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发射及接收二极管组成的收发电路原理
红外接收发射应用电路

红外发光二极管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近红外线约0.93μm )。
管压降约1.4V ,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
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
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
提高Ip 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т,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中空比约为1/4~1/3;一些电气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
减小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
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
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一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按收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
实用中已有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极管。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
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才工作。
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
红外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射1~3μm的红外光,人眼看不到。
通常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功率只有数mW,不同型号的红外LED发光强度角分布也不相同。
红外LED的正向压降一般为1.3~2.5V,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
正是由于其发射的红外光人眼看不见,所以利用上述可见光LED的检测法只能判定其PN结正、反向电学特性是否正常,而无法判定其发光情况正常否。
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课件

发射器的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
为发射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确保发 射器正常工作。
调制电路
将编码后的控制信号调制到红外载波上 ,形成红外遥控信号。
控制电路
负责编码和控制信号的生成,将按键输 入转化为红外信号。
发射电路
将调制后的红外信号发送出去,实现遥 控功能。
发射器的编码方式
01
脉冲位置编码
通过控制脉冲信号在不同位置 出现与否进行编码。
抗同频干扰
当多个同频的红外遥控信号同时存在时,可能会对接收器造成干扰。为了提高 抗干扰能力,可以采用编码和解码技术,使接收器只对特定编码的红外遥控信 号敏感。
04
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的 调试与优化
调试步骤与方法
电源检查
检查电源是否稳定,避免因电 源问题导致系统工作异常。
距离与角度测试
测试红外遥控在不同距离和角 度下的信号接收效果,确保正 常工作范围。
高效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红外遥控发射接收 系统的处理速度和传输效率将得到大 幅提升,以满足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需 求。
应用领域拓展
智能家居
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将广泛应 用于智能家居领域,实现家电设
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智能安防
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在智能安防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监控 、报警等。
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的应用场景
家用电器控制
用于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用电器的开 关、音量调节等功能。
工业控制
用于控制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实现 远程操控。
智能家居系统
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一种无线通信方 式,实现家庭内部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 。
办公设备
用于投影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无线 控制。
红外接收二极管原理

红外接收二极管原理
红外接收二极管(Infrared Receiver Diode)是一种可以感知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器件。
它是由一对连接在一起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二极管。
通常,红外接收二极管由铟化镓(Indium Gallium Arsenide)或者锗材料制成。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射到材料表面时,光子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使得电子从材料的价带跃迁到导带上,从而产生电流。
在红外接收二极管中,当红外线照射到它的敏感区域时,光子的能量被吸收并导致电子在材料中跃迁,形成电流。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敏感区域通常由一个PN结构组成。
PN结构是由一对P型(正向掺杂)和N型(反向掺杂)半导体材料构成的。
在没有外加电压的情况下,PN结会形成一个反向偏置,在此情况下,红外接收二极管不会产生电流。
然而,当从红外线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PN结上时,光子将导致电子从Valence带跃迁到Conduction带,形成载流子对。
这减轻了PN结上的反向偏置,并产生一个电流,在外电路中产生电压信号。
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和电路设计,如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可用于增强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性能和功能。
结果就是可以将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以供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使用。
在红外遥控器以及许多其他应用中,红外接收二极管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它可以将红外线光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使得设备可以接收和执行特定命令。
红外光电二极管原理及应用

红外光电二极管原理及应用红外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检测和转换红外辐射能量为电信号的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当红外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的PN结时,光子的能量激发了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使得电子跃迁到导带带底,形成电流。
因此,红外光电二极管能够将红外光能量转换为电信号。
红外光电二极管具有很多应用。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控器中。
我们都知道,红外遥控器是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工具,通过按下按钮向电子设备发送特定的红外信号,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红外光电二极管作为红外信号的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而通过电路控制电子设备的功能。
其次,红外光电二极管被广泛应用于红外传感器中。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感知物体热能辐射的设备。
它能够通过收集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来判断物体的存在和距离。
红外光电二极管作为红外传感器的核心部件,能够接收并转换红外辐射能量为电信号。
通过检测电信号的强度变化,红外传感器能够确定物体的存在和距离,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检测。
此外,红外光电二极管还被应用于红外摄像机中。
红外摄像机是一种能够在低照度环境下进行拍摄并转换为可见光信号的设备。
它通过红外光电二极管感应环境中的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信号的处理和转换,红外摄像机能够将低照度环境中的物体转换为可见光图像,以便监控和拍摄。
此外,红外光电二极管还可以用于夜视设备和红外通信等领域。
在夜视设备中,红外光电二极管能够感知弱光环境中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实现无光环境下的观察和监测。
在红外通信中,红外光电二极管能够将信息通过红外辐射传输,实现无线通信。
总结来说,红外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红外光能量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它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控器、红外传感器、红外摄像机、夜视设备和红外通信等领域。
通过将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红外光电二极管能够实现对红外辐射的检测、感知和转换,从而拓展红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原理

K38Hz 红外发射与接收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
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
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Out)。
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图3列出了因接收头的外形不同而引脚的区别。
红外线光电开关的原理

红外线光电开关的原理
红外线光电开关的原理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和光电二极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非接触式的光控功能。
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红外线光能的设备,它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会产生一束红外线光束,而接收器则用于接收红外线光束的反射或透射信号。
当红外线光束照射到被检测物体上时,光电二极管会接收到被物体反射或透射的红外线光束,产生光电流。
如果物体接近光电开关,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会增大,光电流也会随之增大。
而如果物体离开光电开关,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会减小,光电流也会变小。
通过测量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电流大小,红外线光电开关可以识别物体的存在与否。
当光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开关会输出一个信号并执行相应的动作,比如触发报警、控制电路等。
红外线光电开关具有非接触式感应、高精度、高速响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安防监控等领域。
它常用于检测、计数、测量、定位、判别等任务,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外接收二极管接线方法

红外接收二极管接线方法红外接收二极管是用于接收红外信号的电子元件之一,其接线方法直接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和接收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接线方法,并解释其原理及注意事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红外接收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其内部结构包括一个导电片和一个P-N 结构的二极管。
当红外光照射到二极管的P-N结构上时,会在导电片和P-N结构之间产生电势差,从而导致电流流动。
因此,通过测量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我们可以判断红外光的强弱及信号的编码等信息。
在进行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接线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接线的位置选择。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两个引脚,一个是正极(Anode),一个是负极(Cathode)。
正极一般是长脚,负极一般是短脚。
在接线时,我们需要将正极连接到电路的正极,负极连接到电路的负极。
其次是接线的长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电路尽量要短且紧凑,以减少电阻和干扰。
因为红外信号很微弱,如果电路接线过长,会导致信号衰减和干扰增加,从而影响接收效果。
所以,在接线时要尽量使接线短且紧凑,避免过长的导线和松散的连接。
接下来是接线的保护。
由于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导通电流较小,而且会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接线时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通常,我们会在接线的两端分别加上适当的稳压二极管和滤波电容,以防止电压过高和杂波的干扰。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接线过程中加入屏蔽层或采用屏蔽线材,以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
最后是接线的连接方式。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接线方式主要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接线方式是将多个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一起,负极也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对红外信号进行放大的场合,通过将多个红外接收二极管连接在一起,可以增强接收信号的强度。
而并联接线方式是将多个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都连接在一起,适用于需要扩大接收范围的场合。
总结起来,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接线方法主要包括正确选择接线位置、保持接线长度短且紧凑、加入保护措施以减少干扰和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原理

K38HZ红外发射与接收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
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型赵丄土遑[址虬町辿①両伽)5 0L46 M0+5S Q.60 0.67 0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卩0。
76卩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
76卩m- 1。
5卩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 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 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O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1为比较器LM393,R103为10K可调电阻,用于改变比较器比较电压,F2为红外发射管
(发射管缺口边为负),J3为红外接收管(接收管缺口边为正),R1为比较器输出上拉电阻
1K,R2为指示灯电阻6.8K,R3为红外发射串联电阻120R,R4为红外接收管下拉电阻10K。
红外接受管返回来的信号为模拟信号,需用AD口才能读取信号,但是经过比较器后可直接
输出数字信号,为I/O所读取,输出为5V或者0V,灵敏度通过调节R103可调电阻来改变
比较器比较电压。
Z1为排针接口,其中VCC为+5V,GND为负极,OUT为信号输出,直接接单片机I/O口。
电路图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