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
2024年《学会自我保护》安全教案精选

2024年《学会自我保护》安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会自我保护》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学习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基本方法;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技巧;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防范意识。
2. 使学生掌握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基本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海报等。
2. 学具:笔记本、笔、防范陌生人侵害宣传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则关于儿童受侵害的新闻,引发学生对人身安全的关注,导入本节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b. 介绍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基本方法。
c. 分析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我保护。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防范陌生人侵害。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宣传单。
6.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防范陌生人侵害的情景模拟,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人身安全的重要性2. 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基本方法a. 不轻信陌生人b.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c. 不单独与陌生人相处d. 学会拒绝陌生人的不合理要求3. 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技巧4. 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个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宣传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新闻导入、知识讲解、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了学生防范陌生人侵害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情景模拟中表现紧张,需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关注人身安全方面的资讯,了解更多的自我保护技巧,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同时,组织一次防范陌生人侵害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七年级22.1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综合性学案(017)主备:司利占审核:韩方方杨艳丽第22课筑起“防火墙”第1课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复习巩固】——我来回答1.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是什么?2.作为未成年人,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目标诠释】——我来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 掌握在特定情况下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在特殊条件下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运用法律保护好自己的方法.同时认识不良行为会导致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进而能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防微杜渐,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情感.【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是什么?2.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困惑扫描】——我来质疑(把你的困惑或疑惑记录下来,课上一起与老师同学交流)。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活动一:现场调查,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心理测试1.在一个陌生的场所,如果你走失了,身边只有一部投币电话,而你手头的硬币有限,这时你怎么办?A、给父母打电话B、给亲戚打电话C、打110报警电话2.两位同学一起乘公车,同学甲刚搬了新家,邀请同学乙到家里做客,同学乙问同学甲的地址,甲应该说:A、我家的地址是……(大声告诉他)B、我回家打电话告诉你C、明天上午我家没有人,在某时某地等你,带你去我家3.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陌生人故意碰你,对你有非礼行为。
这时你应该:A、厉声呵斥非礼者B、默不作声地躲开,离非礼者远些C、立即下车4.假设你独自一人在家,这时有人敲门,来人自称是上门检查电路的,要求你开门。
你怎么办?A.立即开门B.告诉他“我家大人不在家,不能开门”C.打电话告诉邻居,请求邻居帮助5.放学回家后的路上,遇到抢劫,你将:A、誓与财物“共存亡”B、把财物给他,想法逃走C、先交出财物,确保生命安全,记住抢劫者的特征,安全后立即报警活动二:诸葛亮智慧大集结,请根据下列情境。
找出解决方法。
突发事件一:一天,小明放学回家,在路上遇到社会上小混混的敲诈勒索。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活动教案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活动教案一、教学目的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安全,学习基本的安全常识。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家庭和外出时如何保护自己。
3、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安全1、讲解安全的定义。
2、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3、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什么是安全,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第二课:交通安全1、介绍交通安全。
2、引导幼儿了解交通信号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模拟过马路,并进行认真讲解:走人行道、等待绿灯、停车时要观察。
第三课:防火1、介绍火灾的危害性。
2、让孩子们观察消防员的装备、设备,了解消防员的工作事项,如何逃生。
3、重点讲解在家防止火灾的注意事项,如不乱拖电线、不靠近燃气源等。
第四课:自我保护常识1、让孩子们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2、进行模拟演练,例如:在陌生人的提问中如何应对、如果身边发生意外如何处理等。
3、播放动画片《保护自己》,教育幼儿注意人身安全。
第五课:户外安全1、介绍户外旅游常见的安全隐患。
2、提醒孩子们如何避免食品中毒,了解自身的过敏情况,如何进行自我护理。
3、进行户外安全体验,引导幼儿了解如何寻找寻找自己的定位、如何追溯走失路线、以及老虎的威胁。
三、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通过对话和互动,与幼儿进行沟通。
2、故事教学法,让孩子们听故事,从中学会生活的点滴。
3、活动体验法,进行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幼儿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四、评估方法1、通过问答、玩游戏等方式来考核幼儿学习的程度。
2、通过观察,检查幼儿掌握安全知识能力的情况。
3、通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评估其有关安全方面的反应和行动能力。
五、教学建议1、配合父母进行家庭作业,如让孩子进行家庭室内急救训练。
2、鼓励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让其有机会自我锻炼。
3、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保护。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掌握安全技能的同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更好的预防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出现。
初中保护自己的教案

教案:初中生如何保护自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危险时冷静、果断的处理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教学内容1. 自我保护的基本概念:自我保护是指在面临危险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2.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如何避免危险、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求助等。
3. 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案例,引发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我保护的基本概念:介绍自我保护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3.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a) 如何避免危险: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危险地带玩耍等。
b)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遇到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如何正确应对,确保自身安全。
c) 如何求助:遇到危险时,如何向周围的人求助,如何拨打紧急电话等。
4. 法律法规: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自我保护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自我保护能力的强弱。
3. 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教学建议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性。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也重视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B
C
P73页 1、假如你被拐卖,你打算如何脱离 虎口? 2、小兰的故事给我们哪些深刻的教训 ? 1. 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被花言巧语 迷惑,在诱惑前要保持镇静。 2.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做?
1、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 修养。 2、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3、自觉与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 健康发展。
1、丁某本身存在哪些错误的行为 呢?
2、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
丁某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要防微杜渐,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保护 自己,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 能力,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知道我 国法律对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 保护。 2.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 护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检测反馈
1.“六一”前夕,为测试现在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某 记者亲自设局“拐骗”儿童。结果发现:80%的儿童 轻信对方,10%儿童持有怀疑态度,但最终还是跟着 对方走,只有5%儿童完全怀疑对方,不跟对方走,这 说明未成年人 ( D ) A都不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B对成人有很强的依赖性 C没有法律意识 D还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当遇到不法网吧老板引诱你的同学去网吧时,你的态 度是 ( D ) A、不能让同学一个人去,要去大家一起去 B、只要同学愿意去就让他去吧,与我没什么关系 C、应当关闭所有网吧 D、劝同学不要去,并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
面对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习惯,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
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案[五篇范文][修改版]
![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案[五篇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7d54180975f46526d3e1d8.png)
第一篇: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案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分析,获知未成年人应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
2、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如何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教学内容:一、情趣导入1、动物们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2、引出课题:未成年人应当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出示资料:调查数据,现状不乐观4、交流探讨:未成年人会遇到哪些意外和侵害?二、深入学习1、知道“两法一条例”同学们,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随着社会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社会对家庭,学校,司法等方面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都提出了要求,在1991年和1999年我国权力机关分别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上海还制定了《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理》。
2、自我保护但是是否就可以说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就是家庭, 学校, 社会和司法部门的事,与未成年人无关呢?在这方面还应有一个主要的参与者,它是谁?(学生思考回答)。
是啊,这个参与者不是别人,就是未成年人自己。
因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你们,只有你们自己增强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害。
所以,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自我保护意识测试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关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测试(出示测试题)现场调查(抽5份样卷)分析‘4、情景讨论再来看看下面的情景,想想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1)、情景一、某中学初三学生小殷,多次受到三个不法分子的勒索。
第一次,他们要他交50元“保护费”,声称不给就要打他,不准他上学,他只好把存起来的零用钱给了他们。
三天后,他们又要他交出100元,声称不给便要划破他的脸,他只好偷偷地向别人借钱,凑足钱款给他们。
意识到自我保护意识主题班会教案

意识到自我保护意识主题班会教案班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和超越自身,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勇敢坚强、自我保护意识强烈的精神面貌。
本文将从“意识到自我保护意识”这一主题出发,探讨班会教育如何在让学生具备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克服恐惧和危险,做到真正的“自我保护”。
一、主题设计活动主题:意识到自我保护意识主要内容:1、自我保护意识的解析2、如何保护自己3、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活动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自我保护”。
二、活动设计1、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短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的认识和思考。
2、知识讲解教师以PPT或图片展示的形式,系统地讲解自我保护意识的定义、意义、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具体讲解如何做好自我保护和避免危险,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4、技巧演练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编排不同的演练,如如何拨打报警电话、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还可以讲述自救互救常识、灾难逃生技巧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5、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次活动,总结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的成果,梳理复习自我保护技能,并让学生画出自主思考文化衫,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传递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三、评估方式1、观察法:在班会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合作意识等方面,评估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测试法:可以通过常识问答、模拟演练等方式,测评学生掌握的自我保护技能。
3、口头答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体验,进行团体或个人的口头答辩,提高学生的自信和演讲能力。
四、教后思考在进行完此次主题班会之后,需要我们思考: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创新,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呢?1、符合学生特点,增强趣味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针对其身心发展特点,布置相应的任务,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

《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作者:李中霞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期江苏昆山市城北中学( 215316) 李中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增强自我保护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前面,我们学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哪几种保护啊?(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看这个案例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哪一种保护。
(屏幕呈现案例)问:晓斌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晓斌不是受到这么多的“保护”吗?为什么还落得如此下场?问:看来,我们仅有的这四种保护够不够啊?问:还需要什么保护啊?(自我保护)二、讲授新课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呢?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从这些图片中,我们能不能得到点什么启示。
探究活动一:增强自我保护之防止误入歧途图片1:“三缺一,凑够手”问:图片上你看到什么?打麻将对他有什么影响?问:图片上的同学知道这些危害吗?他明辨是非吗?(提示:学生若回答该同学知道这些危害,不过不能怪他,是大人叫他打的,那么就问:大人叫是大人的错,这位同学他自身有没有错呢?他有没有抵制住诱惑呢?学生没这么回答,教师也要引出。
)图片2:“敲诈”问:图片上你看到什么?敲诈是一种什么行为?问:是美德还是丑行?他明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吗?(提示:若学生回答不能怪小黑,是他“大哥”唆使的,那么就引导学生回答“大哥”这样做是大哥的错,是违法行为,小黑自身有没有错呢?他有没有做到依法自律呢?学生没这么回答,教师也要引出。
)问:通过以上分析,哪个同学能回答我们一开始提的那个问题——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教师小结:(屏幕呈现,学生齐读)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增强自我保护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前面,我们学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哪几种保护啊?(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
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看这个案例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哪一种保护。
(屏幕呈现案例)
问:晓斌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晓斌不是受到这么多的“保护”吗?为什么还落得如此下场?
问:看来,我们仅有的这四种保护够不够啊?
问:还需要什么保护啊?(自我保护)
二、讲授新课
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呢?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从这些图片中,我们能不能得到点什么启示。
探究活动一:增强自我保护之防止误入歧途
图片1:“三缺一,凑够手”
问:图片上你看到什么?打麻将对他有什么影响?
问:图片上的同学知道这些危害吗?他明辨是非吗?
(提示:学生若回答该同学知道这些危害,不过不能怪他,是大人叫他打的,那么就问:大人叫是大人的错,这位同学他自身有没有错呢?他有没有抵制住诱惑呢?学生没这么回答,教师也要引出。
)
图片2:“敲诈”
问:图片上你看到什么?敲诈是一种什么行为?
问:是美德还是丑行?他明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吗?
(提示:若学生回答不能怪小黑,是他“大哥”唆使的,那么就引导学生回答“大哥”这样做是大哥的错,是违法行为,小黑自身有没有错呢?他有没有做到依法自律呢?学生没这么回答,教师也要引出。
)
问:通过以上分析,哪个同学能回答我们一开始提的那个问题——怎样增强自我保护?
教师小结:(屏幕呈现,学生齐读)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情境体验:一个周末的晚上,你表哥(社会青年)生日,请你去营业性舞厅跳舞、喝酒庆祝他的生日。
你怎么办?(提示:请几个学生谈去还是不去以及理由)
教师语(过渡):上面我们讲的增强自我保护主要是从自己不走违法犯罪道路,自己不毁害自己这个方面来讲的,但是,如果别人
侵犯了我们,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自己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探究活动二:增强自我保护之遇到险境时
图片3:一人在家,陌生人来敲门:“大侄子,不认识我了,我是你二舅呀!快开门!”
问:如果换成你,你该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要保护自己,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交流探讨: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语(过渡):刚才我们讲的是为了避免受侵害,我们首先要提高警惕,那么如果侵害真的发生了,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才能保护好自己呢?
图片4:一女同学正在被人敲诈。
观点碰撞:
问:遇到敲诈时我们该怎么办?下面有三个同学的做法,你同意谁的?(屏幕呈现)
小花:遇到敲诈,乖乖给钱,人身安全最重要。
小兵:遇上敲诈,要态度强硬,坚决不给。
小强:碰到敲诈,要灵活点,可以先给他钱,事后叫几个“哥们儿”想“办法”,找到那个敲诈者把钱“要”回来。
步骤:1.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安静思考。
2.叫同意小花的学生举
手,并请一个学生作为代表说明同意的理由。
3.叫不同意小花的学生举手,并请一代表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小兵、小强的做法也按同样步骤让学生讨论。
)
问:既然这三种做法都不妥,那么你觉得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教师小结: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师语(过渡):生活中有很多事有时光凭警觉和智慧是解决不了的,那么又该怎么办呢?请看案例,从这个案例中能不能得到一些启示?(屏幕呈现案例和问题)
教师小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协作出一份关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手抄报,下节课展示。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