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总结-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很实用)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事物形象(物象、意象)【复习目标】1、梳理诗歌中常见形象的类型2、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学会规范答题【知识链接】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备考锦囊】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
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 少女的外貌。
问: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 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 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1)傲然独立的风姿。(2)王安石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 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 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3)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 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 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 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 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8、⑴.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 满了荠菜花;(2分)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 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2分)描绘了农 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1分) ⑵.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 活的古朴宁静,(2分)词人越写闲适、古 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 和无奈的情绪。(2分)反衬自己内心的不 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 (2分)
【特别提醒】 对形象的分析答案要包括: (1)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点; (3)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单元测试卷6答案
1、诗歌前两句突出地描写怪石的“怪”,如 山鬼,似伏虎。(2分)后两句虚写怪石阅 世之多,像一位历史的见证人,经历过千 百年的时代兴衰,见识过前朝后代池馆的 兴废,有了通灵怪异之感。(3分) 2、年老多病,贫穷落拓,秉性憨直,心忧天 下。
3、(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 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 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4、(1)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 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言的封建老吏的形象。 (2)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 苦,更向世人发出告诫: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 功名所困。

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表面上写柳,实际是在歌咏春天, 诗人用拟人和比喻手法,通过赞美柳树,进 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近年高考全国卷咏物诗真题:
2010 全国卷1 《咏素蝶诗》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分析思路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 象特征的词语。
二要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三要抓物与人在品格、精神、情感上 的相似点、“契合点”,就能明白作 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其中“物象的特征”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图示如下:
物 外在特征(自然属性):

外表状 态, 处 境际遇

征 内在特征(社会属性):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
(2013广州一模) 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 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讳,不 得应进士科考。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事物形象(物象、意象)【复习目标】1、梳理诗歌中常见形象的类型2、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学会规范答题【知识链接】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备考锦囊】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指导之鉴赏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指导之鉴赏事物形象
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 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 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 何端。
1、具有比喻、象征意义的形象(多见于咏 物诗中)。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 描写中。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 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 “神似” 。
②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 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 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 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 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__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①高洁、淡雅、朴素。 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坚贞纯洁的操守。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自强不息、不 畏困苦、奋发向上的特点。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 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 把握事物的特点。
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 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 分析。
二、诗词中常见的七类意象
练习一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012·天津卷)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在野有
野菊
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
[宋] 杨万里
“幽香”的特点。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况随流俗作重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阳”说明其超凡脱俗; “肯为无人减妙
【参考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 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 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 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 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 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点出物象意义)
七、诗词中物象的作用
练习二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
(2020·北京卷)
寄东鲁二稚子①
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 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 也心感茫然。
李白
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门前。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2.表现手法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3.形象意义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 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好】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好】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 春天、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 途坎坷、挫折。 雪: 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 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 游子、漂泊、思乡思友、隐士。 月亮: 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 事物或人生。
3、动物类: 子规: 悲惨、凄恻,思乡。 猿猴: 哀伤、凄厉。 鸿鹄: 理想、追求。 鱼: 自由、惬意。

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 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 飘零、伤感。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 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 和内在特征。图示如下: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物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 的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志趣追求 特 征 (拟人)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
如何规范答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指出形象(物象)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并概括物象的基
本特征;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 结合诗句具体分 洁脱俗的形象。 析形象(结合表现 点出形 步骤2: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 手法) 象的意 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 义 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 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一、考点分析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答题步骤1、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课堂训练1、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步骤①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

步骤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步骤③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参考答案】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一)。

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二)。

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

3、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

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

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孔平仲,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

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

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和宽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借物喻人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托物象征
表达诗人……情 感(追求、理想)
+寓意
表明了……生 活哲理
象征了……人物 或精神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 合诗句+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 和内在特征。图示如下: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备考锦囊】
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
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 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 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 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 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
2、花草类: 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
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牡丹: 富贵、美好。 草: 荒凉、偏僻寄寓的感 情。
1、反映社会、批判现实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愁情幽愤的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参考答案】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 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 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 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 轻捷矫健的风姿。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 不遇的激愤之情。
物 外在特征: 的 特 征 内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 开放,无人欣赏,备受 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 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 不渝。
寓意: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 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答案:
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寂 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 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淡 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 渝。 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 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小结1: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小结2: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 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 象的象征意义。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 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
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 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 出其内在的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 之情。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 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 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 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 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 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 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秽的力量。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 春天、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 途坎坷、挫折。
雪: 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 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 游子、漂泊、思乡思友、隐士。 月亮: 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 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 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 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 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 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 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 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 含义和文化内涵。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
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
幻灭。 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 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 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 的描写,以此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 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 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 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 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 悲惨、凄恻,思乡。 猿猴: 哀伤、凄厉。 鸿鹄: 理想、追求。 鱼: 自由、惬意。
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 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 飘零、伤感。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 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的形象鉴赏窍门
诗人笔下的 诗中描绘的 诗中的
诗人托物寓意
+物+ 物的 特征+
物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
的 特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志趣追求(拟人)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 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 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认知理解形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 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表达了自己不 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事物或人生。
如何规范答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 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 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