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1. 引言抗菌药物(Antibiotics)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措施。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及使用原则是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细菌,从而发挥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细胞壁合成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而破坏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典型代表有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
2.2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蛋白质是细菌生存和繁殖的基础,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能够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
2.3 核酸代谢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干扰细菌的核酸合成和代谢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代表性的核酸代谢抑制剂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
2.4 代谢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酶活性来发挥抗菌作用。
典型代表是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和复方磺胺琥珀酸钠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分类方法。
3.1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抗菌谱和作用机制也会有所差异。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糖肽类药物:如万古霉素和链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和复方磺胺琥珀酸钠;•异烟肼类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抗菌药物对不同菌种有不同的抗菌效果,根据其抗菌谱的广泛程度,抗菌药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狭谱抗生素:只对特定种类的细菌有抗菌作用,如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宽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如头孢菌素对青霉素不敏感的细菌也有效;•广谱抗生素:对广泛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如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等。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问答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问答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原则是什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细菌耐药性、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结合各级各类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级: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使用级略高。
(3)特殊使用级:是指某些用于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来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六条)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有哪些?(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来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抗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哪些?答: 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3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
4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4、临床医师能否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一日剂量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一、定义及分类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生长
和繁殖,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三大类。
二、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临床应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在感染病原菌不明确的情况下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菌,被广泛应用于呼吸
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
三、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根据其靶位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
抑菌药、细胞膜药和合成醇药三类。
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伊曲康唑等,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两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治疗流感、HIV感染等疾病。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副作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以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
药性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常见的抗菌药物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来进行治疗。
结语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需谨慎,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潜在的副作用。
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治疗感染疾病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原则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
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菌生长: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抑制细菌的生长。
其中,静菌抑制是常见的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RNA或蛋白质合成等途径,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杀灭细菌:有些抗菌药物可以直接杀灭细菌。
这些抗菌药物通过破坏细菌核酸或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菌死亡。
常见的杀菌药物包括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等。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1. 按病原体敏感性选择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不同的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临床上常利用药敏试验来评估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选择敏感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2. 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感染类型、患者特点以及细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来确定。
过低的剂量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而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3. 严格控制使用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控制使用指征。
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一般来说,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感染,而对病毒感染无效。
4. 注意交叉耐药问题:交叉耐药是指某些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为了避免交叉耐药问题,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药物滥用。
5. 关注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转换药物。
此外,孕妇、老年人和儿童对抗菌药物的安全性需特别注意。
6. 合理的联合用药:有时,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或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但联合用药也需要慎重选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7. 加强用药监测与管理:为了有效应用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测与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应用评价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益。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背景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这类药物在医疗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有效治疗难度增加,治愈率降低,所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目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医生、药师、护士等医疗相关人员了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水平,减少滥用抗菌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内容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应用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可分为抗菌素和非抗菌素两类。
抗菌素又可按照作用机制分为若干种类,例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等。
在具体治疗中,医生需考虑病情、病原菌及耐药性等因素,选择正确的药品和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的不良影响抗菌药物的不良影响包括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两方面。
不良反应是指使用抗菌药物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肝毒性、肾毒性等。
而耐药性是指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强,导致现有药物无法有效治疗感染。
这种情况下,医生需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可能使用更为强效的药品治疗,也可能注重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明确有无适应症;依据病原菌药敏试验或经验判断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用药;掌握用药时机和途径;注意用药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实践医患双方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合作关系。
医生应通过咨询病史和体检、检验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用药方案和剂量。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保障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健康、控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重要手段,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管理,同时也呼吁社会广大人民合理用药,切勿滥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其使用原则对于保护细菌
耐药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
菌药物使用的原则。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合乎医学规范的前提下,正确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和剂量,并合理控制用药时间。
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
循医生的处方,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更不能随意中断或延长药
物疗程。
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确定感染病原菌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使用对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合适的抗菌药物应具有杀
菌活性,对病原菌有很好的疗效,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三、个体化用药
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体重、
年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儿、老年人等,应特别谨慎选择抗菌药物。
四、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可能,应避免同时使用具
有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避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用药期间应定
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遵医嘱服药
患者在服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
或过量服用。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
其他药物。
总之,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非常重要,只有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免受感染疾病的侵害。
希望广大
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共同维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 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等
给药方案:制定合理的给药计划,包括给药途径、剂量 、频次等
疗效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评估 抗菌药物疗效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医务人员、药学人员、医学生和患者等
总结词: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抗菌 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糖肽类等
详细描述
给药方案:制定合理的给药计划,包括给药途 径、剂量、频次等
诊断与病情分析:介绍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 年龄、性别、症状等
疗效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及时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0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卫生部2004年颁布,旨在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症、选用原则 、使用方法、疗效评估和合理使用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线水平与目标水平规定
培训内容
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给药方案、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联合用药原则、预 防用药指导等。
培训方式与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
线上+线下授课、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
培训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般不少于4小时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以达到更 好的效果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_图文

49
SSI数
456 318 29 15
2 66 691
172 123 190 830 259
感染率(%)
4.2 7.8 11.0 12.5 2.4 10.2 9.7
2.4 4.1 14.8 3.1 1.9
42
2.2 预防应用基本原则
43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
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 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 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44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 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 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 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 ,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 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从放线菌和霉菌…… 200个(2008年) 较上个世纪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近20岁,
其中10岁归功于抗生素
3
引言
滥用的现状
应用范围
应用类型
有疑问的应用
人类(50% )
医院(20%) 社区(80%)
20-50%
农业(50%
治疗(20%)
)
预防或促生长(80%)
40-80%
(BMJ 1998;317:609)
15
耐药菌株的增加
抗生素的选择压力-筛选
药物治疗
敏感菌落中存 在着自发的突 变菌株
给予抗菌治疗后 ,因为敏感菌株 的相继死亡,突 变菌株被选择出 来
Sanders CC et al. J Infect Dis,1986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类
1.不耐酶: 青霉素G、青霉素V、苄星青霉素 2.耐酶: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甲氧西林 3.广谱,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弗莱莫星
4.广谱,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 胞菌具抗菌活性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2021/2/27
6
青霉素类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
青霉素G
2021/2/27
10
广谱青霉素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对 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 抗菌作用也增强。除对部分肠杆菌科细 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良好抗菌作 用;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 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 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021/2/27
口服用头孢克肟,头孢他美脂, 头孢地尼
4.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2021/2/27
13
第一代头孢菌素
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 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 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 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亦可用于流感嗜血 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 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 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剂主要适用于 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
消炎药是指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
“红、肿、热、痛”的药物,如阿
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类解热
镇痛药,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
作用。它能够缓解、抑制这些炎症
症状,但是并不能根除引起炎症的
病因。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不同
的药物,消炎药一般多用于非感染
性的炎症,抗菌药多用于感染性炎
症。
2021/2/27
1
抗菌药物常见类型
2021/2/27
9
青霉广谱青霉素
素
类
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的抗菌谱较青霉
素为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
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亦
具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与青霉
素相仿。本类药物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
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皮
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
炎等。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17
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1.单环类 氨曲南
2.头霉素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3.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欧他培南
4.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舒巴坦 :
氨苄西林,头孢哌酮
克拉维酸(棒酸): 阿莫西林,替卡西林
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
5.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2021/2/27
18
氨曲南特点
抗菌谱窄,仅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抗菌 作用,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雷杆 菌、奇异变形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 枸橼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 菌及其它假单胞菌、某些肠杆菌属、淋球 菌等。对许多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 定。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无活性。
头霉素
l 青霉素类 l 头孢菌素类 l 其它β内酰胺类 l 氨基糖苷类 l 大环内酯类 l 喹诺酮类 l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l 多肽类 l 其它抗菌药物
2021/2/27
2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类
青霉素
S R CO NH
CH2 CH3
N O
COOH
2021/2/27
头孢菌素
S
R CO NH
– 耐药:沙雷菌(大多),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完
全耐药 2021/2/27
15
第三代头孢菌素
a.抗绿脓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 b.注射用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唑肟,甲肟,地嗪 c.口服用 头孢克肟,头孢他美脂,头孢地尼
对金葡菌较第一代对其高度敏感
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加强,部分对绿脓杆菌 有作用,但不动杆菌常耐药,枸橼酸杆菌、肠杆 菌属和沙雷菌属的某些菌株常耐药
2021/2/27
14
第二代头孢菌素
G+ 一代≥二代>三代 G- 一代<二代<三代
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葡萄球菌)较一代差;
对流感杆菌和淋球菌所产的β内酰胺酶稳定;
对肠球菌和李斯特菌耐药;
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谱扩大:
– 敏感: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变杆菌、普鲁菲 登菌;
– 部分敏感:普变杆菌、肠杆菌属、沙门菌、枸橼 酸菌
也可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 膜炎,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 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梅毒、淋病、雅 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青霉素尚可用于风心或先心患者进行某些 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2021/2/27
8
耐酶青霉素
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者除外)感染,如败 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 感染等;也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 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 感染。
N
R
O
COOH
3
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 生抗菌作用。细菌的细胞膜上具有青 霉素结合蛋白(PEPs),与β-内酰 胺类具高度亲和力,二者紧密结合后 则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代谢,使细菌 形态变化而溶解死亡
2021/2/27
4
青霉素特点
繁殖期杀菌剂 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 毒性低 对敏感菌疗效肯定 价廉
组织分布好,脑脊液浓度高,部分品种胆汁浓度 高,半减期相对延长
2021/2/27
16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与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更低 对某些染色体介导β内酰胺酶较第三代稳定 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性更强 对金葡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 较头孢他啶强 对铜绿假单胞的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定相当
2021/2/27
11
头孢菌素特点
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 (繁殖期杀菌剂,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毒性低)
广谱、覆盖常见致病菌 耐酶、耐酸 副反应少
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 头孢噻吩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孟多,头孢替安
3.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 甲肟,头孢地嗪,头孢曲松
不产酶 产酶球 肠球菌 大肠,肺克, 绿脓
球菌
菌
沙门,志贺, 沙雷
变形,流杆
+++ - +~± ±
-
耐酶青
++ ++ -
-
-
氨苄西林 ++ - ++
++
-
哌拉西林 ++ - +~± +++ +++
青霉素
青霉素首选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 菌、对青霉素敏感(不产青霉素酶)金葡 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