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演奏《瑶族舞曲》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了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辅助音乐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展示和点评环节,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瑶族舞曲,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他们在欣赏和演绎瑶族舞曲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愉悦和美感,提高了审美情趣。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互相尊重、倾听和协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瑶族音乐介绍(10分钟):讲解瑶族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
3.学习瑶族舞曲(15分钟):
a.教唱瑶族舞曲《欣赏》;
2.3民族乐器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瑶族乐器,让他们亲手触摸和演奏,增进对瑶族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瑶族舞曲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瑶族舞曲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瑶族舞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舞曲的魅力。
-题目:分组讨论瑶族舞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我们小组认为瑶族舞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下:......(详细讨论)
-题目:请简述瑶族舞曲在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瑶族舞曲在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详细说明)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简谱) 瑶族舞曲 (3)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简谱) 瑶族舞曲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________瑶族舞曲_______设 计 者_____娜仁高娃____
单 位_____百灵庙第二小学_______ 授课年级___五年级____
章节名称
五十六朵花
学 时
2
课标要求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不同段落主题并划分段落,能用课堂乐器随音乐进行伴奏。
内容与学情分析
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活动
以多种形式学习A段主题Ⅰ部分
达标检测
1、能唱《瑶族舞曲》A段主题Ⅰ部分的歌谱
2、能给《瑶族舞曲》A段主题Ⅰ部分伴奏
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1=F 2/4
小组分别展示课下准备的பைடு நூலகம்于瑶族的知识
搜集资料了解瑶族的文化知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播放《瑶族舞曲》,感受乐曲的韵味,说出你联想的画面,场景
仔细聆听音乐
聆听《瑶族舞曲》,感受乐曲
环节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用各种方式学习作品的A段主题Ⅰ部分:1、给乐曲做声势练习2、给乐曲用乐器伴奏 3、音乐舞会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
教学重点
1、了解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2、熟记A段主题Ⅰ。
教学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演A段主题Ⅰ。
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学生可以简单识谱,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进行打击乐器的使用,也会进行声势练习。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三个段落的不同速度,情绪,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场景。
2、能够熟悉作品的A段主题,并用打击乐器,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6篇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6篇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6篇《瑶族舞曲》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瑶族舞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1内容分析: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

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人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重点和难点: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教案《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简介瑶族的服装、居住地、民族特点、生产劳动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先有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瑶族的音乐特点2. 《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3. 《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掌握《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瑶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乐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3. 学习《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如弓法、指法等。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奏《瑶族舞曲》。

2. 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能欣赏和评价民族音乐。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瑶族舞曲》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教学工具:钢琴、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等)。

3. 提前准备:事先让学生熟悉《瑶族舞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基本情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瑶族音乐特点、乐曲结构及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奏民族乐器,展示演奏技巧。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动手实践。

4. 欣赏法:播放不同版本的《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复习瑶族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讲解《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各个乐章的特点。

3. 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示范演奏,让学生模仿练习。

4.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九、课后作业1. 熟记《瑶族舞曲》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奏。

2. 深入了解瑶族音乐文化,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3. 练习乐曲中的演奏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演奏 瑶族舞曲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演奏 瑶族舞曲 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第下册第二单元《瑶族舞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A段Ⅰ主题、Ⅱ主题。

二、设计理念《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本节欣赏课中,教师重点关注采用多种有效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掌握主题旋律,展开想象,能初步从音乐要素中感知音乐形象与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A段,能熟记并哼唱Ⅰ主题,用简单的课堂乐器为Ⅱ主题伴奏。

2、认识瑶族乐器长鼓,并感受长鼓舞的韵律。

2、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教学手段,感受音乐描绘的情境和情绪。

3、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音乐欣赏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这首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篇幅较大,音乐抽象,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课通过情境、体验、律动、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1、感受音乐描绘的情境和情绪。

2、学唱A段Ⅰ主题,用课堂乐器为A段Ⅱ主题伴奏。

难点:1、熟记A段Ⅰ主题旋律。

2、为A段Ⅱ主题伴奏。

关键:通过观看图片、画图形谱、乐器伴奏、歌唱、舞蹈的形式突破难点。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准备:鼓棒、摇铃、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简介瑶族传统节日“盘王节。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请同学们说一说,以上三个节日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每到这天,瑶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

2、参加盛会,认识长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瑶族山寨,去感受不一样的节日盛会。

你们听!什么声音从瑶寨里传来了?长鼓是瑶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因为它的鼓身比较长,人们就形象的称它为“长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教案 (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教案 (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教案 (6)一. 教材分析《瑶族舞曲》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之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一些民族音乐有所了解,但瑶族音乐可能较为陌生。

本节课通过学习《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内容包括曲谱、歌词和相关的瑶族文化介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对于瑶族音乐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瑶族音乐有所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感受瑶族舞曲的魅力。

2.学会《瑶族舞曲》的歌词和曲谱。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瑶族音乐的特点。

2.《瑶族舞曲》的歌词和曲谱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瑶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瑶族舞曲》的曲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的瑶族文化资料。

3.准备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瑶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瑶族文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瑶族舞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瑶族音乐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瑶族舞曲》的歌词和曲谱,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瑶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瑶族舞曲》,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究瑶族音乐的文化背景,了解瑶族舞曲的历史和发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瑶族音乐的特点和《瑶族舞曲》的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瑶族音乐的其他作品,下周分享学习心得。

8.板书(5分钟)特点:独特的节奏和旋律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价值:瑶族文化的瑰宝总时长:50分钟以上教案根据您的要求编写,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简谱) :(简谱) 瑶族舞曲-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简谱) :(简谱) 瑶族舞曲-教案
设计意图: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多层次多方面聆听主题旋律,并学会用音乐语言回答问题,学生用自饮水机桶模仿长鼓伴奏,感受到生活中的乐器无处不在。
四、复听全曲。
1、思考乐曲结构,整体上对全曲各部分速度情绪加以分析。
2、描述乐曲表现的画面。
五、拓展
分小组用自带乐器作一个简单的三部曲式乐曲。
设计意图:更好的领会三部曲式结构,培养孩子的创编能力。
1.播放视频学生聆听,要求聆听后回答乐曲分为几部分和乐曲的 情绪和速度。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知三部曲式,带问题聆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三、分段聆听:
(一)、聆听第一部分主题A
1、想象表现的画面并说出速度和情绪。
2、说说一共出现了几次,从配器从力度分析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3、用不同的方式(视唱声势乐器等)多次感受主题A。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简谱) :(简谱) 瑶族舞曲-教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感受《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说出自己联想的画面、场景。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A段,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用适合的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葫芦丝吹奏《瑶族舞曲》主旋律,学生观看瑶族风土人情课件。
2、教师简介瑶族,着重介绍瑶族乐器长鼓,模仿演奏长鼓动作。
设计意图:用教师吹奏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
二、初听全曲:
教学反思
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能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在体态上作出积极的反应,用乐器积极参与,并能用合适的音乐语言表达,总体感觉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音乐人教五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瑶族舞曲教学详案

小学音乐人教五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瑶族舞曲教学详案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前两个段落不同速度,情绪,并说出联想到的情景画面。

2.能够熟悉作品A段主题,并能用打击乐器,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3.简单了解瑶族,认识瑶族特有的乐器长鼓,并感受瑶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熟悉作品A段主题,并能用打击乐器,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2.教学难点:音乐A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不同的情绪速度。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音乐优美抒情,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更为密集,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的奔放舞姿;第二部分节拍发生变化,转为三拍子,表现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再现了第一二主题,表现了人们又纷纷加入了舞群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乐曲在强烈的齐奏中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随着《爱我中华》歌曲拍手跟节奏进入教室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字叫做《爱我中华》,歌曲表现了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协作,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感情。

二.引入我们伴随着《鸿雁》走过蒙古辽阔的大草原,也哼唱过《依马呀吉松》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而今天我们要再去感受一个民族的魅力,大家能从老师所演唱的歌曲歌词中发现线索吗?请仔细听歌词。

(在高高的树梢挂着啊,在青青的叶里藏着啊,要问瑶家山歌有多少,请看满山的大树千万棵,木叶啊,木叶啊,你象一把绿色的琴弦,拨响了我们心中的欢乐)大家听出来今天我们要去那个民族吗?(瑶族)三.新课学习1.瑶族人们用什么乐器来欢迎我们(播放长鼓音乐),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乐器?揭晓答案:长鼓(出示图片),简介瑶族以及瑶族长鼓。

(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族,也是我国最长寿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瑶族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为花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 能听辨出乐曲《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2. 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伴奏。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
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难点
1. 能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2. 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
教材分析
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这是一首几乎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
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
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
(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
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
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
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
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群舞
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
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欢快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今天我们一起
来欣赏一首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感受一下瑶族的音乐风格。
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 初听乐曲《瑶族舞曲》,谈感受。
师:《瑶族舞曲》描写了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2. 走进瑶族。
(1)这么美的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瑶族。
请学生说说他们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从居住的地区、风土人情等方面作简
单的交流。
(2)欣赏瑶族视频,学生的交流进行配合,增加学生对瑶族的熟悉和了解。
3. 熟悉主题。(主题A图片、主题B图片)
(1)用听唱与视唱结合的方法学唱主题。
(2)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有口风琴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口风琴带领学生自主学习。
(4)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
①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② 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③ 练习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
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
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
也就不难做到了。
4. 分段欣赏。
(1)欣赏《瑶族舞曲》第一部分。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A主题出现时
可随音乐模唱。
(2)欣赏《瑶族舞曲》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旋律安宁、深情委婉,
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
舞曲。
(3)欣赏《瑶族舞曲》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
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
束。
三、完整听赏(听音乐填空)
教师可用指挥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
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也可加入课堂打击乐器。如部分学生演奏口风
琴,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
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