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_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_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_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1、强行者有志——老子2、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4、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老子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道德经》6、大巧若拙——老子7、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道德经》9、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道德经》10、祸莫于不知足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1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12、清净则天下正——老子1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道德经》14、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老子15、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子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
【1】人之初,性本善。

【2 】爱人者,人恒爱之;以仁者,人恒仁之。

【3 】谚云:受之有道,致良心;行之出义,が英雄所为也。

【4 】知人而后爱之,事人而后责之。

【5 】至诚至真,无偏无党。

【6 】君子之道:尊重他人,忠诚执言,睦乐共处,文明和规,格物修身,顺运而行。

【7 】天治则存,人治则亡。

【8 】言必信,行必果。

【9 】君子受命于天,遵行于人。

【10 】功成而不骄,敗亡而不痛。

人之初,性本善,有思想就有无私的仁义,这是永恒的道德准则。


人者,人恒爱之,以仁者,人恒仁之,这就是以仁义为本的孝顺与爱心。

至诚至真,无偏无党,古德学家指出,每天坚持公正治事,尊重
他人,忠诚执言,睦乐共处,文明和规,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知人而后爱之,事人而后责之,是一种相互尊重的态度,也是正常的
人类行为,是实现仁义的道路。

谚云:受之有道,致良心;行之出义,是英雄所为也。

古今中外均以此见证:重言信实,轻言物价,尤其是
贩卖精神的者,应该尊敬价值,多行善事。

君子之道,尊重他人,忠
诚执言,睦乐共处,文明和规,格物修身,顺运而行。

世间万物皆有
生死,天治存,人治亡。

古德学者们告诉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君
子受命于天,遵行于人,功成而不骄,敗亡而不痛,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大义,从而遵行仁义的途。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有很多经典语录。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句子:
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 无为而无不为。

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经典道德语录

经典道德语录

18、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

——库申1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20、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21、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22、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2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24、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

——恩格斯25、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富兰克林26、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李奥贝纳27、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28、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

奠而发发,发必中矣。

——杨雄29、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30、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

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嵇康3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3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33、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34、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35、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和痛苦。

——托马斯·曼36、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37、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38、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39、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40、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41、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58、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希言自然。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儒家经典语录

儒家经典语录

儒家经典语录1.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 《论语·季氏》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雍也》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学而》7. 为国之道,以德为先。

- 《大学》8.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中庸》9.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德经》10.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佳。

-《孟子·离娄下》11.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孟子·滕文公上》12. 忠恕之道,仁者先行。

-《左传》1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15.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易经》1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诗经·卫风·木瓜》1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社会》1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论语·阳货》19. 有志者事竟成。

-《荀子·劝学》20. 心正则人正,心邪则人邪。

-《中庸》2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大学》24. 吾之于人也,如彼之于我也。

-《论语·卫灵公》25. 夫人不可无义,义不可无礼。

-《礼记》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9. 有志者事竟成,有缘者人自到。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31.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中庸》3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书经·尧典》3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记·中庸》36. 取义之道,无非三者:静而明,朴而诚,简而能。

-《荀子·劝学》3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39. 以身作则,不以规矩。

-《礼记·中庸》40. 闻以知天下,观以察民情。

关于道德的经典语录摘抄

关于道德的经典语录摘抄

关于道德的经典语录摘抄
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汉]《礼记》
2.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修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汉]《礼记》
3.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汉]《礼记》
4.德无细,怨无小。

——[汉]刘向
5.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汉]刘向
6.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汉]《论衡》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汉]《史记》
8.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

——[汉]《史记》
9.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有政,有政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

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

——[汉]王粲
10.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汉]张衡
11.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清]史襄哉
12.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

——[清]宋
13.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唐]《晋书》
14.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也。

——[唐]李白。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导读:1、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

信不足,有不信。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9、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姑去彼取此。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6、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8、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1、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3、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2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5、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曹雪芹
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
6、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8、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
9、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1、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14、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
1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
1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1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2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2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
2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2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26、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
2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
2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2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
30、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

——袁枚
31、士可杀不可辱。

——孔子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3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3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40、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袁枚
4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4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4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46、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孔子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8、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
4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
50、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5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5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
5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章学诚
5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石玉昆
5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57、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孔子
5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60、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6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6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63、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
64、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6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
66、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67、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
6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69、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70、苛政猛于虎。

——《礼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