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详解
古代汉语(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條修脩:分别从木、彡、肉,攸声。 雜:从衣,集声。
zāi)
B 声符偏在一角
旗施旌:声符分别是:其、也、生 從徒徙:声符分别是:从、土、止
部之所在吗?
左 一个人的左手高
高抬起,以表示 “左”的方向
会意 即把几个相关的字 排比在一起,由它们的 联合形式而呈现出新字 所指的含义。一般以图 画式组合为多
一、会意
许慎释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
指撝。武信是也。
术语:从……,从…… 。
例字:武信步伐取逐莫牧兵隻及
意义:合二三字为一字之义 。
一、指事 许慎释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
见意。上下是也。
术语:指事 或:象……之形。 例字:上下刃末朱本亦甘寸 意义:数量少 。
指事字的类别
指事字分为以下两类。 1.纯由抽象性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 (1)数字。 ①积画为文者:一、二、三、四、十。 ②错画为文者:五、六、七、八。 (2)非数字。如:上、下、入。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二、汉字形体演变、部首、用字现象
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起源 1.远古人类记事主要有实物、契刻、图画
等方式,随着人类的进步,在契刻、图画 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人类 进入文明的标志。
2.汉字的起源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汉字
一个人在前面跑,
及 一只手(又)从
后面抓过来,正 好表达赶上的意
义
两个人各伸出手
斗(鬥) 攻击对方,实足 两人相斗的样子
丞 “ ”即“拯”的
丞
初文,以两手在上 面将陷坑里的人救
上来
析 析
06 汉字的结构 古代汉语课件

整体象形字
鸟
鱼
鹿
车
鸡
马
龟
虎
象
凤
龙
栗
整体象形字
文
豆
贝
角
网
戈
鼎
酉
黍
山
虫
弓
局部象形字
牛
衬托象形字
瓜
牛
羊
竹
胃
牢
州
果
眉
舌
尾
变体象形字和省体象形字
变体象形:将某一独体象形字的某些部分略加改变而构成新字。 如:
交
尸
省体象形:将某一独体象形字的一部分省去而成为新字。
片 爿(pán)
户
2、指事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上
下
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纯体指事字
四
五
爻凸
凹
加体指事字
本
末
亦
刃
牟
3、会意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武
信
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
组 同体会意字
形
会
步
意
字 异体会意字
林
从
鬥膻
逐
牧
莫
寇
寒
组 同体会意字 并
色。” 对许慎假借例字的分析:
假借是不是造字法:
造 创造新面目的汉字书写形体
字
为有声的词制定记录的符号
不是造字法 是造字法
7、“六书”理论的评价
①“六书”理论的重要意义 ②“六书”理论的局限性
“六书”的阐释有些地方 含混不清。
“六书”中各种造字法的 界限不够明晰。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是一个千百年来的历史过程,它不仅反映了汉字的形态变化,还揭示了汉字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
一、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字形结构和字义结构。
1. 字形结构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指字的外形和构造。
汉字的字形结构多种多样,有的字形像实物,有的字形则是抽象的符号。
例如,“木”字的字形就像一棵树,而“日”字则是太阳的形状。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由基本构件组成的,这些基本构件包括“点”、“横”、“竖”、“撇”、“捺”、“折”等。
通过这些基本构件的组合和变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字形。
2. 字义结构汉字的字义结构是指字的内涵和意义。
汉字的字义结构是由形声、会意、象形等方式构成的。
其中,形声是最常见的方式。
形声是指一个字的字形部分表示它的意义,而声部分则表示它的音值。
例如,“孩”字的字形部分是“子”,表示小孩的意思,而声部分是“亥”,表示它的音值。
会意是指字的字形部分和字义部分都有意义,相互呼应。
象形是指字的字形部分直接描绘了它的意义。
例如,“山”字的字形就像一座山。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文字,它的字形比较简单,多以直线和弧线组成。
金文是周代的一种文字,它的字形更加复杂,形态更加工整。
从甲骨文到金文,汉字的字形逐渐规范化和统一化,字形结构也更加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飞”字的字形是“飛”,表示飞翔的意思。
而现代的“飞”字的字形则是“飛”字的简化形式,但字义仍然是飞翔。
这种字形和字义的变化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所导致的。
汉字的演变还受到了外来文字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使得汉字中出现了许多梵文借音字,这些字的字形和字义与汉字原有的字形和字义有所不同。
另外,汉字还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字的字形和字义,丰富了自身的表达能力。
三、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的发展规律是指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变化规律。
汉字的演化及结构

汉字的演化及结构
一、汉字演化
1.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拐弯多是方笔。
2.金文:西周青铜器上,笔画丰满粗肥。
3.篆书:大篆,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
4.隶书:秦隶,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民间已经开始使用。
汉隶,在秦隶基础上演化而来,在汉代通行的字体,是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5.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
6.草书:章草,东汉章帝时盛行,是隶书的草写体。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字字独立。
狂草,产生于唐代,极难辨认。
7.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一直运用至今。
二、汉字结构
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1、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笔画的组合:相离(二、三、川、小)、相接(人、几、乃、工)、相交(十、
七、九、井)。
2、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文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件的组合:左右(明、许)、左中右(粥、辩)、上下(岩、界)、上中下(器、赢)、全包围(国、围)、半包围(风、凶)、穿插(爽、噩)。
部首: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
3、独体字: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从图画演变而成。
独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
如,日、月、山、水、牛、羊等都是独体的象形字;如,八、末、本、上、下等都是独体的指事字。
4、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会意字、形声字及少部分象形字都属于合体字。
古代汉语(中国汉字演变)

小篆
拼音:zhē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钅
笔顺:撇横横横折横竖
鍼,所以缝也。 ——《说文》。字亦作针。
挫鍼治繲,足以糊口。 ——《庄子·人间世》 若当针,不过一二处。 ——《三国志·华陀传》 月小看针暗,云开见缕明。 ——陈叔宝《七夕宴玄圃诗》
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拼音:qiē qiè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刀
笔顺:横折折撇
楷 体
小 篆
说文解字: 刌也。从刀七聲。千結切 刌也。二字雙聲同義。古文 禮刌肺。今文刌爲切。引伸 爲迫切。又爲一切。俗讀七 計切。師古曰。一切者,權 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 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
楷 体
拼音:yìng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石
笔顺:横撇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撇捺
山原川泽,土有硬软。——《通典》 十日一放,令其陆梁舒展,令马硬实 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小篆
楷体
小篆 楷体
拼音:hú 汉字机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部首:犭
甲骨文 笔顺:撇折撇撇撇折捺捺
一切。
小篆 拼音:biàn piá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说文解字 安也。人有不便,更之。
从人更。房連切 古與平辨通用。如史記便章百姓。古 文尙書作平。今文尙書作辨。毛詩平 平左右。左傳作便蕃左右。人有不 。 之。故从人 。此會意。房連切。亦
去聲。古音葢在十一部。
造字法:会意字
部首:亻
笔顺:撇竖横竖折横横撇捺
蜂目而豺声。——《汉书·文元传》 蜜为液,蜂则阳物也。——《论衡·言毒》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汉字的性质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指事字:上下刃亦朱会意字:莫吹啓祝折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二)指事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它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承载了丰富的语言信息。
正是通过汉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至今。
本文将就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展开探讨。
一、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形”和“音”两个方面。
1. 形:汉字的形是指字形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非常独特,主要由“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内部构件”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左右结构”,即将意思相近或有关联的字形结合在一起。
例如,“木”和“本”分别表示树和根,两者构成了“林”的字形。
其次是“上下结构”,即上下两部分的字形表示了不同的意思。
例如,“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上部分是“卜”,表示了占卜的意思,下部分是“⺓”,表示了人的足部,合在一起就表示了“下”的意思。
最后是“内部构件”,汉字内部的构件常常通过笔画的组合形成特定的意思。
例如,“休”字的内部构件是“亻”和“木”,分别表示人和树,合在一起就表示了休息。
2. 音:汉字的音是指字的读音。
汉字的音是由声韵学来研究的,通过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读音系统。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固定读音,使得人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意思。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等不同的阶段。
1. 甲骨文: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书写形式,出现在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特点是线条简练、形态独特,具有高度的象形性和指事性。
2. 金文:金文是商朝晚期和西周时期的文字形式,主要用于铜器铭文和金器铭文的刻写。
金文相比甲骨文更加规范和工整,简化了一些字形,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字体风格。
3. 隶书:隶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书法字体,形成于秦朝至汉朝初期。
经过长期的发展,隶书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字体,线条流畅、规整,字形简练。
4. 楷书:楷书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是后来隶书发展而来。
楷书在汉代已经非常成熟,宋代达到了巅峰。
楷书字体工整规范,线条流畅,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和书写。
汉字结构、起源及演变史

汉字结构、起源及演变史汉字结构、起源及演变史《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抑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段话即是演绎《易》的易理,也是创造汉字的原理。
1、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是“外圆内方”。
这法于古人的“天圆地方”的理念。
“○”是“[”的简化形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的周长与直径相比是一个常量(π=3.14159……),“π”是物质世界“变易”中的“不易”,可谓“万变不离其中”。
“○”是在线条长度固定时,可以占据的最大“宇宙空间”。
可见,汉字的“外圆内方”结构是“完美”和“节省”的构造方式。
2、“五”之说“五→二乂”字,《说文解字》说“五,五行也,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可见,“五”字乃指“天地阴阳相交,音同‘戊午’。
戊,为天干第五;午,也指五月”。
在著名的《河图》、《洛书》中,“五”安排在图的中间,也有“阴阳相交”之意。
“天”是最大的“阳象”,“地”是最大的“阴象”,“天地造化五行”。
“五行”是古人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
3、五种基本笔画笔画指构成楷书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所有笔画归纳为五种标准的结构,即: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乙)。
4、汉字起源和演变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
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
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
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描绘”,是指以富有真实感的图象来表达 词义。这是就方法而言。 L· R·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汉字实际上是一种 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 所谓“事物”,这是就对象而言,事物可照着 画其轮廓或特征,可见它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具体 名词。
眉 文字分析要点:
瓜
尾
页
1.指出造字法(六书); 2.指出形体构造;
大汶口文化(山东莒县,距今4500-5000年) 陶器符号:
(一)古文字
1.甲骨文(商朝,距今3300年左右,1899年在河 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又称“卜辞”。
人
女
子
首
耳
目
口
自
止
鸟
2.金文(周朝,距今3000年左右)又称“钟鼎文”
又
秉
及
3.六国古文(春秋战国时期) 4.大篆(战国时期秦国)又称“籀文” 5.小篆(秦朝)
清代小学家戴震将“六书”归为“四体二用”。他说: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 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即认为前四者是造字法,后 二者是用字法。被后世学者广泛接受。
《周礼· 地官· 保氏》:保氏教国子“以六艺: 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
班固 周礼·保氏注 郑众 周礼·保氏注
3.指出本义。
古文字 形
字
造字法 形体构造
象形 象形
象形
本义
酉 行
页
象酒坛之形 酒坛 象道路之形 路
象头之形 头
2.指事 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纯粹符号成字 在象形字上加符号成字
上
下
本
末
朱 亦 腋
本:木下曰本。从木,-在其下。徐锴曰: “-记其处也,本、末、朱同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象 形 象 形
指 事
象 事 会 意
象 形
象 意 转 注
会 意
象 声 处 事
形 声
转 注 假 借
转 注
假 借 谐 声
假 借
许名班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 象形 用描绘事物的轮廓或特征部分来造字的 一种造字法。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日
月
酉
斤
止
大
目
行
汉字的结构—“六书”
分析汉字的结构,传统方法是“六书”。 六书:“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 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说源于战国,最早见于《周礼· 地官· 保氏》, 说掌管教育的保氏教学生以“六艺”:礼、乐、射、 驭(“御”异体)、六书、九数。
( )
亦:指事,从大(人),两点指示两腋,腋。
3.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 并把它们的意义会合成一个新义的造字法。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武
信
步
采
臭
见
看
友
4.形声 用表示意思的字和表示读音的字组合成一 个新字的造字法。 4.1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劈,破也,从刀,辟声。 饿,饥也,从食,我声。 裏,衣内也,从衣,里声。 梁,水桥也。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 寶,珍也。从宀,从玉,从贝,缶声。
4.2.4上声下形。(从心者多) • 想 烈 婆 袈 唇 背 肓 禁(从示,林声) 4.2.5外形内声 • 固 闺 團(团) 圍(围) 衛(卫)术 衝 (冲) 裹 阔 衷 4.2.6外声内形 • 闻 闷 问 闽 哀(从口,衣声) 衔(从金, 行声) 辩(从言,辩声) 篡(从厶,算 声)。
4.2.7形占一角 • 勝(从力, 朕声) 腾 滕 栽 (从木,哉 声) 荆(从艹,刑声) 聖(从耳,呈声) • 修(从彡,攸yōu声) 颖(从禾,顷声) 雑(从衣,集声) 贼(从戈,则声) 4.2.8声占一角 • 徒(从辵,土声) 旗(从方人,其声) 寶 (从宀,从玉,从贝,缶声) 碧(石之青 美者。从玉.从石、白声) 病(从疒,丙声)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完善的文字体系。 任何事物,从它的形成到它的完善,总有 一个过程,汉字从它的萌芽,形成到完善,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古材料为我们 提供了汉字形成的大致的线索。 • 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 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 划、描画符号。例如:
大篆 车 既 工 吾 既 同 , 车 好 , 吾 既 吾 马 小 篆
(二)今文字
1.隶书 有“秦隶”和“汉隶”两个发展阶段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由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分水岭 2文— 六国古文— 大篆—小篆
古 文 字 今 文 字
隶书——草书—— 楷书 —— 行书
什么叫隶变?
何谓
隶 变?
• 汉字由古文字的最后一个阶段小篆体演变 为今文字的第一个阶段隶书,就叫隶变。
• • • • • 有如下特点: 一、彻底地线条化、符号化; 二、偏旁分化、混同,冲击了原来的结构系统; 三、结构简化; 四、篆书园转不断的线条大多被改为方折的断笔, 从而使书写速度大大加快。 隶书横画常常写成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撇”、 “捺”也要上挑出锋,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字 体风格。
珊,从玉,删省声。
岛,从山,鸟省声。
娶,娶妻。从取,从女,取亦声。 惛,心不明。从心,从昏,昏亦声。 坪,平地。从平,从土,平亦声。 整,使之平齐。从攵(攴),从束,从正,正亦声。
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法
• 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法。一切抽象的概念,语言中 所产的一切语词,都能用形符和声符相结合的方式 把它记录下来。 • 据统计,甲骨文时代,形声字占20%,汉朝时,形 声字达80%(说文占82%),今天形声字达90% 以上。 • 现代,化学元素的字基本上用形声法造字。如氢、 氧、铜、铀、钚、钾、钙、镁、钠……(氕、氘、 氚,质量分别为1、2、3,这三个字有人称为“字 妖”) • 宋· 郑樵《六书通》:“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形 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 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也。”这话很有道理。
形符和声符的组合方式 栽 ,从木,哉声。 荆,从艹,刑声。 聖,从耳,呈声。 颖,从禾,顷声。 雑,从衣,集声。 徒 病 佞 衔 贼 勝
从辵,土声 从疒,丙声 从女,仁声 从金,行声 从戈,则声 从力, 朕声
修,从彡,攸yōu声。 寶,从宀,从玉,从贝,缶声。 碧,石之青美者。从玉、从石、白声。
4.3省形 省声 亦声 《说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 歸,女嫁也。从止,从婦省, 垖(duī)声。 耆(qí ),从老省,旨声。 屦,从履省,娄声。
4.2形符和声符的组合方式 4.2.1左形右声(占形声字的大多数) • 江 河 溢 骑 桐 洗 秧 理 纹 灯 桃 论 姓(杨) 馥 4.2.2左声右形 • 鸠 锦 期 刊 飘 鸭 雅 (鸡)彩 欣 期 (斤,其声) 4.2.3上形下声(艹、宀者多) • 草 室 篇 窝 空 雾 楚(从林,疋声)崔(从 山,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