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1)集大成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之韵》解说词【11】集大成者
《宋之韵》解说词【11】集大成者
有一天风流皇帝宋徽宗到东京名妓李师师那里去玩儿,北宋大词人周邦彦正好
也在,来不及跑开,就躲在床底下,宋徽宗拿出一个橙子,与李师师分吃。然后就
说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悄悄话。李师师还委婉地留宋徽宗过夜。周邦彦都听见了,就
概括为一首词。宋徽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就要把他发配到外地去,他赶忙又写了一
首《兰陵王》,诉说被押出首都的凄苦,才算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自然是当时人瞎编的,有那首词为证:
《少年行》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可想而知,这是周邦彦写自己在歌楼酒馆里的经历。这首艳情词狎昵温柔,但
点到为止,不流于恶俗,这是他比柳永高明的地方。另一首《兰陵王》则写他客居
京城开封时,送别友人的抑郁心情,也与宋徽宗毫无相干。这首送别词曾风靡一时,
被称为渭城三叠,是离别的筵席上必唱的,一直传唱到南宋初年,流行了几十年。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清明前后,在蒙蒙的烟气中,柳条依依地摆弄着嫩
碧。从汉代起就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所以,这首词就借杨柳起兴。“隋堤上,曾见几
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由“烟里丝丝弄碧”的眼前实景,转入年年来这里送别的往
事,有意将情绪展开的逻辑线断开,这就叫顿挫。下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
客”,又折回到眼前,经常来这隋堤上送别友人,而自己也是“京华倦客”。每次来
送人自己也“登临望故国”,为有家归不得而痛苦,因而接着说“长亭路,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第二段写被送者终于去远了,第三段又折回到送别的地点。“凄
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在无边的春色里,太阳慢
慢地落下山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剩下词人站在那里,满心凄恻,最后,词人再
一次宕开,由眼前的冷清转入回忆,“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泪暗滴”。不说眼前的分手,而说原先的相聚,用痛苦的回忆,来凸现心情的灰暗和
沉重。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
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
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总是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为止,避免一泄无余,力求给欣赏者留下广阔
的想象空间。

总之,周邦彦的词虽然离不开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和个人哀怨,在内容方面没有
什么新东西。但结构严谨,沉郁顿挫,情韵悠长,耐人寻味。在语言上他追求雅正,
即便用口语,也能做到俗中见雅。加上他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又曾做过掌管乐府
的官员,因而,对词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精密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南宋末年,
他就成了许多词人学习的榜样,影响达及于清代,被尊为词坛集大成者。有人甚至
把他在宋词中的地位,比作唐诗中的杜甫。虽说只是从艺术成就上着眼,实际上无
法相比,但也足见他的影响之大了。

把前人的诗句不露痕迹地融化在自己的词里,这是周邦彦最叫人佩服的拿手好
戏。比如像他的《西河.金陵怀古》。

第一段写南京形势的壮丽,化用了谢眺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和刘禹
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
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第二段写南京的历史陈迹,化用了“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和刘禹锡上面那首诗的第三四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
伤心东望淮水。”

第三段写六代兴亡的凄凉,化用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
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沉雄悲惋,层次分明,是凭吊金陵的名作。
《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
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
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
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这首词虽然是成功之作,但与王安石那首一比,就显得单薄多了,“千古
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这显然周邦彦只是看到了许多足以使人感慨生哀的历史现象,有的还是
借前人的眼睛看到的。而王安石则观今吊古,忧愤无端,透过现象还看到了应当吸
取的历史教训。

据记载,周邦彦的诗,在当时也颇有名气。不过,他诗中展示的由文人遗传基
因带来的那种雄心壮志,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那种悲愤情绪,比他在词中展示的
要直白得多,也强烈得多。比如,像他在《凤凰台》这首诗里,就心情颇为沉重的
感叹说:“危台飘尽碧梧花,胜地凄凉属梵家。凤入紫云招不得,木鱼堂殿下饥鸦。”
李白曾经歌唱过的凤凰台已经破败,一片凄凉改成了寺院,“飘尽碧梧花”说明梧桐
都死了,没有了栖息的地方,凤凰于是随云飞走,再也招不回来了。如今寺院里的
木鱼声,招来的只是饥饿的乌鸦,等着吃僧人吃剩的饭菜。这显然是说,像百鸟之
王的凤凰那样的高尚之士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些饥饿的乌鸦,即为糊口而奔走
不暇的庸人。话说得虽然拐了几个弯儿,但把自己比作凤凰,而把他所鄙视的庸碌
之辈比作乌鸦,借此以发泄自己想有所作为而不遇时的不平之感,从诗的矿脉中还
是能勘探出来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政坛上不显眼,没有人像整苏轼那样从他的诗
中提炼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首诗说不定也就能给他惹来一场灾祸呢。
他的词也一样有漂泊的凄苦,失落的悲哀。但这一切都淡化成一声自怨自艾的
叹息,只是觉得心里有一丝苦涩,却根本没想过,对不愿接受的现实要用目光顶回
去。这种思想底色,与诗中所表现的简直判若两人。像他的一首《满庭芳》,是他在
四十岁前在江苏溧水写的,就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词的上片说节序催人,已近夏
至,溧水这里地势低洼,又靠山区夏日宁静,乌鸦欢叫,但空气潮湿使人不舒服。
最后说“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想学白居易贬谪九江时,在“黄芦苦竹
绕宅生”的环境中泛舟去排遣心头的郁闷,这是表示要挣扎一下,不想逆来顺受。
但下片接着却说“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
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词人沉沦下僚,
憔悴不堪,像燕子一样飘流,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且莫思身外”想放下一切,尽
管歌筵上节奏强烈的乐声,也还是无法使他安静下来。他也只求“长近樽前”,喝醉
了算了,“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喝醉了就躺下睡觉,既不想跟柳永那
样玩世不恭,也不敢像苏轼那样说话犯忌讳。既能把住自己,有一种不同流俗的清
高,又不像写诗那样说话带辣味儿,惹人不高兴。“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
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
枕,容我醉时眠。”这种浓郁顿挫的词,到明清两代那些被文字狱吓破了胆的文人,
怎么能不摇头晃脑,读得涕泪横流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