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的成果及其丰富,要将如此丰富的的理论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困难极大,特别是在进行归纳分析时,需要专业的文献归纳能力。

本文仅仅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将与本文最相关的理论进行主要综述,而略微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择尽可能科学的概述。

具体而言,本章节文献综述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的概述。

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分别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以及小结三个层次展开。

1.1 概述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 财务舞弊的概念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

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

其中 Beasley (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 ISA )(AI240 )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 2001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

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

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

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

表2-1 就中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区准则条例或颁布机构规定的具体内容域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了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国第 8 号——错误与舞为,同时列举舞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伪造变造记录弊》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关键词:造假,综述,文献,国内外,财务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简介:第2章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2.1.1动因理论证券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国外研究财务造假的理论成果不断增多。

主流研究集中在造假动因分析上,比较经典的动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 (1)舞弊三角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迄今为止财务造假动机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最早研究舞弊因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内容:第 2 章文献综述2.1 国外文献综述2.1.1 动因理论证券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国外研究财务造假的理论成果不断增多。

主流研究集中在造假动因分析上,比较经典的动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1)舞弊三角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迄今为止财务造假动机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最早研究舞弊因子学说的是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提出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异常需求、机会和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在 1995 年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伯明翰大学的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进一步完善了舞弊学理论[2]。

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Exposure)、机会(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经营受到阻碍、财务上出现困境、资金供应不足都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企业也就产生了舞弊行为的动机。

企业采取舞弊通常由于以下四种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这四种压力构成企业舞弊的动机。

舞弊的第二种要素--机会,是指企业进行舞弊的同时又不会被揭发或者不会受到相关处罚,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具备以上两个要素以后真正的舞弊行为就差借口(自我合理化)这一要素,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的实证发现:文献综述与评论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的实证发现:文献综述与评论

位舞弊预警信号 , 其中客户 的不诚信被视 为最 终要 的红旗指标 , 控制环境 的薄 弱紧跟其后 。安然 财务 丑闻后 , 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美 ( I P 颁布 了第 9 A C A) 9号审计准则 ( A 9) 财务报 表审计 中对舞弊 的考 虑 》 SS 9 《 取代 了 S S 8 为了帮助注册会计 师更有效地发现 A8, 财务报表舞 弊 ,A 9 S S 9从动机 / 压力 、 机会 、 合理化借 口三个 角度 , 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 4 2个风险因素 ( 黄世 忠 ,0 6) e 2 0 。T l —
相 关 问题 研 究 的不 足 及 未 来 的研 究 方 向 。 关键词 : 财务 报 告 舞 弊 实证 研 究


西 方 国 家 财 务 报告 舞 弊 特 征 问题 研 究
( ) 一 财务报告舞弊公 司特征指标的研究 从 目前 国外研究状况看 , 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文 献可 以分为以下三类 。 ( ) 1 财务报告舞弊公司预警信号研究 。 自2 世 纪 8 0 0年代 开始 , 许多学术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 、 问卷调查的方法归纳财务报告
br( 04) 出业绩重述 ( iac lete n ) eg 2 0 指 Fn ni s t t 是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 的预警指标 。C eg和 Wa e 20 为经理人 的盈余管 a r a me hn r l 0 5) i f d( 理行为提供 了来 自股权激励的解释。B dr ( 0 6) ead 2 0 考察 了 S X法案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缺 陷披露 的规定提高 了应计质量 。 O ( 财 务报告舞弊公司在财务指标方面 的特征。研究证实 , 2) 与正常财务报告相比 , 虚假财务报告常具有某种结构上的特征。Le e 等 ( 9 9) 19 通过建立模型发现 , 财务报表舞弊越甚 , 会计收益 与经营现金流量间的差异越大 。 O O( 9 9) “ C S 19 在 财务报告舞弊 :9 7 1 8— 19 ”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 出, 97 大多数舞弊行为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收入来实现 。Wes 20 认为 : l ( 0 0) l 绝大多数舞弊财务报 告往 往对资产 、 重大事项 、 管理舞弊 、 会计政策变更 、 关联方交易这几类 事项故意遗漏。Wes 2 0 a 还指 出, l( 01 ) l 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不外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上市公司爆出令人震惊的财务舞弊事件,使投资者的信心大受影响。

2011年11月,美国安然公司会计丑闻,拉开了人们了解财务舞弊事件的大幕,安然事件尚未平息,世界通信、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莱德艾德等公司的财务舞弊,进一步的加剧了对证券市场的震动。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更为严重。

琼民源、银广夏、亿安科技、蓝田股份等一个接一个财务舞弊事件出现,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相当不利影响。

财务舞弊既有上市公司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客观因素,还有我们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国内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对他们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整合。

一、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观动因(一)弥合融资要求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

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

1 初次发行阶段在许多企业、许多人看来,发行股票实质上是“圈钱”,所以许多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十分强烈。

但是根据规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于是许多企业为了发行股票和上市,便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连续三年盈利。

2 配股阶段配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再筹资工具。

中国证监会将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规定为“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3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

为了满足该项要求,以保持可能的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10%。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l%区间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9%—10%区间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

3 增发新股阶段增资发行条件虽然比配股的条件低,但它也要在增发新股的前3年连续盈利。

上市公司为了“圈”得更多的钱,自然有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包装。

此外,为了更有利于从银行取得贷款,许多资信状况不好、偿债能力较差、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自然会产生操纵会计信息、实施财务舞弊,人为虚增利润,抬高收益。

财务舞弊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文献综述

娄权 (2004)提 出会计舞弊 的 “四因子 假说” 一当机会 、文化 、权 衡 、 动机 四因子都具备时 ,发生财务舞弊。
4、五 因素 理 论 Rezaee(2008)将财务 舞弊 的动因概 括为 五个方 面 ,用 CRIME来 表述 :C指公司首席执行官 、财务 总监 、董事长 以及公司股 东 ;R代 表 舞 弊 的方 式 众 多 ,包 括 高 估 收 入 与 资 产 、低 估 负债 与 费 用 ,其 中盈 余 管 理是较为常用的财务舞弊 方法 ;I指上市公 司进行 会计 舞弊 的动机 ;M 指外部审计和监管 机构 、董 事会 、审 计委 员会等 为 主体 的直接 监督 机 制 ,以及各类 间接监督机制 ,并发现监督机制弱化 是财 务舞弊 的成 因之 一 ;E反应财务舞弊带来的严 重后果 。 5、 风 险 因 子 理 论
~ 、 财 务舞 弊 的识 别 会计 舞弊的研 究多 集 中在 “红旗 ” 标志方 面 ,即舞 弊公 司 的特征 和舞 弊的征兆方 面,这个标 志使 注册会 计师在 审计业务中产生舞 弊动机 的职业谨慎 ,提 高对舞 弊风险 的警报 。代 表性 的观点 :Romney (1986) 通 过 调查 问 卷发 现识 别 上 市公 司 财 务 舞 弊 的 指 标 与 管 理 人 员 的个 人 素 质 有密切关 系。Cottrell(1994)在对卫 生保 障行 业进 行研究之后证 明可辨 认 的财务舞 弊征兆 可分 为六类 :高级 管理人 员行为的变化 、会计 处理方 法前后 的变化 、内部 控 制不 力 、财 务分 析 异 常 、秘 密 消息 以及 抱 怨。 阎、王 (2001) 以及刘 (2011)也 都认 为可 以通 过资产 负 债率 、周 转 率等一些财务指标 来识别 舞弊的公 司 ,后者又增加了审计意见这 一非财 务指标作为对财务舞弊行 为的甄别特征 。 随着数学统计 知识被 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 ,一 些会计学者将 数学建 模与统计 方法 与财 务舞 弊识 别 相结 合 。有 代 表性 的是 :Green和 Choi (1997)在运用人T 神经 网络 (ANN)技术 构造 了财 务舞弊 判别模 型 , 认 为在审计 的初始 阶段 ,首先可根 据这一 模型判 断公司 是否存在 舞弊 , 并在此 基 础 上 增 加 实 体 性 检 验 ,更 好 判 别 是 否 存 在 舞 弊 行 为。Lin Hwang and Beeker(2003)构建模 糊神经 网络模 型 ,这个模 型融合模 糊 回归 、神经 网络及其他 的方法来模拟人类理性 巾的不 确定性 ,此模 型可 以有效地弥补审计师 的不 足或减少审计师 的偏 见。梁 杰 ,位金亮 和扎彦 春 (2006)构建混合模 型来识别企业是 否实施 了财务舞 弊。 二 、财 务 舞 弊 的动 因 对于财务舞弊 的动 因,不 同研究者有着 h己的看 法 ,可 以分 为两因 素 、三因素 、四因素 、五 因素 、多种 因素等理论 。 1、 两 方 面 动 因 财务舞弊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从结构和行为两方而考虑财务舞 弊。结构 是企 业 内部管 理 ,行 为如 员lT的价 值观 、态 度及 管理 层 的激 励 等 。识 别财 务 舞弊 ,不仅关注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 ,还要观察是甭存在潜在舞弊的 可能 慈 宁宫 和经 营财 务 压 力 。Mei Feng (2010) 认 为 CFO 和 CEO有 股 权 激 励 的动机 进行 会 计操 纵 ,而 CEO股 权 激励 动机 更 大 ,CFO进 行 财 务舞 弊 原 因更可能是受到 CEO的压力 ,非个人财务压力。葛和黄 (20oo)认为导致 我国财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利益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两方面。 2、三 方 面 动 因 劳伦斯于认 为舞弊产生于机会 、动机和合乎情理三个 方面 ,这个理 论 为舞弊理论 的发展 奠定 了基础 。Albrech (1995) 指出舞 弊 的产生 是 因为存在着压力 、机会和借 口。压力是导致财务舞弊 的行 为动机 ,主 要 是 _[作压力 ,资金短缺压力 ,不 良习惯压力 以及其他 因素的压力 。研究 显 示 ,资 金 短 缺 压 力 和 不 良习 惯 压 力 这 两 种 类 型 的 压 力 大 约 占 95% 。 机 会 主要包 括公 司控制不完善 ,信息不对称 ,缺乏 良好 的企 业氛 围,内部 审计 的匮乏等方面 。借 口是指 舞弊 者为 了掩盖 财务 舞 弊这种 不道 德行 为 ,逃避 自己的责任而编制的各种理南。研究证明 ,防范财 务舞弊 的发 生不仅要加 强内部控制 ,还要通过解除压力消除借 口来抑 制舞弊 。此 三 要 素是有 机整体 ,缺少任何一个 ,都构不成真正的舞弊 。 3、 四 方 面 动 因 国外将 财务舞 弊 的动 因归 结 为 四个方 面 的 比较 著名 的理 论是 Bo— logua (1993)提 m四因素理论 :贪婪 、机会 、需要 和暴露 。“贪婪 ”和 “需要 ”与个体的素质和认知有关 , “机 会” 和 “暴 露” 与公 司环境 和 内部控制有关 。国内的相关研 究出现的较晚 ,主要有 :何红 (2002)认 为财务 困境 、利益驱动 、道德 困境 和制度 缺陷是诱 发财 务舞弊 的动 因。

【《财务造假文献综述》3500字】

【《财务造假文献综述》3500字】

财务造假案分析文献综述目录财务造蜂分析文■述 (1)2.1财务造假的风险因素 (1)2.2财务报告舞弊的特点及手段 (1)3.1单一管施 (2)3.2综合管臃施 (3)1研究背景财务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账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

财务也是公司必不缺少的一部分。

在我国市场经济趋势不断的发展,对于会计胜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同时,能钻法律空子为了取得更多利益的财务造假事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情况。

这情况非常严峻,直接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同时让财务造假事件渐渐扩散起来。

财务造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并创造出一系列的造假动机和机会,所以才会让大大小小的企业置身犯险在法律边缘外来求取经济利益,本文主要是通过财务造假基本概念,了解并认识财务造假的手段,研究和分析瑞幸咖啡财务是如何进行财务造假,使得我们更加从深层次了解我国财务造假手段和危害性,最后围绕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行为提出合理的避免财务造假的建议。

2财务造假的识别2.1财务造假的风险因素郑朝晖(2016严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十起管理舞弊案例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基本有四种类型:那些频繁关联交易或者是资本经营的上市公司;或者是那些有比较大的股价波动的公司。

对银广夏舞弊案做了分析,发现具备以下这类特征的企业很容易进行财务造假:频繁变换行业政策,盈利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负差异衡量标准,一些异常庞大且有利可图的美联方交易,以及内部控制混乱。

张长江、温作民(2015)⑵以银广夏舞弊案为例,发现最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具有以特征:行业政策频繁变化、盈余减去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差值指标为负数、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制度混乱。

张长海、陈险峰、吴顺祥(2015)⑶运用公开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式复核,发现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和营运资金对总资产比可用来进行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一)相关背景自世界上首家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出现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就如影随形。

21世纪初期,发生了“安然公司破产案”,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

在2001年11月,曝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破产,又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缺乏投资的安全感。

同样,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是屡闻不鲜,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

步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

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

自“银广厦”、“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屡有财务丑闻曝光,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

财务舞弊对市场参与者在财务信息上的信心是一个严重威胁。

财务舞弊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公共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

事实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甚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这就使得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显得之分的有必要和有意义。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法、诱因,从而为我国防范和控制财务舞弊行为提供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舞弊的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财务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手段故意谎报具有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质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

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告的信息不仅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受托经营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监督,以保证企业的资金不会流失,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工具,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水平,保证会计的透明度。

然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蔓延:从美国的安然、施乐、默克制药等到意大利的帕玛拉特事件的曝光,给全球经济笼罩了一片乌云。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也是屡见不鲜,从银广夏开始,到达尔曼再到科龙电器等等舞弊行径的发生,严重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

这些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存发展。

为了重新整顿证券市场秩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审计师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并减少舞弊。

因此对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和审计对策的研究目的是使财务报告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但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仍有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实务方面的研究更少。

因此,在对财务舞弊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审计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审计对策,在财务报表报出之前减少财务舞弊的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部分(一)国外研究综述1、相关概念美国审计准则公告82号中定义舞弊性财务报告是:为了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其余揭示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

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将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定义描述为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还是漏列,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的成果及其丰富,要将如此丰富的的理论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困难极大,特别是在进行归纳分析时,需要专业的文献归纳能力。

本文仅仅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将与本文最相关的理论进行主要综述,而略微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择尽可能科学的概述。

具体而言,本章节文献综述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的概述。

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分别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以及小结三个层次展开。

1.1 概述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 财务舞弊的概念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

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

其中 Beasley (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 ISA )(AI240 )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 2001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

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

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

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

表2-1 就中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区准则条例或颁布机构规定的具体内容域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了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国第 8 号——错误与舞为,同时列举舞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伪造变造记录弊》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规定舞弊的概念是组织内、外人员用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第 6 号——舞弊的预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利益的行为。

防、检查与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准规定舞弊的概念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则第 114 号——财务报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部分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表审计中队舞弊的考虑》美《审计准则第82 号》将舞弊规定为“为了得到他人的信任、故意歪曲事实真相,国(SAS No.82 )并且明知是违法的或者是错误的行为,舞弊者因此行为得到收益,而第三方却因此行为遭受损失” 。

《审计准则第99 号》没有为舞弊下具体的定义,但是强调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SAS No.99 )管理人员诈骗、盗用财产、管理人员蓄意虚报。

美国会计师协会(A ICPA )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司或企业故意错报和遗漏重大事项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即进行欺诈性的财务报,又称管理欺诈( management fraud)国国际审计标准(ISA )将舞弊规定为欺诈性财务报告,是管理层、员工或第三方有际(AI240 )意识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财务报表的误报,它可以包括操纵、篡改或改变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消除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

由以上列表可以看出,我国准则中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与国际准则相似度高,而且规定得更具体,在对财务舞弊进行判断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1.1.2 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在财务舞弊理论的研究领域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文章从财务舞弊的两种大类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这两种大类的研究方法分别为规范性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首先是规范性理论研究。

国际上主要有四种规范性研究理论。

第一种规范性研究理论是二因素理论,又称作冰山理论,该理论将导致舞弊行为的因素分成两大类,并将这两大类因素形象地比喻成冰山,将导致舞弊行为的看得见的原因比作冰上在海面上的部分,而将导致舞弊行为的看不见得原因比作看不见得深深埋在海底的部分。

这种理侧重强调表面上看得见得的因素,不一定是主要的,或者说作用性最大的因素,有时候深深埋在冰山以下的因素,不可见得,不可知的,不可感的,才是最大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在措不及防的时候就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产生作用,有时候甚至在作用产生了,危害已经形成后还识别不出这个潜在在海底的危险因子。

第二种规范性研究理论称为三角理论,它因将人的贪污雇主的资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而得名。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异常需要,这种异常需要包括想象的和实际的异常需要,然后是机会和合乎情理的条件。

这一理论最先由劳伦斯提出,后来这一理论发展成压力、借口和机会三个要素共同影响舞弊行为的产生。

这里的压力因素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工作压力和其他压力。

而导致机会的产生有内部控制的薄弱,信息不对称,惩罚缺乏效力,工作质量无法检验,审计制度不健全等。

借口是舞弊实施的行为人为自己证名的理由,常见的借口有,别人都这么做,我没有理由不这么做,既然情况已经这么糟糕了,应该不会更糟糕下去了,我本来就应该得到这些的,我的行为不是从自身的私利上考虑的等。

第三种规范性研究理论称为四因素(GONE )理论,该种理论是规范性理论研究中最流行的理论,它将舞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分别为贪婪因素(Greed)、机会因素(O pportunity )、需要因素( Need)、暴露因素( Exposure )这种理论从舞弊行为个人的角度考虑,如果一个人要实行舞弊,他会怎么行事。

他应该是贪婪的,对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在有机会时,是不会克制的,当然如果有条件限制他,他会考虑到为了自己的欲望,利用了机会获得后而使自己暴露在可能受处罚的境况中,这种状况比起欲望的满足来说值不值得,但如果他因为贪婪以外的需要而导致非要舞弊行为时,他也许就不那么再乎将自己暴露在被发现的风险中了。

第四种规范性研究理论是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这种理论是四因素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所划分成为的以般风险因子和个被风险因子是对四因子理论的各种因素的不同角度的归纳,将死因子理论的四种因素分别化归到组织和个人方面,以四因素理论框架进行有侧重有强盗的区别分析。

关于财务舞弊研究的第二种方法是实证研究,也称为经验研究。

近年来,涌现了大量通过实证来研究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

由于财务舞弊识别和预警机制的重大意义,以财务舞弊识别为对象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

而国外的发展较于国内的发展丰富,使用的分析方法也更加多样化,特别在财务舞弊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上,出现了各种模型,极大的提高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判别效果。

本文将财务舞弊的经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归纳为实证识别模型和实证分析模型如下表2-2 所示。

表 2-2实证识别模Logistic 财务舞弊判别模型BP 神经网络财务舞弊判别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财务舞弊判别模型通过概率分析法建立Probit 回归识别模型用序数回归UTADIS 模型进行舞弊识别检验模型神经网络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决策树数据挖掘分类技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分类技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利用静态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进行会计报表识别方法利用数据分组处理方法 GMDH (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 )识别财务舞弊实证分析模型探索概率神经网络PNNs 构建欺诈财务报告识别模型问卷调查法扩展的定性响应模型对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学中博弈论对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基于心理学中认知学派ABC 理论研究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基于冰山理论,三角理论理论四因素理论对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理性行为学(planned action)理论对财务舞弊实证研究1.2 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影响财务报表舞弊的因素有很多。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所处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就是企业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治理环境,国内外研究集中在企业的政治关系,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类型,外部审计环境,法律环境,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状况。

内部治理环境,主要指公司治理。

现代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本节主述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和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成果。

1.2.1 国外研究无论是现代公司成立的现实状况,还是与此相关的研究,国外都早于国内。

早在Allen 和 Panian 研究发现管理人员任期和管理层权利显著正相关。

FAMA1982 年,和Jensen1983 年得研究发现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

他们认为外部董事有履行监管责任的激励,而不会和管理层勾结侵害公司利益。

同时他们也论证了董事会中有独立董事,可以提高董事会监督公司高层的效力。

J.Forker 在 1992 年的研究发现了非执行董事能够有效(no-executive directors)对董事进行监控,从而使董事会对投资者利益的代表度更高,更能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c ompetiveness)Jensen 1993年、 Boyd 1984 年得研究成果表明两职合一,即董事兼职总经理的的情况会影响董事会的有效性和效率。

Cobb 和 Gordon 在 1993 年以 1981 至 1990 年年间 48 家财务报告舞弊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审计会员会成员的独立性(以是否在公司任职来衡量)和任职年限的增长,可以降低财务报表舞弊性的概率。

根据 FAMA 和 Jensen1 983 年得出的理论, Beasley 在 1996 年进行了实证经验研究,他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75 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5 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报表舞弊的显著关系。

而内审委员会的显著性不强,还考察了外部董事持股比例,外部董事任期,以及担任其他公司董事的外部董事人数这些特征业和财务报表舞弊有显著关系,自 Beasley 的实证研究后,基于他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更加深入地探索。

在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的研究方面,Dechow 1996 年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如果较弱,公司舞弊的可能性大。

同时Dunn 在 2004 年以及Abbott在2000年得出的研究结果都支持Dechow 的结论。

而 B.Heiman-Hoffman et al. 在 1996 年构建的著名的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舞弊信号体系——红旗信号(red flags )体系中,对财务舞弊的识别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而他所提出的舞弊信号其中的第七条信号就是公司管理的内部系统非常薄弱,说明公司内部系统与财务舞弊具有相关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