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
杜牧诗三首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弄清史实 二、要体会意图
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三、领悟感情
1.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2.借史实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抓住历 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无一山长 人骑顶安 知红千回 是尘门望 荔妃次绣 枝子第成 来笑开堆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写作背景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骊山下,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为行宫,名为温泉 宫,天宝六载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 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 乐。
②为什么三当位之处诗,人请联对系项本人羽或网之站死删除有。如此不同 的评价?
杜枚是借古抒怀。也曾仕途不顺,中年 历经磨难,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 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 必能“卷土重来”。
王安石,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 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 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 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胜败兵家事不期”,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 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 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卷土重来未可知”——刚愎自 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③诗人写这当之一处历,请史联人系本物人或的网目站删的除何。 在? 诗人借古抒怀。表达了对项羽刚愎自 用的批评和惋惜。亦有与项羽惺惺相 惜之情。
晚唐诗歌

聂夷中(837 ?) 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 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 (837 ?), 出身贫寒。咸通十二年(871)成进士,后做华阴县尉。 (871)成进士 出身贫寒。咸通十二年(871)成进士,后做华阴县尉。 这种生活经历就构成了他的诗的两大主题: 这种生活经历就构成了他的诗的两大主题:一是讽刺 贵游公子。这可以《公子家》为代表: 贵游公子。这可以《公子家》为代表: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公子行》二首: 一行书不读, 《公子行》二首:“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 ”“骑马踏杀人 街吏不敢诘。 骑马踏杀人, 侯。”“骑马踏杀人,街吏不敢诘。” 另一主题是同情农民的痛苦。 伤田家》 另一主题是同情农民的痛苦。《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又如《田家》 又如《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正乐府十篇》和《三羞诗》是皮日休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正乐府十篇》 三羞诗》 作品。 三羞诗》 他描写了淮右蝗旱, 作品。在《三羞诗》中,他描写了淮右蝗旱,民多饥饿的惨 夫妇相顾已,弃却抱中儿。 儿童啮草根, 象:“夫妇相顾已,弃却抱中儿。……儿童啮草根,倚桑空 儿童啮草根 羸羸。斑白死路旁,枕土皆离离。 并沉痛地指出: 羸羸。斑白死路旁,枕土皆离离。”并沉痛地指出:“厉能 去人爱,荒能夺人慈。 其三)同时, 去人爱,荒能夺人慈。”(其三)同时,他还痛斥了军阀的贪 军庸满天下,战将多金玉。刮得齐民痈, 暴:“军庸满天下,战将多金玉。刮得齐民痈,分为猛士 其二) 橡媪叹》写得尤其深刻动人: 禄。”(其二)而《橡媪叹》写得尤其深刻动人: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 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当。 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当。持之纳于 私室无仓厢。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 官,私室无仓厢。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 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乃于春, 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乃于春,橡实诳 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皮日休的其它三百余篇, 皮日休的其它三百余篇,则多数是举进士以后和陆龟蒙 唱和之作,缺乏现实性。值得注意的是《汴河怀古》其二: 唱和之作,缺乏现实性。值得注意的是《汴河怀古》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在散文方面,最推崇韩愈。 皮日休在散文方面,最推崇韩愈。
晚唐诗歌

凄艳浑融的风 格
不重意象外部:
1.拥有自己的意象群,所用意象在色调、气息、情意 指向上有一致性。
2.技法纯熟:声调和谐、巧用虚字、事典巧妙、近体 形式整齐规范,增加圆融畅适。 3.情感统一。浓郁的孤独、惘然、无奈、伤感情绪, 弥漫诗中,使诗各部分融合贯通,浑然一体。如《春 雨》《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和李商隐相比:李深婉而杜俊爽。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题宣州开元寺 水阁阁下宛溪 夹溪居人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李商隐
李商隐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 歌表现力提高到新高度。
概况: 时世、家世、身世,促成李商隐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灵心 善感,感情丰富细腻;“多感”、“有情”,及悲剧色彩。 作品 1.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政治诗占了全部作品的六分之一。反对藩镇割 据,批判朝政,思想深度超出以前同类。咏史诗如《隋宫》《贾生》
李商隐的作品
2..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朦胧多义与心 灵世界的开拓
李商隐受中唐以后的诗风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爱情体 验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重大开拓,同时创造“绮密瑰 妍”的诗美。 1.情调幽美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 现,多用精美之物状其情绪。表达上采取幽微隐约、迂 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情感多层次,其它一些诗也 常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表现得幽深窈渺,如《春 雨》。 2.一般诗人,以可喻可比的方式把情感内容尽可能清晰地 揭示;李商隐为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善 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难以猜测的意象, 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形成朦胧 诗境,辞意飘渺难寻。如《锦瑟》 3.李诗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统一。 4. 由于境界和情思朦胧,内涵往往具有多义性。
小李杜

小李杜诗歌经过初唐的清新、盛唐的恢宏,从中唐就开始从高潮走向低落,到晚唐时期出现了纤靡繁艷的趋向。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唐代社会状况已经衰落,士人的心态随之发生变化,感伤抑郁的幽美之风遍布文坛。
在一定意义上讲,李商隐(813-858)和杜牧(803-853)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后人把他们与李白、杜甫相比,将二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学习杜甫诗才力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秾丽之中,时带沉郁的特点,特别是抒写爱情、意绪的无题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一些优美精炼的句子还被编入乐曲,广为传唱。
如脍炙人口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常常被用作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互通心意的表白之辞。
心有灵犀更是成为表明彼此心息相通的俗语。
李商隐像李商隐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但他的家族这一支早已没落,祖上几代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
他十岁丧父,跟母亲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
李商隐自幼聪颖,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十六岁时因擅长作古文而声名初振。
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后来虽得中进士,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李商隐关心现实政治,有匡国用世之心,作过一百多首政治诗,对历史和现实的许多社会问题作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他年轻时得到古文大家令狐楚的赏识,但进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唐代著名的牛李党争,受到权臣的排挤,一生不得志,仕途坎坷,沉沦下僚,长期过着辗转漂泊的幕僚生活,甚至有十年京师寒且饿的凄凉经历,不足五十岁便郁郁而终。
李商隐诗集中的大部分篇章都侧重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有着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的凄艷之美。
与盛唐诗人的外放气质不同,李商隐注重向自我内心世界的探寻。
他善于把哀婉的意绪融入朦胧瑰丽的诗境,敏感细腻的气质和落寞不振的身世遭遇在他的诗歌中交融成一种低回感伤的意绪,营造成一种纤细幽约、绮密瑰妍的美感。
例如人们所熟悉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教科书必备的10首著名诗 唐代李商隐的诗有哪些

教科书必备的10首著名诗唐代李商隐的诗有哪些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一首爱情诗。
我身上没有像彩凤那样的一双翅膀,因此不能飞到你的身边;但是我们相爱的两颗心却好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互相感应,彼此相通。
2、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出自唐·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诗句描写嘉陵江水在清雾明月的笼罩与映衬下与碧水青天融为一体的优美景色。
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出自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长成之时,便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春暮季节;荷叶枯萎之时,即是“西风萧瑟寒风起”的深秋节候。
诗句描写春去秋至的感伤之情。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吐蚕丝,绵绵不断,直到死去丝才吐尽;蜡烛流烛泪,滴滴不停,只等燃尽泪才流干。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亦,也。
东风,春风。
诗句描写男女离别的悲苦之情。
前句直言其意,后句以百花凋零、春风无力的景物描写,从意象上补足前句的意蕴,从而以景衬意,益显其离别的苦痛。
6、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出自唐·李商隐《题郑大有隐居》。
石梁,指石桥。
樵路,上山打柴的小路。
前句写月光穿桥、清辉如泻之景,后句写小路细细、直上云天之状。
7、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出自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干戈,指代战争。
此二句写人生分离之苦。
“人生何处不离群”,以激问的方式,凌空起势,表现出一种对于离别的达观态度。
但是,紧接着又以“世路干戈惜暂分”相承,以“欲擒故纵”之法,一下子就将离别朋友(杜甫)的忧伤之情推到了极点。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在这句诗歌中,一个“涵”字用得很 好,能说说它的好处吗?
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用“涵”来形容 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 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 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
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 出来了,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 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 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 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呢?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
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天一到就有一种 “伤秋,悲秋”的情怀,(欧阳修的《秋声赋》), 为何作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客携壶上翠微 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 好佳节从远处赶来看往自己, 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情 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 破例高兴一次。
李商隐
一、关于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人。政 治上 因受牛李党争牵连,虽才华横溢,却 一 直遭排挤,潦倒一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 艺术成就最高,是唐代“小李杜” “大唐三李” 李商隐 之一。 (812-858) 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 致缠绵婉曲,用典 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 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 诗以“无题”命篇—— 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 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 因此命为“无题”。再加上政治上的失 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以写相 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 人。
朗读作品 • 长安晚秋
• • • •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晚唐诗词

晚唐诗词
目录
一
晚唐诗坛
二
李商隐《锦瑟》赏析
晚唐诗坛
一、概述
晚唐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具 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晚唐诗歌自有落日前的余晖、晚霞和美丽。
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诗人们伤 今悼古,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
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人翘楚。他们忧时悯乱、感 叹身世,有浓厚的感伤气氛。
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此二字乍看诗人似 乎很无理地埋怨锦瑟,是诗人的“痴语”。无问 处发问说明诗人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形容乐音繁复绵密。 思华年:追忆青春年华。此三字点出诗的主旨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 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晚唐著名 诗人。其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 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 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 突出。
第三,表现内容——心灵世界。着力于情 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 它的变化复杂奥妙。
艺术特色
第四,长于用典。李商隐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 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
Hale Waihona Puke 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 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 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 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 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

赏 析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全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 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 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写出了身处两地心系一处 的深情;两处“巴山夜雨”,前实后虚,回环对比,达到了时 空融合、虚实统一的效果;“夜雨涨秋池”是人各一方的 “冷”,“共剪西窗烛”是喜悦重聚的“暖”,冷暖对比,突 出的是多愁无限的凄苦。
“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山上人也早 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 第打开。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 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 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 活的谴责。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 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杜牧以武略自负,注过《孙子》,却怀才不遇,是命运 的失败者。赤壁的失败者曹操,也注过《孙子》,武略或不下 于周瑜。杜牧把同情给予曹操,正是借题发挥,自作不平之鸣。
赏 析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
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 韵深微,并且善于描写和表 现细微的感情。
赏 析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 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 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8.却话:回头说,追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和李商隐
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 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 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 宦官专权
❖ 藩镇割据
❖ 朝臣党争
❖ 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 出的议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 实际上是谴责那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 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后主所作的亡国 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 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寄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 景和寄慨以都采用了倒写的手法,显得十分 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钩连上下文的 作用。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 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 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到了五代时 期,词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晚唐社会与晚唐诗歌
1、晚唐:828-907 2、社会:王朝末世、前途暗淡、悲
凉空漠 3、诗歌内容:关注历史变迁、追求
杜牧诗歌
风格——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他的诗,纵 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 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 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 《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 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 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 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 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 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 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 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 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 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 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 格卓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 邈。”
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 河之作,典范之作。
杜牧(803-852) 字牧之,祖居樊川乡, 故称 “杜樊川”
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
(其一)
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约略可以知
2
江南春
道:杜牧善于将个人
❖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慨叹,认 为周瑜是侥幸成功。也有人认为杜牧此诗并 非贬周,而是感叹人生中只有具备一定条件 才能成就大业。
❖ 即小见大,富有形象性。
❖ 诗歌写假想中曹军的胜利、孙、刘的失败, 是通过间接描绘东吴两个著名又极有身份的 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写出。如果东风不给周 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二乔将 成为曹操的战利品,关在同雀台上,供他享 受。
韩滉《文苑图》(晚唐)
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却决非一 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 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如果 说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诗歌也仍有它落日前的余 晖、晚霞,所辉映出的美丽。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 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 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 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 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 的成就。
杜牧诗歌 ●感慨时事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情景和气氛两个方面,烘托出失群孤雁的孤寂 和悲凉。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 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 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 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 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 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 1.《泊秦淮》是杜牧的一首著名的写景寄慨 诗。金陵(南京)是六朝古都,秦淮河穿过 城中,两岸酒家林立,是贵族富豪们宴游享 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触景生情,写下 了这首感慨深沉的千古绝唱。
❖ 2.诗歌的首句是写景,严羽《沧浪诗话》称“发 句好,尤难得”。此句好在意象和动词的运用,短 短七字却写了四种意象:“烟”、“水”、“月”、 “沙”,而且运用了两个“笼”字把意象和谐地融 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薄雾笼罩寒水、清辉直泻 白沙的景象,为全诗创造了冷寂凄清的气氛。第二 句才点出了诗人的写景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夜” 点明时间,“秦淮”和“酒家”点出地点。而且 “夜泊秦淮”紧扣题目,“近酒家”又起到引起下 文的作用。
官能享受、咀嚼闲适生活 4、诗歌风格:或清迈隽永,或绮丽
浓艳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
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 “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 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 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 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 “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 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 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 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 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 “文赋” 。《阿房宫赋》: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
3
泊秦淮
之中。他的诗歌作品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合,同样也体现了诗
4
山行
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
李商隐
❖ 李商隐,字义山,号 玉谿生,有《李义山 诗集》。
❖ “直挥笔为文,不爱 攘取经史”
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 的气质。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岁孤 贫,后又陷于党争之中,抑郁不得 志,终年丧妻,一生之中屡屡为情 爱而痛苦。这样的生或遭际,形成 了他忧郁感伤的性格。同时他又天 赋才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 这综合起来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很大影响。
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
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 下发展的。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 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术追求,与他 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 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 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 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 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 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 总体面貌上已与前此诗歌有着不的特 征。
④咏物诗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创作中,出现了三种值得注意的走 向:一、情爱与绮艳题材增长,齐 梁声色又渐渐潜回唐代诗苑;二、 追求细美幽约;三、重主观、重心 灵世界的表现。李商隐正是受这一 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爱情在内的 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同时 创造了“绮密瑰妍”的诗美。
❖ 诗歌巧设悬念,千门开,一骑来、妃子笑到底为何, 直至最后才含蓄揭开谜底:荔枝来。诗歌并没有明 白说唐玄宗如何荒淫好色,杨贵妃如何恃宠而骄, 而是通过门开、马来与妃子笑的鲜明对比来揭露。 妃子笑,可让人想到周幽王与褒姒;无人知,写唐 玄宗把送荔枝当成重大紧急之事,揭露皇帝为讨妃 子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之咏史诗经常用反用其事的笔调。这首诗中 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 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 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 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 这首诗具有史论色彩:
❖ 诗歌并无刻意的雕饰,似自然成章,然而又显得精 巧别致。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当然是写景和抒情, 其写景善于巧妙地组合意象,不仅描摹如画,而且 渲染了气氛;其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了议 论和叙述的手法,依靠曲婉的寄托、暗示而传达出 来,所以造成了深沉婉曲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寓意 含蓄、意在言外的感觉,耐人回味与琢磨。此外, 诗歌的语言也明显地体现了诗人自己的追求:“不 务奇丽,不涉习俗。”(《献诗启》)
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杜牧的诗歌,从表现内容来看,大致有 以下几类:
❖ 政治咏怀诗 ❖ 咏史怀古诗 ❖ 写景纪行诗 ❖ 妇女题材诗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 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 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 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 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 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 最后一句委婉揭示了事件原委。门开、马奔、妃 子笑,原来是荔枝来了,但它不是正面说,而是 从反面说“无人知是荔枝来”。事情绝密,冒充 传递公文,批判了帝王贵妃的腐朽生活。