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
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分析

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精神病治疗中分别应用奥氮平与喹硫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所选时间为2021年9月到2022年10月,围绕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展开研究,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一组采用奥氮平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喹硫平片,作为试验组。
然后从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这方面分别对比两种用药模式下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对比治疗有效率较高的为试验组为89.47%,对照组为85.96%,但是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前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提升,评分提高较高的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记忆定向力(13.78±0.56)、注意力(12.64±0.75)、计算力(14.48±0.67)、语言表达(14.18±1.62),对照组患者记忆定向力(11.41±1.02)、注意力(9.89±1.11)、计算力(12.71±0.87)、语言表达(11.03±1.74),P<0.05。
对比不良情况发生率。
较低的为试验组为3.51%,对照组为12.28%,P<0.05。
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都能够起到有效治疗老年性精神病的效果,但前者的安全性更高,并且能够促进患者认知能力的提升,更适用于老年精神病治疗,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期精神病;奥氮平;喹硫平;安全性;有效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9月到2022年10月展开本次研究,选择114名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前者采用奥氮平治疗,后者采用喹硫平片。
其中对照组57人,男29人,女28人,人均年龄(67.69±3.25)岁;试验组57人,男31人,女26人,人均年龄(67.69±3.25)岁。
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

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孔晓明;朱德发;张许来;孙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2(015)002【摘要】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3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每天10~20 mg,帕罗西汀每天20 ~40 mg,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评定其不良反应.观察6周.结果治疗后第6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2.6%,治愈率为59.3%;帕罗西汀组有效率88.5%,治愈率为5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汗密顿量表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即有显著下降,其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的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1例和1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相似,但其起效较帕罗西汀更快.【总页数】3页(P122-124)【作者】孔晓明;朱德发;张许来;孙艳【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精神病医院老年心理科,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内分泌科;安徽合肥市精神病医院老年心理科,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2【相关文献】1.小剂量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分析 [J], 林多朵;万光芸;王林平;朱晓伟2.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抵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J], 方强;范强;张现国;肖鹏3.安非他酮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J], 韩继阳;刘果;王旭梅4.艾司西酞普兰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J], 徐锋5.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J], 石广念;周芳珍;磨丽莉;黄尚岗;易云洁;李莉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痴呆该怎么治疗?

老年痴呆该怎么治疗 ?老年痴呆具有起病缓慢或者隐匿的特点,家属和患者通常都很难准确判断发病时间。
通常情况下,该病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会由于心脑血管问题、精神受到刺激或者发生骨折等躯体疾病,导致老年痴呆的症状迅速明朗化。
老年痴呆会使患者的认知功能严重下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比较有效的治疗,减缓病情的恶化,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老年痴呆治疗方法痴呆往往是一个进展性的过程,其临床症状涉及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紊乱等多个方面,因此对其治疗应建立在对患者的躯体情况、认知功能、精神状况等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和多方位的干预。
1.1 药物治疗(1)促认知药促认知药,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益智药,指治疗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药物。
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益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近年来,此类药物的研制开发正处于一个旺盛期,很多新药都能起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的作用。
目前促认知的药物包括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脑代谢赋活药物以及脑血管扩张药物等,从而增强酶的活性、改善脑组织代谢、恢复大脑功能及信息传递,是受损脑组织的功能恢复、改变痴呆的病理过程。
促认知药有多种,目前认为对阿尔茨海默病有确切疗效的药物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
老年痴呆早期脑细胞处于细胞内亚结构的改变,如果及时治疗,可以阻止细胞结构的进一步恶化,所以,对于老年痴呆的病人提倡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促认知药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常常需要3-6个月的正规治疗后效果才能逐渐出现。
(2)对症治疗为了控制老年痴呆患者有可能伴发的一些精神病理症状,通常需要联合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
常见的一些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抗精神病药等。
老年痴呆患者可能存在焦虑、失眠等问题,但老年痴呆的病人焦虑症状并不典型,而且使用抗焦虑药的不良反应较多、疗效并不太理想,目前临床仍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心境稳定剂为主。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老年期精神病障碍临床观察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老年期精神病障碍临床观察摘要:老年期精神病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老年期精神病障碍的临床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在治疗老年期精神病障碍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本文将对该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一、引言老年期精神病障碍是指在65岁以上发病的精神病障碍,包括老年期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症、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等。
老年期精神病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受损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和生活负担。
针对老年期精神病障碍的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存在疗效不佳、药物不良反应大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口腔崩解片的剂型方便患者服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老年期精神病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二、材料与方法1. 受试对象本研究选择了20例老年期精神病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老年期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症、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等。
年龄范围为65岁以上,且符合老年期精神病障碍诊断标准。
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对照组则继续接受常规治疗,不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观察周期为8周。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估、不良反应监测等。
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老年期精神病障碍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生活质量评估采用老年期精神病障碍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不良反应监测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生化指标异常等。
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浅谈老年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

浅谈老年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数量不断增加。
退休、空巢、躯体疾病、婚姻变故、子女关系等因素,导致老年精神病比如抑郁症、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疾病发病率也在增加。
对老年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老年精神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其家庭的幸福程度。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护理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精神等多个层面的需求的满足,主要来自于护理健康教育。
本文探讨的就是老年精神病人群体的健康教育问题。
标签:现状;老年人;精神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1、我国老人精神病人的现状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国已经有占人口总数比例达13.26%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人口总数的8.9%。
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5亿。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的下降,还有其他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老年人成为以老年痴呆症和抑郁症为主的老年精神病的多发高危群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我国,把2012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中国主题定为“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老年精神病人的特点2.1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退化,老年精神病人群体,通常同时伴随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老年人常见病。
比如糖尿病、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2.2 老年精神病人,也常常会因为所患的精神病引发其他身体症状。
比如老年抑郁症,会导致食欲下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再而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如脱水,身体衰竭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2.3 老年精神病人的心理素质较差,情绪容易波动。
经常会因为居住环境的变化,引起病情的恶化和引发其他病症。
比如老年痴呆症,就容易因为入院、搬家等居住环境的变化,导致病情恶化。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

21 0 2年
第2 6卷
第 1期
1 5
・
临床精 神 病学 ・
老 年 抑 郁 症 患者 的非 理 性 信 念 和 应 对 方 式
宗 宝玉
( 首都 医科大 学附属北 京安定 医院,北京 10 8 008
@ c mu d . a 1 c .e u c
熊红 芳 李 占江
lt d wi c r s o BS ” o fu t t n t lr c “ a d ”g n r i ai n c mme t ( ae t so e f I h l w r sr i o e a e n ao n e ea zt o l o n ” r=0 5 .r=0 1 ; P < .9 .7
h tn t o t l P <0 0 1 . o ae t o t l ru , e p t ns i G c rs<1 f rt a e t ta i e c n os( s . 0 ) t DS soe h r d r h i h 0 a e r t n t em
s g e t a l e l a e t wi e r si n h v r t n l eif n e a v o i g sy e a d t e e d p y h — u g sst ted r p t n s t d p e so a e i a o a lesa dn g t e c pn t l , h y i h r i b i n yn e sc o h
Corso dn uh r rep n ig a to:LIZh n—in ,th8@ cmu e u c a Ja g  ̄ j z c .d .
【 bt c】 b c v: oi e gtt hr tii f ̄t nl ee dcp gsl l r a A s at O j t e T vs a eca c rts aoa blf a oi te i e eyp・ r ei n t eh i a e sc o i i is n n y sn d l
老年期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

解开始进食 , 从流质饮食 开始逐渐过渡到普食 。 测量体 温 , 观察 有无发热 , 治疗后坏死组织 的吸 收可致低热 , 数感染患者 可 少 能有高热[ 根据病情做相关处理。P T术后前 3d注意观察患 3 1 , D
者 的局部水肿 , 必要 时可使用激素预防 。
临床特点及相关 的护理 干预措施进行整理讨论 , 有 无用感 , 情感淡漠 、 焦虑 , 记忆力 减退 , 对生活 、 学 习、 工作无 自觉性、 无兴趣或积极性过高。 同之处在于老年 不 精神 障碍有 的伴有智能方面的障碍 , 如老年痴呆 。 32 老 年精神障碍 由于年龄躯体情 况等特点多伴有 不同 . 程度 的躯体疾病 , 如调查结果所示 。
冲动 、 伤人 、 毁物
出走 可能 拒药、 拒食 药物 副反应 ”
老年期精神障碍临床 特点与护理对策
武俊 香 张立 新 殷耀 武
( 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 , 山西 太谷 0 0 0 ) 3 80
摔倒可能 自理缺陷 自杀可能
3 讨 论
31 根据调查 结果得知” 加 ∞ 9 n 的精神症状 临床 . :老年精神障碍 8 3 2 5 7 7 表现与其他年 龄段 患者的表现基本一致 , 表现为幻觉 、 妄想 、 兴
表 1 精神障碍临床症状比较
1 i 左右 ,4h之 内若有水肿 、红疹或水疱 出现则应继续避 0m n 2
光, 2周后再试 ; 如果 2 后 没有出现以上的现象 , 4h 可以酌情增
加 日照 时 间 。
33 术后 的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 -
术后饮食指导 , 指
导患者禁食 2h以上 , 2 h以后 予温凉 、 半流饮食 , 避免 辛辣 、 刺 激、 坚硬食物的摄入 。部分 患者 P T治疗后 2d 3d食管处发 D ~ 生炎 症 , 致梗 阻和吞 咽困难症 状加重 , 护士应 认 真 、 耐心 地讲 解, 告之此症状是暂时 的, 消除其恐惧心理 。3d后患者症状缓
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

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北京回龙观医院尚兰随着精神病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精神科的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以前我们认为精神障碍是一个功能性疾病,现在我们认为它是对生物、心理和社会都有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致病因素不同,治疗的方案也不同。
一、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一)综合治疗原则对精神患者应综合考虑与发病有关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制定整体性的治疗方案。
1. 针对生物学因素的治疗包括药物学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2. 针对心理因素的心理治疗如知识性的心理治疗、个别的心理治疗、小组的心理治疗以及行为治疗等。
3.针对社会学因素的治疗采用家庭治疗,特别是对情感障碍,如焦虑障碍的患者。
(二)疾病不同时期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1)快速控制精神症状,降低患者对他人或自己的危险行为,比如自伤、自杀的行为。
(2)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注重排查躯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给予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检查患者有无躯体性疾病。
(3)关注患者有无危险性。
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冲动或攻击的行为,要考虑使用镇静作用突出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肌注。
抑郁症自杀企图明显的,可给予 MECT。
2. 巩固期治疗这一期间病情不是特别稳定,可能会出现症状的波动,所以我们要仍然沿用急性期的药物剂量来进行巩固,时间一般是4~6个月。
3.维持期治疗这一期间药物剂量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可比巩固期的剂量适当降低,并配合家庭教育、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交代患者和家属进行定期的随访,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波动,有利于患者的继续治疗。
(三)维持期治疗的原则1.治疗的目的(1)消除精神症状精神疾病大多为慢性过程,容易复发,但目前我们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所有的药物治疗都只是对症治疗。
(2)预防复发(3)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2.长程治疗因此,我们应将急性期的治疗和后期的维持治疗、康复治疗相结合,充分形成一个完善的治疗体系,这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消除患者症状的同时,让他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的恢复,能回归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
(四川省广安市精神病医院 638000)
1何为老年期精神病?
从目前的情况中来看,我国老年化的问题也逐渐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患上精神疾病的
概率也逐年增大。而且不管是对老年人本身还是对其家庭来说,精神疾病的出现都会给其带
来非常大的压力,而且老年期精神病这种病症的发病属于非常缓慢的类型,整体的病情过程
会非常漫长,导致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很好的进行生活。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精神病是老年
期器质性疾病、情感障碍或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中出现的精神
病发作,我们将其称之为继发性精神病。其次才是所谓原发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
障碍。在原发性精神病中,又可细分为晚发或老年期起病的精神病,及青年期起病的精神病,
患者已经进入老年状态。以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怪异行为丧失现实接触性为特征的精神
病状态在老年期不少见。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仅会混乱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思维还会引发老
年性精神病患者的轻生、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所以针对老年性精神病
患者的情况,医生就会其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在治疗的
过程中很多医生发现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要点除了服用药物与生活调理之外,更重要的
是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结构、家庭人员间的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经济是否独立等
都对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因为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拒绝
同陌生人进行交流,所以这时候的老年性精神病患者需要亲人对其进行更好的呵护,这样才
能减轻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给老年性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大的安全感。
在医学上可以得知的一点就是很多时候老年期精神病的病因主要出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
面就是老年性精神病患者本身出现了脑动脉硬化的病症,第二个方面就是老年性精神病患者
出现脑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等病症,导致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出现了脑组织萎缩,发生智能
减退、性格改变及精神障碍。而且医生在对老年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在老
年性精神病中,较为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和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2医生对老年精神患者的治疗
为了让医生更好的治疗老年性精神病患者,需要给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
温馨的生活环境,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可以在这种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修养。同时家属需要多
一些时间来照顾、陪伴患者,这样才能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更好的恢复。而且需要加强对老
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不仅仅需要注重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自身安全以及自身的情绪还需
要预防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这些年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很多,所以需要医
护人员给与老年性精神病患者比较全面的看护,例如:抑郁者防自杀,兴奋者防意外发生,
失眠者给以小剂量镇静安眠药物等,这样不仅仅可以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看护
下更好的恢复还可以保证患者的自身安全,这对患者的日后痊愈有很大助益。
3医生对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
为了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更好的恢复,很多医生都对其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也找到了对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比较好的护理方法:第一种护理方式就是药物治疗护
理。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时间比较长的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来说,有效的药物有着非常关键性
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很多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会发现没有
痊愈的迹象,所以就擅自停药,这对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恢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针对这
种情况就需要医院中的护理人员耐心与老年期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从而确保药物的连续使
用。第二个方面就是医护人员需要时常关注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这个方面主要是让护
理人员对患者的精神情况进行严密关注,争取能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因为有很多老年
性精神病患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会出现发病的状态,所以医护人员为了让在发病的时候得到
有效治疗,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安静下来。第三个方面是投入爱心和
耐心,善待患者,充分理解和心平气和地对待患者,体谅患者的困难,尽量帮助患者掌握一
些日常生活技巧,目的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要,进而帮助其更好的恢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