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喜剧》的对比与评析

《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喜剧》的对比与评析

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喜剧的对比与评析介绍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戏剧,包括悲剧和喜剧。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悲剧和喜剧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这两种戏剧类型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悲剧特点•悲剧是一种以令人难过和伤心为主题的戏剧形式。

•莎士比亚的悲剧以人物的灾难结局为特点,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之残酷。

•悲剧中常常有复杂的情节、充满冲突的角色关系和深刻而引人思考的主题。

### 代表作品•《哈姆雷特》:这部悲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父亲谋杀后复仇的故事。

它深入探讨了权力、犯罪、背叛等主题。

•《麦克白》:麦克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将军,他因欲望而导致自己的灭亡。

这部悲剧展现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和罪恶与良知之间的冲突。

喜剧特点•喜剧是一种以幽默和欢乐为主题的戏剧形式。

•莎士比亚的喜剧常常涉及爱情、误会、戏剧性变装等元素,带给观众欢乐和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喜剧中,通常有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情节、喜剧角色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结局。

### 代表作品•《仲夏夜之梦》:这部喜剧讲述了四对年轻情侣周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拍案叫绝却又颇具幽默感的事件。

它揭示了爱情中的种种荒诞与迷惑。

•《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以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放贷人夏洛克为主线,探讨了金钱、爱情和信任的关系。

它着重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互相理解与和解的主题。

对比与评析•题材:悲剧往往涉及严肃而深刻的主题,例如权力、道德、命运等;而喜剧则更注重欢笑和幽默,常常围绕爱情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误会和戏剧性事件展开。

•情节:在悲剧中,角色通常经历挫折和灾难,故事走向令人遗憾和伤感;而在喜剧中,角色常常面临一系列曲折离奇但最终带来欢乐结局的情节发展。

•角色塑造:在悲剧中,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复杂而深入描绘人性弱点的角色;而在喜剧中,则有更多喜剧性角色,如愚蠢可笑或戏剧性装束等。

•主题探究:悲剧倾向于探索人性中的阴暗面和命运的无情;而喜剧则更注重对爱情、友谊和社会关系的探讨,强调人类相互理解与和解。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戏剧之一,被誉为经典悲剧。

通过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描写与剧情的展开,该剧探讨了权力、背叛、复仇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对剧中经典悲剧元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该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复仇与命运的交织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主题。

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其叔父克劳迪斯谋杀,他因此受到了深深的悲痛与愤怒的驱使,决心复仇。

然而,在他寻求复仇的过程中,命运似乎阻挠不断,使得他陷入了痛苦与困惑之中。

这种复仇与命运的交织,使得《哈姆雷特》成为了一部真正的悲剧。

二、王权与道德的冲突《哈姆雷特》中,克劳迪斯窃取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的王位,成为了国王。

然而,哈姆雷特对此心生不满,他认为克劳迪斯走上王位的道路是不正当的,而且他质疑克劳迪斯是否有道德伦理。

这引发了王权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哈姆雷特在这一矛盾中摇摆不定,他既想为父亲复仇,又犹豫于行动的结果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何种影响,这使得他在内心深处陷入痛苦的挣扎。

三、疯狂与理智的交替哈姆雷特在剧中经历了情感的沉重压力以及令人心痛的丧父之痛,这使得他逐渐失去了理智,陷入了疯狂的状态。

不论是他的决策是否明智,他都戏剧性地变得狂躁不安。

然而,与此同时,哈姆雷特又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慧与观察力。

他善于伪装与表演,用他的冷嘲热讽揭露了一些角色的真实面目,如皇后格特鲁德和波洛尼厄斯。

这种疯狂与理智的交替,为剧情增加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冲突与张力。

四、悲剧人物的形象塑造哈姆雷特是典型的悲剧人物,他充满了痛苦、内疚和怀疑。

他无法容忍背叛,过于纠结于要不要行动。

尽管他充满了理智和洞察力,但他的优柔寡断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他的形象塑造使读者不禁沉思,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情。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以其深刻探讨复仇、命运、权力、道德等主题,以及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

悲剧与人生观: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的哲学意义

悲剧与人生观: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的哲学意义

悲剧与人生观: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的哲学意义导言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入探讨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其中,《哈姆雷特》无疑是他最具代表性和深度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姆雷特》所体现的悲剧与人生观,分析其哲学意义。

1. 悲剧与悲剧主题1.1 悲剧定义悲剧是一种戏剧形式,通常描绘了一个英雄或主角在不可避免的命运面前产生懊悔、失败和死亡等极端情感体验的故事。

它通过展示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和道德抉择来引发观众对人性、命运和道德价值观的思考。

1.2 悲剧主题《哈姆雷特》作为一部典型的悲剧,探讨了诸多重要的主题: - 个体与社会:哈姆雷特在家庭、王室和世俗规则等多重层面中感受到了压迫和束缚,其个体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冲突成为戏剧的核心。

- 自省与行动:哈姆雷特不断挣扎于思考与行动之间的两难境地,他对自己、父亲和王权的质疑成为剧中引人深思的内容。

- 死亡与存在:哈姆雷特对死亡的反思以及如何在有限生命中找到意义与价值是该剧关注的重要主题。

2. 《哈姆雷特》中的哲学意义2.1 存在主义观点《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悖论丛生、道德帷幕混沌、人性曲折复杂的戏剧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作为主角,哈姆雷特一方面认识到人生无法逃避困境和死亡之必然,同时又不断追寻真理和个体自由。

这种持续觉醒和自我怀疑使得哈姆雷特尝试找到存在下意义,并表达了莎士比亚对人类无尽追求和困惑的哲学关怀。

2.2 道德黑暗与伦理抉择《哈姆雷特》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常围绕着人性的黑暗面展开。

例如,克劳狄斯和杰拉尔多在图谋构陷哈姆雷特的过程中展现了嫉妒、背叛和虚伪等负面品质。

与此同时,观众也目睹到哈姆雷特自己对待复仇和正义所做出的伦理抉择。

这些道德困境引发了对个体良知、行为准则以及社会规范的思索。

2.3 梦幻与真实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运用了梦幻与真实之间反复变幻的手法。

通过幽灵出现、演员表演戏剧以揭示真相等方式,莎士比亚探讨了真实和虚伪之间的界限模糊性,并追问世界本身是否就是一场梦境。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麦克白》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麦克白》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麦克白》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各个戏剧类型,包括喜剧、历史剧和悲剧。

其中,他创作了四部被公认为他的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这些作品引人入胜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1. 《哈姆雷特》内容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对父亲国王被他的叔父克劳迪斯谋杀后,试图让真相大白所面临的困境。

这部戏剧探讨了自由意志与命运、欺骗和复仇等主题。

主要人物•哈姆雷特:丹麦王子,主角•克劳迪斯:哈姆雷特的叔父,目的是篡夺丹麦王位•奥菲利娅:哈姆雷特的恋人内容简介《奥赛罗》讲述了一个关于嫉妒、背叛和误解的故事。

主人公奥赛罗是一位贵族将军,他的传统和历史地位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和阴谋。

这部作品探讨了种族和性别问题,在戏剧中常见的悲剧元素进一步突显了主题。

主要人物•奥赛罗:摩尔将军,被他信任的人背叛•莉雅 : 奥赛罗的妻子,被他误会而导致悲剧发生•欧瑟罗: 反派角色,图谋陷害奥赛罗3. 《李尔王》内容简介《李尔王》被视为莎士比亚最黑暗的悲剧之一。

这个故事基于英国传说,讲述了李尔王在年老退位后,因为错误的判断导致他的家庭和王国陷入混乱。

该剧涉及权力、背叛、疯狂以及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

主要人物•李尔王:不计后果地放弃王位•甘内尔:李尔王最小的女儿•基德:图谋篡位者之一内容简介《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有名的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之一。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麦克白及其妻子对抗野心和欲望所引发的恶性循环。

这部戏剧深入探讨了权力、罪恶和道德观念。

主要人物•麦克白:苏格兰将军,被野心驱使而走向毁灭•耶奇:预言将来成为苏格兰国王的三个女巫之一结论这四部著名的悲剧作品彰显了莎士比亚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莎士比亚名词解释

莎士比亚名词解释

莎士比亚名词解释莎士比亚名词解释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戏剧之王”。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影响,被广泛研究,因此有许多莎士比亚特有的名词需要解释。

以下是对一些关键名词的解释。

1.喜剧(Comedy):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分为喜剧和悲剧两大类。

喜剧以幽默、荒诞、错综的情节为特征,大多数以结尾的婚姻、复仇或让人和解的情节结尾。

2.悲剧(Tragedy):悲剧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戏剧类型之一,通常以主人公的崩溃和灾难结尾。

悲剧中常涉及复仇、秘密、欺诈等主题。

3.历史剧(Historical play):莎士比亚创作了许多关于英国历史的戏剧,这些戏剧被称为历史剧。

它们通常描绘了英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君主和政治家的事迹。

4.抒情诗(Sonnets):莎士比亚的一部分作品是抒情诗,共计154首。

抒情诗以14行为一个基本单位,按特定的韵律排列。

5.四大喜剧(The Four Great Comedies):指莎士比亚的四部喜剧作品,《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十二夜》(Twelfth Night)和《修女的悲剧》(The Merry Wives ofWindsor)。

6.四大悲剧(The Four Great Tragedies):指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作品,《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和《麦克白》(Macbeth)。

这些作品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7.舞台装置(Stagecraft):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的舞台装置非常重要。

莎士比亚的剧作具有丰富的舞台设置,包括升降舞台、旋转舞台、假山等。

这些装置通过视觉效果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

8.唐尼(Dunny):这是一个莎士比亚的地方说话人的名字,是讽刺、滑稽和搞笑的代名词。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歌德认为,“莎士比亚要描写:一件伟大的事业担 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哈姆雷特“没有 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 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担起,也不能放下”。
• 哈姆雷特的确常常沉思默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几段 著名的独白中,但他绝非不能行动的人。譬如, 他敢于独自跟踪鬼魂,他装疯以待复仇时机,他安 排戏中戏的妙计,他误杀波洛涅斯,他偷换国王的 御函,他毅然同雷欧提斯决斗,直至他最后连刺国 王数剑结果了他的性命。这些事例足以证明哈姆 雷特有智谋也有勇气,并非只是个“思考型的 人”。他既善于思考,也敢于行动,只是在行动时, 他比较谨慎,虽然也难免出错。 • 哈姆雷特很清楚,处死国王就意味着他自己继承 王位,以及随之而来的所谓“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一方面是感到有责任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又畏 缩不前, 他感到自己的准备还不充分,还需要时间,
夏洛克形象分析
• 贪婪、残忍的商人形象 夏洛克爱财如命、损人利己、人面兽心。 他从事高利贷行业,高息放贷来谋取暴利。 对穷人缺乏同情心,在他的心理“钱”是 至高无上的。由于安东尼奥借钱给别人不 要利息挡了他的财路,再加上安东尼奥曾 经帮助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 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夏洛克更是小 肚鸡肠怀恨在心,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 下圈套,伺机报复,充分表现出此人物唯 利是图、心胸狭窄、诡计多端、暗藏杀机
3、手帕对伊阿古象征着他利欲熏心的帮手
“我要把这手帕丢在凯西奥的寓所里,让他找到它。 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 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 场是非” 奥赛罗的夫权思想集中体现在对一张手帕的态度 上,这张手帕既是爱情的信物,又是夫权思想的 标记。它在剧中时藏时露,贯穿悲剧始终,推动 着戏剧冲突由扣人心弦的渐变到悲剧突变。因此 有评论家把这部剧作称为“手帕的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勒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悲剧作品显示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他认为悲剧也是一种美,其悲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的美学特征。

悲剧时期的莎士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感到现实发展和自己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所以他的悲剧美学价值首先在于美感的具体性。

莎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哈姆莱特》取材于古代题材,折光地反映社会现实,它围绕中世纪丹麦宫廷内外所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实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矛盾。

剧中的王子特别强调老王的德行,反对克劳迪斯的暴行,倘若不夭折,他很可能成为理想的国王。

这样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进程和人文主义关于国家民族统一的原则。

莎士比亚改造了流血戏剧情节,创造出一部反映时代精神并且附有社会、哲学意味的悲剧,因而具有美感的社会功利性内容,使人们在审美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某些生活真理的启示和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神学中解放,关注起人的自身。

莎士比亚对人的剖析体现在他塑造的悲剧人物上,这些悲剧人物往往拥有超常的情欲。

莎士比亚往往把人的情欲和人性的弱点揭示出来并格外地加以放大,直到产生触目惊心的效果。

奥赛罗的嫉妒是个性的缺陷,但同时也是人类的缺陷,这个具有原始人气息的摩尔人,在精神恍惚中失计于人,从狂热的爱变成狂热的嫉妒,掐死了无辜妻子,毁灭了一个天使般的女性。

莎士比亚是第一个把精神痛苦写到至极的作家,悲剧所呈现出来的只有真实的人性。

莎士比亚的美学思想还在于反思,他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艺术,通过“悲”反射“美”,通过“痛苦”显示崇高,表明了悲剧美的灵魂,体现出真正的悲剧美学价值。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正是通过内在化心灵辨证法,透彻地剖析了麦克白实现野心的心理过程,因过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负罪感带来的病态心理。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引言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

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其中包括四部被公认为他最伟大的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和《麦克白》(Macbeth)。

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离奇而令人难忘的情节而闻名于世。

一、浪漫元素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体现1.爱情与痛苦:在这些悲剧中,爱情往往成为主角们命运不幸的根源。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以及《奥赛罗》中奥赛罗和德斯代蒙娜之间受到妒忌和背叛所引发的悲惨结局。

2.梦幻与幻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经常出现幻觉、梦境以及虚构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具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例如,《李尔王》中的瓦乔家族预言的梦魇,以及《麦克白》中的女巫预言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宗教色彩。

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物通常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却被残酷无情的现实击败。

他们面临着权谋斗争、背叛和破碎的家庭关系等问题,这种冲突在剧情发展中不断升级,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悲壮元素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体现1.英雄与命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塑造了许多英勇坚定但最终被命运所击败的主人公。

他们不断地挣扎和战斗,但命运对他们来说却是不可逾越的难关。

他们的悲剧命运使得观众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类存在感产生深思。

2.深刻的道德问题: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探讨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道德问题,如权力与腐败、欺诈与背叛以及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斗争。

这些问题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道德矛盾和困惑。

3.悲壮结局: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以悲剧性的结局告终,主人公多数情况下都遭到厄运和死亡。

这种残酷却真实的结局使得故事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

结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将浪漫元素与悲壮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令人陶醉和难以忘怀的戏剧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师范2班
牟婷婷
2011112169
《麦克白》——走向精神死亡的过程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

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

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

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

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

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剧中的麦克白是一个谋权篡位的人,他的堕落是人性弱点促成他的悲剧;他的毁灭死亡给人们以深思。

而对麦克白夫人的描写更加深了麦克白的悲剧性结局。

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一悲剧性人物是对刻画人物、探索人类灵魂黑暗面而获得的一大成功。

《麦克白》中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做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

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

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

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

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一、命运
命运是一种冥冥之中超越于人之外、支配人的力量,是人虽然看不到却可以感觉到的神秘力量。

在古代社会是西方还是东方,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中,命运一词根深蒂固,人们常将身边发生的悲喜剧看做是上天的安排或造化,人物悲剧使人们陷入对无知的崇拜和盲目的迷信,例如在两希神话中的诸多故事;在中国古代亦如此,史记中记载项羽兵败乌江时并不认为是军事的失利而是命该如此,“天
亡我,非战之罪也”。

缺乏科学论证的人们只能夸大世界的无限性。

而麦克白与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源在于忽视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但这两部悲剧也逃不出“命运悲剧”的范畴。

所谓“命运悲剧”,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运进行对抗,但结局往往是他(她)无法从命运的手掌中逃脱出来而不得不被命运所毁灭。

俄狄浦斯的悲剧注定是弑父娶母;麦克白的悲剧注定是谋权篡位并痛苦着死去。

归结起来看,两部作品虽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是命运悲剧,即使《麦克白》有性格悲剧的时代痕迹。

二、英雄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身高贵,都曾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人物,两部悲剧的共同特点是“悲剧中的人物为君王亲王或伟大领袖”,“悲剧处理伟大及凶残之行动”,“悲剧始甚欢乐,终甚残酷”。

,麦克白临危不惧,逐敌于外,为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俄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揭破了危害忒拜人民的狮身人面怪兽斯芬克斯,拯救了忒拜城。

前者因功官拜考特爵士,赢得无比尊荣;后者因功举荐为忒拜国王。

二人都是人民崇拜的英雄人物,他们不屈、勇敢、聪慧;但他们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

因此两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它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因为不管二人在战场上如何的勇敢或是在困境中是怎样的睿智,都依然没有违背“好人过失”这项法则,观众的怜悯使得主人公完全超出了善恶的道德评价,我们只震惊于他那自我审判的惨烈和对人生独特深邃的感悟。

他们即使是英雄,也有权犯错误和发展迷误。

作为英雄,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

人越是企图解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得无知。

作为国王,他们都曾认为命运的不公,对命运问题提出质疑。

三、悲剧性精神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恩格斯也说被巨大成因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总之,悲剧就是把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引起怜
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悲剧不仅是有价值的遭毁灭,而且也应是有价值地被毁灭。

这两部悲剧的共同点是两位国王为了追求自由,他们相信自己站在了正义一方,结果却作了不可为之事。

美国评论家布鲁克斯说过:使麦克白“成为悲剧的伟大主角,不只在于他在失败中表现出伟大的想象力和战士的勇气,而且还在于他有征服世界的企图,他像俄一样,要与命运本身作殊死决斗。

”这阐释了悲剧精神。

“这种精神构成悲剧的灵魂和生命,它是人在追求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的生生不已的内在意志激情的体现”。

它通过人的苦难的生命历程吟唱人的生命激情,进而展开对人性的追问和反思。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行为集中阐释了悲剧精神。

正是这多种的因素造成了麦克白最后的悲剧,而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作品中看到一些有关于悲剧性的其它的东西。

正是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才有了如今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莎士比亚式悲剧”。

以上就是我对《麦克白》中人物的悲剧性的一些简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