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作文修改说明

合集下载

写一位叶圣陶用修改符号修改的作文

写一位叶圣陶用修改符号修改的作文

写一位叶圣陶用修改符号修改的作文作文一《写一位叶圣陶用修改符号修改的作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吗?他可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大作家呢!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写了一篇作文,写得不太好。

叶圣陶爷爷就拿过来,用他的修改符号认真地改起来。

他先把那些用错的字圈出来,然后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

比如说,小朋友把“玩耍”写成了“完耍”,叶圣陶爷爷就轻轻地圈出“完”,在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上“玩”。

还有一些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叶圣陶爷爷就画上波浪线,在旁边写上怎么改才能更通顺。

比如“我今天高兴极了,玩得很开心的”,爷爷就改成“我今天高兴极了,玩得很开心”,去掉了多余的“的”字,读起来就顺溜多啦。

经过叶圣陶爷爷这么一修改,这篇作文就变得好多啦!我们也要像叶圣陶爷爷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才能越写越好哟!作文二《写一位叶圣陶用修改符号修改的作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叶圣陶爷爷的故事。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

老师觉得这篇作文有进步的空间,就请叶圣陶爷爷来帮忙修改。

叶圣陶爷爷拿到作文后,可仔细啦!他看到错别字,就像小老师一样,用红笔轻轻地画个圈,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旁边。

比如“以经”,爷爷就改成“已经”。

有些句子不太完整,爷爷就加上一些词语,让句子变得更清楚。

像“我看到花”,爷爷改成“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啦?还有一些重复啰嗦的地方,爷爷就毫不留情地删掉。

比如“我非常非常喜欢这只小狗”,爷爷改成“我非常喜欢这只小狗”。

经过叶圣陶爷爷的修改,这篇作文就像变了个魔法,变得精彩极了!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着认真修改哟!。

叶圣陶先生谈作文修改

叶圣陶先生谈作文修改

叶圣陶先⽣谈作⽂修改
叶圣陶先⽣谈作⽂修改
第⼀步:“阅读”后“修改”
叶圣陶说:“⽂章总是要改的。

开头起草,⼀定有缺点,有漏洞,有⽑病。

所以写完了要看⼏遍。

看,就是⾃⼰审查妥当不妥当,完整不完整。

假如我原来的想法不到家,或者我写出来的话没有针对我想的,那就要改了。

改,就是要使⽂章切合我所要表达的那个主题,达到我的⽬的。


这就是说:在完成第⼀次写作后,即草稿完成后,就要⾸先阅读,仔细看⽂章是否符合⾃⼰原来的想法,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缺点、⽑病、漏洞,丰富⾃⼰原来的想法,使⽂章在内容上尽量丰富起来。

第⼆步:“⽐较”后“修改”
叶圣陶说:“在完成第⼀步修改后,还需要进⼀步拓展思维的领域,于是我常⽤⽐较的⽅法修改,具体做法是:要修改的地⽅,不妨想出两个或三个改的办法,经过⽐较,挑选⼀个,这样容易改得精⼀点。


这就是说:⽂章第⼆步修改的关键是⽤⽐较的⽅法进⾏推敲。

这⼀⽅法古⼈也经常⽤之,在反复琢磨、推敲的过程中,达到“精⽽⼜精,纯⽽⼜纯”的标准。

第三步:“修改”后“阅读”
叶圣陶说:“⽂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两遍。

这也是个好习惯。

怎么念法呢?要跟平常说话⼀样地念,⽽不是像有些⼈在会上做报告念稿⼦那样念法。

要念起来上⼝,听起来顺⽿。

这也是对⾃⼰的考试,我看很要紧。


这就是说:完成第⼀步、第⼆步修改后,我们的修改任务还没有最终结束,还有很关键的⼀步,就是阅读⾃⼰修改后的⽂稿,阅读⽂章的⽬的就是在语感上感知作品的语⾔、思想、内容等⽅⾯的修改。

可见,叶圣陶先⽣修改⽂章的核⼼就是“在阅读中修改、在⽐较中修改、在思考中修改”。

叶圣陶作文批改思想述评

叶圣陶作文批改思想述评
成稿子, 打印出来, 发给好些人先看 , 然后大家在一起, 念一段改

不必 为之增 ; 字句 已通顺而 尚欠凝练高古者 , 不必为之改 。意
义不完 , 乃 由于学生识力之未至 。而非 由于推理之谬误 。 “ 改
段。教学 中, 让学生互改, 或者集体商量 、 评判作文, 这种做法
文 以就 原文 修改 , 使 内容表达得完足切 当为主” 。 也就是说 , 即 使学生 的文章有许 多不妥之处 ,教师也要避 免大篇幅地删去
学生 的字句 , 而按照 自己的想法添加上一些文字 。 “ 学生说东 ,
会给老师一定程度 的解放 , 并把学生 的积极 性 、 主动性充分调 动起来 , 利于提高他们 的写作水平, 锻炼 口头表达能力 ” 。
( 三) 学 生 自改
你说东没有说对 , 你帮助他 , 就得替他修改 , 把东说对 了。 你抹
杀 他的东 , 另外说个西 , 这不是帮 助他 , 只是 自己逞能 罢了” 。 教师写 的内容虽然 比学生 好 ,但对学生 的写作能力并 没有 什 么 帮助 , 反而会打击其积极性 。教 学应 当以学生为主体 , 应 尊
叶圣 陶先生鼓励学生 自改作文。 自改时 , 要“ 检查思考是
否准确得 当。思考 于何验之? 验之于语言是否准确得 当。修改 者 何? 将思考之 未尽善处 改好 , 亦 即将语 言之未尽 善处改好 ” 同时 ,可 以教会学生读改结合 ,写 完作文后 , “ 放到 口头说说
[ 1 】 杜草 币, 商金林 编. 叶圣陶教 育文集 [ M 】 . 河 南教育 出版 社. 1 9 8 9
叶圣 陶先生提 出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切忌提笔就改 。 首先 , 内容 、 选材、 结构等方 面考 虑 , 看 内容是否 正确 、 完满 , 选材 是 否适 当, 结构是否严 密 。这些都是 主要 的事项 , 一定要考虑得 十分周 到” 。 然后 , 考虑字词语 句。 字句语句之所以放在第 三步

把习作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_叶圣陶的作文自主修改观及其启示_范锦飘

把习作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_叶圣陶的作文自主修改观及其启示_范锦飘

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11.7○范锦飘(大岭山镇连平小学,广东东莞523809)[作者简介]范锦飘,广东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小学高级教师,广州大学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小学教学研究。

把习作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摘要]叶圣陶对作文自主修改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的这种作文自主修改观至今仍对我们改革习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叶圣陶作文自主修改观的启示,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批改、学生自改、相互评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叶圣陶;习作;自主修改;权力中图分类号:H 19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7-0071-02———叶圣陶的作文自主修改观及其启示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语文教育家。

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

叶老对作文自主修改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的这种作文自主修改观至今仍对我们改革习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意义:写好文章的关键叶圣陶认为,习作修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对习作修改的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

他从写好作文的过程说:“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

”或从修改与写作的关系而言:“认认真真修改一回,比另写一篇有好处,容易得到进步。

”或从反面来说:“文章不好,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

”“单管练习,不给批改,学生就如冥行摸索,进步与否还是不可知。

”因此,他总结说:“我一向认为,学生的作文需要改。

”可见,叶圣陶很重视习作的修改,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用了很大的章节来论述作文的批改。

他主张,学生应该学会自己修改习作,只有学会自主修改习作,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师: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者谁也无法忽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叶圣陶老先生给肖复兴作文的修改

叶圣陶老先生给肖复兴作文的修改

叶圣陶老先生给肖复兴作文的修改叶圣陶给肖复生作文的修改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作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的。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还有: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作文中还写王老师“谈到今天,也谈到了明天,并不断地问我”,叶老将“并不断地”改为“最后他”,因为王老师不可能不断地问同一个问题,叶老这样一改就合乎情理了。

(2) 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我的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己是看不到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分别改为“我的脸顿时一阵热”“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实可信了。

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清楚“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调整了词序,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

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 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把“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拿着两簇鲜花”改为“靠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手里拿着鲜花”,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主要侧重于提供建设性的指导和反馈,旨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他注重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方法和建议,使学生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进步。

首先,叶圣陶注重在作文批改中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他善于发现作文中的语法拼写错误、逻辑混乱和表达不清晰等问题,并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

通过指正错误,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写作存在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改进动力。

其次,叶圣陶在批改作文时注重提供具体的改进方法和建议。

他不仅会简单地指出错误,还会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教导学生如何做出改正。

他会提供合理的写作指导,告诉学生该如何更好地组织内容、展开论述,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等。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明白自己的写作问题,还能够知道如何改进和提高。

另外,叶圣陶的批改观还注重鼓励学生。

他会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即使批评,他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是受到认可的。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他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写作潜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和信心。

综上所述,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以发现问题、提供具体建议和鼓励为核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他的批改,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获得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从而不断进步。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无疑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继续写相关内容, 1500字。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还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

首先,他注重在批改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提升,通过批改指导,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办法。

他不仅仅给出改进意见,还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这种积极的引导和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强调全面的评估。

学生参与的作文批改更有效——跟叶圣陶先生学批改作文

学生参与的作文批改更有效——跟叶圣陶先生学批改作文

学生参与的作文批改更有效——跟叶圣陶先生学批改作文1980年,吕叔湘先生在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一书所写的序中说:“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1]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从1900年起从事教育工作70余年,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

他不仅是一位教者,也是众多教科书的作者、编者,而且是研究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关于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论述,能够切中肯綮、鞭辟入里,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并超越语文学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常读常新的经典、教育智慧的源泉。

在很多人眼里,作文是语文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之一。

为此,众多研究者想了很多办法,作了很多探索。

不断有人声称发现了作文得高分的密码,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却很难让人满意。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这个环节,叶圣陶先生是怎么看的?他的看法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一作文批改很重要,人们普遍的想法,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实为作文教授之要着”[2],揭示了作文批改的重要作用。

提到作文批改,我们一般对教师的要求就是“精批细改”。

学生写完作文,交给教师,教师每篇都要改,改完以后发给学生自己去看。

如果没有做到精批细改,就会被认为工作敷衍。

对此,叶圣陶曾经推想,“自古以来肯定作文必得由教师改,大概有个作为前提的设想在,那就是教师费心尽力地改,学生必然能完全理解,而且全部能转化为作文的实际能力”[3]。

但是,事实上,教师精批细改收效却不理想。

所以他说:“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也是收效甚微的工作。

”[4]作文批改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叶圣陶先生指出了其中的部分原因:“不少老师在批改的时候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

他们看见错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给补上,甚至整段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会写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得不清不楚。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

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同学回顾了一下昨天的考试,心情很是焦虑。

就在他急急忙忙地离开教室的时候,叶圣陶老师走了进来。

叶圣陶老师是同学们公认的严谨的人。

当同学们都在忙着躲避他的目光时,他却主动走向了那位焦虑的同学。

"同学,昨天的考试你觉得怎么样?" 叶圣陶老师用温和的口气问道。

同学微微颤抖地回答:"老师,我觉得自己可能没有考好。

"叶圣陶老师轻轻拍了拍同学的肩膀说:"别着急,考试成绩只是衡量你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教训,继续努力进步。

"同学听了叶圣陶老师的话,心情好了许多。

他觉得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也开始相信自己能够为考试成绩做出改变。

叶圣陶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仔细批改起试卷来。

他们一起讨论错题的原因和正确解题方法。

同学们发现了自己对某些知识点的不理解,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考试前没有充分准备,只顾着死记硬背而未能真正理解知识。

叶圣陶老师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学习。

他鼓励同学们通过多做题目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强调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性。

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叶圣陶老师的用心以及对他们学习的支持。

同学们意识到,考试只是学习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学到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力。

他们决心从现在开始,要更加认真地学习,不再为测试成绩而焦虑。

叶圣陶老师深深地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感到自豪,并且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他相信,只要同学们用心学习,并不断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叶圣陶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得到了提升。

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了目标,并努力地朝着它们前进。

他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学习,耐心去面对困难,他们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叶圣陶老师以其温和的态度和鼓励的言辞,改变了同学们的观念,并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作文修改说明
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作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的。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还有: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作文中还写王老师“谈到今天,也谈到了明天,并不断地问我”,叶老将“并不断地”改为“最后他”,因为王老师不可能不断地问同一个问题,叶老这样一改就合乎情理了。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我的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己是看不到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分别改为“我的脸顿时一阵热”“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实可信了。

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清楚“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调整了词序,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

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把“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拿着两簇鲜花”改为“靠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手里拿着鲜花”,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

如,“他从班上的小事情一直谈到了国家的大事情,谈到了今天,也谈到了明天”,这句话中“了”字用得太多,显得啰唆,叶老都删去了。

再如,“看见王老师一个人在桌旁画着什么”,“桌旁”一词没有必要,叶老也删去了。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如,作文中写“我跟你一样,也喜欢画画,尤其是人像”,叶老把“尤其是人像”改为“尤其喜欢画人像”。

因为“尤其是人像”也可以理解成尤其喜欢人像的图画之类,加上了“喜欢画”三个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再如,作文中写“小强突然告诉我,王老师叫我到数学教研组去。

没料到王老师见到我来了,就笑着问……”这里的前后两句话衔接得不好,“没料到”的意思没有体现出来。

叶老添上“我以为准是要挨‘斥儿’了”,这样,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
准确完整了。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作文中有好几处将“像”写成“象”,叶老一一加以改正。

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我就轻轻地叫了声:‘王老师’。

”这句话中间不能用冒号。

“心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

”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扑腾扑腾”不必加顿号。

“就像是在欢迎着家长似的……”“吹得我心里甜滋滋的……”两句话中所使用的省略号也没有必要。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