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发病率
【儿童心理】儿童多动症(ADHD)的成因及早期症状

/【儿童心理】儿童多动症(ADHD)的成因及早期症状小丽,女,7岁,马上要上二年级了。
三个月前,父母带其到医院,被诊断为多动症。
小丽在学校里,老师把她调到第一排特殊位置,就是因为上课小动作多,还常和同学交头接耳,上课东张西望,成绩也颇不理想。
由于老师经常反映孩子的情况,所以父母才带去医院咨询就诊。
一什么是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多动性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一种常见的精神失调状况,目前常见的案例以儿童为主,但此类状况也会在成人身上出现。
在 7 岁以下,约有 3% 至 5% 的儿童会出现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称此症为「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类编号为 F90,一般又俗称为「多动症」、「过动儿」。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仅美国就有超过500万儿童罹患该病。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该病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2013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估计,9.5%的4-17岁的儿童(13.3%的男孩,5.6%的女孩)被诊断为ADHD。
此外,近2%的3-4岁儿童被诊断为ADHD,这一比例比1997年的0.5%增长了近4倍之多。
一个短视频带你了解多动症孩子的真实世界二多动症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
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
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
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
关于多动症儿童的研究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浅谈

关于多动症儿童的研究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浅谈作者:伏雪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5期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是儿童期很常见的精神失调。
据估计,约25%-40%的此类儿童有学习困难;30%-90%此类儿童同时患有情绪障碍。
在7岁以下,约有3%至5%的儿童会出现症状,且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多动症儿童发病率越来越高。
由于对这种病症的认识增加,最近才发现这种病症同样出现在成年人身上。
因此对于多动症儿童,在学龄期的干预,尤为重要。
一、多动症儿童的症状体征(一)注意缺陷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是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
这种小儿的注意很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注意的对象频繁的转换。
他们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都表现出注意,却很难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上面。
(二)活动过多多数患儿从幼儿开始就格外好动。
在有需要安静的环境中,明显表现出比一般儿童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多。
活动多在幼儿时期就很明显,只是当时没有秩序纪律的约束,家长会觉得只是活泼好动,当进入小学后,因课堂规则秩序限制,儿童动作异于正常儿童,表现显著。
(三)冲动性多动症儿童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缺乏克制能力,常做出不加思考的举动。
表现出幼稚、任性,事前缺乏缜密考虑,不顾行为后果。
他们情绪不稳,容易发脾气,时常会无故的叫喊或哄闹,又无耐心,做事都是急匆匆,毛毛躁躁的,一般正确率不高。
(四)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接近正常或处于边缘智力水平,由于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患儿学习比较困难,不能有效接受课堂知识,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二、目前我国多动症的研究现状1.多动症要正确诊断,需多靠行为观察,再加上多种测试配合确认。
正确诊断要依赖详细的病史,包括从父母、老师处获得的资料。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关联 。赵爱玲 等 对湖南省 1 3 9例 A D HD患者 和 1 1 5例正 常
对 照进行 研究 , 发现 D R D 4基 因 4 8 b p V N T R多 态性 与 A D HD
无关联 ; 同时还发现此多态性 的等位基 因频 率分 布存 在地 区差 异 。陈智 等 对广西地 区汉 族人 群进 行研 究 , 结果 显示 在 中
候 雪 关 明杰
( 包头 医学 院 ,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6 0 )
儿童 注 意 缺 陷多 动 障 碍 ( A t t e n t i o n —d e i f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A D HD ) , 又称 儿童 多动 症 , 是最 常见 的 儿童 时期 神经
1 . 1 D A T 1 基 因 大量研究 表 明 , D A T 1基 因多态性 与 A D HD
的发生存在 显 著关 联 。 目前 , 研究 的重点 为 D A T 1基 因 3 端
V N T R多 态性 , 主要 是 4 4 0 b p等 位基 因和 4 8 0 b p等位 基 因。 1 9 9 5年 C o o k最早 报道 了 D A T 1基 因与 A D HD的关 系 , 他检 测
态性 进行检测 , 结果显示 D R D 4基因多态性与 A D HD无显 著性
1 多巴胺代谢基 因
近年来 , 多 巴胺合成代谢调节 的基 因成 为 A D H D遗传学 研 究关注点之一 , 其 中多 巴胺 转 运体 ( D A T 1 ) 和 多 巴胺 D 4受 体 ( D R I M) 基因成为研究热点 , 但 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
幼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幼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10%之间。
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
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1]。
近年来,关于ADHD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为增加人们对此行为障碍本质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ADHD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一般在5岁前起病,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易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但哪一项也完不成,同时伴有混故,违反纪律,但不是故意蔑视纪律,而是因缺乏考虑所致。
患儿与成人在相互交往时常有脱抑制表现,缺乏正常的慎重与节制。
认知、运动和言语发育的特异性延迟很常见。
可继发社交紊乱行为及自卑。
国外报告其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3%-10%,国内报告为1.5%-12%。
现患病率调查结果悬殊除了有国家和地区间实际存在的患病差异外,与所用调查诊断方法和量表不一致有关。
按DSM-IV-R诊断标准,在学龄儿童中较公认的患病率为3%-5%。
男女发病之比为9:1-4:1。
这与男孩多动症状突出,伴冲动、攻击行为和品行问题较多有关。
本病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于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患儿常伴有学习困难。
而心理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在部分儿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利他林(Ritalin,最常使用的处方药物)可以使ADHD小脑活跃度低的地方增进活跃度。
我们也知道ADHD不是单独出现,往往合并像是读写困难、发展性协调困难、甚至自闭症。
这暗示了脑部多区域或是单区域功能不良会影响多区域整合联结。
有一些独立研究,支持这些诊断,其实都是由于小脑机能所造成的。
我们知道,目前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了,那多动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随着国际上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现在国内外学者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已比较接近,如美国3.4-4.7%、德国3.9%-9.0%、日本4%、澳大利亚7.5%-11%、新西兰3.0%、巴西5.8%。
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评估及治疗的思考

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评估及治疗的思考摘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相比,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暂、活动过度或者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ADHD 是在儿童期很常见的一种精神失调,14 岁以下患病率 7%-9%,男女比例(4—9):1。
在现代生活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会给儿童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和不利的影响,但通过现代的临床观察及各类评估、测试,以及社会面的宣教,父母对孩子心理及学习方面的重视,现已能较早的发现及诊断。
在确诊后,通过综合的干预,多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表现;评估;测试;综合干预。
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定义1.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称多动症,是指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相比较,患儿出现的注意力问题,以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者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目前认为它的疾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学因素、轻微脑损伤、神经生化因素、神经解剖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其临床表现及分型主要为:2.1 注意缺陷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非常容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转移注意力,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
2.2 活动过度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儿童比,儿童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多动,包括躯体活动、手的活动以及言语活动的明显增多。
2.3 好冲动表现为常对不愉快的刺激反应过度,易兴奋和冲动、不分场合、不顾后果,难以自控甚至伤害他人,不遵守游戏规则,缺乏忍耐或等待。
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
患儿情绪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易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2.4 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部分患儿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病症的简称,也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属于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不分场合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认知障碍等。
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防对策进行研究一、儿童多动症(ADHD)概述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
是常见的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在发病患儿中,男孩比例明显高于女孩。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ADHD患儿有1880万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达到3%~5%,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据相关统计,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患儿持续到成人期的占70%~80%。
本病属心理、行为疾病,故单纯用药治疗作用有限。
若未有效治疗,可对身心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引品行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已引起医学、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儿童多动症(ADHD)发病机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研究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儿童多动症是由遗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病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的。
具体来说,引发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学因素、脑损伤或其他疾病、铅中毒、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
(1)遗传学因素:有一部分儿童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在幼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其中,又以病态人格、酒精中毒等人群居多;(2)脑损伤或其他疾病:在一些特殊病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当会诱发儿童多动症,使其出现认知障碍;(3)铅中毒:铅元素进入患儿体内,经由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缺氧或营养供给不足的现象,导致患儿智力行为出现障碍或活动过度的现象;(4)环境因素:由于家庭教育过于严厉,长期的过度批评和体罚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带来阴影,使其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产生多动症。
三、儿童多动症(ADHD)主要临床症状儿童多动症主要临床症状如下:(1)注意力缺陷。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行为冲动,通常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常伴有学习困难以及多种共病,导致社会功能受损,是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相似,儿童、青少年患病率为6.7%~7.8%,成人患病率为2.1%~3.1%。
一、临床特征1、注意障碍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
表现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或常常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患者在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在与成人交谈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作业或指定的其他任务。
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或其他随身物品,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
2、活动过多和冲动患者经常显得很不安宁,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戏,仿佛精力别旺盛。
在采取行动前缺乏思考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
在任何场合说话特别多,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也会轻率地去扰乱同伴的游戏,或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情绪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受挫折而情绪低沉或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就哭闹、发脾气。
3、学习困难因为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水平。
4、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
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也困难。
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智力测验显示部分患者的智商偏低,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注意集中分量表得分较低。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分析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8-03-07T16:18:03.6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赵凤丽[导读] 儿童多动症也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1]。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157014摘要:儿童多动症也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1]。
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2]。
国外资料报道在儿童中患病率为5%~10%,国内报道在小学生中患病率为1%~10%,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此病病因复杂,可能与轻度脑组织损害、遗传因素、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脑损伤、食物过敏、维生素缺乏、糖代谢障碍、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方法不当、铅污染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
我院诊治36例儿童多动症患儿,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特点;护理;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诊治多动症患儿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7~15岁,平均9.3岁;临床表现方面:所有患儿均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有的有认知功能障碍,或伴发学习困难,或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或话多、喧闹、易插言,有的精神发育迟滞;体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
2.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2.1活动过多最常见症状表现为小动作过多,男孩患有多动症的比例大,伴随着身体的不断成长,他们会表现得更加不安。
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行为没有规律可循,并缺少应有的组织目的,他们在参加规范式活动时会表现得比较吃力,身体在转动时也比其他健康儿童稍显迟钝,情况更为严重的多动症儿童不能完成系扣子或系鞋带等简单动作。
2.2.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几乎不能够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此外,多动症儿童在注意力转化上也存在问题,其不能独立完成由老师或家长交给自己的任务,严重缺少应有的动作抑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发病率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发病率
由于研究的时间不同,采用的诊断标准各有差异,有的使用评定量表,有的只是根据临床经验,所以,多动症的患病率在各个国家。
各个地区差别较大。
1980年以后,对多动症的诊断要借助于与父母或老师访淡的标准化。
结构式问卷,用此方法,Shekim发现小学男生的多动症患病率为14%~19%;Talor调查的学龄期男孩患病率为17%;甚至Szatmari等报道小学生的多动症可达19%。
尽管有了标准化的诊断问卷,但是由于划界化的不同,也会导致诊断的差别。
Wolraich和Baumgaertel应用DSM—IV的诊断标准分别在美国和德国进行调查,他们根据老师报告的信息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发现多动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
%和4。
8%。
DSM_IV 公布美国官方数字是多动症在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为3%-5%。
我国对多动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多,结论差别较大。
患病率分别为:
广州1。
3%。
牡丹江3%。
上海13。
4%。
湖南6。
04%。
南京3%。
北京山区7%。
北京效区7。
3%。
北京城区4%。
大体上是一个有50名学生的小学班级会有1-3个不同程度的多动症儿童。
造成患病率差异如此之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文化差别,有人对中国内地。
香港地区及英国医生的诊断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医生诊断多动症要高于英国医生,中国医生注意的是儿童的“多动”,而英国同行注意的是“注意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