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选择题

合集下载

教育学概论测试题Word版

教育学概论测试题Word版

绪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是: A 、赫尔巴特 B 、康德 C 、拉伊 D 、杜威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作者是: A 、凯洛夫 B 、赞可夫 C 、巴班斯基 D 、杜威 3、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理想国》 D 、《论演说家的培养》 4、《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赫尔巴特 B 、康德 C 、夸美纽斯 D 、昆体良 5、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的科学。

A 、教育现象 B 、教育问题 C 、教育规律 D 、心理活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以下有关教育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教育规律是客观的。

B 、教育规律是主观的。

C 、人们既不能认识教育规律,也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D 、人们既能认识教育规律,也能制造教育规律。

E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2、下面关于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是: A 、教育方针政策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B 、教育方针政策符合教育规律,并能代替教育规律。

C 、教育方针政策符合教育规律,但并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D 、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规律是绝不等同的。

E 、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规律是可以等同的。

3、下面属于杜威观点的是: A 、教育即生活B 、教育即社会 C 、教育即生长D 、从做中学 E 、以学科为中心 4、下面关于系统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A 、整体的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总和。

B 、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总和。

C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D 、要用动态的观点来看系统。

E 、最优化是系统论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5、下面属于教育实验法种类的是: A 、单组实验法 B 、等组实验法 C 、循环实验法 D 、系统论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科学。

教育学概论(答案)

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辨别自己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 ( 以下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吻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精析】 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 利托尔诺 ) 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采纳天下人才,隋唐后成立了()A.聘任制度B.科举制C.录取制D.任免制【精析】 B 隋唐成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本质是在教育中贯穿()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 D 国际理解教育本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合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授课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少儿中心主义D.本质教育派【精析】 C杜威主张少儿是授课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精析】 A 孔子是启示式授课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响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以下哪部教育论著()A.《学记》B.《一般教育学》C.《大授课论》D.《教育论》【精析】 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授课论》。

7. 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许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A.社会化B.民主化C.一般化D.自由化【精析】 C教育一般化表示有更多的人接碰到学校教育。

8. 古代中国的授课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A.道家B.发达C.墨家D.儒家【精析】 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所有顺其自然,即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令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令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以下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瑞士教育家 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的法规全面地、友善地发展少儿的所有天赋力量。

《教育概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概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概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是()。

A 、《论语》B 、《大学》C 、《学记》D 、《孟子》答案:C2.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B 、张之洞C 、蔡元培D 、梁启超答案:C3. 建国后对我国教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 、洛克的《教育漫话》C 、凯洛夫的《教育学》D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答案:C4. 《爱弥儿》的作者是教育家()。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卢梭D 、赫尔巴特答案:C5. 单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 、美国的学制B 、中国的学制C 、前苏联的学制D 、英国的学制答案:A6. 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

A 、《民主主义与教育》B 、《教育过程》C 、《教育目标分类学》D 、《实验教育学》答案:A7. 分支型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 、美国的学制B 、日本的学制C 、英国的学制D 、前苏联的学制答案:D8.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美国答案:B9. “心灵白板说”的提出者是()。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卢梭D 、赫尔巴特答案:B10. 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仿照美国学制建立的学制是()。

A 、《癸卯学制》B 、《壬子——癸丑学制》C 、《壬戌学制》D 、1951年新学制答案:C11. 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过程中要做到()。

A 、因材施教B 、启发诱导C 、教学相长D 、循序渐进答案:A12.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

A 、亚洲B 、非洲C 、美州D 、欧洲答案:D13.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启发式教学鼻祖的教育家是()。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卢梭答案:A14. “终身教育”命题的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 、涂尔干B 、朗格朗C 、卢梭D 、伏尔泰答案:B15.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经济学家()。

教育学各章试题

教育学各章试题

第一章《绪论与教育概念》章节思考题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中介系统E.教育形式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

A.强迫性B.民主性 C.基础性D.阶级性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3、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判断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教育概论》各章练习

《教育概论》各章练习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一、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4.《_______》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最早教育学专著。

5.捷克大教育家_______写成的《_______》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

6.西方教育家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教育家____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7.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性、---------------性和-----------------性等方面。

8.教育发展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是-------------------------------------------;二是------------------------------------。

(参考答案:1、教育问题,教育规律;2、培养人;3、培养人;4、《学记》;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6、夸美纽斯,赫尔巴特;7、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8、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二、判断(对的划“√”,错的划“×”)1.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培养人。

()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现象。

()3.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学校教育产生于封建社会。

()5.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阶级性。

()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以教育对政治经济起决定作用。

()7.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8.鹦鹉学舌,猴子学会骑车,这说明动物界有教育现象。

()9.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鸟教小鸟飞行,这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

()10.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11.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阶级性。

()1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根本分离产生于封建社会。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配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配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判断题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

(√)4、《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5、《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6、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7、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8、“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 )9、“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 )10、朱熹读书法是指“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1、朱熹把《论语》、《中庸》中的有关教育思想纳入到教育活动中,对于教育活动提出了“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 )12、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13、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是行以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14、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 )15、“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6、针对注入式教学造成了小学语文的“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景教学。

(√)17、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8、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 )19、柏拉图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称他的谈话问答方法是“产婆术”,他的这一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 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 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 B 琴弦学校 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 B中等 C 高等 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 B 非政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 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

P3A、私学B、官学C、书院D、大学2.汉代的太学属于(A)。

P3A、官学B、私学C、书院D、私塾3.我国汉代太学的基本教育内容是(C)。

P3A、传记B、诸子C、经学D、诗赋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

P3A、原始社会末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汉代以后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

P4A、识字教育B、音乐教育C、道德教育D、算术教育6.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

P5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7.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为(C)。

P5A、四书B、五经C、六艺D、七艺8.“六艺”中的“书”为(C)。

P5A、艺术教育B、书法教育C、文字教育D、政治伦理教育9.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

P6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阳明10.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

P7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文官制11.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

P7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文官制1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

P8A、天津西学学堂B、京师大学堂C、天津水师学堂D、京师同文馆13.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P8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4.(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

P9A、癸卯B、壬子-癸丑C、壬戌D、近代学制15.壬子 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P9A、四年一贯制B、五年一贯制C、六年一贯制D、三三分段16.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

P9A、日本B、德国C、美国D、英国17.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D)。

P9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1904年学制D、1922年学制18.1905年清政府设立(B),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P9A、国子监B、学部C、提学使司D、督学19.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

P10A、1949年B、1951年C、1958年D、1967年20.《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于(D)。

P11A、1985年B、1993年C、1994年D、1999年21.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

P14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D、算术、几何、天文学22.“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

P20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D、卢梭23.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

P20A、孔子B、杜威C、苏格拉底D、赫尔巴特24.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

P21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C、主动脉张胎教D、强调早期教育26.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

P23A、《爱弥尔》B、《教育漫话》C、《理想国》D、《大教学论》27.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

P23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28.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

P23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29.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

P24A、《普通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教育目的》D、《大教学论》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

P25A、孔子B、老子C、孟子D、朱熹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

P27A、《学记》B、《孟子》C、《大学》D、《中庸》32.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A)P27A、《颜氏家训》B、《大学》C、《论语》D、《师说》33.《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

P28A、资历B、地位C、道D、年龄34.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D)。

P29A、严复B、辜鸿铭C、蔡元培D、王国维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

P30A、凯洛夫B、赞可夫C、苏霍姆林斯基D、马卡连柯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

(C)P36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B)。

P46-48A、延续和传播文化B、决定文化传统的特点C、整理、发展和创造文化D、创造独特的学校文化3.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P42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4.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P45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D)。

P51A、60B、70C、90D、806.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P51A、60B、70C、80D、907.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

P51A、《21世界议程》B、《增长的极限》C、《学会生存》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8.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

P53A、压力指标B、状态指标C、响应指标D、信息指标9.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B)。

P59-61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10.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规律(B)。

P60A、以刺激性的语言责难学生B、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C、体罚学生D、满堂灌的课堂教学11.“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特点。

P60A、顺序性B、间断性C、稳定性D、可变性12.“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

A、不均衡性B、个别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13.“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C)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1.(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P66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2.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A)。

P67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3.(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P69A、罗素B、洪堡C、卢梭D、沛 西能4.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P73A、杜威B、涂尔干C、凯兴斯泰纳D、秦梯利5.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

P70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论6.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合的是(D)。

P75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7.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P79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B、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C、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8.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P85A、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B、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C、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D、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9.(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

A、林则徐B、张之洞C、梁启超D、蔡元培10.下列描述中与近代学者蔡元培教育思想不符的是(A)。

P87A、强调忠君和尊孔教育B、推崇个性的自由发展C、主张教育独立、思想自由D、重视美育和世界观教育1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

P88A、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C、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2.(C)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P88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3.“三个面向、四有新人”提出于(B)。

P88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4.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这句话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C)。

P92A、美与真是相通的B、儿童思维的天性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富有诗意的创造离不开对美的感受C、美育对智育具有促进作用D、智育对美育具有制约作用15.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C)。

P96-95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个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言的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第四章教师与学生1.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

P101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

P104A、间接性B、长期性C、复杂性D、主体性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工作具有(C)。

P105A、长期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主体性4.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