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 翻译(独家)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古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古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郡朱元思书来,言欲往游名山,余以老病,不能从也。

因书以寄意,且以告之曰:夫山者,天地之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星辰之灵,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故有崇山峻岭,幽谷深林,飞泉瀑布,奇花异草,怪石嶙峋,异兽珍禽,不可胜数。

登高而望远,极目千里,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夫五岳者,天下之雄伟,山川之秀美,草木之繁茂,鸟兽之众多,实为天下奇观。

然而,黄山之奇,独步天下,非五岳所能比也。

黄山之奇,奇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吾友欲游名山,黄山实为首选。

黄山之美,美在奇松。

松树千姿百态,或如苍龙腾空,或如白鹤翔天,或如凤凰展翅,美不胜收。

黄山之美,美在怪石。

怪石形态各异,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飞来石等,令人叹为观止。

黄山之美,美在云海。

云海浩渺,如梦似幻,让人心旷神怡。

黄山之美,美在温泉。

温泉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洗去一身疲惫,令人心旷神怡。

吾友若游黄山,必有所得。

黄山之美,美在自然。

登黄山,观云海,听松涛,沐温泉,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吾虽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夫读书者,知天下之大事,明人生之哲理,悟人生之真谛。

行万里路者,见世间之奇观,闻天下之异闻,增广见闻,陶冶情操。

吾友欲游名山,正是行万里路,增长见闻,陶冶情操。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愿吾友游历名山,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不负此生。

译文:吴郡的朱元思给我写信,说他想要去游览名山,但我因为年老体弱,不能和他一起去。

因此,我写下这封信来表达我的心情,并且告诉他:山,是天地之间的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华,星辰之灵气,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

”二、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三闾大夫屈原,遭谗被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遭受诽谤而被逐出,他忧愁而深思,创作了《离骚》。

三、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漂泊就担忧君主。

五、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至孝感,逆流三十里,号为“黄盖”,人以为神。

翻译:江水流到孝感,逆流而上三十里,被称为“黄盖”,人们认为它是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翻译要求准确、流畅、通顺。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词义、修辞等。

例如,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草上之风必偃”,要注意“草上之风”的比喻意义。

3. 翻译时要遵循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例如,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遭谗被逐”,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4. 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背景。

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要注意“大行”和“大礼”的文化内涵。

5. 翻译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解释性语句,使翻译更加通顺易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和考查内容,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实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实用

(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
考试说明
古文翻译既是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也是对文章内 容理解的考查,因此这一考点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 能力的有效手段。 翻译方式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要求在 翻译时字字句句落实,而意译则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落 实,表达基本意思即可。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 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 他盗贼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但是力量足够到达,对于别人来说是可笑 的,对于自己来说就有悔恨。 (2)然而力气足以到达那里,被人讥笑,而对 于自己又感到后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到达(却没有到达),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 的。
删削法
文言文中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 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 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偏义 复词均可略去不译。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我关闭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 别是谁。
增补法
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 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蛇 触草木, 草 尽死。 木
课后练习 1.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 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 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 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 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 皆此类也。
——选自《隋书﹒循史》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 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 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 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 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 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 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 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 ”。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 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 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 )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 决心更加受。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

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2)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

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0XX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

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善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遭遇了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让人们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吧。

”孔子也微笑着。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孔子说:“好呀!”“曾点,你怎么样?”孔子问。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下游玩,然后吟诵着歌谣回家。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鸿门宴》★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陋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打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着沛公。

★1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却听小人的话,要杀掉有功劳的人,这种做法是曾经灭亡的秦国(的做法)的继续罢了。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的中央,讲大礼不必计算细小的礼仪。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疆后,又计划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

崇祯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与黄道周善。

十年冬,皇太子将出阁,充讲官兼直经筵。

廷麟具疏让道周,不许。

明年二月,帝御经筵,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

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仁、王应熊所荐。

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

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色。

其冬,京师戒严。

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

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

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

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

无何,象升战死贾庄。

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顺治二年,南都破,江西诸郡惟赣州存。

唐王手书加廷麟吏部右侍郎,刘同升国子祭酒。

同升自雩都至赣,与廷麟谋大举。

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九月,大兵屯泰和,副将徐必达战败,廷麟、同升乘虚复吉安、临江。

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剑,便宜从事。

十月,大兵攻吉安,必达战败,赴水死。

会广东援兵至,大兵退屯峡江。

已而万元吉至赣。

十二月,同升卒。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廷麟闻王将由汀赴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吉安。

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

八月,水师战败,援师悉溃。

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

十月四日,大兵登城。

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译文:
2.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

译文:
3.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译文: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译文:
5.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译文:
答案:
1.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重点词语:“是”,这;“得乎”,怎么做得到呢?“不行于大臣”介词结构后置句。

) 2.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

(重点词语:“恚”,愤怒;“诡”,假装;“知兵”,懂得军事。

)
3.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重点词语:“则”,表顺承;“怿”,高兴。

)
4.然后他们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

(重点词语:“偕”,偕同;“于”,在;“劝”,劝说。

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 5.(杨廷麟)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

(重点词语:“降”,使动用法;“之”指代“峒蛮张安”和他的四营兵。

)
参考译文: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

崇祯四年(1631)进士。

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他勤于学习,
酷爱古典,在翰林院中很有名望,跟黄道周友好。

十年冬天,皇太子即将外就藩封,朝廷拟让廷麟充任讲官兼经筵直讲。

廷麟撰写了一篇奏疏推让道周,崇祯皇帝不允许。

第二年二月,崇祯皇帝在经筵上问保举跟考选哪一样更能取得理想的人才。

廷麟说:“保举应对保举者严格要求,像唐世济、王维章是由温体仁、王应熊推荐的,现在他们俩都倒台了,可是对保举他们的人却不加追究。

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崇祯皇帝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

这年冬天,京师戒严。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张议和,希望能借机消除外患,可是廷麟狠狠地攻击了他。

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

崇祯皇帝改用廷麟为兵部职方主事,让他去象升的部队里当参谋。

象升很高兴,就让廷麟到真定去转运粮饷增发兵力。

不久,象升在贾庄战死。

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顺治二年(1645),南京失守,江西各郡只有赣州保全下来。

唐王亲撰命令加廷麟为吏部右侍郎,刘同升为国子祭酒。

同升从雩都来到赣州,与廷麟商议大举起兵,然后他们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

九月,大清兵驻扎在泰和,守城的副将徐必达战败后,这边廷麟、同升乘机收复了吉安、临江。

唐王于是提升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给他尚方宝剑,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

十月,大清兵攻打吉安,必达战败后投河自杀。

正好广东的援兵到来,大清兵于是撤退到峡江。

后来万元吉来到赣州。

十二月,同升死了。

三年正月,廷麟亲赴赣州,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

廷麟得知唐王将从汀州来赣州,打算前往迎接,让元吉代守吉安。

不久,吉安又失陷了。

元吉退保赣州。

八月,官兵的水军战败,援兵全部溃退了。

到汀州发生兵变时,赣州之围已经有半年了,在城墙上防守的士兵都懈了气。

十月四日,大清部队强力登城,廷麟指挥部队作战,时间长了,招架不住,败退回城西,跳河自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