生石膏30 大黄8 重楼8 白点秤6 僵蚕6 甘草3) 服药几小时后热退。
四、 儿童合理用药建议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保护措施正在逐渐 消失,国外大型医药公司几乎都在我国设 立了生产基地或研发机构,正在逐步进入 我国的医药市场。国内的医药企业应积极 地参与市场竞争,应该重视儿童用药的研 发和生产,开发新的剂型、新的品种,同 时积极争取与国外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合作, 尽力吸引外资,眼光要长远一些。否则, 不仅儿童用药贵,而且儿童用药的利润被 外国企业赚走。
一、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及标准
3.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有效性----药物治疗产生预期效果 安全性---疗效/风险比 适当----体现在用药的各个环节: (个体化方案、药物、剂量、 疗 程、给药途径) 经济----疗效/费用比 (尽可能低的费用支出、尽可能 高的治疗效果)
二、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
六、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 及疑难杂证的明显优势:
《中医药创新发展纲要》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 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医改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 条例》
六、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 及疑难杂证的明显优势:
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中的优势(临床病例举例) 中药贴敷疗法——冬病夏治(615例) 小儿推拿疗法——如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食疗法——如中医药膳治疗疾病“药食同源” 举例:参麦止汗茶《小儿药膳食疗》 浮小麦15~30g,太子参10g,红枣5枚。 益气养阴,收敛止汗。 适用于卫气不足,肌表不固,或心阴亏损,心液外 泄所致的自汗、盗汗。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 难杂证的明显优势:
例7、顽固性口角流涎 2009年4月14日初诊:钱首道,男,10岁,深圳人, 口中涎多持续1年余,逐渐加重,时常吐涎,吐出清稀之 口水,出汗多,汗出后皮肤变凉,面色少华,乏力,纳 可,二便可。舌尖稍红,质淡,苔白滑。 中医辨证:脾胃虚寒 处方:理中汤加味——党参10 干姜6 白术15 益智仁 8 浮小麦30 炙甘草6 上方服3剂。 2009年4月18日复诊:服上方好转,脉沉虚,舌尖稍红, 苔薄润。继续服上方3剂。 4月21日三诊:症状明显好转,脉虚好转,舌红变浅,苔 薄润。继续服上方4剂。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 难杂证的明显优势:
例1、小儿顽固性厌食症: 瑞典儿童,女,4岁 ,食欲不振2年余,面黄肌 瘦,烦躁多啼,夜卧不安,或呕吐酸馊乳食,腹 部胀实或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 臭或溏薄,脉滑数,指纹紫滞。 中医辨证:胃肠积滞 处方:①针刺四缝穴治疗 ②越鞠丸加味(香附4 苍术5 川芎3 栀子5 神曲8 内金3 槟榔6 炒麦芽8 炒 山查8 陈皮4 蝉蜕3 钩藤6 甘草3) 服上方3剂明显好转。
三.儿童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后果: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如下: 1 延误疾病治疗---轻者降低疗效,治疗失 败或得不到治疗。 2 浪费医药资源---药品乃至医疗卫生资源 (物资、资金和人力)有形和无形的浪费。 3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4 酿成药疗事故。
四、 儿童合理用药建议
1.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增加对儿童药品的 规定,通过专利和市场保护来激励企业开 发儿童专用药品,尤其是确有疗效中药产 品,激励医院和科研单位研究药物用于儿 童以及现有成人药品在儿童人群中的应用 信息,解决儿童用药使用说明问题;国家 还可以采取发放贷款和奖励的方式给予儿 童药物研究以支持。
三.儿童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后果: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SFDA)药品评 价中心在北京、武汉、重庆、广州的 26 家医院调查显示:药物治疗儿童水样腹泻, 用药合理的只有 5.4%;肺炎药物治疗,处 理适当者占 12.3% ;用药品种最多、最不 合理的为抗生素类药物。如治疗肺部感染 的主要药物抗生素使用合理的不到 50% 。
抗菌药是否合理运用的判定方法
①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儿的症状、 体征及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 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或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 的患儿;由真菌、结核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 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 原虫等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②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③选用的品种及制定的给药方案是否对儿童生长 发育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危害。
四、 儿童合理用药建议
4.医院应对儿科用药的情况有严格的要求 和监控。医生在为患儿治疗时应谨慎用药, 使用unlicensed或of-label药物时可以采 用不注册的产品说明书的方式,解释为什 么需要用。发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 有效处理。要对患儿家长详细讲解用药说 明,保证患儿家长对用药有清楚的理解。 加快临床药师的培养,给患儿提供专业的 药学服务是避免出现儿童用药不规范的一 个有效途径。
三.儿童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后果:
案例一:土霉素事件 案例二:不合理注射疫苗事件
三.儿童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后果:
1 药物滥用 1.1 抗生药滥用:有一项临床药学调查表 明:病毒性感染或无明显适应证而选用抗 菌药物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90%为病毒感染, 而本调查中几乎每个患儿都用了抗菌药物, 而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的疗效不确切,无 需使用抗生素。但目前医生仍习惯将抗菌 药物用于病毒感染或无明显适应证的疾病, 作细菌学诊断后合理选用抗菌药的比例不 足5%。
四、 儿童合理用药建议
5.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证 和使用原则,视病情及小儿用药特点尽量 控制临床输液,能口服则不肌内注射,能 肌内注射则不输液,防止输液滥用。同时 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儿科医 务人员也应在工作中不但自身要严格执行 沆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还要对患儿家长 进行相关知识宣传,使他们能够配合治疗, 共同努力减少抗生素在儿童中的不合理使 用。
例5、小儿夏季热: 吴双,女,5岁,2002 年 6 月22日,发热持续 不退一个月余,热势多午后升高,气候愈热,发 热愈高,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 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 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中医辨证:暑伤肺胃 处方: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知母、 甘草、竹叶、黄连、石斛、荷梗、翠衣、粳米) 服药2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复诊再服3剂痊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