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杨奂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合集下载

宋史·杨琰传 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宋史·杨琰传 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宋史·杨琰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宋史·杨琰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

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

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曰:“事亟矣,琰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也,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

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琰偿之,琰又散之宾客,醋歌不顾。

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琰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珙大服。

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

”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

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

赵葵为京湖制置使,琰与偕行,王登迎于沙市,极谈至夜分,琰退曰:“五景宋满身是胆,异欠沉细者,如琰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勇败。

”后登死,人以为知言。

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逾年,安丰被兵被:遭受B.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领:掌管C.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信:相信D.如琰副之,保事不可为也副:帮助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B.用故人荐,出淮阃社杲幕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寻以战功升三官仆以口语遇遭此祸11.下列六个句子中,全能表现杨琰“有谋略”的一组是①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②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②乃以奇策解围④寻以战功升三官⑤尝用其策为“小子房”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杨琰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

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

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岁癸已,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

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

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

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

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

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

”楚材甚善。

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

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那?”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

不逾月,政成,时论翁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

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释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

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筋大笑而卒,年七十。

赐谧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

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

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

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

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试卷2018.2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50分钟。

2.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国: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是所有优秀艺术的共同特征。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本质都是诗,或者说,都是充满诗意的。

读完莫美的小小说集——《印象》,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

我相信,荚美在创作每一篇小小说的时候,一定是作为一首首诗在写的;否则,是难以如此诗意盎然的。

这种诗意,最直接的感觉是来自他的语言。

莫美小小说的语言,以质朴简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见长,不雕饰、不做作、不隐晦,娓娓道来,在舒缓散淡的叙述中,使作品体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压耙带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语句反复出现,如同《诗经》的“一叹三唱”,韵味十足。

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如《温海垂钓》中对温海迷人景色的描写:“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颜色多变,春湛蓝,夏碧绿,秋斑驳,冬苍翠……”就是一首山水诗。

这种诗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说:“莫美先生不以人云亦云、芸芸众生眼中的‘美’为审美标准,这种‘莫美’的文学价值追求,值得称道。

”像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饱含着作者对“三农”问题、人的自我认识和觉醒等主题的现实追问和哲学思量,不但深刻,而且显示出“多义多解的长篇气象”。

像《温海垂钓》《赵老请客》等,在看似散淡的叙述中,寄寓对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旧唐书·杨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杨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杨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杨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旧唐书·杨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杨绾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

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

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尤工文辞,藻思清赡。

早孤家贫,养母以孝闻,甘旨或阕,忧见于色。

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

天宝十三年,玄宗御勤政楼,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

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幕而罢。

取辞藻宏丽外,别试诗赋各一首。

制举试诗赋,自此始也。

时登科者三人,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

天宝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

馆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

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拜起居舍人、知制诰。

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

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会鱼朝恩死,载以朝恩尝判国子监事,尘污太学,宜得名儒,以清其秩,乃奏为国子祭酒,实欲以散地处之。

载贪冒日甚,天下清议,亦归于绾,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

是年三月,载伏诛,上乃拜绾中书侍郎。

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

绾累表恳让,上属意稍重,绾不敢辞。

绾有宿痼疾,居职旬日,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入。

时厘革旧弊,唯绾是瞻,恩遇莫二。

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

及绾疾亟,上日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上闻其有间,喜见容色。

数日而薨,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

绾俭薄自乐,未尝留意家产,口不问生计,累任清要,无宅一区,所得俸禄,随月分给亲故(选自《旧唐书●杨绾传》译文:杨绾,字公权,是华州华阴人。

杨绾天生聪慧,四岁时,出类拔萃,机敏才识过火。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精选之文言文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精选之文言文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精选之文言文高中语文阅读题精选之文言文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

整幼聪敏,沈深有识量。

刺史魏东阳王元荣辟整为主簿,加荡寇将军。

荣器整德望,尝谓僚属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顷之,孝武西迁,河右扰乱。

荣仗整防?,州境获宁。

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

寻而城人张保又杀刺史成庆,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

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整。

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

虽外加礼敬,内甚忌整。

整亦伪若亲附,而密欲图之。

阴令所亲说保曰:“郡与仲和结为唇齿,令东军渐逼凉州,彼势孤危,恐不能敌。

宜分遣锐师,星夜救援。

二州合势,则东军可图。

然后保境息人,计之上者。

”保然之,而未知所任。

整又令说保曰:“历观成败,在于任使,所择不善,旋致倾危。

令狐延保兼资文武,才堪统御,若使为将,蔑不济矣。

”保纳其计,且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

整至玉门郡,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

州人素服整威名,并弃保来附。

保遂奔吐谷浑。

具以状闻。

征整赴阙,授寿昌郡守,封襄武县男。

整以国难未宁,常愿举宗效力,遂率乡亲二千余人入朝,随军征讨。

整善于抚驭,躬同丰约,是以士众并忘羁旅,尽其力用。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周孝闵帝践阼,拜司宪中大夫,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

进爵彭城县公。

整雅识情伪,尤明政术,恭谨廉慎,常惧盈满,故历居内外,所在见称。

进位大将军。

晋公护之初执政也,欲委整以腹心。

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

及护诛,附会者咸伏法,而整独保全。

时人称其先觉。

卒,谥曰襄。

(节选自《北史?令狐整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絷:束缚B、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代:接替C、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规:谋划D、保然之,而未知所任任:任务5、下列各句,都是表现令狐整“沈深有识量”的一组是( )(3分)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②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③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④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⑤恭谨廉慎,常惧盈满⑥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荣非常器重令狐整的德行威望,委以重任。

《元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元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元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

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

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

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

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喜极而继以泣。

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

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

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

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

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

可属大任。

”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

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

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

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

”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

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

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

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

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

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

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试题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翦:除掉。

B.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籍:户籍。

《旧唐书-杨元琰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杨元琰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杨元琰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杨元琰,虢州阌乡人,隋礼部尚书希曾孙也。

初生时,数岁不能言,相者曰:“语迟者神定,此必成大器也。

”及长,伟姿仪,以器局见称。

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

载初中,累迁安南副都护,又历蕲、蒲、晋、魏、宣、许六州刺史,凉、粱二都督,荆府长史。

前后九度清白升进,累降玺书褒美。

长安中,张柬之代元琰为荆州长史,与元琰泛江中流,言及则天革命①,议诸武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

及柬之知政事,奏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

至都,柬之谓曰:“记昔江中之言乎?今日之授,意不细也。

”乃结元琰与李多祚等,定计诛张易之兄弟。

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弘农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仍赐铁券,恕十死。

俄而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构,元琰觉变,奏请削发出家,仍辞官爵实封。

中宗不许。

敬晖闻而笑曰:“向不知奏请出家,合赞成其事,剃却胡头,岂不妙也。

”元琰多须类胡,晖以此言戏之。

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

此由衷之请:不徒然也。

”晖知其意,瞿然不悦。

及晖等得罪,元琰竞以先觉获全。

寻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卫尉卿。

明年,李多祚等被诛,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亦被系狱问状。

赖中书侍郎萧至忠保明之,竞得免罪,又转光禄卿。

景云中,抗疏请削在身官爵,回赠父官。

中宗许之,乃追赠其父越州长史。

睿宗即位,三迁刑部尚书,改封魏国公。

开元初,拜太子宾客致仕。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九。

子仲嗣,密州刺史;仲昌,吏部郎中。

注:①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之授,意不细也细:很小B.仍赐铁券,恕十死恕:宽免C.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构构:交结D.寻加金紫光禄大夫寻:不久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元琰行事有成的一组是①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②前后九度清白升进③定计诛张易之兄弟④奏请削发出家⑤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⑥抗疏请削在身官爵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元琰小时候说话迟,算命先生却预言他必成大器,果然等到他长大后,为官清白多次升迁,受到皇帝的嘉奖。

《宋史·杨绘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杨绘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

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进士上第,通判荆南。

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

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 “我知之矣。

”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

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

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

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帝为寝其命。

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

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

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

”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

”卒不拜。

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

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

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

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

安石使曾布疏其说。

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

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

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B.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C.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D.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史·杨奂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

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

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岁癸已,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

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

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

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

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

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

”楚材甚善。

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

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那?”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

不逾月,政成,时论翁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

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释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

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筋大笑而卒,年七十。

赐谧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

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

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

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

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他的母亲曾经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旁边一位神人将笔交给自己,不久杨奂就出生了,他的父亲认为这是文德辉耀的象征,因此给他取名为奂。

金朝末年杨奂考进士落榜,于是作万言策,指摘当时的弊政,都是人们所不敢说的,没有等到策书奏上就返回家乡,在乡里教授学生。

癸已年,杨奂着便装渡黄河北上,冠氏帅赵寿之立即邀请杨奂前来,以师发的礼节对待他杨奂门人中有人从京师运载书籍前来冠氏,因此得以相聚读书东平严实听到杨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止,杨奂始终不去拜见严实。

戊戌年,考试各道进士。

杨奥就试于东平,两道者试者中诗赋、策论第一随监试官北上,拜见中书令耶律楚材,楚材上奏推荐杨奂,任命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康访使。

杨奂即将就任,对那律楚材说:“我没有什么才能,误蒙破格任用,以一介书生来管理财赋,已不是我所擅长,更何况河南经过战乱灾荒之后,百姓所剩无几,老子所谓治理大国应像烹调小鱼那样小心谨慎的比喻,正合于今日,如果着急而频加扰动,一定会糜烂。

希望你给我一段时间,使得我能够安抚平息战争的创伤,作为为朝廷爱护恩养百姓的一点帮助” 耶律楚材非常赞许他。

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概用简略便易处理。

巡视河南辖境以内,亲自询问盐务每月赋税多少、难易情况。

有人以增加盐税进言,杨奂责备他说:“盘剥百姓欺瞒朝廷,你想要我这样做吗?”于是他减去原税额的四分之一,官府百姓两相便利不过一个月,政事已经整顿完毕,当时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以往的赋税所长官从未
做到过的。

在任十年,于是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

世祖用释车召来杨奂参议京兆宣抚司的事务,杨奂多次上书(告老回乡),所请获准而回家病重,处理后事就像平时办事一样,举杯大笑而去世,享年七十岁。

赐予谧号文宪。

杨奂博览群书,长于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朝廷中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辈分与他交往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众多,但名声没有超过杨奂的。

杨奂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虽然财力不足,仍然尽力而为别人有一点小善,就委婉称赞,唯恐他的名字不被人所知:如果别人有小过失,必定竭力劝阻,而不顾忌别人的怨恨。

著作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米,流传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