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对人类的生存、行动、交往、制度等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洞察其内在规律,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社会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一、社会学的发端19世纪初期,欧洲的学者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
他们想知道社会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并寻求解决因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学逐渐兴起。
它最初被认为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但随着社会和人类的研究深入,社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社会学的发展过程1、早期社会学早期的社会学主要集中在西欧,其研究范围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契约、社会秩序、社会分工等方面。
早期的社会学家主要关注社会规律的发现和分析,其中包括著名的社会学家爱默生·杜尔凯姆,他提出了社会事实和社会结构的概念。
2、中期社会学中期社会学始于20世纪初,它是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的社会学家开展的。
中期社会学更关注社会的结构问题,如“阶级”、“社会契约”、“社会制度”等。
在这个时期,社会学家如马克斯·韦伯、乔治·西缪尔、罗伯特·科尔斯等人为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涵盖了法律和政治的结构、家庭和伦理的问题等多个方面。
3、现代社会学现代社会学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以美国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
它着眼于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现代社会学更加重视量化研究,使用统计学和其他科学方法来验证其理论假设。
同时,现代社会学也关注社会问题,比如种族、女性、社会不平等和犯罪等社会问题的研究。
三、社会学的未来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社会学家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环保等新兴问题。
社会学概述

社会学概述一、社会学的定义与性质社会学,源于19世纪,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系统性、客观性研究的学科。
它致力于探究社会的本质、结构、变迁与发展,以及社会中的个体与群体行为。
社会学既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它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二、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在1780年,法国思想家孔德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主张将实证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研究社会现象。
自此以后,社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众多学者对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
三、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理论流派繁多,以下列举几个主要流派:1.实证主义社会学:以孔德和涂尔干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定量研究。
2.诠释社会学:以舒茨和加芬克尔为代表,强调对人类行为的主观理解和解释,注重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探究。
3.结构功能主义:以帕森斯和默顿为代表,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都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衡中发挥着作用。
4.冲突理论:以马克思和米尔斯为代表,强调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分配。
5.互动理论:以戈夫曼和布鲁默为代表,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观经验和行动策略。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类。
定量研究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还应注意方法的伦理问题,确保研究符合道德规范。
五、社会学在现实中的应用社会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广泛,它对于公共管理、市场研究、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社会学对社区、城市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布局。
此外,社会学还为新闻传播、法律、教育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学派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学派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学派相继形成并对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回顾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派。
一、古典社会学学派古典社会学学派是社会学发展的开端,早期的社会学家主要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秩序等问题。
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等学者是古典社会学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对社会组织、经济系统和政治制度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形成机制。
二、功能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是20世纪早期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学派之一。
代表性的学者包括艾米尔·德博(Emile Durkheim)和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功能主义学派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社会机构的功能,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冲突理论学派冲突理论学派是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强调社会中存在阶级、种族、性别等各种冲突和不平等。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韦伯(Max Weber)是冲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变革,而韦伯则关注权力和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
四、符号互动主义学派符号互动主义学派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学派之一,注重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意义构建和交流。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和赫伯特·布鲁默(Herbert Blumer)是符号互动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构建的。
五、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学派是20世纪后期的一支重要学派,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功能和意义。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和罗伯特·金(Robert K. Merton)是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主要是受到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学主要是以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研究和分析,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学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中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问题。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革命和改革,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革命和改革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
第1讲 社会学的诞生及其发展阶段

1. 社会学的起源 • 社会学起源19世纪中叶的欧洲(法国、英 国、德国 )。此前的社会研究是社会哲学 家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社会学奠基人 是法国思想家孔德(1789-1857年),早期的 经典社会学家主要是马克思(1818• 1883)、斯宾塞(1820-1903)、迪尔凯 姆(1858-1917)、韦伯(1864-1920)、 齐美尔(1858-1918)
• 2. 发展阶段 • (1) 19世纪中期—孔德(法国)、斯宾塞(英国); •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社会本身不是超出个人的 实体,而是由人们的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关系结成的 关系实体;作为关系实体的社会不是无机体的东西, 而是有机体的东西,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在竞争社 会中,人们的生存原则是“适者生存”;取消男女 老少的差别,使个人的能力得以自由发挥。
•
以上的启蒙思想家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科学乃至 社会学的先驱。他们强调理性,反对教会权威和 宗教盲从,主张用自然科学方法审视人类社会, 反对形而上学的神学体系,反对迷信,揭示了对 人类事务进行超自然解释的荒谬性,从而能够以 一种理性、科学的眼光看待实际的社会情形。启 蒙运动的后果之一,是导致了“社会的发现”。 • 如果没有启蒙运动中对于社会的发现,没有启 蒙运动中倡导的科学精神,社会学的出现是不可 能的。
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1)启蒙运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 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 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 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代表人物: 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休谟、斯密; 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康德
• 以上6种潮流,都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社会学 草创期形成的。现在看来,(1)-(4)已经结束了它 的使命,成为古典的社会学理论。(5)和(6),由于 韦伯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强烈影响以及帕森斯这样 大理论家的继承,是至今仍有影响力的社会学理 论。 • (7)功能理论以及结构-功能理论(斯宾塞、迪 尔凯姆、帕累托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帕森斯、 霍曼兹、默顿、戴维斯等) • (8)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库利、托马斯、米德 布鲁默、戈夫曼等) • (9)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导论 社会学发展简史

卡尔· 马克思 (德国,1818—1883)
(一)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⒈历史条件——西方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⒉思想条件——西方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思想
⒊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物质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14、15世纪)——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积累 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第一次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17、18世纪)——第二次思想解放
②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社会事实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社会事实能够 而且只能用社会事实加以解释。“某个社会事实 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行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是 到诸多个人的意识形态中去寻找。”
社会学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自杀论》 ①自杀与自杀率
自杀指凡由 受害人本人积极 或消极的行为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 受害人本人也知 道必然会产生这 种后果的死亡。
自杀率 指每10万或 100万人口的 自杀人数。
②自杀的类型 利己型自杀
低
③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社会凝聚力
社会整合 利他型自杀
高 (社会团结)
失范型或宿命型自杀
社会规范
社会制约力
自杀虽然是一种个人现象,但其原因主要不是取决 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者个人行为的外在 原因,即外部环境及带有某种社会共性的社会思潮和道 德标准。每个自杀者都认为他们只服从于自己,而实际 上他们不过是集体力量的服从者。
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严复
群学何?用 科学之律令,察 民群之变端,以 明既往,测来方 也。肄言何?发 专科之旨趣,究 功用之所施,而 示之以所以治之 方也。 《群学肄言》(1903年)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流派
⒈乡村建设学派
⒉综合学派
社会学的重要成就与发展历程

社会学的重要成就与发展历程社会学作为现代学科之一,其发展历程与重要成就备受关注。
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推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的重要成就与发展历程。
一、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近代,尤其是法国和德国。
早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就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
19世纪初,德国学者柏林格正式创立了社会学这一学科,并在德国推广。
社会学在早期主要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
然而,到了20世纪初期,社会学逐渐转向更为理论化的研究,如马克斯·韦伯和埃米尔·杜尔几乎同时提出了理论,建立了社会学理论的主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和符号互动主义。
二、社会学的重要成就1.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社会学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一系列理论创新,这些理论不断丰富和扩展了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强调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对个体的影响,埃米尔·杜尔则提出了社会角色和符号交互作用的概念,他的思想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奠基者。
逐渐随着社会学理论的加深以及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学也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2. 社会学与工业社会的研究工业社会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社会学家逐渐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学家研究工业社会时主要关注的是城市化和劳动力市场、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等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当代社会的调查和改善工业化带来巨大帮助。
3. 社会学在族群、家庭、婚姻领域方面的研究社会学研究了人类的行为以及他们如何参与到不同领域,并围绕着家庭和婚姻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很多讨论。
社会学家研究了各种不同种族、文化、地理和社会难民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社会学家的研究和分析,使得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团结。
三、社会学的未来发展社会学的未来将继续围绕着人类社会现实展开,以更加丰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一、传入时期(1891-1930)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以“群学”之名开讲社会学; 1898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二、建设时期(1931-1951)
也可以称为早期本土化时期,包括两种倾向:其一是社会学传播与 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他们注重社会调查,写出了很多研究 中国社会的著作,如陈达的《人口问题》、许仕廉的《人口论纲 要》、柯象峰的《中国贫穷问题》、李景汉的《中国农村问题》、 孙本文的《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等,涉及了中国人口问题、劳工 问题、贫困问题、农村城市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其二是西方社 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在这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瞿秋白、陈翰笙等 一批共产党人和许德珩、李剑华、姜绍辰、李平心、冯和法等一 批革命知识分子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还有梁漱溟等领导的 乡村建设运动。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两个:
• 社会有机论 • 社会进化论
3.卡尔·马克思 (1818~1883年 )
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
•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 提出了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不可避免论; • 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论”。
4.迪尔凯姆(1858—1917年)
韦伯的主要理论观点
理解社会学,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 行动” ,提出了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类型”, 即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 动,传统的行动。
政治社会学,划分了三种统治权威类型,即个 人魅力型权威(克里斯马型权威Charisma)、 传统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
提出科层制组织形式。
论流派),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 批评,又相互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而是有深刻的历史、 思想和科学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大致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
1.社会条件
2.思想条件
3.学术条件
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 首先是:两大革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 革命)使得整个西方社会处于急剧变迁之 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
类型
原因
举例
与社会整 合程度的 关系 自杀率的 高低与社 会整合程 度呈反比
同上
利己 社会过分强调个 新教徒比天主 式 人主义,或者个 教自杀率高, 人缺乏与社会群 因为前者更信 体强有力的联系 奉和鼓励个人 主义
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 念。 贡献之二: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社会学学科 的任务。
•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构成 部分。
•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科学。 • 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 贡献四:提出了人类智力(知识)发展和社 会发展三阶段论 神学阶段(或称虚构阶段):远古时期 形而上学阶段(或称抽象阶段):中世 纪时期 科学阶段(或称实证主义阶段):近 现代
• 贡献之五:提出了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四种 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赫伯特.斯宾塞筑伦敦到伯明翰铁路的工程师 22岁时发表《政府的作用范围》 在英国被誉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 和“维多利亚时期亚里士多德” 主要著作: • 1851《社会静力学》 • 1852《进化的假说》 • 1862-1896 《综合哲学》
• 劳动分工是一种职业专门化。分工的原因 是同一空间人口的增长,密度增加,导致 竞争激化。 • 劳动分工的后果: • 首先,为个人意识和个性成长提供空间
• 其次,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依赖
• 贡献之四: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 社会反常现象和偏离行为,特别是深入研究了自
杀问题。
• 他关于自杀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自杀不是由
•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类型 • 他以社会内部管理形式的不同,把社会 分为军事社会(强制性)和工业社会 (自愿性、个人自由)两大类型。
3.迪尔凯姆 (1858-1917)(涂尔干)
生平: 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巴黎地区 当了5年中学哲学教师; 1887年到波尔多大学讲授社会学; 创办了《社会学年鉴》创立了迪尔凯姆 派(法兰西社会学派); 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 主要著作: • 1893《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 则》 • 1897《自杀论》 • 191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3.社会学产生的学术条件
• 自然科学的发展
能量守恒和 转化规律
细胞学说
生物进 化论
• 社会调查的兴起
二、西方社会学的产生
奥古斯特.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
二、西方社会学的产生
孔德
斯宾塞
韦伯
迪尔凯姆
1.奥古斯特.孔德 (1798-1857)
简要生平: 出生于一个保皇主义家庭 肄业于巴黎工业大学 曾任圣西门私人秘书7年 在从事家庭教师同时从事写作 学术思想和成果生前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 主要著作: • 1830—1842《实证哲学教程》(共6卷) • 1851—1854《实证政治体系》(共4卷)
个人因素导致的,恰恰相反,自杀率与社会因素,
尤其是与社会整合程度密切相关。 • 他把自杀分为四种类型: • 利己式自杀、利他式自杀、失范式自杀、宿命型 自杀
• 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婿死 无端女亦亡,鸠酒在尊绳在梁。女儿贪生 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族人欢笑女儿 死,请旌籍以传姓氏。三丈华表朝树门, 夜闻新鬼求返魂。
• 他还以动物的营养、消化和调节3个系统来 比喻社会中的支持、分配和调节3个系统。
• 贡献之二:社会进化论
• 他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相类似,
每一个社会在进化的阶梯中都必须经 历几个特定的阶段,而每一阶段比前 一阶段在社会结构上越来越复杂,在 功能上越来越分化,在伦理上越来越 高级。
• 按照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结构愈复杂,功 能愈分化,其各部分间的功能联系和相互 依赖的程度愈高,社会变的愈加脆弱,比 起先前未分化的社会更容易受到伤害。随 着社会各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导致 了社会控制系统的出现,用以调节各部分 间的活动,保证整体活动的正常运行。
• 社会团结: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 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 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 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 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 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 机械团结: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 个体结合在一起。 • 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或劳动 分工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 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 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 大。” ——马克思
• 其次是: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失业、 工人运动、经济危机、贫困、污染、 破产、社会动荡等等)
2.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条件
历代思想家社会哲学思想,如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特别是文艺复 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以及空想社 会主义者的思想。霍布斯、洛克、 卢梭、傅立叶和圣西门等。
• 贡献之一: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 会事实
• 贡献之二: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几条基 本原则 • 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事物。 • 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社会事实去解释。 • 不能社会事实的起因与他所发挥的功能混 为一谈。 • 确立了假设—推测—检验的研究步骤
• 贡献之三:论述了社会运转的机制,尤其 是论述了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问题。
贡献之一:社会有机体论
• 他认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在生长 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和各部分相 互依赖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 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之间的不同: • 首先,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具体的整体,它 的各个部分结合紧密;而社会有机体则是 一个松散的整体,组成它的个体或多或少 是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的程度不那样 牢固。 • 其次,意识的分布及作用。 • 最后,部分与整体关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