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交易舞弊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研究及对策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研究及对策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
在实际运作中,关联方交易往往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要求必须进行公开、公平交易,以保障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由于相关交易双方存在利益关系,关联方交易往往容易陷入舞弊的风险之中。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现状分析1. 非公开交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在关联方交易中,往往存在着非公开交易的情况,即相关信息未向市场披露。
这种情况下,由于关联交易双方存在利益关系,往往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一方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优势,从而在交易中获得利益。
2. 价格不公正导致损害公司利益关联方交易中,价格往往是关键因素。
如果价格不公正、不合理,容易导致上市公司利益受损。
控股股东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上市公司资产,或者以较高的价格向上市公司出售产品或服务,都会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3. 操纵财务数据影响公司业绩在关联方交易中,往往可能出现操纵财务数据的情况,以美化公司业绩或者转移资产、利益的目的。
这种行为往往会误导投资者,损害股东利益,甚至影响公司的经营健康发展。
1. 利益驱使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存在着利益相关性,往往会受到利益的驱使,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为目的,而采取不公正、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行为。
2. 监管不力有些监管缺失、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关联方交易的舞弊行为不受到有效的监管和制约,从而使得这种风险变得更加突出。
3. 内部控制不善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监管意识淡薄,以及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往往会导致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对策建议1. 完善监管制度对于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力度,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保障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要求,提高其透明度。
关联方交易应当公开、公平进行,相关信息及时披露,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保障公司及股东的权益。
关联交易方面的文献综述

关联交易方面的文献综述关联交易的双面性,使得企业进行关联交易也有了不同的动机,有改善效率的动机也有机会主义动机,即利用关联交易如利润转移等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很多国内外的学者对关联交易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2.1对于改善效率动机的关联交易相关研究Kohlbeck Mark 和 Brain Mayhew (2004)对关联交易做了研究,发现复杂的关联交易与未来交易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与CEO的超常报酬相关。
原红旗与张瑶(2007)研究结果显示,当企业外部融资较容易与便利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比例会下降,体现了地区金融业市场化指数与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是负相关关系的这一结论,说明资金占用可能是集团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一种表现,也即提高集团效率的方式之一。
郑国坚和魏明海(2005)研究发现,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相较其他公司而言,具有明显的外部融资优势,这个外部融资便利有可能使上市公司成为整个集团重要的资金来源。
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而言可能是低效的,然而从整个集团角度来看,很难说就是一种低效的行为。
基于成本的内、外部市场选择假说认为,选择使用集团内部要素市场是控股股东(集团公司)出于对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后,为降低其交易成本而做出的选择。
以上研究说明,关联交易可提高企业或集团的竞争力,此种动机的关联交易可降低成本,改进效率,集团内部收益提高,改进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1.2.2对于非公允、机会主义动机的关联交易相关研究虽然公允的关联交易可改进效率、提高竞争力等,但证券市场上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大量存在,使得机会主义动机关联交易倍受关注,也有着大量的相关研究。
Kasanen、Kinnunen和Niskanen(1996)根据芬兰赫尔辛基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37家工业公司的年报资料,通过研究发现,芬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主要为金融机构而且股权集中度较高,偏好现金股利,希望从上市公司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股东、管理层及其它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活动。
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关联方交易存在舞弊的可能性。
本文将围绕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展开研究。
(一)高估或低估资产价格在关联方交易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高估或低估资产价格的情况。
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将关联方持有的低价资产出售给公司,或者将公司持有的资产低价转让给关联方,这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被亏损或关联方利益受益。
(二)违规担保在关联方交易中,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为股东或其它关联方提供担保,或者接受其它关联方提供的担保,从而使上市公司本身面临风险。
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为关联方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作为担保,从而掩盖经营风险。
(三)虚构交易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来掩盖不良业绩或盈利状况。
例如,上市公司可能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虚构交易的金额和数量,以使其业绩看上去更好,从而欺骗投资者。
(四)非法占用公司资源在关联方交易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非法占用公司资源的问题。
例如,公司高管可能无偿或低价租用公司房屋、车辆等资产,导致公司资源被非法占用。
二、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原因(一)利益的冲突关联方交易的参与方,如上市公司与其股东、管理层及其它关联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一些参与方可能采取不道德或违规的行为。
(二)监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盈利压力或者经营困难,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提高公司业绩或伪装问题。
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或监管不力,导致一些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三)内部控制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可能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使得一些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容易被发生。
例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未能对关联方交易进行有效的审计,导致相关风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制定关联方交易审批流程,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随着中国证监会印发《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许可与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关联方交易逐渐受到了重视。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益关联的交易,包括直接的、间接的、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交易。
其涉及到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市场公正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交易的合理化、合规化十分重要,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很容易发生舞弊等问题。
1、低谷控股权益转移这种舞弊行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关联交易的缓慢转移,控制低谷资产的权益增加,达到垄断价格和稳定市场的目的。
例如,一家上市公司拥有一家子公司E,通过在E内部为大量关联交易的有利条件,买入低价货物。
同时,公司还利用E的产业地位建立了一个业务生态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和财务实力。
然后,公司通过一系列操纵控制E的行为,透露不良的业绩,筹集其他公司利益,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
2、关联方卡会计师这种舞弊行为是指上市公司与会计师或者其他专业服务公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绕开正规程序,突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对财务报表审核的关键指标,例如企业利润、债务、资产负债表等,从而牟取不当利益。
例如,一家上市公司与其会计师有着密切关系,为客户提供父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审计。
这些审计结果不仅被偷偷返回客户,而且一些负面结果也被直接删除或调整,导致客户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
3、虚假交易造假这种舞弊行为常常是因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的手段,通过虚假交易来增加销售收入和利润,达到欺诈投资者的目的。
例如,一家上市公司向其子公司购买高额的货物,提高销售额和收入,达到欺诈投资者的目的。
有时候,虚假交易会伴随着财务造假和大量的未公开交易,专门利用“增长模型”欺诈投资者。
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治理的缺陷是导致关联方交易舞弊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种治理结构不完善往往导致了信息披露不完整,利益分配不公正,管理决策不严格等问题,加重了关联方交易的不透明性。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活动。
关联方交易涉及的对象通常包括公司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公司持有的股权比例达到一定比例的其他公司。
由于相关方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因此关联方交易容易引发舞弊行为,对公司及股东利益造成损害。
关于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及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
一、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形式及特点关联方交易舞弊包括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虚构交易、价格不公允、非经济合理、损害公司利益等。
并且,关联方交易常常利用内幕信息、合同安排、资金流动等方式进行,隐藏交易真相,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利益冲突性,由于关联方与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容易产生不公平交易,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二是信息不对称,关联方常常利用内幕信息和不完整信息来谋取私利,公司股东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无法判断交易是否公平合理;三是交易缺乏公开透明,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不足,导致股东难以了解交易情况,无法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行为。
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对公司治理、市场稳定和投资者保护都造成严重影响。
关联方交易舞弊导致公司治理不良,加重了公司内部代理问题,使公司决策过于偏向关联方利益,导致公司资源被挪用,损害公司价值。
关联方交易舞弊会对市场信心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影响公司股价稳定,导致市场不公平。
关联方交易舞弊会使公司股东权益受损,违背了公司股东之间平等博弈的基本原则,加重了公司内部利益冲突,扩大了公司股东之间的财富差距。
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的产生,与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法律法规执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滥用权力,操纵关联方交易。
二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部分上市公司对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足,使股东无法得知真实情况,无法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行为。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货品、服务、资产交易或其他合同交易的活动。
这种交易形式可能存在不公平定价、信息不对称、权益侵害等问题,容易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课题之一。
研究背景部分将从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定义及特点入手,分析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为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背景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其涉及到股东利益保护、公司治理、市场公平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中存在的舞弊问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监管机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有效的风险对策。
通过对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的研究,旨在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上市公司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本研究也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关于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的深入探讨,为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推动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通过本研究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的深入剖析,旨在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涉及到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规范化成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问题可以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特点、影响因素和监管机制,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依据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关联方交易问题也日益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进行交易的行为。
关联方交易涉及到的交易金额庞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股价、投资者信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关联方交易的诸多问题也是企业治理和资本市场监管的热点之一。
关联方交易的存在导致了以下问题。
第一,关联方交易可以导致利益输送。
在关联方交易中,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特定的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转移、侵占公司的资金和利润,以谋求私利。
第二,关联方交易可能不公平。
由于关联方之间缺乏市场竞争,关联方交易的价格可能偏高或偏低,从而使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东利益受到影响。
第三,关联方交易可能损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由于涉及到敏感信息和利益关系,上市公司可能不愿意披露关联方交易的详细信息,从而使股东和投资者无法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为了解决关联方交易问题,监管机构和市场主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监管机构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关联方交易监管法规、规章和指引,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督和检查。
其次,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上市公司应该充分披露与关联方交易的相关信息,包括交易金额、交易对象、交易标的、交易价格等。
第三,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应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加强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建设,制定完善的关联方交易管理制度,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审核和审批。
第四,加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和能力。
投资者应该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了解和监督,行使股东权利,监督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
总之,关联方交易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它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监管机构和市场主体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企业的自身治理和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其经营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性质特殊,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导致股东利益被侵害,甚至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关联方交易的定义、特点、风险、影响因素等内容,深入探讨盈余管理与关联方交易的关系,剖析监管现状与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总结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治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其涉及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股东利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关联方交易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公司经营不正常、股东利益受损、市场信任受损等严重后果。
研究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关联方交易的定义及特点,可以加深对关联方交易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为识别和防范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分析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及监管部门提前预警、及时干预,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投资者损失。
进一步探讨影响关联方交易的因素,有助于揭示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潜在原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研究盈余管理与关联方交易的关系,可以为监管机构评估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公司治理监管的改善,进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2. 正文2.1 关联方交易定义及特点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活动。
关联方通常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联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1. 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形成比较早,国外对于财务舞弊的关注也比较早,形成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这些研究对我国资本市场研究财务舞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
对本篇论文的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1.有关财务舞弊的识别研究成果“红旗”标志即“舞弊风险因素”是会计职业界研究总结出的一些能够显示财务报告舞弊的标志。
Albrech t和Romney(1980)在回顾有关财务舞弊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87个“红旗”标志但并没有进行验证。
直到1986年,两人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证研究了这87个“红旗”标志中究竟有哪些可以用来预测财务舞弊的发生。
该研究表明有31个“红旗”标志具有显著的财务舞弊预测能力(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个人素质等),30个“红旗”标志对于预测财务舞弊既不显著也不可测(如经营业务显著恶化),而剩下的26个“红旗”标志由于样本量太小而无法对其预测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
Loebbecke和Willinghami (1988)构造了L/W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该项研究发现,当管理者认为实施财务舞弊符合其个人道德观念,加上一定的外在压力和动机,再借助于一定的外界条件,进而就会发生财务舞弊。
研究还发现发生财务舞弊还与以下因素相关:管理当局不诚实、管理者人格异常且有过舞弊史、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存在以某些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信息披露政策激进、存在大量关联方交易、权利过于集中、内部控制薄弱等。
Albrecht、Wemz和Williams(1995)的报告认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的一种方式,如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及其他现金流量问题、高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收益质量不断下降、大额的异常交易、迫切需要有利的收益及财务报告中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
另外,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管理层及管理交易频繁变动、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过分依赖单一产品以及费用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等都是出现财务舞弊的征兆。
Persons(1995)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即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比非财务舞弊的公司有更低的资本周转率、更高的财务杠杆和流动资产比率,而流动资产中大部分是应收账款与存货。
Lev和Penman(199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规模的大小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然而Pankaj Saksena(2001)的研究发现,与未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相比,发生财务舞弊公司的经营规模更大,经营的业绩相对较差,受到破产威胁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Beneish(1997)对通过对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与不存在财务舞弊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析,可利用其股价的表现、增产的速度、公司的历史和财务杠杆程度这四个因素初步判定公司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行为。
另外,其在1999年研究财务舞弊和某些财务报表指标的关系时还发现,利润率上升、销售收入及应收款项大幅增加、资产质量下降、产品销售毛利率异常变动也是发生财务舞弊的征兆。
Mathon Ann(1999)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与正常的盈余管理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在考虑到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以及通过合法的盈余管理手段所能提升的利润水平有限达不到公司所要求的利润水平后,就会放弃盈余管理的合法手段来直接实施财务舞弊,而不仅仅是在所有合法手段用完后才使用非法的手段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Kirkos等(2007)以希腊76家财务舞弊与非财务舞弊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比较了神经网络、决策树和贝叶斯网络等不同的数据挖掘技术在识别财务舞弊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的判别准确率要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判别准确率。
2.有关关联方交易舞弊的研究成果C0S0(1992)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公司治理层中董事会的视角对财务舞弊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中灰色懂事的比例大于不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中灰色董事的比例;非财务舞弊公司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大于财务舞弊公司独立董事所占比例;非财务舞弊公司中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持股权比例比存在财务舞弊公司中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持股比例高,并且任职期限也比财务舞弊公司中的长;非财务舞弊公司中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比例要高于财务舞弊公司中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比例,而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是在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监督的基础上,使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
且Loebbecke和John(1992)的研究也得出了与COSO相似的结论。
Beasley(1998)研究也发现,与非财务舞弊公司相比,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更少而内部董事(比如内部经理等)的比例则更多,研究发现财务舞弊公司中外部董事占比50%而非财务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占比65%。
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舞弊公司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仅占到28%,而非财务舞弊公司中独立董事的占比竟然达到43%。
因此财务舞弊公司中灰色董事代表了44%的外部董事,而非财务舞弊公司的比例仅有34%。
JIAN(2003)通过对131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当公司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需要提高其盈利能力以防止被摘牌或者是获得配股权时,其年度财务报告显示的关联方交易水平就很高。
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华尔街发生一系列的财务舞弊案件以后,相关人员开始对财务舞弊案件中所存在的共同之处及常用的手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Mulford (2002)第一次对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弹性及关联方交易舞弊的识别方法等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Schilit(2002)对近年来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进行研究、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舞弊的手段进行分类,大体上分为30多种,而关联方交易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重要的舞弊手段。
1.2国内研究现状随着紫金矿业、银广夏万福生科康芝药等案件的爆发,国内越来多人矿业、银广夏万福生科康芝药等案件的爆发,国内越来多人矿业、银广夏万福生科康芝药等案件的爆发,国内越来多人矿业、银广夏万福生科康芝药等案件的爆发,国内越来多人矿业、银广夏万福生科康芝药等案件的爆发,国内越来多人矿业、银广夏万福生科康芝药等案件的爆发,国内越来多人员开始对财务舞弊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及其预警信号进行研究。
发现员开始对财务舞弊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及其预警信号进行研究。
发现段多种样,但常用手就几而利关联方交易进行财务舞弊是其中一。
目段多种样,但常用手就几而利关联方交易进行财务舞弊是其中一。
目段多种样,但常用手就几而利关联方交易进行财务舞弊是其中一。
目段多种样,但常用手就几而利关联方交易进行财务舞弊是其中一。
目前越来多的专家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研究关联方交易舞弊从而也提出了各种样前越来多的专家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研究关联方交易舞弊从而也提出了各种样前越来多的专家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研究关联方交易舞弊从而也提出了各种样的审计对策来降低这一风险。
1. 有关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成果孙铮和王跃堂(1999 )对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进行实证研究,以净产收益率作为对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进行实证研究,以净产收益率作为研究指标,选取了研究指标,选取了773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当存在配股象、微利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当存在配股象、微利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当存在配股象、微利现象和重亏现象时操纵盈余的倾向比较严。
阎达五和王建英(2001 )在对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财务指标进行特征研究时发现:财务指标与利润操纵手段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通过研究发现上市财务指标与利润操纵手段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占总额的比例、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非操纵,而投资益公司营业利润占总额的比例、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非操纵,而投资益公司营业利润占总额的比例、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非操纵,而投资益占利润总额比例、其他应收款率等明显高于非操纵公司。
章美珍(2002)在以银广夏案件为例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分析时发现:行业政策频繁变动、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差额为负、存在一些异常庞大而受益颇丰的交易加上内部控制制度混乱,这样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更大。
耿建新、肖泽忠和续芹(2002)在对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和不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现金流量与账面净收益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经调整之后的经营现金流量与公司净利润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看作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预警信号,而公司现金流量的减少则可以看成是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的标志。
方军雄(2003)选取1993年-2000年被政府监管机构处罚的财务舞弊公司作为样本,分别应用LPM模型和Logistic模型构建了财务舞弊的鉴别模型,发现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特征表现为:低速动比率、高资产负债率、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高应收账款比率。
陈国新、吕占甲和何峰(2007)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选取126家财务舞弊公司和126 家正常公司对财务报告舞弊识别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弱、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独立董事人数少以及没有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更大。
岳殿民、韩传模吴晓丹和岳殿民、韩传模吴晓丹和岳殿民、韩传模吴晓丹和ChaoChao Chao-HsienChu HsienChu (2009 )以在)以在2002 年-2006 年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基础,从中选取了90 家存在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作为样家存在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类型、目手段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类型、目手段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类型、目手段和处罚情况等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
刘博和韩晓琴(2012)在选取了1998-2009年间受证监会处罚的31家财务舞弊公司和31家财务状况良好的非舞弊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营状况恶化、财务杠杆比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2.有关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的研究成果杨秋玲和马海鹰(2003)对研究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关联企业购销价格、资金互相拆借、劳务咨询管理费价格不合理、反常的投资收益及利息租金的收付。
翟英敏(2006)对上市公司舞弊手段进行剖析时发现,上市公司的舞弊手段虽然复杂,但归纳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舞弊;利用创新的会计方式如剥离不良资产等舞弊;利用利用债务重组和隐蔽或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舞弊。
袁树民和杨召华(2007)选取了51家因涉嫌财务舞弊而被有关监管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其实施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存在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及被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程度显著高于非财务舞弊公司。
张秀梅(2007)选取2001-2004年172家配股公司作为样本, 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与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程度进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