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与沉积相课件三角洲
合集下载
第14章沉积环境和相及PPT课件

划分为亚相、微相。沉积微相是物理、化学、生物特征 相对均匀的微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 的综合。沉积微相研究是当今我国石油部门精细沉积学 研究的主要途径;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或物质表现;
沉积相是沉积物(岩)所反映的形成环境,即沉积相与沉
积环境为同义词。其中第二种、第一种理解为广大学者 所接受。
2020/10/13
2
沉积相
沉积相(facies)是沉积相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不同学 者理解有所不同。当今有三种相的概念:
我国石油部门的地质工作者普遍把沉积相理解为沉积环 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这种沉 积相的概念包含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两个方面内容。
并依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差异把同一沉积相进一步
2020/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5
2020/10/13
1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sedimentaryenvironment)是地球表面 上沉积物的堆积场所,每一种沉积积环境都具有 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严格讲,沉积 环境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不同于相邻地 区的一块地球表面。它是以沉积为主的自然地理 单元。按地质营力分大陆、海洋和过渡环境等。
第十四章沉积环境和相及聚煤模式
知识点: ▪沉积环境 ▪沉积相 ▪沉积模式 ▪聚煤模式 参读书目: ▪ 1989《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 ▪ Reading 1985 《沉积环境和相》(中译本) ▪李恩田 1985 《沉积盆地分析》 ▪ 1994 《含煤旋回层及其成因模式 》 ▪《国外煤田地质》1994.1期1——10页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或物质表现;
沉积相是沉积物(岩)所反映的形成环境,即沉积相与沉
积环境为同义词。其中第二种、第一种理解为广大学者 所接受。
2020/10/13
2
沉积相
沉积相(facies)是沉积相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不同学 者理解有所不同。当今有三种相的概念:
我国石油部门的地质工作者普遍把沉积相理解为沉积环 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这种沉 积相的概念包含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两个方面内容。
并依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差异把同一沉积相进一步
2020/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5
2020/10/13
1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sedimentaryenvironment)是地球表面 上沉积物的堆积场所,每一种沉积积环境都具有 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严格讲,沉积 环境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不同于相邻地 区的一块地球表面。它是以沉积为主的自然地理 单元。按地质营力分大陆、海洋和过渡环境等。
第十四章沉积环境和相及聚煤模式
知识点: ▪沉积环境 ▪沉积相 ▪沉积模式 ▪聚煤模式 参读书目: ▪ 1989《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 ▪ Reading 1985 《沉积环境和相》(中译本) ▪李恩田 1985 《沉积盆地分析》 ▪ 1994 《含煤旋回层及其成因模式 》 ▪《国外煤田地质》1994.1期1——10页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实例三:某地区海底扇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着重研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特 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VS
详细描述
海底扇沉积体系是由海底峡谷向海输送的 泥沙和砾石在海底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 该实例分析了海底扇的沉积构造、粒度变 化和古水流方向,探讨了海底扇的形成机 制和演化历史。此外,海底扇沉积体系的 分析对于海洋矿产资源和海底工程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生物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古生物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的线索。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01
利用氧、碳同位素分析指示水体盐度、温度等信息。
微量元素分析
02
某些微量元素如Fe、Mn、Sr等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指示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03
有机碳、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可以提供关于古植被、气候等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实例二:某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分布规律。
详细描述
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入口处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该实例分析了三角洲的沉积 结构、相带分布和演化历史,揭示了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此外,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析有 助于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前景,对于海洋工程和海岸防护也具有指导意义。
沉积构造特征分析
层面构造
如波痕、雨痕等,反映沉 积时的水动力条件。
层理构造
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 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方式。
生物遗迹
如虫孔、生物扰动等,揭 示古生物活动和沉积环境。
古生物特征分析
古生物种属
不同种属的古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2、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呈离子状态溶解于水中 • 影响因素:pH, Eh, 盐度,温度,压力,CO2,离子吸
附作用等 • 化学沉积分异
第31页/共37页
• 按结晶程度分类 • 按晶粒相对大小
• 非晶质结构 • 隐晶质结构
(<0.001mm)
• 等粒结构 • 不等粒结构 • 斑状结构
• 显晶质结构
A、不可溶物质——干酪根 B、可溶物质——烃、沥青等
第17页/共37页
第18页/共37页
海相烃源岩形成过程中有机质的变 化
第19页/共37页
深部来源
• 火山作用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伴生的气热液、沿深断裂流出的热卤水等 • ——金属矿床 • ——非金属矿床
宇宙来源
第20页/共37页
第三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又称:相对比定律或相律 • 定律:
1 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2 纵向相序=横向相带
第6页/共37页
第7页/共37页
第8页/共37页
第9页/共37页
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Models
• 简称“相模式Facies Models” • --删除地方性的细节,保留其纯粹本质的东西(理论模式)
3、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26页/共37页
风的搬运作用
• 方式 1. 悬移:长期悬浮在空中(风沙,沙尘暴) 2. 跃移: 3. 推移(蠕移):
风的沉积作用
风速↘→紊流上举↘→沙粒和尘土↓→风成沙和 黄土
分带性:戈壁,沙漠第,27黄页/共土37页
风的沉积作用
第28页/共37页
3、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风化作用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9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三、Coleman 和Wright的分类 强调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个因素,
划分出六种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特征。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5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7)潮汐作用:改造砂体形态。 (8)风暴:风暴波浪的原动力、改造砂体形
态。 (9)近岸流(海流):对沉积物进行不同程
度的改造和再分配。 (10)陆架坡度:对三角洲形态和形成影响
大,低坡度陆架形成大的三角洲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高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水 体密度时形成沿盆地底部的面状流动,两种 水体仅在底部两度空间混合,混合速度慢, 注入水体速度的降低也较慢。如:冰水注入 温暖的湖水、深湖和深海中的浊流等。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1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2)低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小于 蓄水水体密度时形成。注入水就漂浮在 蓄水体的表层流动。
3.远沙坝(相) 在河口坝向海侧的坝前地带,沉积物主要为
粉沙和少量黏土,含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 生物扰动等。 4.前缘席状沙(相) 河口沙坝、远沙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 的改造和再分布形成的席状沙层。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32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三)前三角洲(亚环境、相) 在前缘的更向海地带,在正常天气波基面附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PPT课件( 37页)

• 砂体形态
• 地球化学标志: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
3、沉积相分析方法
相分析的就是依据沉积物的特征,在综合分 析各种指相标志的基础上,恢复沉积物形成时 沉积环境及沉积历史
相分析的三个阶段 单剖面(单井)相分析
剖面对比相分析(等时地层对比)
平面相分析
1、从被研究地层的最完整露头或岩心剖面着手
作详细的垂向剖面、确定沉积间断、冲刷面、不整合、小间断等;确定动物群的 存在与缺失
•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2、确定和解释可能的层序成因
与已知沉积作用层序联系;确定剖面内沉积相的重复情况
3、作观察特征的比较表
与现代和古代沉积过程进行比较;作沉积过程的推测;选择样品作详细分析,确 定可能的沉积过程
4、扩大研究其它露头和岩心
确定横向上成分分析的变化;编制有意义的变量图;把平面和垂向沉积类型与已 知沉积过程相联系
•外部几何形态:席状、楔状、滩状、透镜状等 •连续性 •振幅 •频率 •速度 (3)、地震相图的编制
六、沉积盆地的沉积体系
1. 冲积沉积体系 2. 河流沉积体系 3. 沼泽沉积体系 4. 湖泊沉积体系 5. 三角洲沉积体系 6. 滨海碎屑沉积体系 7. 浅海碎屑沉积体系 8. 碳酸盐岩沉积体系
5、归纳和确定
确定剖面或许多剖面与大地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获得补充岩心、露头剖面或一 些新资分析
• 地球化学标志: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
3、沉积相分析方法
相分析的就是依据沉积物的特征,在综合分 析各种指相标志的基础上,恢复沉积物形成时 沉积环境及沉积历史
相分析的三个阶段 单剖面(单井)相分析
剖面对比相分析(等时地层对比)
平面相分析
1、从被研究地层的最完整露头或岩心剖面着手
作详细的垂向剖面、确定沉积间断、冲刷面、不整合、小间断等;确定动物群的 存在与缺失
•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2、确定和解释可能的层序成因
与已知沉积作用层序联系;确定剖面内沉积相的重复情况
3、作观察特征的比较表
与现代和古代沉积过程进行比较;作沉积过程的推测;选择样品作详细分析,确 定可能的沉积过程
4、扩大研究其它露头和岩心
确定横向上成分分析的变化;编制有意义的变量图;把平面和垂向沉积类型与已 知沉积过程相联系
•外部几何形态:席状、楔状、滩状、透镜状等 •连续性 •振幅 •频率 •速度 (3)、地震相图的编制
六、沉积盆地的沉积体系
1. 冲积沉积体系 2. 河流沉积体系 3. 沼泽沉积体系 4. 湖泊沉积体系 5. 三角洲沉积体系 6. 滨海碎屑沉积体系 7. 浅海碎屑沉积体系 8. 碳酸盐岩沉积体系
5、归纳和确定
确定剖面或许多剖面与大地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获得补充岩心、露头剖面或一 些新资分析
沉积学与沉积相课件冲积扇文字

第四节 冲积扇相
一、概述
山麓地带,冲积扇(洪积扇、冲积锥、山麓扇形沉积)。 分布大小不均。
1. 形态 沿山口向外的锥形体 纵剖面: 楔形或凹透镜状 横剖面: 透镜状 平面上: 扇形
2.形成条件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干旱、半干旱的 气候。 (3)山口外突然变缓的地形。
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
包括暂时性水流沉积、泥石流沉积两大类。
1.河道沉积
(1暂时性河道,迁移快;
沉积特征
沉积物: 砾石、粗砂 结构: 分选中等—差、磨圆差 构造: 块状、交错层理,底冲刷 横剖面上: 透镜状。
2.漫 流 沉 积(片流沉积) 洪水漫溢沉积,河道间,占主体。
沉积物:比河道沉积细(砂、粉砂、砾)。 结构:分选中等~差。 构造:块状、低角度交错层理,无明显底冲刷。
平面形态: 片状、透镜状 垂向上: 层状,可与河道沉积相间
3.筛状沉积 沉积物: 结构: 构造:
砾石层,无地表径流。 棱角状砾石 分选中等,颗粒支撑
块状
4.泥石流
砾、砂、泥、水的混合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 沿斜坡向下滑塌、流动。主因:崩塌、滑坡 ,不同于山区洪流。
沉积物: 砾、 砂、泥混杂 结构: 分选极 差 构造: 块状
沉积位置: 冲积扇上部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源区具大量松散的碎屑物质; 2.水体源于暴雨、快速的冰雪融化等; 3.坡降较大,一般0.1~0.3 ;
四.亚相划分 扇根亚相:位于扇顶,河道沉积+泥石流沉积; 扇中亚相:位于扇中,河道沉积+漫流沉积; 扇缘亚相:位于扇末端,漫流沉积为主。
一、概述
山麓地带,冲积扇(洪积扇、冲积锥、山麓扇形沉积)。 分布大小不均。
1. 形态 沿山口向外的锥形体 纵剖面: 楔形或凹透镜状 横剖面: 透镜状 平面上: 扇形
2.形成条件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干旱、半干旱的 气候。 (3)山口外突然变缓的地形。
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
包括暂时性水流沉积、泥石流沉积两大类。
1.河道沉积
(1暂时性河道,迁移快;
沉积特征
沉积物: 砾石、粗砂 结构: 分选中等—差、磨圆差 构造: 块状、交错层理,底冲刷 横剖面上: 透镜状。
2.漫 流 沉 积(片流沉积) 洪水漫溢沉积,河道间,占主体。
沉积物:比河道沉积细(砂、粉砂、砾)。 结构:分选中等~差。 构造:块状、低角度交错层理,无明显底冲刷。
平面形态: 片状、透镜状 垂向上: 层状,可与河道沉积相间
3.筛状沉积 沉积物: 结构: 构造:
砾石层,无地表径流。 棱角状砾石 分选中等,颗粒支撑
块状
4.泥石流
砾、砂、泥、水的混合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 沿斜坡向下滑塌、流动。主因:崩塌、滑坡 ,不同于山区洪流。
沉积物: 砾、 砂、泥混杂 结构: 分选极 差 构造: 块状
沉积位置: 冲积扇上部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源区具大量松散的碎屑物质; 2.水体源于暴雨、快速的冰雪融化等; 3.坡降较大,一般0.1~0.3 ;
四.亚相划分 扇根亚相:位于扇顶,河道沉积+泥石流沉积; 扇中亚相:位于扇中,河道沉积+漫流沉积; 扇缘亚相:位于扇末端,漫流沉积为主。
地质学基础第五章沉积相PPT课件

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 速和水深的骤减,使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 积下来。
漫出辫状河道之外的细粒悬浮沉积物,多分布 于扇的中部和前端的边缘。
沉积较缓慢,以垂向加积为主,而常显水平层 理。
21
地质学基础
22
(四)筛余沉积
地质学基础
是指洪积扇表面呈舌状的砾石沉积物。
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 因此渗透性较好,好象筛子,当下次洪水来时,往 往流得不很远,其中水和细粒泥砂物质便渗漏到扇 体中去了。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 质的搬运。
5
沉积物(岩)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地质学基础
岩石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 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数量和生态;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 物质记录,也称为相标志。
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物(岩)特征的决定因素, 沉积物(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 其间充填物较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 沉积层。
23
地质学基础
三、洪(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相组合
24
地质学基础
扇根:靠近山口,为碎屑流形成的混杂砾岩或含 砾泥岩,呈相应的杂乱块状构造和洪积层理。单层厚 度大,砾石占的比例也高。洪积层理是分选差的砂和 砾在垂向上频繁交互,由于粒级变化而微显平行层理, 但是没有明显的层面,是由结构和成分都不相同的多 个洪积物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形成的。
雏形,洪水期流水的沉积作用使心滩雏形向两侧及下
游扩大,逐渐淤高露出水面,同时也导致河流分叉,
故心滩沉积是辫状河流的重要特征。
以砂岩为主,与边滩比,成分更复杂,成熟度更
漫出辫状河道之外的细粒悬浮沉积物,多分布 于扇的中部和前端的边缘。
沉积较缓慢,以垂向加积为主,而常显水平层 理。
21
地质学基础
22
(四)筛余沉积
地质学基础
是指洪积扇表面呈舌状的砾石沉积物。
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 因此渗透性较好,好象筛子,当下次洪水来时,往 往流得不很远,其中水和细粒泥砂物质便渗漏到扇 体中去了。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 质的搬运。
5
沉积物(岩)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地质学基础
岩石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 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数量和生态;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 物质记录,也称为相标志。
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物(岩)特征的决定因素, 沉积物(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 其间充填物较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 沉积层。
23
地质学基础
三、洪(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相组合
24
地质学基础
扇根:靠近山口,为碎屑流形成的混杂砾岩或含 砾泥岩,呈相应的杂乱块状构造和洪积层理。单层厚 度大,砾石占的比例也高。洪积层理是分选差的砂和 砾在垂向上频繁交互,由于粒级变化而微显平行层理, 但是没有明显的层面,是由结构和成分都不相同的多 个洪积物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形成的。
雏形,洪水期流水的沉积作用使心滩雏形向两侧及下
游扩大,逐渐淤高露出水面,同时也导致河流分叉,
故心滩沉积是辫状河流的重要特征。
以砂岩为主,与边滩比,成分更复杂,成熟度更
沉积相课件-5三角洲共54页PPT资料

指密
沉 积 特 征
状 砂 坝 形 态
西 西 比 三 角
和洲
密西西 比河
河控三 角洲的 沉积序
列
向上变厚、 变粗、变浅
三角洲平原
河口砂坝
远砂坝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砂泥
浅海粉沙,具滑塌
浅海页岩
前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三 模角 式洲
相
浪控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河道、河道砂坝,海滩
与海滩脊,洪泛平原,红树沼泽
三角洲前缘:类似于临滨 前三角洲:类似于浅海沉积 进积作用与进积序列
我国对三角洲(珠江,长江和黄河)的系统研究始 于70年代。
Prograding delta
1.2 三角洲的水动 力特点
等密度轴状喷流 低密度顶部面状喷流 高密度底部面状喷流
低密度喷流 等密度喷流
高密度喷流
2 三角洲的主控因 素及分类
o河流作用:泄水量、流速、载荷 o蓄水体的性质和改造:波浪、潮汐、岸流 o蓄水体与河水的密度差 o近岸盆地的性质、坡度、构造稳定性
三角洲沉积
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 杜远生
三角洲沉积
1 三角洲概述 2 主控因素及分类 3 河控三角洲
1 三角洲概述
1.1 三角洲(delta)的概念 1.2 三角洲的水动力特点
1.1 三角洲(delta)的概念
三角洲是由河流补给沉积物,受河流和海洋/湖泊 营力综合影响的沉积体系。是最复杂的沉积体系。 最早研究三角洲的是美国学者Gilbert(1885, 1890), 他将更新世Bonneville湖相三角洲分为topset, forset and bottomset. 这些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三 角洲含有丰富的油气煤等矿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控三角洲(鸟足状、 朵状)、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指状砂坝发育
朵状三角洲——具有弧形海滩岸线
鸟嘴状三角洲 ——海滩砂或 障壁砂坝发育。 分流河道不发育。
潮控三角洲——潮汐砂坝发育
第一节 河控三角洲
一、沉积模式
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
1. 三角洲平原亚相:水面以上至分流河口。 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
(2)水下天然堤微相
天然堤的水下延伸。
沉积物:极细砂、粉砂,少有粘土 构 造:小型流水层理、复杂交错层理,变形构造发育,
无陆上暴露构造。 生 物:含水生生物化石。
(3)分流间湾
分流河道之间的海(湖)湾。较静水。 沉积物:泥,含泛滥沉积的粉细砂薄层。 构 造: 水平层理为主。 生物化石:水生生物。 垂向上:发育在前三角洲泥岩或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
6、平面上,扇三角洲较辫状河三角洲更靠近物源。
1.概念: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
2、简述: 三角洲的类型; 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及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的区别; 辫状河三角洲的亚相、微相划分,主要的沉积特征;
3、论述三角洲的亚相、微相划分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各微相 的沉积特征
(4)分流河口砂坝微相 河口处,新月型、朵状、条状等。三角洲最主要的砂体类型。
沉积物:中厚层--厚层砂、粉砂。 结构:分选较好 构造:(向河口)槽状交错层理、砂纹层理;
(向海)浪成砂纹层理 垂向:明显的反旋回
指状砂坝
(5)远砂坝微相 河口砂坝前方靠海的部分,近浪基面。 沉积物: 粉砂,含细砂、粘土。 造: 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浪成交错层理、 生物扰动。
第十一章 三角洲相
一、概述
河流入海(湖)的河 口区 ,水流扩散,流速降 低,所携泥砂沉积于此, 形成顶尖向陆的沉积体。
(1)含油气盆地中最重要的沉积体系之一 (2)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研究的经典之作(1921--1944)
二、有关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学
1.流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体密度 ---浊流
2.流入水体密度等于蓄水体密度 湖泊三角洲
d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沉积物:灰、灰绿色水平层理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砂岩 (漫流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杂砂岩?应较辫状河发育)。
构造: 小型层理、变形构造常见。 垂向上:常被分流河道冲刷。
(3)前扇三角洲
浪基面以下。 灰色波状、水平层理泥岩、
粉砂岩,含介形虫等
化石。
4.垂向层序
b.水下分流河口砂坝
前提: 河道相对较稳定。
沉积物:砂为主,厚度较大,常与灰绿色泥岩互层。 结构: 分选较好。 构造: 平行层理、中小型交错层理、
低角度交错层理、无明显冲刷构造。
c. 席状砂 环绕于河口砂坝外缘,若水下分流河道迁移迅速,
可直接形成席状砂。 沉积物:砂岩、粉砂岩,层薄。 结构:分选较好, 构造: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生物潜穴 垂向:逆粒序
决口扇 小湖泊
分流河道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扇
决口扇
决口水道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水道
分流河道
辫状河三角洲特点(于兴河,1995):
1、重力流沉积不发育; 2、介于扇三角洲和一般河流三角洲之间; 3、以块状砂砾岩和粉砂岩、平行层理砂岩、波状层理粉细砂岩、
为主。而叠瓦状砾岩、板状和槽状砂岩较少。 4、河口坝不发育。 5、岩相时空上变化大。
单个扇三角洲旋回表现为进积序列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1.地形坡降大,是三角洲的几~几十倍。 2.陆地方向为冲积扇,甚至直达山根。 3.岩性粗,砂砾岩发育。 4.水下河道更发育,但河口坝发育差。 5.常成群出现,纵剖面楔状,尖灭快。 6.面积相对较小,一般几~几十平方公里。
第三节 辫状河三角洲
(2)扇三角洲前缘
最主要的沉积相带 和砂体发育区。
牵引流沉积构造发育。
四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道间、河口坝、 席状砂。
a.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类型。 沉积物:砂砾岩、砂岩。 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造: 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 垂向: 多层叠置的正韵律。
二、相类型和相模式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区分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的关键之一。
以典型的辫状河沉积为主,常见砾质,也有砂质。 有相对稳定的主河道
主要为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砂、砾岩,色杂。 结 构:分选较差 构 造:大型槽状、板状、平行层理,底冲刷。 剖 面:较宽、厚的扁透镜状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 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前缘的主砂体。 与陆上辫状河道特征基本相同,但粒度变细, 向前逐渐消失,有一定的心滩发育。
河口坝:
因水下河道频繁的侧向迁移, 河口坝不发育或规模小。
岩性: (含砾)砂岩、粉砂岩。 构造: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垂向:反旋回
(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河口砂坝受波浪、沿岸流的改造,围绕三角洲前缘 呈席状、带状展布。
沉积物:分选很好的砂。 构 造: 浪成交错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3. 前三角洲亚相 浪基面以下,静水。与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 沉积物: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 构造:水平层理、生物扰动、上部沉积物的滑塌。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6)气候
影响沉积物的 类型(粗细、泥炭或盐类)、径流量的 变化。
(7)流量变化
洪水影响,年内变化快—粗屑的辫状河、扇三角洲; 径流大体稳定— 正常三角洲。
(8)沉积物的 生产量
高—三角洲大
(9)风
风成沙丘、波浪
(10)流域地形
影响粒度、分选
四、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按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强弱
W.E.Galloway (1975)的 分类:
三角洲的进积 概念:“同期异相”、“同相异期”
侧向加积、垂向加积
垂向层序:
在粒度旋回上
“细--粗--细”
三角洲的 建设阶段、 破坏阶段
三角洲的多旋回叠加
二、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第二节 扇三角洲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此概念 Nemec,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与曲流河、网状河沉积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差别在于分流河道与沼泽沉积发育。
2. 三角洲前缘亚相
海(湖)平面以下,浪基面以上, 三角洲沉积的主体地带
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 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
(1)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向前逐渐消失。 具河道沉积特征。但沉积物略细。 砂体周围是水下沉积的泥岩、粉砂岩。
3.流入水体密度小于蓄水体密度 海岸三角洲
1 .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2. 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 (1)河流的作用
(2)河水密度与海(湖)水密度的差异 河水密度 > 海(湖)水密度 重力流
(3) 盆地的水动力条件 弱,有利
(4) 河口区的水底地形 缓,有利
(5) 构造运动 稳定,有利
三. 扇三角洲的一般特点
1.水动力特征
继承了冲积扇的特点:多以事件性洪流沉积为主,包 括牵引流、泥石流、漫流沉积。
海相环境受波浪、潮汐 等的控制。
2.沉积物的成份和结构
砂砾比例大,结构、成份成熟度低
3.亚相类型和特征
三个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即:扇根、扇中沉积,常含泥石流沉积。 沉积物:砂砾岩、杂色泥岩 构 造:平行、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成层性差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牵引流)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注:以牵引流沉积为主
冲积成因砂体类型与湖岸线位置示意图 吴崇筠(1989)
扇三角洲(主要为靠山型,包括所谓的水下冲积扇)
二、 扇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和位置
条件:湖盆边缘直接临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 位置: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
Mcpherson(1987)提出,指辫状河前积到湖、海中 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
(曾属于扇三角洲,但)因为辫状河与冲积扇不存在必然联系。 陆相盆地中很常见。
一、发育的地质背景
介于扇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之间,可发育于盆地缓坡、 长短轴方向,坡度较扇三角洲小。
在陆相盆地中与扇三角洲可以发生时空转换。
与扇三角洲的 主要区别:
1、扇三角洲的重力流沉积相对较发育。
2、扇三角洲的分流河道为粗粒辫状河,砾岩发育;而辫状 河三角洲多为细粒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
3、扇三角洲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相对较低。
4、扇三角洲以快速沉积的层理为主;槽状、板状交错层理 不如辫状河三角洲发育。
5、扇三角洲的垂向层序、粒度变化更快。
远砂坝: 河口坝的末端, 岩性:薄层细、粉砂岩。
席状砂: 连片分布,源于波浪改造 或河道迁移。 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 分选、磨圆较好 垂向反韵律 或复合韵律
水下分流河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间的漫溢沉积, 岩性:暗色泥岩、含粉砂泥岩、含泥粉砂岩。 构造:水平层理、小型沙纹层理
分流间湾 决口扇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指状砂坝发育
朵状三角洲——具有弧形海滩岸线
鸟嘴状三角洲 ——海滩砂或 障壁砂坝发育。 分流河道不发育。
潮控三角洲——潮汐砂坝发育
第一节 河控三角洲
一、沉积模式
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
1. 三角洲平原亚相:水面以上至分流河口。 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
(2)水下天然堤微相
天然堤的水下延伸。
沉积物:极细砂、粉砂,少有粘土 构 造:小型流水层理、复杂交错层理,变形构造发育,
无陆上暴露构造。 生 物:含水生生物化石。
(3)分流间湾
分流河道之间的海(湖)湾。较静水。 沉积物:泥,含泛滥沉积的粉细砂薄层。 构 造: 水平层理为主。 生物化石:水生生物。 垂向上:发育在前三角洲泥岩或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
6、平面上,扇三角洲较辫状河三角洲更靠近物源。
1.概念: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
2、简述: 三角洲的类型; 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及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的区别; 辫状河三角洲的亚相、微相划分,主要的沉积特征;
3、论述三角洲的亚相、微相划分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各微相 的沉积特征
(4)分流河口砂坝微相 河口处,新月型、朵状、条状等。三角洲最主要的砂体类型。
沉积物:中厚层--厚层砂、粉砂。 结构:分选较好 构造:(向河口)槽状交错层理、砂纹层理;
(向海)浪成砂纹层理 垂向:明显的反旋回
指状砂坝
(5)远砂坝微相 河口砂坝前方靠海的部分,近浪基面。 沉积物: 粉砂,含细砂、粘土。 造: 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浪成交错层理、 生物扰动。
第十一章 三角洲相
一、概述
河流入海(湖)的河 口区 ,水流扩散,流速降 低,所携泥砂沉积于此, 形成顶尖向陆的沉积体。
(1)含油气盆地中最重要的沉积体系之一 (2)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研究的经典之作(1921--1944)
二、有关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学
1.流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体密度 ---浊流
2.流入水体密度等于蓄水体密度 湖泊三角洲
d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沉积物:灰、灰绿色水平层理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砂岩 (漫流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杂砂岩?应较辫状河发育)。
构造: 小型层理、变形构造常见。 垂向上:常被分流河道冲刷。
(3)前扇三角洲
浪基面以下。 灰色波状、水平层理泥岩、
粉砂岩,含介形虫等
化石。
4.垂向层序
b.水下分流河口砂坝
前提: 河道相对较稳定。
沉积物:砂为主,厚度较大,常与灰绿色泥岩互层。 结构: 分选较好。 构造: 平行层理、中小型交错层理、
低角度交错层理、无明显冲刷构造。
c. 席状砂 环绕于河口砂坝外缘,若水下分流河道迁移迅速,
可直接形成席状砂。 沉积物:砂岩、粉砂岩,层薄。 结构:分选较好, 构造: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生物潜穴 垂向:逆粒序
决口扇 小湖泊
分流河道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扇
决口扇
决口水道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扇 小湖泊
决口水道
分流河道
辫状河三角洲特点(于兴河,1995):
1、重力流沉积不发育; 2、介于扇三角洲和一般河流三角洲之间; 3、以块状砂砾岩和粉砂岩、平行层理砂岩、波状层理粉细砂岩、
为主。而叠瓦状砾岩、板状和槽状砂岩较少。 4、河口坝不发育。 5、岩相时空上变化大。
单个扇三角洲旋回表现为进积序列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1.地形坡降大,是三角洲的几~几十倍。 2.陆地方向为冲积扇,甚至直达山根。 3.岩性粗,砂砾岩发育。 4.水下河道更发育,但河口坝发育差。 5.常成群出现,纵剖面楔状,尖灭快。 6.面积相对较小,一般几~几十平方公里。
第三节 辫状河三角洲
(2)扇三角洲前缘
最主要的沉积相带 和砂体发育区。
牵引流沉积构造发育。
四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道间、河口坝、 席状砂。
a.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类型。 沉积物:砂砾岩、砂岩。 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造: 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 垂向: 多层叠置的正韵律。
二、相类型和相模式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区分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的关键之一。
以典型的辫状河沉积为主,常见砾质,也有砂质。 有相对稳定的主河道
主要为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砂、砾岩,色杂。 结 构:分选较差 构 造:大型槽状、板状、平行层理,底冲刷。 剖 面:较宽、厚的扁透镜状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 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前缘的主砂体。 与陆上辫状河道特征基本相同,但粒度变细, 向前逐渐消失,有一定的心滩发育。
河口坝:
因水下河道频繁的侧向迁移, 河口坝不发育或规模小。
岩性: (含砾)砂岩、粉砂岩。 构造: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垂向:反旋回
(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河口砂坝受波浪、沿岸流的改造,围绕三角洲前缘 呈席状、带状展布。
沉积物:分选很好的砂。 构 造: 浪成交错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3. 前三角洲亚相 浪基面以下,静水。与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 沉积物: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 构造:水平层理、生物扰动、上部沉积物的滑塌。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6)气候
影响沉积物的 类型(粗细、泥炭或盐类)、径流量的 变化。
(7)流量变化
洪水影响,年内变化快—粗屑的辫状河、扇三角洲; 径流大体稳定— 正常三角洲。
(8)沉积物的 生产量
高—三角洲大
(9)风
风成沙丘、波浪
(10)流域地形
影响粒度、分选
四、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按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强弱
W.E.Galloway (1975)的 分类:
三角洲的进积 概念:“同期异相”、“同相异期”
侧向加积、垂向加积
垂向层序:
在粒度旋回上
“细--粗--细”
三角洲的 建设阶段、 破坏阶段
三角洲的多旋回叠加
二、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第二节 扇三角洲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此概念 Nemec,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与曲流河、网状河沉积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差别在于分流河道与沼泽沉积发育。
2. 三角洲前缘亚相
海(湖)平面以下,浪基面以上, 三角洲沉积的主体地带
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 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
(1)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向前逐渐消失。 具河道沉积特征。但沉积物略细。 砂体周围是水下沉积的泥岩、粉砂岩。
3.流入水体密度小于蓄水体密度 海岸三角洲
1 .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2. 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 (1)河流的作用
(2)河水密度与海(湖)水密度的差异 河水密度 > 海(湖)水密度 重力流
(3) 盆地的水动力条件 弱,有利
(4) 河口区的水底地形 缓,有利
(5) 构造运动 稳定,有利
三. 扇三角洲的一般特点
1.水动力特征
继承了冲积扇的特点:多以事件性洪流沉积为主,包 括牵引流、泥石流、漫流沉积。
海相环境受波浪、潮汐 等的控制。
2.沉积物的成份和结构
砂砾比例大,结构、成份成熟度低
3.亚相类型和特征
三个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即:扇根、扇中沉积,常含泥石流沉积。 沉积物:砂砾岩、杂色泥岩 构 造:平行、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成层性差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牵引流)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注:以牵引流沉积为主
冲积成因砂体类型与湖岸线位置示意图 吴崇筠(1989)
扇三角洲(主要为靠山型,包括所谓的水下冲积扇)
二、 扇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和位置
条件:湖盆边缘直接临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 位置: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
Mcpherson(1987)提出,指辫状河前积到湖、海中 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
(曾属于扇三角洲,但)因为辫状河与冲积扇不存在必然联系。 陆相盆地中很常见。
一、发育的地质背景
介于扇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之间,可发育于盆地缓坡、 长短轴方向,坡度较扇三角洲小。
在陆相盆地中与扇三角洲可以发生时空转换。
与扇三角洲的 主要区别:
1、扇三角洲的重力流沉积相对较发育。
2、扇三角洲的分流河道为粗粒辫状河,砾岩发育;而辫状 河三角洲多为细粒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
3、扇三角洲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相对较低。
4、扇三角洲以快速沉积的层理为主;槽状、板状交错层理 不如辫状河三角洲发育。
5、扇三角洲的垂向层序、粒度变化更快。
远砂坝: 河口坝的末端, 岩性:薄层细、粉砂岩。
席状砂: 连片分布,源于波浪改造 或河道迁移。 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 分选、磨圆较好 垂向反韵律 或复合韵律
水下分流河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间的漫溢沉积, 岩性:暗色泥岩、含粉砂泥岩、含泥粉砂岩。 构造:水平层理、小型沙纹层理
分流间湾 决口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